失业保险制度论文_姚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失业保险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保险制度,失业保险,英国,促进就业,功能,大学生,收支平衡。

失业保险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姚婷[1](2020)在《失业保险制度国际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为中断就业、失去工资收入的劳动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而且通过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手段促进失业者再就业。西方各主要国家实施失业保险制度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了解以及借鉴这些经验将对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首先介绍美国、英国、日本和中国四个国家的失业保险制度概况,并从失业保险覆盖范围、资金来源、保险项目及待遇、享受资格、保险期限等方面比较它们的异同。最后指出我国应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经验,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本文来源于《合作经济与科技》期刊2020年01期)

钟应军,王颖婷,郑绮琪,吴欣颖[2](2020)在《就业视角下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构想》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等学校的扩招,我国的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接受高等教育成为当今一个普遍现象。与此同时,劳动力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现象,应届毕业生失业现象较为严重。大学生作为未来劳动力市场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其刚毕业、就业不稳定的时期,失业现象易对其未来职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鉴于此,本文通过调研分析,了解到大学生对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有一定的主观需求,并对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的构建提出有关建议。(本文来源于《合作经济与科技》期刊2020年02期)

叶姗[3](2019)在《论后工业时代失业保险制度的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强制性的失业保险滥觞于20世纪初的英国,是社会保险各大险种中最具争议性的。我国《失业保险条例》现正修订中。失业保险制度的功能拟由保障基本生活和促进再就业调整为保障基本生活,预防失业和促进就业。保障失业者基本生活是失业保险制度的基础功能,在此基础上自然拓展而得的促进失业者就业功能,可以使已履行缴费义务且符合待遇给付条件的失业者直接受益。由失业保险费和失业保险基金支出所构成的收支结构,决定了失业保险基金可否实现收支平衡。新增的预防失业功能,主要通过使特定雇主和在岗者受益的措施来实现,应当作为补充功能。(本文来源于《江淮论坛》期刊2019年05期)

张威超[4](2019)在《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功能之主要症结及国际经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失业保险制度历经百余年的探索与完善后,从理论与实践领域均实现了"从保障生活到促进就业"的核心转变。"就业乃民生之本",但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的功能却迟迟难以彰显,因而文章从国内外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脉络入手,进而厘清影响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功能有效发挥的主要症结:覆盖面窄且扩面难、基金支出结构不合理且畸形结余以及管理经办效率低下。文末结合国际先进经验提出我国需从改进制度功能定位,更加重视就业;完善缴费制度设计,实行差别浮动费率;改善资金支出结构,增加就业支出;整合管理经办机构,提升就业服务效率等层面多管齐下、齐施共举,以期失业保险制度更好地发挥促进就业功能。(本文来源于《呼伦贝尔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汪永青[5](2019)在《对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再就业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相较于西方国家,我国对于失业保险的立法较为滞后,目前失业保险相关的法律法规围绕失业保障机制为主要内容,而对于促进再就业方面却涉及不多,普遍存在界限不明、覆盖范围过窄等问题,此外,对于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标准以及规定不够合理,缺乏促进再就业的有效措施,失业保险所规定的促进再就业职能无法充分发挥。(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9年15期)

吴静[6](2019)在《新经济下失业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下,新经济的出现对就业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依托于平台就业的人数不断增加。而失业保险制度在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预防失业和促进就业方面,意义重大。覆盖范围是失业保险制度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通过对国外几个国家失业保险制度覆盖范围进行比较,从而对新经济下平台就业人员是否可纳入到失业保险范围进行讨论。(本文来源于《劳动保障世界》期刊2019年18期)

朱雅钰[7](2019)在《促进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导向型失业保险制度建设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我国教育部预测,2019年高校毕业人数将比去年增长40万人左右。我国重视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但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为社会的一个新难题,本文从促进针对高校学生就业导向的失业保险制度建设的想法展开,探究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设想了其制度框架。希望推动就业导向型的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的建设与发展,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同时保证高质量校毕业生的。(本文来源于《纳税》期刊2019年17期)

王静[8](2019)在《20世纪20年代英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发展迅猛,国家长期占据世界第一的宝座。但步入20世纪,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加之工业革命发展过程中带来的负面影响,致使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更加严峻。其中,失业和贫困问题始终占据各种社会问题的前列。为解决这些问题,1905年,保守党在上台后颁布了《失业工人法》,它作为英国在20世纪解决失业问题的第一个法令,承认了国家对失业人员应负的责任。1909年,在丘吉尔的推动下,《劳工介绍所法案》通过,它作为世界上第一部就业服务立法,为其后《国民保险法》的出台打下了基础。1911年《失业保险法》作为《国民保险法》的第二部分被议会通过,这标志着失业保险制度在英国正式建立。步入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其经济发展可以用“走走停停、相对停滞”几个字来概括。从1920年至1930年,英国的失业人数没有低于100万,平均失业率是欧洲其他国家的3至4倍,原本只覆盖几个高失业率行业的《失业保险法》已不能解决20年代严峻的失业问题。为保障更多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1920年至1930年间,英国政府制定了许多新的失业保险法案,其中包括:1920年的失业保险法案、1921年—1926年间通过的各项紧急失业保险法案,以及1927年—1930年颁布的各项失业保险法案。这些法案都属于国家计划内的法案,是可投保行业工人以个人名义向国家进行失业投保的法案。除此之外,在20年代,英国还存在国家计划外的失业保险特别计划,它主要包括例外行业保险计划、社团保险计划和个别行业的保险计划。国家计划内失业保险法案和国家计划外失业保险特别计划的通过与实行,构成了英国20世纪20年代失业保险制度演变发展的总过程。20世纪以前,英国一直信奉自由主义思想,但伴随后来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自由主义思想已不能合理解释社会问题出现的根源了。新自由主义、费边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遂成为20世纪初期英国政府解决社会问题尊崇的指导思想。新自由主义代表人物霍布豪思、霍布森和塞缪尔从“有机社会体”理论、“自助无力”等理论,论证了国家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并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以促进国家公民对共同利益关系认识的加深角度,证明了完善保险制度的积极作用。费边社会主义者提出了平等、自由和民主等价值观念,他们以这些观念作为充分条件,证明了国家应担负解决社会问题的责任和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的意义。集体主义从公共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和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理论出发,指明了失业保险制度完善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重要性。从1920年到1930年,英国在十年间的失业保险制度演变过程中,表现出了发展的渐进性和妥协性特点。究其渐进性而言,包括继承性和发展性两个层面。究其妥协性而言,主要是指英国失业保险制度在20年代的演变完善过程中,政党之间的、各社会阶层之间的、各利益团体之间的相互调和的发展特点。在20世纪20年代,英国失业保险制度经过十年的演变,对英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诸多影响。一方面,它缩短了失业工人寻找新工作的时间,促进了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增加了劳动力的流动性。同时,它有效缓解了因失业而导致的贫困问题,保障了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间接维护了工人阶级的利益,使社会秩序得到了稳定。但另一方面,由于济贫制度始终存在,且与失业保险制度之间没有隔离机制,因此产生了“模糊地带”。失业福利津贴支出也越来越大,导致了失业基金的严重亏损,形成了负债型的失业保险制度。总的来说,尽管失业保险制度在发展过程中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但它作为英国立法法规长久存在的现象表明了英国政府对它的信任和认可。单就20年代英国失业保险制度发展地位来说,它在英国整个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探究其发展演变,我们在加深对它的认识之外,仍然受到了许多启发,它从中展现的诸多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和深思。(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8)

姚佳[9](2019)在《我国失业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挑战和解决》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将社保制度中的失业保险作为考察对象,在追溯本国相关制度的发展脉络之后,提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是覆盖人群过窄,二是缴纳水平"一刀切",叁是给付层面存在缺陷,四是促进就业功能弱,五是基金盈余与保障效用没有充分发挥的矛盾,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大众投资指南》期刊2019年09期)

杨岚[10](2019)在《英国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失业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人民基本物质生活,促进劳动者就业,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历经了30多年的发展,其各项功能也得到了基本的完善,在解决我国就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对于促进就业功能相关政策的实施,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而英国的失业保险制度经过了大约100年的发展和改革历程,其法律体系完善、覆盖范围广泛、待遇水平较高,尤其是在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功能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为此,我们应汲取英国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功能的优秀经验,同时结合中国国情,为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提供借鉴,也为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缓解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稳定就业局势做出贡献。本文一共由五章组成,第一章主要是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并说明论文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失业保险制度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对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和梳理。第叁章主要通过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失业保险制度发挥促进就业功能的政策叁个方面阐述英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及促进就业功能政策。第四章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英国和其他典型欧盟国家2000-2017年的失业保险相关数据,如失业率、就业率、劳动力参与率、GDP、人均GNP,进行国内外的纵向和横向对比,分析英国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功能的成效。第五章通过比较研究法,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总结英国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功能对我国的启示。(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5-01)

失业保险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高等学校的扩招,我国的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接受高等教育成为当今一个普遍现象。与此同时,劳动力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现象,应届毕业生失业现象较为严重。大学生作为未来劳动力市场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其刚毕业、就业不稳定的时期,失业现象易对其未来职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鉴于此,本文通过调研分析,了解到大学生对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有一定的主观需求,并对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的构建提出有关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失业保险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姚婷.失业保险制度国际比较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

[2].钟应军,王颖婷,郑绮琪,吴欣颖.就业视角下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构想[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

[3].叶姗.论后工业时代失业保险制度的功能[J].江淮论坛.2019

[4].张威超.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功能之主要症结及国际经验分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9

[5].汪永青.对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再就业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9

[6].吴静.新经济下失业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J].劳动保障世界.2019

[7].朱雅钰.促进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导向型失业保险制度建设的研究[J].纳税.2019

[8].王静.20世纪20年代英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9].姚佳.我国失业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挑战和解决[J].大众投资指南.2019

[10].杨岚.英国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功能研究[D].河北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19882009年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参...~2010年失业保险受益比例的变化情...佗一31以尧卜2003年山东省失业保险接收...失业保险制度运行综合评价指标体...失业保险制度评估指标体系(二)...佗一41哭冷召X()3年山东省失业保险基金...

标签:;  ;  ;  ;  ;  ;  ;  

失业保险制度论文_姚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