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电性能增效型母线槽论文和设计-杨晓凤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电性能增效型母线槽,包括导体铜排、侧板、接口卡扣和散热板,所述导体铜排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导体铜排的两侧设置有侧板,所述导体铜排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接口侧板,所述第一接口侧板的中间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第一接口侧板远离导体铜排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接口侧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散热排风装置,既可以及时将热量排出,又能利用隔板排除导体铜排间传输的相互影响,使得导电传输性能得到保障,及时散热也保证了传输过程的安全性,通过双向螺纹的接口卡扣,使母线槽在连接过程中每一块导体铜排之间都能紧密连接,减少因接口连接不稳定带来的导电性能差等问题,提高了母线槽的导电性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导电性能增效型母线槽,包括导体铜排(1)、侧板(2)、接口卡扣(7)和散热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铜排(1)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杆(3),所述导体铜排(1)的两侧设置有侧板(2),所述导体铜排(1)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接口侧板(5),所述第一接口侧板(5)的中间设置有连接孔(4),所述第一接口侧板(5)远离导体铜排(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接口侧板(6),所述第一接口侧板(5)和第二接口侧板(6)的中间固定有接口卡扣(7),所述导体铜排(1)的上端设置有散热板(8),所述散热板(8)的上端设置有散热盖板(9),所述散热盖板(9)的上方设置有散热排风管(10);所述接口卡扣(7)包括六角形杆(71)、杆帽(72)、固定卡板(73)和连接圆管(74),其中,所述固定卡板(73)的中间固定有连接圆管(74),所述连接圆管(74)的中间固定六角形杆(71),所述六角形杆(71)的一端设置有杆帽(72)。

设计方案

1.一种导电性能增效型母线槽,包括导体铜排(1)、侧板(2)、接口卡扣(7)和散热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铜排(1)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杆(3),所述导体铜排(1)的两侧设置有侧板(2),所述导体铜排(1)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接口侧板(5),所述第一接口侧板(5)的中间设置有连接孔(4),所述第一接口侧板(5)远离导体铜排(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接口侧板(6),所述第一接口侧板(5)和第二接口侧板(6)的中间固定有接口卡扣(7),所述导体铜排(1)的上端设置有散热板(8),所述散热板(8)的上端设置有散热盖板(9),所述散热盖板(9)的上方设置有散热排风管(10);

所述接口卡扣(7)包括六角形杆(71)、杆帽(72)、固定卡板(73)和连接圆管(74),其中,所述固定卡板(73)的中间固定有连接圆管(74),所述连接圆管(74)的中间固定六角形杆(71),所述六角形杆(71)的一端设置有杆帽(7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电性能增效型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圆管(74)的外侧两端分别设置有反向旋转的螺纹,所述连接圆管(74)的内侧设置有六角形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电性能增效型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侧板(5)与导体铜排(1)是一体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电性能增效型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3)与侧板(2)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电性能增效型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8)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网状隔板和绝缘隔板,所述散热板(8)与散热盖板(9)以及散热排风管(10)与散热盖板(9)之间通过电弧焊焊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电性能增效型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卡板(73)的中间设置有圆孔,所述连接圆管(74)与固定卡板(73)之间通过圆孔固定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母线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电性能增效型母线槽。

背景技术

母线槽,是由铜、铝母线柱构成的一种封闭的金属装置,用来为分散系统各个元件分配较大功率。在户内低压的电力输送干线工程项目中已越来越多地代替了电线电缆。在国外的发达国家,及我国的香港、澳门等已普及。在我国的广东广州,凡12层以上楼宇配电房出线,即引至楼层的主干线90%以上使用母线槽;630KVA变压器至配电柜要使用母线槽。

现有的母线槽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热能,散热处理技术需要进一步提升,其次,母线槽的连接处连接的不是很牢固,影响其导电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电性能增效型母线槽,具有散热快、导电性能好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导电性能增效型母线槽,包括导体铜排、侧板、接口卡扣和散热板,所述导体铜排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导体铜排的两侧设置有侧板,所述导体铜排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接口侧板,所述第一接口侧板的中间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第一接口侧板远离导体铜排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接口侧板,所述第一接口侧板和第二接口侧板的中间固定有接口卡扣,所述导体铜排的上端设置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上端设置有散热盖板,所述散热盖板的上方设置有散热排风管;所述接口卡扣包括六角形杆、杆帽、固定卡板和连接圆管,其中,所述固定卡板的中间固定有连接圆管,所述连接圆管的中间固定六角形杆,所述六角形杆的一端设置有杆帽。

优选的,所述连接圆管的外侧两端分别设置有反向旋转的螺纹,所述连接圆管的内侧设置有六角形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接口侧板与导体铜排是一体式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与侧板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散热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网状隔板和绝缘隔板,所述散热板与散热盖板以及散热排风管与散热盖板之间通过电弧焊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所述固定卡板的中间设置有圆孔,所述连接圆管与固定卡板之间通过圆孔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散热排风装置,既可以及时将热量排出,又能利用隔板排除导体铜排间传输的相互影响,使得导电传输性能得到保障,及时散热也保证了传输过程的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双向螺纹的接口卡扣,使母线槽在连接过程中每一块导体铜排之间都能紧密连接,减少因接口连接不稳定带来的导电性能差等问题,提高了母线槽的导电性能,并且接口卡扣的结构简单,易于后期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接口卡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接口卡扣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体铜排;2、侧板;3、固定杆;4、连接孔;5、第一接口侧板;6、第二接口侧板;7、接口卡扣;71、六角形杆;72、杆帽;73、固定卡板;74、连接圆管;8、散热板;9、散热盖板;10、散热排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导电性能增效型母线槽,包括导体铜排1、侧板2、接口卡扣7和散热板8,导体铜排1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杆3,导体铜排1的两侧设置有侧板2,导体铜排1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接口侧板5,第一接口侧板5的中间设置有连接孔4,第一接口侧板5远离导体铜排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接口侧板6,第一接口侧板5和第二接口侧板6的中间固定有接口卡扣7,导体铜排1的上端设置有散热板8,散热板8的上端设置有散热盖板9,散热盖板9的上方设置有散热排风管10;接口卡扣7包括六角形杆71、杆帽72、固定卡板73和连接圆管74,其中,固定卡板73的中间固定有连接圆管74,连接圆管74的中间固定六角形杆71,六角形杆71的一端设置有杆帽72。

为了方便连接圆管74固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连接圆管74的外侧两端分别设置有反向旋转的螺纹,连接圆管74的内侧设置有六角形孔。

为了增加第一接口侧板5与导体铜排1的稳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接口侧板5与导体铜排1是一体式结构。

为了使固定杆3与侧板2连接,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固定杆3与侧板2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为了使散热板8、散热盖板9和散热排风管10连接,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散热板8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网状隔板和绝缘隔板,散热板8与散热盖板9以及散热排风管10与散热盖板9之间通过电弧焊焊接固定。

为了方便连接圆管74和固定卡板73连接,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固定卡板73的中间设置有圆孔,连接圆管74与固定卡板73之间通过圆孔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首先将第一接口侧板5和第二接口侧板6上的连接孔4对齐,然后,将固定卡板73拧在连接圆管74的两端,使连接圆管74的管口恰好与固定卡板73上的圆孔齐平,将连接好的连接圆管74和固定卡板73置于第一接口侧板5和第二接口侧板6之间,并将固定卡板73上的圆孔与连接孔4对齐,然后,将六角形杆71从第一接口侧板5的一侧穿入另一侧穿出,再转动杆帽72,使第一接口侧板5和第二接口侧板6连接更加紧密,当母线槽开始运转时,将散热板8垂直插入导体铜排1的缝隙,既能隔绝导体铜排1之间的相互影响,又能使散热排风管10及时将热量排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一种导电性能增效型母线槽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670971.5

申请日:2019-05-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730748U

授权时间:20191203

主分类号:H02G5/06

专利分类号:H02G5/06;H02G5/10

范畴分类:37D;

申请人:江苏华耐德电器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江苏华耐德电器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2211 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开发区兴隆工业区

发明人:杨晓凤

第一发明人:杨晓凤

当前权利人:江苏华耐德电器有限公司

代理人:曹善健

代理机构:32322

代理机构编号:苏州创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2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一种导电性能增效型母线槽论文和设计-杨晓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