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顶棚内饰板论文和设计-元万燮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顶棚内饰板,本实用新型现有顶棚内饰板不具备遮阳功能的问题;通过在内饰板本体上安装遮光组件、遮阳结构,分别遮挡汽车左右两侧与前后两侧的阳光,使内饰板本体具有遮阳功能,提高内饰板本体的功能性,增强内饰板本体的实用性;通过手柄、蜗轮、蜗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起到调节遮光组件的收卷与展开,调节过程简单方便,不占用车内位置,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遮阳物件使用过程麻烦、灵活性低的问题;通过伸缩件实现第二遮光帘的收拢与展开,利用平行四边形机构的可伸展性、可变形性,使第二遮光帘更好的贴合汽车前后车窗,进一步提高遮光效果,避免汽车内的皮革、塑胶件因高温散发难闻有害气体。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汽车顶棚内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饰板本体;内饰板本体左侧与右侧均设有第一槽、第二槽;第一槽下端面设有第一盖板,第一盖板一侧通过销轴与内饰板本体转动连接,另一侧设有卡扣件;第二槽下端面设有第二盖板,第二盖板一侧通过销轴与内饰板本体转动连接,另一侧设有卡扣件;第一槽、第二槽内均设有遮光组件,遮光组件包括第一遮光帘、主轴、支撑座、蜗轮、蜗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主轴两端与支撑座转动连接,支撑座与内饰板本体上端面固定连接,支撑座上连有挡片;主轴一端设有蜗轮,蜗轮固定在主轴上;蜗轮与蜗杆啮合,蜗杆位于蜗轮下方,蜗杆两端与安装座转动连接,安装座固定在支撑座上;蜗杆一端设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中心轴线与蜗杆重合,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均为锥齿轮,第二齿轮中心轴线与第一齿轮中心轴线垂直;第二齿轮固定在传动轴上,传动轴与连接座转动连接,连接座与内饰板本体上端面固定连接,传动轴远离第二齿轮的一端穿出内饰板本体下端面连有手柄;第一遮光帘一端固定在主轴上,另一端连有配重条;配重条的两端分别连有第一滑杆,第一滑杆一端与配重条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滑杆铰接,第二滑杆远离第一滑杆的一端与挡片铰接;内饰板本体前侧与后侧分别设有第三槽、第四槽;第三槽下端面设有第三盖板,第三盖板一侧通过销轴与内饰板本体转动连接,另一侧设有卡扣件;第四槽下端面设有第四盖板,第四盖板一侧通过销轴与内饰板本体转动连接,另一侧设有卡扣件;第三槽、第四槽内均设有安装块,安装块与内饰板本体固定连接,安装块上设有遮阳结构。

设计方案

1.一种汽车顶棚内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饰板本体;

内饰板本体左侧与右侧均设有第一槽、第二槽;第一槽下端面设有第一盖板,第一盖板一侧通过销轴与内饰板本体转动连接,另一侧设有卡扣件;第二槽下端面设有第二盖板,第二盖板一侧通过销轴与内饰板本体转动连接,另一侧设有卡扣件;

第一槽、第二槽内均设有遮光组件,遮光组件包括第一遮光帘、主轴、支撑座、蜗轮、蜗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

主轴两端与支撑座转动连接,支撑座与内饰板本体上端面固定连接,支撑座上连有挡片;主轴一端设有蜗轮,蜗轮固定在主轴上;蜗轮与蜗杆啮合,蜗杆位于蜗轮下方,蜗杆两端与安装座转动连接,安装座固定在支撑座上;蜗杆一端设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中心轴线与蜗杆重合,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均为锥齿轮,第二齿轮中心轴线与第一齿轮中心轴线垂直;第二齿轮固定在传动轴上,传动轴与连接座转动连接,连接座与内饰板本体上端面固定连接,传动轴远离第二齿轮的一端穿出内饰板本体下端面连有手柄;

第一遮光帘一端固定在主轴上,另一端连有配重条;配重条的两端分别连有第一滑杆,第一滑杆一端与配重条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滑杆铰接,第二滑杆远离第一滑杆的一端与挡片铰接;

内饰板本体前侧与后侧分别设有第三槽、第四槽;第三槽下端面设有第三盖板,第三盖板一侧通过销轴与内饰板本体转动连接,另一侧设有卡扣件;第四槽下端面设有第四盖板,第四盖板一侧通过销轴与内饰板本体转动连接,另一侧设有卡扣件;

第三槽、第四槽内均设有安装块,安装块与内饰板本体固定连接,安装块上设有遮阳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顶棚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结构包括第二遮光帘、伸缩件,伸缩件一端与安装块铰接,伸缩件包括多个平行四边形机构,相邻两个平行四边形机构之间铰接,平行四边形机构包括四根连杆,连杆之间相互铰接;第二遮光帘依次与每个平行四边形机构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顶棚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光帘远离连杆的一端连有绳套。

4.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一种汽车顶棚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饰板本体上端面设有多个公卡扣,公卡扣与内饰板本体相连成一体,公开口位于内饰板的四个角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顶棚内饰板。

背景技术

汽车行业是一个国家的支柱性行业,是一个国家工业水平和实力的综合体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的需求量也随之加大,对于汽车零配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配件包括转向系统、制动系统、车身附件等,汽车顶棚内饰板是车身附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顶棚内饰板通常具有隔音、隔热、防火功能,顶棚内饰板一般与汽车车顶的结构、尺寸相适配,可以直接黏贴在汽车车顶的内壁上,也可以在顶棚内饰板上端面设置母卡扣,汽车车顶内壁设置对应的公卡扣,利用公卡扣与母卡扣安装顶棚内饰板。现有的顶棚内饰板普遍不具备遮阳功能,当汽车停放在露天空地,经过一段时间的暴晒后,驾乘人员打开车门会感受到高温热浪,同时汽车内的皮革、塑胶件在高温下会散发或难闻有害气体;目前人们通常会自备带铝膜反射面的遮阳物件为车内遮阳防晒,但是每次使用后都需要重新将遮阳物件收卷放回车内,使用过程麻烦,灵活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顶棚内饰板,具有使用方便、灵活性高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顶棚内饰板,包括内饰板本体;

内饰板本体左侧与右侧均设有第一槽、第二槽;第一槽下端面设有第一盖板,第一盖板一侧通过销轴与内饰板本体转动连接,另一侧设有卡扣件;第二槽下端面设有第二盖板,第二盖板一侧通过销轴与内饰板本体转动连接,另一侧设有卡扣件;

第一槽、第二槽内均设有遮光组件,遮光组件包括第一遮光帘、主轴、支撑座、蜗轮、蜗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

主轴两端与支撑座转动连接,支撑座与内饰板本体上端面固定连接,支撑座上连有挡片;主轴一端设有蜗轮,蜗轮固定在主轴上;蜗轮与蜗杆啮合,蜗杆位于蜗轮下方,蜗杆两端与安装座转动连接,安装座固定在支撑座上;蜗杆一端设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中心轴线与蜗杆重合,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均为锥齿轮,第二齿轮中心轴线与第一齿轮中心轴线垂直;第二齿轮固定在传动轴上,传动轴与连接座转动连接,连接座与内饰板本体上端面固定连接,传动轴远离第二齿轮的一端穿出内饰板本体下端面连有手柄;

第一遮光帘一端固定在主轴上,另一端连有配重条;配重条的两端分别连有第一滑杆,第一滑杆一端与配重条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滑杆铰接,第二滑杆远离第一滑杆的一端与挡片铰接;

内饰板本体前侧与后侧分别设有第三槽、第四槽;第三槽下端面设有第三盖板,第三盖板一侧通过销轴与内饰板本体转动连接,另一侧设有卡扣件;第四槽下端面设有第四盖板,第四盖板一侧通过销轴与内饰板本体转动连接,另一侧设有卡扣件;

第三槽、第四槽内均设有安装块,安装块与内饰板本体固定连接,安装块上设有遮阳结构。

进一步的,遮阳结构包括第二遮光帘、伸缩件,伸缩件一端与安装块铰接,伸缩件包括多个平行四边形机构,相邻两个平行四边形机构之间铰接,平行四边形机构包括四根连杆,连杆之间相互铰接;第二遮光帘依次与每个平行四边形机构连接。

进一步的,内饰板本体上端面设有多个公卡扣,公卡扣与内饰板本体相连成一体,公开口位于内饰板的四个角上。

进一步的,第二遮光帘远离连杆的一端连有绳套。

本实用新型具有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现有顶棚内饰板不具备遮阳功能的问题;通过在内饰板本体上安装遮光组件、遮阳结构,分别遮挡汽车左右两侧与前后两侧的阳光,使内饰板本体具有遮阳功能,提高内饰板本体的功能性,增强内饰板本体的实用性;通过手柄、蜗轮、蜗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起到调节遮光组件的收卷与展开,调节过程简单方便,不占用车内位置,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遮阳物件使用过程麻烦、灵活性低的问题;利用第一滑杆、第二滑杆、配重块,增加第一遮光帘的垂坠感,避免第一遮光帘飞卷,从而增强遮阳效果;通过伸缩件实现第二遮光帘的收拢与展开,利用平行四边形机构的可伸展性、可变形性,使第二遮光帘更好的贴合汽车前后车窗,进一步提高遮光效果,避免汽车内的皮革、塑胶件因高温散发难闻有害气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仰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过主轴垂直面的主视方向部分剖视图。

图5为图4中A部分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遮光帘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遮阳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饰板本体,2-公卡扣,3-第一槽,4-第二槽,5-第一盖板,6-第二盖板,7-卡扣件,8-遮光组件,9-第一遮光帘,10-主轴,11-支撑座,12-挡片,13-蜗轮,14-蜗杆,15-安装座,16-第一齿轮,17-第二齿轮,18-传动轴,19-手柄,20-配重条,21-第一滑杆,22-第二滑杆,23-第三槽,24-第四槽,25-第三盖板,26-第四盖板,27-安装块,28-遮阳结构,29-第二遮光帘,30-伸缩件,31-连杆,32-平行四边形机构,33-连接座,34-绳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汽车顶棚内饰板,包括内饰板本体1;

内饰板本体1上端面设有多个公卡扣2,公卡扣2与内饰板本体1相连成一体,公开口位于内饰板的四个角上;汽车车顶内壁连有与公卡扣2配合的母卡扣,母卡扣位于汽车车顶内壁四个角上;

内饰板本体1左侧与右侧均设有第一槽3、第二槽4,第一槽3、第二槽4分别对应汽车每侧的车窗;第一槽3下端面设有第一盖板5,第一盖板5一侧通过销轴与内饰板本体1转动连接,另一侧设有卡扣件7,内饰板本体1对应位置处设有与卡扣件7相配合的卡扣槽,将第一盖板5盖紧;第二槽4下端面设有第二盖板6,第二盖板6一侧通过销轴与内饰板本体1转动连接,另一侧设有卡扣件7,内饰板本体1对应位置处设有与卡扣件7相配合的卡扣槽,将第二盖板6盖紧;

第一槽3、第二槽4内均设有遮光组件8,遮光组件8包括第一遮光帘9、主轴10、支撑座11、蜗轮13、蜗杆14、第一齿轮16、第二齿轮17;

主轴10两端通过轴套与支撑座11转动连接,支撑座11与内饰板本体1上端面固定连接,支撑座11上连有挡片12;主轴10一端设有蜗轮13,蜗轮13固定在主轴10上;蜗轮13与蜗杆14啮合,蜗杆14位于蜗轮13下方,蜗杆14两端通过轴套与安装座15转动连接,安装座15固定在支撑座11上;蜗杆14一端设有第一齿轮16,第一齿轮16中心轴线与蜗杆14重合,第一齿轮16与第二齿轮17啮合,第一齿轮16、第二齿轮17均为锥齿轮,第二齿轮17中心轴线与第一齿轮16中心轴线垂直;第二齿轮17固定在传动轴18上,传动轴18通过轴套与连接座33转动连接,连接座33与内饰板本体1上端面固定连接,传动轴18远离第二齿轮17的一端穿出内饰板本体1下端面连有手柄19;

第一遮光帘9一端固定在主轴10上,另一端连有配重条20;配重条20的两端分别连有第一滑杆21,第一滑杆21一端与配重条20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滑杆22铰接,第二滑杆22远离第一滑杆21的一端与挡片12铰接;

当需要为汽车左侧与右侧的窗户遮光时,转动手柄19,第一齿轮16与第二齿轮17啮合,蜗杆14转动,蜗杆14与蜗轮13啮合,蜗轮13转动,从而主轴10转动,带动遮光布卷起或放下,当遮光布放下时,第一滑杆21与第二滑杆22展开,第一滑杆21与第二滑杆22之间的夹角增大;当遮光布卷起时,第一滑杆21与第二滑杆22合拢,第一滑杆21与第二滑杆22之间的夹角减小;

内饰板本体1前侧与后侧分别设有第三槽23、第四槽24,第三槽23、第四槽24分别对应汽车的前侧车窗和后侧车窗;第三槽23下端面设有第三盖板25,第三盖板25一侧通过销轴与内饰板本体1转动连接,另一侧设有卡扣件7,内饰板本体1对应位置处设有与卡扣件7相配合的卡扣槽,将第三盖板25盖紧;第四槽24下端面设有第四盖板26,第四盖板26一侧通过销轴与内饰板本体1转动连接,另一侧设有卡扣件7,内饰板本体1对应位置处设有与卡扣件7相配合的卡扣槽,将第四盖板26盖紧;

第三槽23、第四槽24内均设有安装块27,安装块27与内饰板本体1固定连接,安装块27上设有遮阳结构28,遮阳结构28包括第二遮光帘29、伸缩件30,伸缩件30一端与安装块27铰接,伸缩件30包括多个平行四边形机构32,相邻两个平行四边形机构32之间铰接,平行四边形机构32包括四根连杆31,连杆31之间相互铰接;

第二遮光帘29依次与每个平行四边形机构32连接,相邻两个连接处之间留有余量,方便第二遮光帘29合拢或展开;第二遮光帘29远离连杆31的一端连有绳套34,当第二遮光帘29展开时,可以将绳套34套在汽车内,保证第二遮光帘29不回缩;

内饰板本体1由聚合物基麻限位复合材料纤维板制作而成,包括面层、胶层、基板层,面层与基板层之间通过胶层粘合;内饰板本体1的材料、结构均为现有技术,本申请不做赘述;

卡扣件7、公卡扣2、母卡扣均为外购件,本申请不对卡扣件7、公卡扣2、母卡扣做赘述。

当汽车停在露天空地,需要遮光时,驾乘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打开第一盖板5、第二盖板6,然后转动手柄19,将第一遮光帘9展开,起到遮挡汽车左右车窗阳光的作用;也可以打开第三盖板25、第四盖板26,将第二遮光帘29拉出,伸缩件30展开,使第二遮光帘29展开,然后将绳套34套在车上,起到遮挡汽车前后车窗阳光的作用。当需要收起时,转动手柄19,第二遮光帘29卷起,关闭第一盖板5、第二盖板6;取下绳套34,合拢伸缩件30,第二遮光帘29收拢,将遮阳结构28放入第三槽23或第四槽24内,关闭第三盖板25、第四盖板26。

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可以做出许多其他改变和改型。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设计图

一种汽车顶棚内饰板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1268.0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479586U

授权时间:20191011

主分类号:B60R 13/02

专利分类号:B60R13/02;B60J1/20

范畴分类:32B;32G;

申请人:盐城正远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盐城正远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24000 江苏省盐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山南路53号2幢

发明人:元万燮

第一发明人:元万燮

当前权利人:盐城正远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代理人:董学文

代理机构:32322

代理机构编号:苏州创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一种汽车顶棚内饰板论文和设计-元万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