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栋:陈明的风范与情怀论文

杨国栋:陈明的风范与情怀论文

20世纪初风起云涌的新文化运动,仿如滚滚风暴,席卷着神州大地上的各种陈规陋习,涤荡了封建时代残留的污泥浊水,也波及了陈明的家乡龙岩县(今龙岩市新罗区)东肖镇宝官厝。接受了新思潮新理念的陈明,当时做出了一件惊世骇俗的大事情:公开宣布与父母为他早年预定并在他家生活了多年的童养媳解除婚约关系。苍老的父亲陈庭左哀求他放弃这一“过激”的行为,他却反倒用新鲜的道理说服了父亲母亲。

陈明因繁忙的革命工作无暇顾及婚事。他在龙岩白土桐冈小学任教时,就与邓子恢、章独奇等发起组织进步团体“奇山书社”,集资购买《新潮》《新青年》《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刊。他们仿效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共产党创始人的做法,接受新思潮后要发声呐喊。这样他们组织办起了油印刊物《读书录》,后又组织出版了《岩声报》,为的是传播新思想,抨击旧时弊,唤醒广大民众。陈明天生是做学问搞宣传的人才,几番报刊试水,他成为报刊主要的撰稿人。《岩声报》先后办了3年多,发行省内外,远销南洋群岛,成为当年闽西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进步报刊。陈明也因为《狗世界》《故乡》《争回我们自由之路》等一大批新锐文章而声名远播。他在诗中这样写道:“……不斗而生,不若斗而死。奋身伐贼,虽死犹荣。虽然失去了我们的生活资料,却得到了我们生命的源泉……反抗一切的民贼,一切的强权,争回我们的自由之路!”这无疑是唤醒民众打倒强权、争取民族独立的战斗宣言和冲锋号角。饱满的灵智,燃烧的激情,坚定的信仰……充溢了他抒写的诗文。

陈明

为了进一步学习和了解马列主义,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陈明进入上海大学社会系半工半读,同时兼任厦门《江声报》驻沪特约专电通讯员。在这里,他提升了学业,扩展了知识,开阔了思路,结识了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高级领导人和大家名家,并且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北伐东路军占领福州后,陈明按照上级指令将一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员推荐到各专区任政治监察署专员,掌握地方革命政权。陈明不忘自己的老本行,主动请缨要求创办宣传刊物。这样,他被任命为《福建评论》社社长兼情报股股长。在此期间,他撰写了一批批关于国共合作、革命形势大发展的雄文、新闻、评论,再一次为革命高潮的汹涌澎湃推波助澜……

该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早于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福州四三反革命政变,使革命形势急转直下。陈明被迫巧妙地化装成教员,经上海辗转武汉,找到了当时的党中央,向周恩来等领导同志汇报了福州乃至福建的斗争形势。周恩来依据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的精神,认为福建党的组织遭受严重破坏,必须有人赴闽力挽,恢复党的建设并转入地下活动。周恩来于是指派陈明等同志以中共中央福建省党务特派员的身份,回福建整顿恢复党组织。陈明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他向福州、厦门等地同志传达中央精神后,随即组织专人对福建各地党员和党组织进行摸底调查,发现全省党员遭受逮捕杀害的超过百人,还有为数不少的逃向外地或失去联系。最后统计仅存230余名党员。面对严重危机,陈明不抱怨不泄气,崇高的理想信念支撑着这位敢拼会赢的年轻领导者。他把工作重点移至闽南,在南靖组织召开了闽南特委委员和南靖、漳州、平和等县负责人会议,对闽南特委进行改组,重新成立了中共闽南临时特委(辖闽南和闽西各县)。陈明当选为书记。他在这次闽南特委的大会报告中,传达了党中央的精神,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和福建特别是闽南、闽西的现状,提出了下一阶段进行地下工作的行动目标,指出了党在闽南、闽西政治、经济、军事、党务等方面的艰巨任务,首次在福建党的历史上提出从城市转至广阔边远的山区农村敌人较为薄弱的地方,建立基层党组织和武装力量,开展减租减息和反抗烟苗捐的坚决斗争。

沿线国家发布的测绘标准很少,且大部分都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标准,有的甚至还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标准,不能适应当前数字测绘和网络测绘技术发展的需要,其精度指标也远远满足不了当今应急测绘、精确定位、灾害响应等的需要,需要进行修订或者新制定相关标准。

从黄金到高速,两任东家虽然领域不同,但都表示自己将进军体育产业,然而随着国企领导层的更换,那些夺冠的口号、看起来很美的产业规划,没有一家能够将之真正落到实处。

这一阶段,陈明展示了他勇往直前、果敢坚毅、顽强斗争的性格;彰显出他年轻有为、敢想敢干、勇于开拓、善于组织指挥的领导才能。在很短的时间里,闽南、闽西的地方党组织和部分军事武装得以建立,农村减租减息运动得以展开,反抗烟苗捐的斗争取得积极效果。一大批乡村民众加深了对共产党的印象。

陈明这时遇见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辛锐,一位思维敏捷,热情活泼,歌声如百灵鸟似的姑娘。辛锐虽说出身豪门、大家闺秀,却无比向往革命,爱戴共产党和八路军。她在课堂上听了两回陈明的演讲,佩服他知识渊博又说理透彻,渐渐在心里产生敬佩之情。年轻靓丽的辛锐也给陈明留下了深刻印象。面对辛锐课余时间的各种提问,陈明总是耐心细致地给予回答,彼此间的好感很快建立。在陈明不断地引导和影响下,辛锐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和抗击日寇不怕牺牲的革命意志。她很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东方大学的学习,提升了陈明的理论素养。他被任命为福建省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后又兼任红军大学政治教官,常与邓小平一道去红军大学高级班上课。他顶着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压力,宣扬毛泽东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方法,大讲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新见解。这种理论上的自觉与成熟,让听课的红军干部看见了陈明独立思想、坚持真理的性格特征。

在1928年1月的两次中共福建临时省委会议上,陈明主持会议并分别提出领导农民举行武装暴动,以革命战争消灭国民党的军阀战争,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报告报到上海临时中央,却遭到左倾主义领导的否定,认为时下应当仿效列宁十月革命攻打城市的做法,批评福建进行农村暴动的计划。陈明虽然想不通,但他还是组织会议传达了临时中央的精神。他在会议上主动辞去中共福建临时省委书记一职,建议时任省委委员的罗明同志担任福建省委书记。罗明不同意。陈明说,罗明同志水平高、能力强、有经验,一定会干得比他出色。临时中央批复了福建省委关于陈明辞职、罗明任新一任省委书记的报告。陈明并不因为自己不再担任省委书记就撂挑子不工作。相反,他一如既往地将自己分管的工作特别是宣传工作做得出色到位。陈明这种不计个人得失和名誉地位,主动让贤的高风亮节,赢得了上下一致好评。

富有戏剧性的是,过了不到10天,上海临时中央又给福建省委来信,肯定了陈明任书记时制定的武装暴动做法,指出:“在闽南闽北布置一个日常斗争达到工农暴动的割据局面。”陈明心头如释重负。有人提议陈明再去当省委书记。陈明严肃批评道:中央已经批复罗明当福建省委书记,岂可说改就改?自此无人再提。陈明自觉地密切配合罗明工作,为他分忧。这种能唱主角,还愿意当好配角,心甘情愿当绿叶的精神风范,感动了一大批共产党人和共青团员。

后来,陈明又根据组织需要,担任山东省战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这时,他又将很大的精力时间投入战工委上,组织地方政府积极做好为民众服务、为抗战服务、为前线官兵服务的工作,诸如筹粮筹款、征集兵员、发展生产、增长经济、发动群众支援前线,以及巩固地方抗日民主政权等。一时间,山东地方政权扩展至6个战略区、90多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形势喜人。陈明为此又在《大众日报》发表《响应中共山东分局的号召,猛烈开展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十项建设运动》一文,系统地总结了一年多来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成绩与缺点,提出了新的更加艰苦卓绝的抗日任务。陈明这一时期的经验做法,对于敌后抗日的八路军、新四军建设敌后根据地民主政权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权位高了,责任大了,任务重了,风险多了,陈明却越干越起劲。在半个多月时间里,他就干成了两件大事:一是恢复和建立了福州、厦门两个共产党的市委;二是建立了龙岩、永定、漳州等5个县委和武平、德化、南靖等4个特别支部,在险恶的白色恐怖下发展全省党员近200人,壮大了党在福建的政治军事力量。

日寇侵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陈明先是任总部随营学校政委,后又调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宣传部长,与政委罗荣桓、代师长陈光、政治部主任肖华等一道,担负起抗日救国的重任。

陈明亲历了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他被任命为红军独立师政委,率领部队上前线直接指挥战斗。他不认可当时在中央占据领导地位的“左”倾冒险主义的主张,顶着压力,尽量避免与数倍于红军的蒋介石正规军进行“堡垒对堡垒”的阵地战,将独立师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1934年10月,秋风乍起,落英纷飞,陈明带着一脸肃穆和悲戚忧伤的心境进行战略大转移。在这个后来被称为长征的历史征程中,陈明被编在中央纵队干部团,负责政治理论和文化教育工作。他很快忘记了忧伤悲凉,以积极向上的姿态投入新的工作。他在冒着生命危险强行渡过湘江后,进入了广西苗山地区,与苗民打得火热。当他发现木质结构的苗民房屋连续出现火灾后,立刻想到可能有人故意纵火扰军害民,于是组织人员进行深度调查,终于抓获潜伏于苗民中间的几个强悍的敌特分子。原来这些敌人尾随红军故意放火,为的是嫁祸栽赃红军,破坏红军在民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识破敌人的阴谋诡计后,陈明立即奋笔疾书,写下《放火者》一文,让真相大白于天下,激发起部队官兵和苗山民众对白匪敌特的愤怒和仇恨,增进了红军与苗民的信任和团结。此文后来刊登于《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一书,成为后人研究长征历史中军民关系的重要文献。

高河和杨年丰同时愣住了。 杨年丰狠狠地瞪了杨年喜一眼,杨年喜撇了撇嘴,拿起桌上的筷子,随手夹起菜填进嘴里嚼了起来。

陈明(右)和夫人辛锐

当字符分割这一环节,如果车牌出现反光现象,即二值化后车牌字符处被大量噪点覆盖,就会出现字符分割失败。如果图片中噪点过多,将会对分割甚至是识别造成很大的影响。利用KNN算法进行车牌识别时,k值的选择会影响识别的结果。同时KNN的结果也会受到每个样本容量的影响。所以要尽可能的保持每个分类的样本容量要比较接近。当然,相对于传统的KNN算法,也可以考虑把距离作为权值进行计算,即距离近的权值大,最后求每个分类的总和来确定。

犊牛肉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为酮类、醛类和醇类,其中醛类多为不饱和醛,前腿肉中的主要成分为醛类,其中庚醛、正辛醛和壬醛含量分别为19.07(106/g)、27.25(106/g)、108.10(106/g),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里脊肉中的主要成分为醇类,其中1-戊醇、1-辛烯-3-醇、2-十六烷醇含量分别为31.66(106/g)、9.85(106/g)、4.27(106/g),显著较高(p<0.05)。后腿肉的主要成分为酮类,其中3-羟基-2-丁酮、甲基庚烯酮含量分别为32.02(106/g)、8.88(106/g)。成年牛肉的酯类和醇类数量显著较高(p<0.05)。

1939年春暖花开的日子,陈明跟随115师挺进山东。由于陈明有着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熟悉毛泽东的政治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原则,故而组织上又将他调到中共山东分局高级党校任主持工作的副校长。尽管繁忙的校务行政工作花去了他大量时间精力,他却依然把亲自教学授课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他那略带闽南口音的声调,在活灵活现、行云流水般的演讲中,满溢出特别的滋味,常常让听课者点头折服。

陈明是个优秀的宣传家,艰难的长征路上总是不忘鼓舞士气、增添斗志。由于条件受限,陈明和其他宣传干部实行的是一种搭建“鼓动棚”进行面对面宣传的模式。翻越高耸入云、终年积雪的夹金山时,部分红军战士还穿着破旧的单军装。他们爬到山顶后很想坐下来休息。可是雪山顶上空气稀薄,大雪纷飞,天寒地冻,一坐下来就有生命危险。陈明和宣传队员从实际出发,站在临时鼓动棚大声喊道:翻山顶,要本领,看看哪个英雄能穿行……在空气稀薄的夹金山顶是不能大声说话的,可是为了不让红军官兵坐下而倒地,陈明不停地叫喊鼓劲,导致他因透支过多而头晕目眩,生下重病。在缺医少药、生存条件十分恶劣的情状下,陈明却以超强的生命活力,支撑到红军大会师。

白色恐怖下的敌特十分猖獗。陈明在漳州组织农民武装时不幸被捕,军阀张贞如获至宝,给出高官高薪承诺利诱陈明,陈明不为所动。得知陈明未婚,张贞找来靓丽妖娆的美女,陈明怒斥。张贞于是进行威逼,严刑拷打,陈明坚贞不屈,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高贵的革命气节和操守。叛徒张余生企图劝降陈明。陈明利用张余生急于立功的心理,叫他安排自己到僻静房屋住宿,以便读书“思过”。张余生不知是计,帮助陈明转移至山脚边的房屋关押。陈明乘着看守人员喝酒熟睡之机,撬开屋顶角板和瓦片,跑了出来。后来经过省委报告党中央批准,陈明被派去苏联东方大学学习。

党的八七会议后,共产党吹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蒋介石的战斗号角。八一南昌起义失败后,周恩来、贺龙率领的部队进入闽西,陈明根据党中央指示,在厦门秘密组织“福建省革命委员会”,要求各地党组织利用这个有利时机广泛发动群众,迎接起义部队入闽,创造条件为起义部队筹饷筹粮扩充兵员。他还指派临时委员罗明赶往闽西接应周恩来、贺龙的起义入闽部队。不久,陈明将福建特别是闽中、闽南地区高涨的农工运动和武装斗争发展形势写成报告,专程跑到上海中共临时中央,做了全面详尽的汇报。临时中央十分满意福建和陈明为代表的党的工作,认为福建已经基本上具备了成立临时省委的条件,即命令陈明回闽负责召集各地党组织举行负责人大会,研究成立中共福建临时省委事宜。陈明回闽后迅速筹备,于1927年12月在漳州召开了闽南、闽北临委委员和各地党组织负责人联席会议。陈明传达了中共上海临时中央的精神,在会上做了《目前形势与政治任务》的报告,通过了《目前政治决议案》,确定了福建党组织当前的斗争任务与策略,提出“在广大农村进行抗捐抗税、武装暴动、夺取政权、建立苏维埃”的方针任务。就在这次会议上,陈明宣布:为统一党的全省领导,撤销闽南、闽北临时特委,成立中共福建临时省委。陈明当选为第一任福建临时省委书记。

在喜庆热烈的爆竹声和锣鼓声中,陈明和辛锐结为夫妻,成了志同道合的革命情侣。陈明比辛锐大16岁。陈明有很多领导工作要做,却照样抽出时间审看辛锐和姐妹们写出的剧本、排演的节目,提出很多很好的修改意见。辛锐也未闲着。她曾经在学生时代就在济南办过画展。她发挥多才多艺的本领,为大型会议和演出设计图案,创作书画作品。有时她还登台表演自己创作的抗日节目,赢得台下一片喝彩。

“初日照杨柳,玉楼含翠阴。啼春独鸟思,望远佳人心。幽怨贮瑶瑟,韶光凝碧林。所思曾不见,芳草意空深。”[5]

辛锐很快怀上了孩子。倘若在和平年代,他们一定可以过得非常美满幸福。然而1941年寒冬,5万多日本侵略者和伪军对沂蒙山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政权进行了前所未见的疯狂大扫荡。八路军主力部队为避其锋锐而转移。陈明指挥的115师直属机关干部、省战工委等,参加了有名的大青山战斗。日伪军凭借兵多武器好的优势,对突围的八路军进行合围与阻击。陈明指挥的部队率先发现敌情,本可以迅速突围,但考虑到还有一大批抗大一分校学员对敌情不明,于是主动联系。不料电台出现故障一时无法联系上。陈明带着部下赶往分校驻地,错过了最佳突围时机。更糟糕的是,此时分校学员已经转移他地。陈明最后突围时只有4名随行人员。敌寇的枪火仿如雨点般密集,3名战士壮烈牺牲,仅剩一名13岁的警卫员。陈明被机枪交叉火力打中两腿,警卫员要背着他突围。陈明自知不可能,便下令警卫员独自突围,不要管他,他留下掩护。陈明算了算自己的手枪中还有4发子弹,便瞄准敌寇,上来一个射杀一个,3个日本鬼子被他干倒后,他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随着砰的一声巨响,陈明壮烈殉国,魂归大青山,时年39岁。

辛锐此时在另外一片战场。她还不知道自己的爱人陈明已经壮烈牺牲了。她因在战斗中腿部受伤,被战友们抬往一个隐蔽的山洞躲藏。鬼子的扫荡并未结束。他们发现辛锐的藏身之地,步步紧逼。辛锐喊叫战友不要管她,然后无比刚烈地从担架上滚到地上,毫不犹豫地从袋子里掏出几枚手榴弹,用嘴咬开拉线,向着逼近她的鬼子扔去,顿时一片烟火燃烧蒸腾,多名鬼子倒地毙命,她也壮烈牺牲。

陈明和辛锐这对夫妻一道合唱了一曲英勇悲壮的抗日战歌!

党和人民没有忘记陈明和辛锐这对坚贞不屈、富有牺牲精神的革命英烈夫妇,于1985年冬将他们的遗骨移至临沂地区革命烈士陵园,重新造墓树碑。该地区还建立了一所辛锐学校。抗战胜利70周年前夕,国家民政部公布300名抗日英烈,陈明和辛锐名列其中,而且是唯一的一对抗日英烈夫妇。与陈明一起战斗过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谷牧、宋任穷等为陈明专门题词。

2016年岁末,笔者有幸走进龙岩新罗,走访了陈明故里,寻访了陈明的侄儿陈荣华和侄孙陈练,得知区里很早就为陈明建立了纪念馆(纪念室)。陈练还多次受临沂政府的邀请前往山东参加陈明、辛锐夫妇的纪念活动,表达哀思,策励后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作者原单位系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

标签:;  ;  ;  ;  ;  ;  ;  ;  ;  ;  ;  ;  ;  

杨国栋:陈明的风范与情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