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和谐校园构建

浅析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和谐校园构建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91)

【摘要】高等学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的改革和发展,首先要落实到和谐校园建设的实践中。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从校园文化建设、思想建设、两支队伍建设和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入手,切实搞好软环境建设,理顺各种关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提高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和谐校园;构建

ShallowXisciencedevelopmentundertheviewinstructionofharmonythecampussetup

LiJiaLiuLi-fang

【Abstract】Theuniversityandcollegeistosetupsocialismharmonysocietyofimportancebattlefield,withsciencedevelopmenttheviewguideGaoXiao4ofreformanddevelopment,wantimplementationtoarrivefirstharmonycampusconstructionofpracticemedium.Namelyaccordingtosciencedevelopmentviewofrequest,persistencemakepeoplethecenter,fromthecampuscultureconstruction,thoughtconstruction,twotroopsconstructionwithdeepturnmanagementsystemreformtocommence,practicalmakeverysoftenvironmentconstruction,reasonagreeablevariousrelation,continuouslyexaltationmanagementlevel,aggressiveexaltationservesociety,serviceeconomydevelopmentofabilityandlevel,foroverallconstructionmiddle-classfamilysocietyprovidebetterintelligencesupportandtalentedpersonguarantee.

【Keywords】Sciencedevelopmentview;Harmonycampus;Setup

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强调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社会矛盾凸现的现实情况下,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输出基地的高等学校来说,必须充分认识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妥善解决学校在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积极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实现高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和谐校园建设的基本内容

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结合高等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发展趋势,和谐校园建设应从以下六方面的入手:

1.1坚持科学发展的首要任务。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化教育阶段,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我们不可否认,我国的高等教育还存在着国际影响力不高、创新能力不足、内部管理较弱等诸多问题。为此,教育部提出了“稳定规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12字方针,作为今后高校发展的指导思想。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内涵发展将成为高校发展的主题和重点。因此,高等学校在和谐校园建设实践中,必须以改革求发展,以创新促发展,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把工作重心从扩大办学规模、强化基础建设转移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上来,把提高服务社会政治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作为高校的立校之本、办学之本,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四者之间的关系,用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和方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1.2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更好发挥教师作用,使之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因此,高校在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进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一是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建立一种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内部学术氛围,用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二是在学生教育管理上,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关心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和身体成长的情况,为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服务,为学生的成才就业服务;三是在维护教职员工利益方面,充分发挥职代会、教代会、学代会、专家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团体和学术组织的作用,把广大师生员工的利益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切实为师生员工办实事、办好事。

1.3坚持公平公正的管理决策。和谐校园意味着在良性机制下利益的均衡、机会的平等和竞争的公平,要实现这三个目标,最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公平公正的管理决策。在和谐校园建设中,要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尤其要发挥教授治校、教授治学的积极作用,处理好深化改革与促进公平公正之间的关系,妥善协调好学校内部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为教职员工提供公平的机制、公平的规则、公平的环境和公平发展的机会。要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活泼、公开透明的民主氛围,通过设立校长信箱、校领导接待日制度、联系点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等建立民意充分表达的渠道,鼓励师生员工畅所欲言,积极参与学校的决策。

1.4坚持依法治校的管理意识。依法治校的本质是学校管理者要树立法治观念,在法制的框架内开展学校的综合管理、教育教学、服务保障和其他一切活动。高校要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法制教育,提高依法治校的管理意识。要依法维护学校、学生、教师的权益,完善教育信息公开制度,要建立完善符合法律规定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依法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完善体现高等教育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1.5营造安定和谐的校园氛围。建立安定有序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校园自然人文环境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和谐校园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和校训精神,培育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加强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强化校园网络管理和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努力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一个优雅文明、安定有序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2.构建和谐校园的主要措施

2.1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不竭动力,是大学的精神和灵魂。和谐的校园文化以和谐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将核心价值、大学精神、制度建设、校园文化、舆论宣传融为一体,反映一所大学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境界。大学文化建设的层次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一所大学的发展内涵。

目前,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着诸如:校园文化建设趋同化现象严重、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继承性、物质文化建设缺乏明晰的目标等问题。因此,加强校园和谐文化建设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不断推进核心价值体系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积极引导师生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是深入开展“三风建设”。校风、教风、学风是大学文化特征的具体体现,是管理、教学和学习行为的外在表现形式。良好的校风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目标之一,大学的管理应该通过建立平等、民主的内部环境,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倡导严谨务实、勤政廉洁的工作作风,采取多种途径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逐渐形成具有鲜明特征的校园风貌。在教风建设过程中,要从制度建设入手,大力提倡勤学笃行、为人师表的精神,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师德水平。要切实加强学风建设,着力培育和营造崇尚学术、追求卓越、勤学求实、敬业创新的治学氛围,恪守学术道德和规范,树立自尊自律和珍惜学术声誉的意识,培育和打造高水平的学术团队。

三是精心组织系列化校园文化活动。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师生喜闻乐见的思想教育、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文化活动之中。其中,校园文化艺术节和主题教育活动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展示学生青春风采的重要平台。比如我院开展的“我的青春我做主”校园访谈录、“魅力文化,和谐校园”校园文化艺术节、“青春盛典”校园集体舞展演、主题艺术作品征集评选、校园歌手大赛、校园短剧大赛、“魅力女生、女院之星”评选、优秀社团文化成果汇演以及特色活动女性论坛等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融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文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我院广大青年进一步朝着人格有魅力、专业有实力、学习有活力、发展有动力的方向迈进。

四是提升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水平。物质设施建设水平体现着大学的精神追求,蕴涵着丰富的大学人文内涵,对培育大学文化、提高师生的思想情操和文化涵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从打造“人文校园”、“绿色校园”、“科技校园”入手,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使校园的规划、景观、环境体现一种文化特色、呈现一种和谐与追求。要注意把握学校物质设施建设的发展方向,注重基础设施的协调性和继承性,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努力造就良好的学校物质文化环境。

2.2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搞好两支队伍建设。一是培育团结和谐的管理干部队伍。学校的发展关键在于有一支素质高、作风硬、能力强、干实事的干部队伍,而要建立这样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关键要有一个作风正、能力强、素质高的带头人。管理干部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真抓实干,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从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经验思维方式、习惯思维定势中跳出来,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思路,解决新问题。要克服“满、懒、躁、散”等问题,主动开阔视野,勤于创新,淡泊名利,扎实工作,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努力开创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共谋发展的工作格局。

统筹兼顾具体到管理工作中,就是要正确认识部门工作与学校发展、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同志与同志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和谐相处、共同促进的关系,善于抓住事关全局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要学会统筹,学会弹钢琴,要站在全局去思考问题、协调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同志的工作积极性,以科学合理的统筹,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真正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培育和谐的教职工队伍。培养和造就一支品德高尚、结构合理、素质优秀的教职工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学校要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健全和完善各种民主监督制度和教育教学督导制度,坚持定量考评和定性评估相结合,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事业心、创造力,增强凝聚力。要重视情感激励,尊重和信任教职工,主动关心、真诚理解、尽量满足教职工在工作、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正当合理需求。

教职员工要做到“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师之道”,模范地执行好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自重、自省、自尊、自爱,传道、授业、解惑,做一个品格高尚、作风优良、业务精湛、教书育人的好员工、好教师。要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在更新知识上下功夫,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要在提高个人涵养上下功夫,努力成为践行“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楷模。

2.3以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为出发点,打造和谐的学生群体。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大学的学生教育管理要以学生为本,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按照现代青年的思维特征和思想愿望,有的放矢地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思想教育和文化活动,积极探索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养成教育和诚信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把爱心贯穿于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关爱每一位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群体的希望和要求,及时处理和解决学生反映的突出问题,依法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校内环境。要充分发挥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畅通学生与学校的交流通道,将学生的合理意见作为推进改革的动力。要创造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和谐学习氛围和平台,经常听取学生对课程设置、专业调整、专业教学和实习等方面的建设性意见,立足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2.4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完善和谐校园建设的长效机制。

2.4.1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学校领导班子的科学决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第一要素。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坚持决策过程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落实重大事项提请党代会、教代会、职代会审议批准的工作程序,充分体现管理决策的民主与公开。要进一步理顺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关系,明确职责和任务,全面实行岗位责任制和中层干部竞聘制,对思想素质高、工作作风好、群众信得过的干部委以重任,营造一种风正气顺的内部管理格局。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创新思路求发展、科学管理上水平、以人为本促和谐”的工作局面。

2.4.2要不断深化内部改革,建立高效的管理机构。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高等学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深化内部改革来实现。建立高效的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长效机制的重要一环。首先要打造一支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建立动态的干部任用机制,实行干部公开竞聘制,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基础上,选拔和任用干部。其次要注重干部的教育和培养工作,加强干部的阶段和任期考核,强化干部的监督机制,教育和引导管理干部树立“为教职员工服务、为学生服务”的工作思想。第三要本着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的原则,调整校内机构设置,克服机构臃肿、效率不高的现象,逐步改变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状况,采取激励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4.3要畅通民意反馈渠道,不断完善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必须逐步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服务诸方面的规范系统,充分发挥制度文化在思想和行为养成中的育人功能。要充分发挥各级群众组织和和民主党派的作用,不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民主党派和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既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又是学校联系广大师生员工的桥梁和纽带,在构建和谐校园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要加强党对群众组织和民主党派的领导,积极支持和正确引导群众组织和民主党派的工作,主动为群众组织和民主党派的工作提供一切有利条件;二要建立长期有效的沟通机制,学校党委定期与民主党派和群众组织研讨工作、了解情况,重大事项与他们协商;三要指导群众组织和民主党派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自觉增强参与意识,积极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同心同德,推进建设和谐校园。

2.4.4要建立公开公平的校务运行机制,不断强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程序。一要加大校务公开的推进力度,实行“阳光管理”。充分发挥党代会、教代会的主渠道作用,学校的发展规划、财务收支、福利待遇等学校发展建设中的重大事项,都要经过教代会讨论通过。二要加强学术民主制度的建设,充分发挥学者在治学和学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三要高度重视人才为本、人才强校战略,完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四建立更加有效的监督机制。将校务公开的重点放在涉及教职员工和学生整体利益的决策上,对职称评聘、工资晋升、人员招录、财务收支、津贴发放、服务收费、项目招标、招生就业等涉及权力运行的事情,全部实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参考文献

[1]《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和谐校园建设》任留钦《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35期

[2]《论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梁超《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

[3]《论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职和谐校园建设》刘富文《教育与职业》2006/29

[4]《高校管理者肩负引领和谐文化建设重任》郑树山《中国教育报》2007/11/12

[5]《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朱玉泉《中国教育报》2007/12/19

收稿日期:2010-12-04

标签:;  ;  ;  

浅析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和谐校园构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