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温度论文_邱振波,胡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燃气温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燃气,燃气轮机,温度,蒸汽,环境温度,炉膛,子程序。

燃气温度论文文献综述

邱振波,胡伟[1](2019)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烟气酸露点温度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推进节能减排,在避免锅炉低温受热面腐蚀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排烟温度,提高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对影响余热锅炉烟气酸露点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几种烟气酸露点温度计算方法的比较和评价,最终确定了适合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中余热锅炉烟气酸露点温度的计算方法及结果,并为日常运行中余热锅炉排烟温度的控制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锅炉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祖航,王秋颖[2](2019)在《环境温度及负荷率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的出力和热耗受环境温度和运行参数等因素影响,为更好地了解联合循环的热力学性质,为机组的优化运行提供理论支持和数据支撑,以GE公司6F型燃气轮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环境温度和燃气轮机负荷率对其运行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燃气轮机发电功率和效率大幅降低,联合循环输出功率下降明显;满负荷时,由于底循环的影响,存在最佳环境温度,使得联合循环效率取得最大值;燃气轮机负荷率的变化会使机组调峰能力发生改变,随着供热量的增加,联合循环发电功率线性下降,存在临界供热值,使得燃气轮机负荷率与联合循环效率成反相关。(本文来源于《华电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刘锡,张银行[3](2019)在《无线远程温度及可燃气检测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设计是以STC89C52单片机为核心,采用单总线数字式温度传感器DS18B20、烟雾传感器MQ-2、LCD1602、数码管及nRF24L01无线收发一体模块组成的新型温度及可燃气无线采集报警系统,以KEIL为软件开发平台、采用C51进行编程,对远程温度进行测温,并将所采集的温度和可燃气数据在采集端使用数码管显示器显示。该系统成本低、精度高、测温范围广、报警及时,可广泛应用于温度可燃气采集报警。(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9年17期)

张立伟,张永胜,杜文蛟[4](2019)在《分时段设定温度的燃气锅炉节能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燃气锅炉的运行时间分为若干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设定不同的温度,降低燃气消耗量。通过修改PLC控制程序、现场监控和远程监控组态实现控制方式的改进。(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煤炭经济》期刊2019年15期)

李敏婕,王景刚,冯乾,王刚,高建丽[5](2019)在《基于Aspen Plus平台对轻烃燃气露点温度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我国能源紧缺、大气污染严重及小众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依据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混空轻烃燃气应势而生。轻烃混空燃气安全可靠,且经济环保,是通过轻烃燃气发生装置产生并通过管网输送到终端用户的一种新型燃气。利用Aspen Plus软件的闪蒸模块对混空燃气的露点进行计算,并依据给定组分的轻烃原料模拟出轻烃燃料露点与混空比及输出压力之间的关系,得出混空燃气在生产制造及运输过程中的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煤炭与化工》期刊2019年07期)

肖俊峰,李晓丰,高松,王峰,王玮[6](2019)在《预混燃烧下环境温度对某型燃气轮机燃烧稳定性和NO_x排放影响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温度通过改变燃烧室入口空气温度进而影响燃气轮机燃烧稳定性和NO_x排放。为了掌握预混燃烧模式下环境温度对燃气轮机燃烧稳定性和NO_x排放的影响规律,本文以某重型燃气轮机燃烧室为研究对象,采用SAS湍流模型和涡耗散概念燃烧模型,通过改变环境温度,对多旋流喷嘴燃烧室预混燃烧模式下燃烧稳定性和NO_x排放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燃气轮机预混燃烧模式下,提升燃气轮机环境温度,有利于提高燃烧室燃烧稳定性;环境温度从0℃上升到30℃,在不调整燃料和空气流量的情况下,燃烧室出口NO_x排放质量分数增加97.8%。(本文来源于《燃气轮机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黄伟[7](2019)在《工业燃气窑炉炉膛温度的仿人智能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工业燃气窑炉炉膛温度由于燃烧过程不确定性导致的控制难题,探讨了一种基于仿人智能的控制策略。分析了炉膛燃烧过程中存在的控制难题,总结了燃烧过程的控制论特性,研究了炉膛温度的仿人智能控制策略,设计了与燃烧过程控制论特性匹配的基本控制算法。以二阶滞后过程为例,实验仿真结果验证了所设计控制算法的良好动、静态控制品质和强鲁棒性能。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仿人智能控制策略可完全满足用户在控制品质上对炉膛温度控制的要求。(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史云德,安恩科[8](2019)在《基于Matlab/Simulink的燃气轮机事故停机后轴承温度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燃气轮机事故紧急停机后,直流紧急油泵(ELOP)或辅助油泵(Aux. Pump)对轴承的润滑和冷却作用确保了机组安全可靠地停机。为了分析润滑和冷却作用对轴承的影响,建立了燃气轮机润滑油系统和轴承温度关系的数学模型,且利用Matlab/Simulink对油泵启/停和轴承的温度变化进行了动态仿真。结果表明:增大润滑油流量、降低润滑油油温均对轴承温度所需的冷却时间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一结论可为优化燃气轮机机组配备的UPS容量设计值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张文静[9](2019)在《火炮膛内火药燃气温度测试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火炮膛内火药燃气温度是火炮内弹道的一个重要参数,它直接影响着兵器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其测试结果对完善弹道理论、火药性能研究及火炮系统改进都具有重要作用。膛内火药燃烧具有膛压高、温度高、速度高以及时间短的特点,并且膛内温度是一个在不同时期不断变化且变化迅速的物理量,这些剧烈的现象使得观察变化状态和获取数据都有许多不便之处。针对测试过程中叁高一低的恶劣环境特点以及中小口径火炮火药燃气温度测试的适用性要求,本文提出了基于高频响应热电偶的火炮膛内火药燃气温度测试系统总体方案,确定了系统功能和技术指标,采用新概念动态测试理论设计了该系统。该系统由瞬间温度测试仪、读数接口及上位机软件组成,使用时将测试仪放入火炮膛内,测试仪自动采集并存储火炮发射时火药燃气温度信号,试验后回收温度测试仪并通过读数接口将测试数据上传至上位机,再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文中详细介绍了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过程。最后对热电偶进行了静态标定和动态响应特性测定试验,采用一种新型的高温火焰法准确测得了热电偶的时间常数,最后对系统进行调试试验并对系统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系统试验测量值接近真实温度值,并且热电偶动态重复性较好,试验结果可靠。(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9-05-24)

丁阳俊,顾正皓,张宝,郑添,吕浩[10](2019)在《不同初始负荷及环境温度下燃气轮机一次调频能力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不同初始负荷及环境温度下燃气轮机机组在电网中对电网频率波动的响应特性,分析了燃气轮机压气机、燃烧室和透平的物理模型。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建立了包含功率计算模块、温度计算模块、燃料量计算模块、风量计算模块、转速计算模块等的GE9FA燃气轮机机组的动态仿真模型,研究了不同初始负荷下机组对电网频率扰动的响应特性,并分析了不同环境温度影响燃气轮机对电网频率扰动响应的机理。(本文来源于《电站系统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燃气温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的出力和热耗受环境温度和运行参数等因素影响,为更好地了解联合循环的热力学性质,为机组的优化运行提供理论支持和数据支撑,以GE公司6F型燃气轮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环境温度和燃气轮机负荷率对其运行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燃气轮机发电功率和效率大幅降低,联合循环输出功率下降明显;满负荷时,由于底循环的影响,存在最佳环境温度,使得联合循环效率取得最大值;燃气轮机负荷率的变化会使机组调峰能力发生改变,随着供热量的增加,联合循环发电功率线性下降,存在临界供热值,使得燃气轮机负荷率与联合循环效率成反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燃气温度论文参考文献

[1].邱振波,胡伟.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烟气酸露点温度计算[J].锅炉技术.2019

[2].祖航,王秋颖.环境温度及负荷率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性能的影响[J].华电技术.2019

[3].刘锡,张银行.无线远程温度及可燃气检测系统[J].电子世界.2019

[4].张立伟,张永胜,杜文蛟.分时段设定温度的燃气锅炉节能改造[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9

[5].李敏婕,王景刚,冯乾,王刚,高建丽.基于AspenPlus平台对轻烃燃气露点温度的探究[J].煤炭与化工.2019

[6].肖俊峰,李晓丰,高松,王峰,王玮.预混燃烧下环境温度对某型燃气轮机燃烧稳定性和NO_x排放影响的数值研究[J].燃气轮机技术.2019

[7].黄伟.工业燃气窑炉炉膛温度的仿人智能控制策略[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8].史云德,安恩科.基于Matlab/Simulink的燃气轮机事故停机后轴承温度仿真[J].系统仿真技术.2019

[9].张文静.火炮膛内火药燃气温度测试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9

[10].丁阳俊,顾正皓,张宝,郑添,吕浩.不同初始负荷及环境温度下燃气轮机一次调频能力仿真研究[J].电站系统工程.2019

论文知识图

发动机工作中涡轮间隙变化历程火孔板的尺寸图透平叶片冷却形式的发展[2]液滴质量变化发动机压强及马赫数变化昆仑发动机发动机是航天飞机的核心动...

标签:;  ;  ;  ;  ;  ;  ;  

燃气温度论文_邱振波,胡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