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感染论文_张晓英,吴琪,吕云瑶,杨国栋

导读:本文包含了弓形虫感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弓形虫,免疫,抗体,延边,链式反应,海南省,感染率。

弓形虫感染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英,吴琪,吕云瑶,杨国栋[1](2020)在《四川省南充市90名大学生刚地弓形虫感染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南充市在校就读18~22岁健康学生中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Tg)感染情况调查。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90名在校学生检测Tg的Ig G抗体。结果被检测60名男生中未发现阳性,30名女生中仅发现1例,女生阳性率3. 33%(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90名在校学生总阳性率1. 11%(1/90)。结论南充地区就读大学生中存在弓形虫感染,应加强本地大学生人群弓形虫感染情况的监测。(本文来源于《医学动物防制》期刊2020年02期)

苏瑞景,杨玉荣[2](2019)在《肠道共生菌在弓形虫感染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食入弓形虫卵囊和包囊是动物和人类感染弓形虫的主要途径,弓形虫进入小肠引发Th1细胞免疫反应和肠内稳态失调,诱导潘氏细胞呈IFN-γ依赖性缺失,出现共生菌菌群组成改变和细菌易位,引起肠道急性炎症反应,加剧弓形虫的感染和入侵。而无菌小鼠感染弓形虫后,肠道病理损伤轻微,且小鼠存活时间较长。此外,部分肠道共生菌在弓形虫感染过程中发挥分子佐剂的作用,和黏膜免疫共同维持免疫系统平衡防御病原入侵。可见,在弓形虫感染过程中,弓形虫感染进程、潘氏细胞缺失程度和肠道共生菌失调叁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该文就肠道共生菌与弓形虫感染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刘红珍,高玉梅,李洪,韩永霞,赵大勇[3](2019)在《某医学院学生弓形虫感染血清流行病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某医学院在校大学生弓形虫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运用ELISA法检测入校新生和叁年级以上学生血清弓形虫IgG抗体,并进行相关问卷调查。结果弓形虫感染总阳性率为5.58%,新生(8.14%)感染率高于老生(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职业家庭学生感染率(10.21%)高于非职业家庭学生(3.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触动物、禽类等的程度不同,弓形虫感染率有差异。结论医学生中存在弓形虫感染,卫生、饮食和家庭职业环境对弓形虫感染有影响。需要加强医学生弓形虫病的流行和预防知识教育。(本文来源于《中国校医》期刊2019年10期)

李春芸[4](2019)在《海南地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弓形虫感染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海南地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抗弓形虫抗体水平,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弓形虫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6–2019年收集海南省1 932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其中食管癌患者376例、胃癌患者475例、结直肠癌患者401例、肝癌患者427例、胰腺癌患者253例,以4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抗弓形虫IgG和IgM抗体,比较组间抗体阳性率差异。结果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总体血清抗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为19.82%,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的3.75%(χ~2=60.49,P <0.01),两者总体抗弓形虫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9%和0.50%;χ~2=1.17,P> 0.05)。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胰腺癌患者抗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5.16%、19.58%、21.70%、23.65%和17.79%,均显着高于健康对照(χ~2=29.97、50.29、58.03、67.85、36.59,P均<0.01);抗弓形虫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6%、1.47%、0.75%、1.17%和0.79%,与健康对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80、2.02、0.20、1.11、0.21,P均> 0.05)。不同类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抗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5,P <0.05),但抗弓形虫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P> 0.05)。结论海南地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抗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较高,不同类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抗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间存在显着差异。建议今后应加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弓形虫感染筛查,从而有效防控弓形虫感染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造成的危害。(本文来源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朱雯苹,陈明华,马骥,竺狄芳,沈雁[5](2019)在《桦褐孔菌多糖治疗小鼠弓形虫感染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免疫平衡调理剂(桦褐孔菌多糖)治疗小鼠弓形虫感染的疗效。方法雄性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以及对照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腹腔接种弓形虫速殖子,4 d后应用桦褐孔菌多糖治疗。对比各组小鼠免疫平衡调理剂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肝功能指标以及T淋巴细胞水平。结果叁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中等剂量组治疗有效率最高;各组小鼠肝功能指标ALT和AS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小鼠ALT和AST水平最低;各组小鼠脾脏CD_4~+和CD_8~+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小鼠脾脏CD_4~+和CD_8~+细胞水平高于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小鼠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体温升高、肺炎、厌食和呕吐。结论免疫平衡调理剂桦褐孔菌多糖可改善免疫功能,治疗弓形虫感染有效,以中等剂量组疗效最为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19年17期)

闫宗斌,骆玉莹,龙海涛,孙瑜锴,邹运[6](2019)在《延边地区鸭弓形虫感染情况的初步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调查延边地区鸭弓形虫感染情况,用间接ELISA法对采自延边地区8个县市的鸭血清304份进行弓形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96份血清呈阳性,血清弓形虫抗体总阳性率为31﹒58%;不同地区阳性率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 <0﹒05)。本调查首次证实了延边地区鸭存在弓形虫感染,这对人和动物存在潜在威胁,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本文来源于《吉林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8期)

杨娜,丁莹莹,李佳祺,李承桓,武安和[7](2019)在《辽宁地区猪弓形虫感染现况调查及感染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宿主类型众多,寄生于人、畜、野生动物及禽类等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中,引发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对人类和畜牧业都具有潜在威胁。猫科动物是弓形虫唯一的终末宿主;弓形虫的中间宿主极其广泛,包括各种哺乳类动物、禽类和人等,其中感染最为严重的动物是猪。猪弓形虫病在不同地区均有流行发生,感染率也较高,平均感染率达22.3%。而猪肉是人类主要的肉食消费品之一,人在摄入未煮熟的含有弓形虫包囊的猪肉或内脏时可获得弓形虫感染,危害人类健康。故本试验对辽宁省不同地区的猪弓形虫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分析其感染因素。目前,检测弓形虫的金标准是改良凝集实验(MAT),其特点是操作简单、检测快速、结果准确,避免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试验、间接血凝试验等造成的假阳性和假阴性。从辽宁省不同地区采集猪的血清样品,采用MAT方法对血清样品进行猪弓形虫血清抗体检测并对其感染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个地区弓形虫感染率有所不同,抚顺感染率最高(27.9%),本溪感染率最低(6.28%);不同发育阶段的猪均有感染,繁殖母猪感染率(25.14%)>育肥猪感染率(12.23%)>仔猪感染率(6.04%),且繁殖母猪经产次数越多其感染率越高,经产5胎的繁殖母猪的感染率约是经产1胎繁殖母猪的13倍;大白猪较长白猪更易感弓形虫。另外,弓形虫可以通过母猪的胎盘传播方式(即垂直传播)传染给仔猪,使其获得先天性感染;仔猪也可以通过水平传播方式获得感染,即通过接触环境中的卵囊感染弓形虫。研究结果可为预防和控制猪弓形虫的感染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杨亚改,刘素兰,杨雪纬[8](2019)在《漯河市妇科手术患者弓形虫感染血清学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漯河市妇科手术患者弓形虫感染血清学水平。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本科收治的396例女性患者为调查对象,归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350例女性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面对面的访问调查,检测血清弓形虫IgG抗体。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为6.8%(32/396),显着高于对照组的4.3%(15/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饲养宠物、贩卖生肉、既往有不良妊娠的患者血清弓形虫抗体阳性率显着高于未饲养宠物、未贩卖生肉、既往无不良妊娠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漯河市妇科手术患者的弓形虫感染率较高,尤其是饲养宠物、贩卖生肉、既往有不良妊娠者,应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本文来源于《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周宁,龚国忠[9](2019)在《妊娠期弓形虫感染的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简称弓形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弓形虫因滋养体似弓形而得名,感染人体后可引起弓形虫病。全球约1/3的人口感染弓形虫,但多为隐性感染或原虫携带。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弓形虫病发生率各不同,孕妇弓形虫感染率也不尽相同。据统计,安徽淮南地区孕妇弓形(本文来源于《家庭医学(下半月)》期刊2019年07期)

张露文,姚志军,王帅,张振超,王东[10](2019)在《河南省精神疾病患者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河南省精神疾病患者弓形虫感染情况。方法采集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56例精神疾病患者的血液样本(病例组)和新乡医学院第叁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非精神疾病患者血液样本(对照组),采用抗弓形虫IgG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检测2组患者血清弓形虫特异性Ig G抗体,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DNA标本中弓形虫特异性529片段,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组患者血液中弓形虫虫体含量。比较病例组不同年龄、性别、疾病类型患者弓形虫感染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既往感染率、现症感染率及持续慢性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病例组患者既往感染率高于现症感染率和持续慢性感染率(P <0. 01),现症感染率与持续慢性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病例组患者弓形虫感染总阳性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 <0. 01)。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血细胞中弓形虫虫体拷贝数分别为(4. 057±1. 979)×10~7、(1. 089±0. 014)×106copies·L~(-1);病例组患者血细胞中弓形虫虫体拷贝数高于对照组(P <0. 01)。病例组各年龄段患者弓形虫既往感染率、持续慢性感染率及感染总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40~49岁组患者现症感染率高于10~19岁、20~29岁、30~39岁及> 50岁组患者(P <0. 05),10~19岁、20~29岁、30~39岁及>50岁组患者的现症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10~19岁、20~29岁、30~39岁、>50岁组患者既往感染率高于现症感染率、持续慢性感染率(P <0. 01),现症感染率与持续慢性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40~49岁组患者的既往感染率高于持续慢性感染率(P <0. 05);现症感染率与既往感染率、持续慢性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性别患者之间的既往感染率、现症感染率、持续慢性感染率及感染总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男性和女性患者的既往感染率均高于现症感染率、持续慢性感染率(P <0. 01),现症感染率与持续慢性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其他精神疾病患者既往感染率、现症感染率、持续慢性感染率及感染总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其他精神疾病患者的既往感染率均高于现症感染率、持续慢性感染率(P <0. 01),现症感染率与持续慢性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精神疾病患者弓形虫感染率高于非精神疾病患者,且不同年龄、性别及疾病类型精神疾病患者的既往感染率均高于现症感染率和持续慢性感染率,弓形虫感染可能是精神疾病发病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新乡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弓形虫感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食入弓形虫卵囊和包囊是动物和人类感染弓形虫的主要途径,弓形虫进入小肠引发Th1细胞免疫反应和肠内稳态失调,诱导潘氏细胞呈IFN-γ依赖性缺失,出现共生菌菌群组成改变和细菌易位,引起肠道急性炎症反应,加剧弓形虫的感染和入侵。而无菌小鼠感染弓形虫后,肠道病理损伤轻微,且小鼠存活时间较长。此外,部分肠道共生菌在弓形虫感染过程中发挥分子佐剂的作用,和黏膜免疫共同维持免疫系统平衡防御病原入侵。可见,在弓形虫感染过程中,弓形虫感染进程、潘氏细胞缺失程度和肠道共生菌失调叁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该文就肠道共生菌与弓形虫感染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弓形虫感染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晓英,吴琪,吕云瑶,杨国栋.四川省南充市90名大学生刚地弓形虫感染调查[J].医学动物防制.2020

[2].苏瑞景,杨玉荣.肠道共生菌在弓形虫感染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9

[3].刘红珍,高玉梅,李洪,韩永霞,赵大勇.某医学院学生弓形虫感染血清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校医.2019

[4].李春芸.海南地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弓形虫感染调查[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9

[5].朱雯苹,陈明华,马骥,竺狄芳,沈雁.桦褐孔菌多糖治疗小鼠弓形虫感染的疗效[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

[6].闫宗斌,骆玉莹,龙海涛,孙瑜锴,邹运.延边地区鸭弓形虫感染情况的初步调查[J].吉林畜牧兽医.2019

[7].杨娜,丁莹莹,李佳祺,李承桓,武安和.辽宁地区猪弓形虫感染现况调查及感染因素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9

[8].杨亚改,刘素兰,杨雪纬.漯河市妇科手术患者弓形虫感染血清学调查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9

[9].周宁,龚国忠.妊娠期弓形虫感染的防治[J].家庭医学(下半月).2019

[10].张露文,姚志军,王帅,张振超,王东.河南省精神疾病患者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与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叁组孕鼠生存曲线叁组中氧化应答相关基因表达谱原代培养滋养层细胞的鉴定刚地弓形虫体内感染对滋养细胞凋亡水平...弓形虫体外共培养对原代滋养细胞凋亡水...叁组不同孕天胎盘组织原位凋亡水平Fig...

标签:;  ;  ;  ;  ;  ;  ;  

弓形虫感染论文_张晓英,吴琪,吕云瑶,杨国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