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福: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农民生态伦理意识培育研究论文

马永福: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农民生态伦理意识培育研究论文

【文化与教育】

摘 要 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农民的生态伦理意识培育尤为重要。只有不断加强农民的生态伦理意识培育,才能让农民深刻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进而促使其自觉践行生态伦理观,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在农民生态伦理意识培育中,存在培育体系不健全、培育方法陈旧单一、农民对生态伦理意识培育的价值认识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完善农民生态伦理意识培育体系、丰富农民生态伦理意识培育内容、利用大众传媒宣传生态伦理知识等举措提升农民生态伦理意识。

关键词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农民生态伦理意识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农业是生态产品的重要供给者,乡村是生态涵养的主体区,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1]要实现生态宜居,建设美丽乡村,离不开农民的生态伦理意识培育。当前,急需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改变农民生态伦理观念淡薄甚至缺失的状况,提升农民生态伦理意识。

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和大气科学发展的基础。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为天气预报提供基础的气象参数,通过长期积累和统计,整理完善为气候资料,为农业、林业、工业、交通、军事、水文、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等部门进行规划、设计和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依据。

一、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民生态伦理意识培育的重要性

(一)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题中之义

坚持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做到善待自然、尊重自然,进而做到保护生态平衡,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但是,就我国农村发展的情况来看,农民对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还很欠缺,生态伦理意识还在萌芽状态。当前,只有不断加强农民的生态伦理意识培育,使其在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之中找到平衡点,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才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题中之义。

(二)推动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乡村振兴是全方位的振兴,生态文明也是应有之义,因此,只有不断加强农民的生态伦理意识培育,才能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三)美丽乡村建设的应有之义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短期的物质利益,而忽视长远的利益,更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错误路线”[3]。我们要适度地利用自然资源,更好地建设美丽乡村,使乡村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重新焕发生机。农民的生态伦理意识培育,可以极大地激发农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生态伦理思想所包含的生态文明理念,需要更多的农民积极投身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进而建设美丽中国,因此,加强农民的生态伦理意识培育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应有之义。

二、农民生态伦理意识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生态伦理意识培育体系不健全

跨文化交流,是指本民族语言和其他民族语言之间的交流,也就是说不同语言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在双方或多方的交流过程中,他们的语言受自身文化传承的影响有着不同的特色,翻译的一项工作就是要把他们的差异在一定的框架下统一起来。

为了便于对比分析,不等肢墙肢中大墙肢取与等肢墙相同,连梁的刚度和小墙肢的刚度作为变量。限于篇幅,这里仅给出SD1800的周期位移表(见表3)以及SD1800、SD1400和SD1200连梁与墙肢的刚度比与位移图(见图5至图7)。比较不同墙肢高度下各个模型的位移发现,随着墙肢截面的减小,位移增大,同一墙肢刚度位移折线随着连梁刚度的增大而趋于平缓。SD1800、SD1400和SD1200在连梁与小墙肢刚度比为1时,折线的变化率分别为初始变化率的2.34%、2.62%和4.87%,曲线变化与连梁与大墙肢的刚度比没有明显的联系,位移的变化与连梁与小墙的刚度比有关。

(二)农民生态伦理意识培育方法陈旧单一

农民对于生态伦理意识培育缺乏认识和兴趣,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农民缺乏正确的生态伦理认知。大多数农民在对待生态环境问题上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也就难以形成道德的生态行为和生态习惯。第二,农民缺乏生态伦理意识。面对利益与道德的冲突,农民通常会首选利益。第三,农民缺乏对生态的情感。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农民难以产生强烈的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情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生态伦理意识培育事业虽然有一定的进展,但较城市而言,农村生态伦理培育事业相对落后,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培育队伍来看,农村的基层干部整体素养不高,对生态伦理培育的认识不足。从政府角度来看,部分地方政府过分注重GDP,导致对农民生态伦理意识培育的重视度不够。从社会媒体角度来看,针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大众传媒还相对较少,专门针对农村环保宣传的频道栏目更少。

(三)农民对生态伦理意识培育的价值认识不足

农民生态伦理意识培育过程中存在着培育方式陈旧单一的问题。对农民的生态伦理意识培育目前多数是采用广播、墙上贴标语等方法。这种做法虽然简单易操作,但不太符合农村实际,没有考虑到农民群体的自身特征,且对于纯粹的理论灌输方法,农民很难消化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不考虑农民自身的特殊性,完全用对待学生的方式对待农民,这种缺乏针对性的培育方式成效甚微,有可能挫伤农民接受培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培育农民生态伦理意识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农民生态伦理意识培育体系

农村基层干部是培育体系的重心,要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基层干部自身的生态伦理素养。可以通过电视、广播、专家讲座等方式,帮助基层干部学习系统的生态文化知识,并注重测试和检验;增加基层干部进修学习的机会,不断完善其生态科学文化的知识内容和体系建构,更好地完成组织所赋予的任务;同时,注重运用共同研讨的学习形式,让基层干部交流各自村生态伦理活动的组织经验。

(二)丰富农民生态伦理意识培育内容

第一,要结合农民实际,加强对生态环境知识的传授。可以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动画、画册、小故事等,生动活泼地向农民传播生态环境知识。第二,要大力加强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通过培育,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农民意识中,使农民主动认识到生态文明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第三,要加强培养农民的生态美德,培养农民自觉与自然和谐共处、呵护保护自然、担负生态责任意识的生态美德。

(三)利用大众传媒宣传生态伦理知识

在农民生态伦理培育上,通过大众传媒会使得农民群体进入一个信息共享的全新天地。第一,利用传媒搞好形势宣传。通过大众传媒对所开展的形式多样的生态伦理培育活动进行形势宣传和培育,方便广大农民从中了解形势,坚定和增强培养自身生态伦理的信念和信心。第二,树立典型,发挥舆论引导和典型带路作用。建立生态伦理培育网站、利用“两微一端”的新媒体手段,向农民传播生态科学知识的同时宣传模范典型的先进事迹。

四、结语

我们要通过对农民生态伦理意识的培育,力争使生态伦理观念深入人心,从而逐步建成美丽乡村。加强农民生态伦理意识培育是一项长期的、浩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为此,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力量要高度重视农民生态伦理意识培育,大力完善农村生态伦理培育的体系,丰富农民生态意识培育的内容,灵活宣传生态伦理知识,加大农民生态意识培育力度,促使农民自觉提升自身的生态伦理意识,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N].农民日报,2018-09-27(01).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3]曹素芳.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伦理思考[J].学术论坛,2007,(4):171-174.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25(2019)09-0142-02

作者简介马永福(1993-),男,山西孝义人,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从事新农村建设与乡风文明研究;王宇雄(1970-),男,山西平遥人,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新农村建设与乡风文明研究。

【责任编辑:王 崇】

标签:;  ;  ;  ;  ;  ;  ;  

马永福: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农民生态伦理意识培育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