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品生:话语理论视角下新中国政治语言变迁论文

仝品生:话语理论视角下新中国政治语言变迁论文

摘 要:政治话语是政治现实的直接反映,对其概念、主题的追索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政治的过去、审视政治当下和未来。通过统计分析建国之后四代领导人著作、讲话稿,中共十一大至十九大报告中的实词以及五届至十三届两会热词,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政治话语所经历的变迁。

关键词:话语理论;政治语言;变迁

对政治语言的研究,西方学者认为“通过对这些过时的模式、范畴、概念的回顾,能够时常提醒我们去改变与现实形式不相适应,因而产生严重后果的那些东西”,以及认识人们“看待政治、社会的方法”。[1]根据马克思对语言的论述,政治话语是一种政治实践,是政治思想的直接现实。[2]凡·迪耶克从话语分析的视角,认为“文本语法包含了一种自然逻辑或文本逻辑。它一定是语义呈现的具体化或句子的逻辑形式和句子顺序,以及精心组织的连贯的文本中句子之间保持的自然偏离的法则”。[3]据此,我们可以从语言中的概念、主题等内容来揭示政治话语的变化。

按照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治、社会发展的情况,我们也把中国政治话语分为四个时期。一是毛泽东政治话语时期,二是邓小平政治话语时期,三是江泽民、胡锦涛政治话语时期,四是新时代习近平政治话语时期。四个时期有着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任务和政治语境,在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特点的政治语言,呈现出继承、发展、变化的语言特点和风格。

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四个时期政治话语的变迁

根据《中国共产党理论资源数据库》,按照政治体制、主要任务、行为主体选取了9个关键词,其中,“社会主义”属于中国的政治体制特征词;“革命”、“斗争”、“改革”、“建设”以及“经济”反映了四个时期的发展主题和主要任务;“共产党”和“人民”是重要的行为主体;“必须”属于高值情态动词。按照不同时期领导人的著作、文选、专题、重要讲话单行本、手迹或年代等依次进行检索,具体情况如表1。

表1各个时期政治话语情况统计

革命斗争改革建设共产党人民社会主义经济必须毛泽东64994208904216646018755260124934207邓小平1193122185814238582427119414011548江泽民91510302761397711873315333233092858胡锦涛189119522786245903612595380习近平458165222034553841837144938791836

来源: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https://ra.nssd.org/por/service.csp?showsvc=1&rnd=jmblcjbdjdp.

图1各个时期政治话语词频统计

图2各个时期政治话语词频统计

图3各个时期政治话语词频统计

从对图1、图2、图3的分析统计,可以看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话语特征:

对于部分出入口较多的干线公路,需要设置全高架,上下匝道等,工程规模及造价较高。因此,部分城市提出城市准快速路的改造标准,局部保留信控平交口。该形式主要适用于城市快速化要求不高,周边横向交叉道路较多,且主要道路较少的干线公路。例如,吴江市南北快速干线。

第一是毛泽东政治话语时期,“革命”和“人民”高频次出现,其次是“斗争”和“共产党”,揭示了该时期的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革命,主要行为主体是广大的人民群众。

宫颈癌 出现同房后出血,停经多年又突然阴道出血,白带增多,呈血性或洗肉水样,下腹部及腰部疼痛,要警惕。

开启裂缝指不具有成岩物质填充的裂缝,其识别标志是沿裂缝存在氧化染色或李泽冈环带。在薄片和扫描电镜照片中,开启裂缝很少变形。开启裂缝的渗透率与原始裂缝宽度、原始有效应力沿破裂面法线的分量、破裂面的粗糙度及接触面积有关,是岩石基质粒度分布的函数。在具体求取裂缝岩心的宽度时常使用薄片分析法(图6、7),微裂缝的开度主要在镜下用薄片法进行统计分析[3]。

十三大报告中名词主要是:社会主义、党、经济、国家、社会;动词:发展、改革、建设;代词:我们;情态动词还是:必须。在继续加强党、经济建设的同时,社会主义出现频率最高,说明在物质建设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意识形态工作,防止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思想涣散、意识形态不坚定的问题。同时“改革”一词出现频次为130次,跃居第四位,“发展”则跃居第二位,这都表示国家将一如既往地促进发展,深化改革。

总的来看,十一大至十九大报告反映出了各个时期的政治现实和中心任务。其中“社会主义”一直居于前七,体现出对社会主义的坚守,“建设”与“发展”从十一大之后的中心地位一直未变,多处于前三,是不断进行的重要任务。“经济”从十二大到十五大一直居于前五,十六大之后位次下降,十八大之后退出前十,表明长时间的经济建设之后,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出现了变化。“党”从十一大到十七大一直居前五,十八大之后退出前十,表明“党”的行事主体地位发生改变。“坚持”十五大进入前十,之后保持在前七。“人民”在十八大之后进入前四,是人民中心和为人民思想的重要体现。

在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高频实词中“社会主义”连续位居第一, “发展”和“建设”则交替成为十四、十五大第二和第三位高频词。但“改革”在十四大下降为第六位,在十五、十六大中直接退出了前十位。说明,在这三届的党代会都非常重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性质,社会主义建设成为了工作的重点。

第四是新时代习近平政治话语时期,频次最高的依次是“经济”、“建设”、“改革”和“人民”,反映出经济和建设的目标任务和人民的主体地位一直没变,同时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要求和任务。

采用动压法测试风量时,从断面Ⅱ—Ⅱ处的静压管和全压管分别引一条胶皮管接到倾斜压差计上,断面Ⅱ—Ⅱ处的面积S2=4.96 m2,通过U型水柱计读数断面Ⅱ—Ⅱ的动压,通过公式(9)计算风机风量。

对比来看,毛泽东时期最为典型的是“革命”和“斗争”,之后的三个时期比较典型的是“改革”和“建设”,说明政治话语与政治任务高度契合,也反映出建立新中国与建设新中国政治诉求和任务的变化,经济建设与改革的总目标和总任务从邓小平时期一直得到了坚守,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中心任务。同时,人民的中心地位一直未变,一方面反映出“人民”在中国政治话语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政治话语是人民话语,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另外,从高值情态动词“必须”的变化上看,除毛泽东时期使用较多以外,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二、中共十一大至十九大报告中的政治话语变迁

各届党代会的报告是执政党话语的直接体现,能够进一步验证和阐释中国政治话语的变。报告中核心词语的变化,反映出政治话语主要内容的改变和工作中心的转移,解释了政治主题和国内政治现实。具体情况见表2。

第五届两会热词反映了国家的重点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经济特区,以及经济改革的形式。

十二大报告中名词主要是:党、社会主义、经济、国家、工作。动词:建设、发展、工作;代词:我们、我国;情态动词:必须。可以看出十二大以后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向了经济、社会主义和党的建设与发展等工作上,动词的增加显示出新一代领导人务实的工作作风。代词的使用上明确了国家和集体团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情态动词“必须”折射了领导人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心和态度。

表2中共十一大到十七大报告中出现次数最多的10个实词

排序十一大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1毛主席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发展发展发展发展2我们党发展建设发展党建设建设人民3四人帮社会主义党发展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中国4党建设改革经济经济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建设5无产阶级经济经济党党坚持党社会社会主义6革命发展我们改革我们社会坚持中国坚持7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我们理论经济加强坚持国家8他们工作必须开放国家我们改革特色社会9斗争必须国家国家坚持加强经济制度全面10伟大我国社会现代化邓小平完善制度文化制度

数据来源:十一至十七大来自刘小彪.党代会报告30年词汇变迁[J].南方周末,2008年11月27日;十八大和十九大来自作者自己的统计,统计根据两代会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通过词频软件分析得出.

预制性词块教学法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构建和应用预制性词块的能力,由于这两种能力与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直接相关,所以该教学法的主要作用也体现在这方面,能有效提升实际的语言交际能力。另外,学生想要构建预制性词块,必须有较强的语感和足够的词汇量,所以该教学法也能反向加强学生的语感,同时增强学生学习单词的积极性。[2]又因为预制性词块的应用与语境有很大的关系,语境是选择预制性词块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所以学生对语境的了解和感受能力也可以通过该教学法加以提高。综上可知,预制性词块教学法对外语教学的优化作用是多方面的。

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全球化视角分析,标准化发展呈现两个发展内容。一是,在国内用高标准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标准化的质量基础作用,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推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二是,在国际上用高标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国际标准体系为技术基础构建全球治理体系和促进全球经贸合作发展,突出标准对促进世界互联互通、完善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8]

十四大报告中名词主要是:社会主义、经济、党、国家、现代化;动词是:建设、发展、改革、开放;代词是:我们;情态动词“必须”(退出前十),说明国家明显减少高值情态动词的使用,降低政治语言的祈使性和压力。

随着储能技术发展和投资成本降低,分布式储能的应用十分广泛[2]。国家鼓励在用户侧建设分布式储能系统,支持用户侧建设一定规模的电储能实施参与调频、调峰等辅助服务。当期,我国还没有出台与储能相关的政策体系和价格机制,储能行业财政补贴有关政策、办法目前还比较少[3]。用户侧储能的经济效益取决于电力市场分时电价政策,以及用户使用储能所需实现的具体功能。用户侧分布式储能项目主要包括工商业削峰填谷及需求侧响应,分布式储能项目可实现削峰填谷、减少电费、消纳清洁能源、提高供电可靠性、避免电力增容等重要作用。国内已有的分布式储能项目多以示范应用为主,面临技术选择、性能需求、投资成本及安全性等问题[4]。

十五大报告中名词主要是:社会主义、经济、党、理论、国家、邓小平(首次进入前十);动词是:发展、建设、坚持(首次进入前十);代词是:我们。“理论”和“邓小平”首次进入前十,说明这次大会在全面总结了邓小平同志的理论和思想基础上,继续“坚持”邓小平理论和改革开放的政策。

第三是江泽民、胡锦涛政治话语时期,“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是相对出现频次最高的几个词,而且相当一致。说明“人民”的主体地位依然未变,经济和建设持续得到了重视和强调。同时,“社会主义”在江泽民时期的高频次出现还反映出该时期对国家政治特征的强调,经历了10多年的市场经济改革,需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强调。

十六大报告中名词主要是:党、社会主义(下降为第四)、社会、经济;动词是:发展、建设、坚持、加强、完善(首次进入前十);代词是:我们。“社会主义”一次下降为第四位,但“发展”首次从成为频率最高的词汇,同时“坚持”从原来的第九位上升为第五位。这都说明本届中央政府很好地坚持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坚守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了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不断进步,取得了改革开放的成绩。

十七报告中大名词主要是:社会主义、社会、党、经济、制度(首次进入前十);动词是:发展、建设、坚持、加强、改革。“社会主义”相比上一届上升了一位,居第三,“制度”首次进入前十,“发展”和“建设”出现频率高居第一和第二。代词“我们”下降并退出前十。说明新一届中央政府子在坚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继续强调了建设的重要性,尤其是制度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开启了中国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的进程。

十八大报告中名词主要是:社会主义、人民(首次进入前五)、社会、中国(首次进入前十)、特色(首次进入前十)、制度、文化(首次进入前十);动词是:发展、建设、坚持。“发展”和“建设”连续保持第一和第二位的高频使用,“社会主义”位次保持不变,“特色”和“文化”首次进入前十,“制度”较上一届上升了一位,居第九。说明“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和属性得到了明确和坚守,发展和建设依然是重中之重,在制度建设的同时,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也提上了议程。中性名词“中国”代替了差别化指称代词“我们”,表明本届政府的国际发展取向,淡化了语言中的意识形态特征。

十九大报告中名词主要是:人民(上升为第二)、中国(上升为第三)、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制度;动词是:发展、建设、坚持;形容词:全面(首次进入前十)。“发展”从十六大到十九大都是第一高频词,说明一直以来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和改革依然是不变的主题,这也是“两个一百年”目标与“新时代三步走”战略的具体体现。“人民”一词频次的提升,不但是中国政治语言中人民取向的再现,也是新时代党的宗旨和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服务”和“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中国”一词的高频使用一方面是新一届中央政治集体“全局观”、“世界观”的体现,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思想的客观描述。

第二是邓小平政治语言时期,“人民”也是高频次出现,其次是“建设”和“经济”等频次出现。反映出该时期的主要任务已经改变为经济、建设,行为主体依然是“人民”。

三、两会热点词汇反映出的政治话语变迁

作为我国政治经济工作的重要会议,体现了政府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和要点,反映了人民群众政治参与度和关注点,同时也呈现了政治话语行为的目标和方向。从改革开放到2018年连续9届的两代会期间,80年代前半期的热词主要是改革开放的策略和方法,属于顶层设计,热点主要来自于国家的宣传。80年代后半期到90年代初的两届,主要是改革开放中所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接下来的两届都是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体现出:“问题——解决”的话语模式。从2003年开始,两会热点词汇转向广大民众所关注的主题,原因是2002年开始人民网开展了线上问卷调查,旨在直达民意、关注民情。2014年2月,人民网与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合作开展了的线下电话调查。具体情况分析见表3。

如压力室试验研究所述,开口钢管桩在密实砂层中,随着贯入深度的增加,土塞增量填充率逐渐减小,最终达到介于0~1之间的部分闭塞状态,其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达到稳定状态。

表3第五届两会至第十三届两会热点词汇统计表

197819831988199319982003200820132018排序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物价过热结构调整反腐倡廉反腐倡廉社会保障正风反腐2多种经营农村集约化过热通货膨胀小康司法公正食品药品安全反腐倡廉全面依法治国3票证供应企业自主权通货膨胀一揽子扩大内需增加农民收入医疗改革食品药品安全社会保障4多种购销形式厂长负责制政企分开软着路财政和货币政策依法行政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教育改革5经济特区承包租赁多种经济成分粮食储备通货紧缩提高人大履职水平就业问题干部作风互联网+政务服务

数据来源:第五届至第九届热词来自于戴辰.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两会” [J].世纪桥.2006年3月.十届之后的热词来自于人民网统计,http://npc.people.com.cn/GB/425325/index.html?tdsourcetag=s_pcqq_aiomsg.

十一大报告中名词主要是:毛主席、四人帮、党、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动词:斗争;代词:我们、他们;形容词:伟大。从这些词语上,我们可以看出十一大结束了文化大革命,揭露四人帮的罪行,公正评价了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所做出的贡献。从代词的使用上,明确了“我们”和“他们”之间的政治界限,政治意识形态立场比较宣明。从使用的动词看,长达10年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社会依然摆脱不了“斗争”的思维。

第六届两会热词延续了上一届经济改革的主题。而在第七届两代会的热词中,更多体现的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存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和新矛盾,如物价上涨、通胀压力,以及经济过快增长所产生的问题。这些问题一直持续到第八届两代会,但从“软着陆”上看,经过中央的宏观调控和积极的干预,有效化解了经济过热的问题,实现了平稳过渡。而“粮食储备”说明中央的宏观把握上注意到了粮食安全问题,并根据各产业矛盾提出了“一揽子”的举措。

从第九届两会热词上看,我国经济改革再出发,实施了“扩大内需”以及“结构调整”的措施,提出了“小康”生活的的建设目标,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紧缩”,解决办法“扩大内需”和“财政和货币政策”,属于改革力度比较大的时期。

从第十届两会开始,虽然网络调查属于设置好的议题,但人们的高关注度和参与热情,热词还是全面反映了人民的声音,人民话语进入了政治话语整体来看,主要是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的主题。十届至十二届热词主要体现的是问题,但在十三届两会热词中出现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与五届至九届的话语模式保持一致。而且,十届至十三届两会人民持续关注了反腐倡廉、社会保障以及法治的主题,其余的大多是近年来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如医改、教育改革、食品药品安全等,但奇怪的是热词中的“住房问题”没能够进入前五。

从第十二届两代会热词上看, “社会保障”首次跃居第一,“干部作风”进入前五,其他方面的热点延续了第十届两会以来的焦点。但是在十三届两会的热词上,除了与前三届保持高度的延续性之外,政府举措的提法与人民关注的主题高度相关,如:“全面依法治国”、“互联网+政务服务”(首次进入前五)、“正风反腐”,第一次表现出中国政治话语与人民话语的统一和共振。

四、结 语

第一,我国政治话语中具有较高的政治性和规范性。根据我国的《公文处理的暂行办法》,建国以来国家都比较重视政府公文的种类、体式、程序、行文,甚至是用纸、格式等方面的规范性要求。1996年《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规定,政治行文应当“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及上级机关的指示”。2000年《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八法》,又重申了公文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突出强调了中国社会主义新建设时期政治话语的政治正确性和规范性。而且在政治话语的统计中也发现对“社会主义”的坚守,体现了中国政治话语的制度特征。

第二,政治语篇的互文性增强,突出了政治的一致性。在各届政府工作报告之间、各届领导人重要讲话以及两会热点之间存在很高的相互所指,保证了行政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三类词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和互指性(参看以上九届两会热词的分析)。统计中也发现,无论是四个时期的话语统计,还是十一大到十九大实词以及两会热词统计,以及重要讲话、报告以及新闻报道等都具有高度的统一性,突出了中国政治话语历时一致性。

第三,突出实事求是的文风。实事求是的文风主要体现在对客观事实、问题和受众的重视上,也体现在语言结构的清晰、准确和简洁上,还体现在人民话语的选择上。在各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公文处理办法或条例中,明确反对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和文牍主义,注重思想内容的客观表达,突出调查研究,重视问题的解决等。1949年2月,华北人民秘书厅印发的《华北人民政府公文处理暂行办法草案》中规定“一般采用语体文,分别不同对象,采用对方所易于接受的语言,反对旧公文中之繁文缛节,措辞简洁明确,实事求是,以能表达意思、说明问题为原则”。而且,之后的历届领导人都明确表明反对文牍之风。

第四,强制性动词减少,突出中性行为动词的使用。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公文的类别上可以看出,“令”或“命令”作为一种强制性公文文体,其使用范围逐渐变窄,主要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人员。[4]对比来看,作为一种相对中性的“通知”,其使用范围逐渐变宽。政治话语中不再使用如“打倒”、“消灭”等严词厉语。而且,统计中发现,从建国时期的“革命”和“斗争”等动词逐渐被“建设”、“改革”或“发展”等陈述性动词取代。

1.2.2 相关检查 入院后立即抽取血液行常规检查,检测指标包括:血清总胆红素、血清间接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值、血红蛋白、血型等。必要时依据病情进一步完善ABO/Rh溶血病、G-6-PD等检查。

第五,高值情态动词减少,客观性增强。历届政治语句多数为祈使句、陈述句和情态句。祈使句通常用来发出指令或命令,常用实意动词“令”或“命令”作为行为动词。陈述句是陈述事实,宣告决定或决议,表达看法或观点的句子,一般采用“根据/依据/按照……认定/决定……”的句型宣告确凿、可行、客观的事实。情态句是表达义务、权责、建议、请求、许可、禁止等带有情态动词的语句,如“应该”、“必须”、“应当”、“应”、“要”、“不得”等。建国以来,我国政治语句主要从多用命令祈使句和高值情态句,转变为用陈述句、低值情态词的应用,体现了一条民主化、法制化国家发展的道路。特别是在2016年至2019年两会报告中,高值情态动词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与政府和党的责任义务的规范性要求上面,突出了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依法行政管理模式的转变,其它语句的陈述性和客观性则较强。

参考文献:

[1](英)马吉:政治语言[J]杨雯,译.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8(4):42.

[2](德)马克思,(德)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34-35.

[3]Van Dijk, Teun A. Text Grammar and Text Logic[A]. A paper presented to the symposium “Zur Form der Textgrammatischen Basis”, University of Konstanz (W.- Germany), september 3-9, 1972:73.

[4]李昌远.中国公文发展简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01-202.

ChangeofPoliticalLanguageinNewChinafromthePerspectiveofDiscourseTheory

Tong Pinshe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Qujing Normal University, Qujing Yunnan 655011,China)

Abstract: political discourse is the direct manifestation of political reality, we can therefore recognize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in the past, understand its present and envision its future from surveying its concepts and themes. In the statistics of their writings and speech scripts by China’s four generations of presidents, concept words in the CPC Conference reports from the 11th to the 19th one, and hot words in the NPC and CPPCC form the 5th to the 13th one, we can clearly see chronological changes of China’s political discourse.

Keywords: Discourse Theory;Political Language;Changes

中图分类号:I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879(2019)05-0016-06

收稿日期:2019-09-23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接受学视域中的中国政治语言研究”(12YJAZH128)。

作者简介:仝品生,曲靖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话语研究。

[责任编辑:杨世武]

标签:;  ;  ;  ;  ;  ;  ;  ;  ;  ;  ;  ;  

仝品生:话语理论视角下新中国政治语言变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