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酚妥拉明治疗产后尿潴留60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裴慧,赵娴,李悦,张朴,刘小春[1](2021)在《中西医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产后尿潴留(PUR)是临床常见的产后并发症之一,现代医学治疗主要以导尿术、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盆底肌功能锻炼为主,中医治疗主要有内治、外治,内治主要是中药口服,外治包括针灸、穴位注射、艾灸、耳穴贴压等。我们通过查阅整理文献,总结近年来临床治疗PUR的方法,以期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依据。
李春娟[2](2021)在《卡前列甲酯栓联合酚妥拉明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卡前列甲酯栓联合酚妥拉明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产后尿潴留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使用酚妥拉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卡前列甲酯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康复时间、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4000,P<0.05);观察组首次排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4323,P<0.05)。结论产后尿潴留接受卡前列甲酯栓联合酚妥拉明治疗,疗效理想,而且能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患者满意度较高。
史军彩,蓬勃,王春,高新萍,蓝鸿雁[3](2019)在《产后尿潴留护理新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综述产后尿潴留的定义、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护理临床研究进展。同时指出传统护理均有一定的疗效,但效果不显着。而近年来,低频脉冲电刺激广泛应用于产后尿潴留,效果优于传统护理,且具有经济、无创、易操作等优点。
左学洁[4](2019)在《加味五苓散预防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以中医“治未病”理论为指导,通过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观察产后2小时口服加味五苓散对于产后排尿情况的影响,探讨加味五苓散预防产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预防产后尿潴留提供一种简单、有效、实用的方法。方法:收集2018年5月-2019年1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产妇21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9例:予产后常规护理;治疗组109例:予产后常规护理+产后2小时口服加味五苓散。通过观察两组产妇产后6小时、产后8小时排尿情况积分,产后2小时、产后6小时、产后8小时中医症候积分,B超测定产后6小时排尿后的膀胱残余尿量等指标评估其临床疗效。收集数据后进行统计分析,判定加味五苓散对于产后尿潘留的预防效果。结果:1.以中医症候积分评估产妇气血亏虚情况:(1)对照组产后2小时、产后6小时、产后8小时中医症候积分(积分越高即气血亏虚症状越明显)组内对比,分值成下降趋势(P<0.05)。(2)治疗组产后2小时、产后6小时、产后8小时中医症候积分组内对比,分值成下降趋势(P<0.05)。(3)同一时间段,即产后6小时、产后8小时进行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与对照组组间对比,治疗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以排尿情况积分评估产妇排尿情况:(1)对照组产后6小时、产后8小时排尿情况积分(积分越高即排尿情况越差)组内对比,分值成下降趋势(P<0.05)。(2)治疗组产后6小时、产后8小时排尿情况积分组内对比,分值成下降趋势(p<0.05)。(3)同一时间段,即产后6小时、产后8小时进行治疗组排尿情况积分与对照组组间对比,治疗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产后尿潴留发生率为0,对照组产后尿潴留发生率为7.34%。即治疗组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表明,产后口服加味五苓散配合常规护理可有效改善产妇脸色晄白、乏力、气短、懒言等气血亏虚的症状;可降低产后尿潴留发生率,对产后膀胱功能改善及自主排尿功能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且本次研究采用加味五苓散传统剂型散剂口服,起效时间快,作用效果明显,量小价廉,服用方便,值得在临床推广。
任莹[5](2018)在《研究酚妥拉明联合开塞露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产后尿潴留患者应用酚妥拉明联合开塞露的实际效果。方法 32例产后尿潴留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应用酚妥拉明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开塞露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初次排尿时间、产后24 h出血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显着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71, P<0.05)。观察组初次排尿时间(31.34±6.85)min短于对照组的(51.82±8.71)min,产后24 h出血量(286.36±48.55)ml少于对照组的(343.29±55.97)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0.455、4.347,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显着低于对照组的4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65, P<0.05)。结论在治疗产后尿潴留患者中,应用酚妥拉明联合开塞露进行治疗具有显着的效果,明显缩短初次排尿时间,降低出血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更高,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付芬芬[6](2017)在《产后尿潴留病人中西医预防及护理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综述产后尿潴留发生的原因及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旨在为降低产妇尿潴留发生率提供参考。
巴晓婧,李伟莉[7](2016)在《中医药治疗产后尿潴留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产后尿潴留(Postpartum urinary retention,PUR)是一种常见的产后并发症。PUR定义为,分娩后排尿障碍或完全不能排尿,根据定义可分为显性PUR、隐性PUR及持续性PUR。显性PUR指经阴道分娩后6h或剖宫产术后拔除导尿管6h后不能自主排尿,需要导尿者;隐性PUR指无尿潴留的症状,自主排尿后
姚健平[8](2016)在《产后尿潴留的发生原因及防范处理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产后尿潴留是产妇产后68 h膀胱有尿而不能自行排出或排出不畅,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1]。据报道[2-4],产后尿潴留发生率可高达10.90%18.88%,如处理不及时会引起膀胱过度充盈、下腹胀痛不适,影响子宫收缩,严重时会导致产后大出血,增加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给产妇产后恢复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及处理产后尿潴留
黄而萍[9](2016)在《酚妥拉明联合暖宫贴治疗产后顽固性尿潴留的效果观察》文中提出目的:分析酚妥拉明联合暖宫贴在解除产后顽固性尿潴留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大埔县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5年7月收治单胎头位分娩顺产会阴侧切后尿潴留的产妇60例,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酚妥拉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暖宫贴,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尿潴留解除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路感染及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显着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酚妥拉明联合暖宫贴可有效解除产后顽固性尿潴留,效果显着,可有效快速的帮助产妇顺利的排尿,减轻痛苦。
陈红珍[10](2016)在《产后尿潴留的发生原因及护理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对产后尿潴留的高危因素、发生原因、预防及治疗、护理措施进行概述;提出针对高危因素及发生原因及早干预,预防产后尿潴留的发生意义重大,及时准确判断、给予及早干预是做好产后尿潴留护理的关键。
二、酚妥拉明治疗产后尿潴留60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酚妥拉明治疗产后尿潴留6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西医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 1 现代医学对PUR的认识 | 
| 1.1 PUR病因 | 
| 1.1.1 生产过程 | 
| 1.1.2 神经损伤 | 
| 1.1.3 精神心理因素 | 
| 1.1.4 其他因素 | 
| 1.2 临床治疗 | 
| 1.2.1 导尿术 | 
| 1.2.2 药物治疗 | 
| 1.2.3 物理疗法 | 
| 1.2.4 盆底肌功能锻炼 | 
| 2 中医对PUR的认识 | 
| 2.1 单纯中医治疗 | 
| 2.1.1 内治法 | 
| 2.1.2 外治法 | 
| 2.1.2. 1 针灸治疗 | 
| 2.1.2. 2 穴位注射 | 
| 2.1.2. 3 艾灸治疗 | 
| 2.1.2. 4 耳穴贴压 | 
| 2.2 联合治疗 | 
| 2.2.1 针灸联合中药内服 | 
| 2.2.2 针灸联合中药外敷 | 
| 2.2.3 针灸联合其他治疗 | 
| 3 结语 | 
(3)产后尿潴留护理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 0 引言 | 
| 1 产后尿潴留病理生理学 | 
| 2 产后尿潴留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 | 
| 2.2 第一和/或第二产程的延长 | 
| 2.3 器械助产 | 
| 3.8kg'>2.4 出生体重>3.8kg | 
| 2.5 初产妇 | 
| 3 产后尿潴留产前和产时干预预防 | 
| 3.1 产前膀胱功能训练 | 
| 3.2 盆底肌功能锻炼 | 
| 3.3 健康宣教 | 
| 4 产后尿潴留产后护理 | 
| 4.1 物理护理方面 | 
| 4.1.1 诱导性排尿 | 
| 4.1.2 热力疗法 | 
| 4.1.3 膀胱区按摩 | 
| 4.2 药物方面护理 | 
| 4.2.1 新斯的明 | 
| 4.2.2 酚妥拉明 | 
| 4.2.3 盐酸坦索罗辛 | 
| 4.2.4 卡孕栓 | 
| 4.2.5 其他药物 | 
| 4.3 无菌性导尿和/或留置尿管 | 
| 4.4 低频脉冲电刺激 | 
| 5 结论与展望 | 
(4)加味五苓散预防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 摘要 | 
| Abstract | 
| 引言 |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 第一节 产后尿潴留的现代研究进展 | 
| 一、产后尿潴留的概念 | 
| 二、产后尿潴留发病机制及高危因素 | 
| 三、产后尿潴留的西医防治手段 | 
| 第二节 产后尿潴留的祖国医学研究概况 | 
| 一、祖国医学对于产后病的认识 | 
| 二、产后尿潴留的中医病名及症状 | 
| 三、产后尿潴留的中医病因病机 | 
| 四、产后尿潴留的中医防治手段 | 
| 第三节 加味五苓散的应用研究现状 | 
| 一、加味五苓散的来源 | 
| 二、加味五苓散的临床应用 | 
| 三、选方依据 | 
| 四、方药的安全性研究 | 
| 第四节 小结 |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 第一节 临床资料 | 
| 一、病例来源 | 
| 二、纳入标准 | 
| 三、排除标准 | 
| 四、脱落标准 | 
| 五、样本量估计 |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 一、研究对象的筛选 | 
| 二、分组方式 | 
| 三、治疗方案 | 
| 四、操作步骤 | 
| 五、观察指标 | 
| 六、诊断标准 | 
| 七、技术路线 | 
| 八、数据处理 | 
|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 
| 一、一般资料 | 
| 二、研究结果 | 
| 第三章 讨论 | 
| 第一节 产后尿潴留中医病机分析及治法探讨 | 
| 第二节 加味五苓散方药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 
| 一、君药:黄芪、当归 | 
| 二、臣药:泽泻 | 
| 三、佐药:茯苓、猪苓、白术、桂枝 | 
| 第三节 散剂的应用优势 | 
| 第四节 加味五苓散预防产后尿潴留的疗效探讨 | 
| 一、有效改善产妇气血亏虚状态 | 
| 二、有效促进产妇排尿情况 | 
| 三、降低产后尿潴留发生率 | 
| 第五节 安全性分析 | 
| 结语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 致谢 |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5)研究酚妥拉明联合开塞露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 
| 1.4统计方法 | 
| 2结果 | 
|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 
| 2.2两组初次排尿时间以及产后24 h出血量比较 | 
|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 3 讨论 | 
(6)产后尿潴留病人中西医预防及护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 1 产后尿潴留发生原因 | 
| 1.1 产程较长 | 
| 1.2 心理障碍 | 
| 1.3 会阴切口疼痛 | 
| 1.4 药物因素 | 
| 2 产后尿潴留中医预防及护理方法 | 
| 2.1 耳穴压豆 | 
| 2.2 腹部按摩[9] | 
| 2.3 药泥敷脐法 | 
| 2.4 推拿疗法 | 
| 2.5 针刺针灸法 | 
| 2.6 中药内服 | 
| 3 产后尿潴留西医预防及护理方法 | 
| 3.1 病因预防 | 
| 3.2 导乐陪伴分娩 | 
| 3.3 诱导排尿 | 
| 3.4 微波理疗 | 
| 3.5 药物治疗 | 
| 3.5.1 开塞露纳肛 | 
| 3.5.2 新斯的明肌内注射 | 
| 3.5.3 舌下含服卡孕栓[22] | 
| 3.5.4 利多卡因局部喷洒 | 
| 3.6 留置导尿 | 
| 4 产后尿潴留中西医结合预防及护理方法 | 
| 4.1 穴位注射新斯的明 | 
| 4.2 头皮针结合耳穴压豆 | 
| 4.3 TDP照射联合穴位按压[28] | 
| 4.4 最新治疗护理进展———西医护理干预与中医中药相结合 | 
| 5 小结 | 
(7)中医药治疗产后尿潴留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 病因病机 | 
| 1 中医方面 | 
| 2西医方面 | 
| 临床治疗 | 
| 1 内治法 | 
| 2 外治法 | 
| 2.1 针刺 | 
| 2.2 艾灸 | 
| 2.3 中药外敷 | 
| 2.4 耳穴 | 
| 2.5 其他外治法 | 
| 机制研究 | 
| 1针灸对脊髓的损伤的影响 | 
| 2内治法对膀胱逼尿肌的影响 | 
| 3 中药外敷对膀胱肌肉及神经的影响 | 
| 展望 | 
(8)产后尿潴留的发生原因及防范处理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 1 产后尿潴留的发生原因 | 
| 1.1 产程延长 | 
| 1.2 产后康复相关知识缺乏 | 
| 1.3 心理因素 | 
| 1.4 生理因素 | 
| 1.5 药物因素 | 
| 1.6 泌尿系感染 | 
| 1.7 环境和体位因素 | 
| 2 产后尿潴留的防范措施 | 
| 2.1 做好产程管理 | 
| 2.2 健康教育 | 
| 2.3 心理疏导 | 
| 2.4 饮食和环境干预 | 
| 2.5 盆底肌训练 | 
| 3 产后尿潴留的处理对策 | 
| 3.1 物理疗法干预 | 
| 3.1.1 诱导排尿 | 
| 3.1.2 热敷法 | 
| 3.1.3 红外线灯照射 | 
| 3.1.4 热气熏蒸外阴 | 
| 3.1.5 低频脉冲电疗仪治疗 | 
| 3.2 中医疗法干预 | 
| 3.2.1 指压穴位 | 
| 3.2.2 针灸穴位 | 
| 3.2.3 足三里穴位注射疗法 | 
| 3.3 药物干预 | 
| 3.3.1 开塞露纳肛 | 
| 3.3.2 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 | 
| 3.3.3 酚妥拉明肌内注射 | 
| 3.3.4 药泥敷脐法 | 
| 3.4 导尿术干预 | 
| 4 小结 | 
(9)酚妥拉明联合暖宫贴治疗产后顽固性尿潴留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3 观察指标 | 
| 1.4 疗效判定 | 
| 1.5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2.1 两组产妇患者解除尿潴留时间比较 | 
| 2.2 两组产妇临床状况比较 | 
| 2.3 两组产妇住院情况比较 | 
| 2.4 两组产妇治疗有效率比较 | 
| 2.5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 3 讨论 | 
(10)产后尿潴留的发生原因及护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 1 高危因素 | 
| 2 发生原因 | 
| 2.1 心理因素 | 
| 2.2 排尿出口狭窄、梗阻 | 
| 2.3 神经损伤 | 
| 2.4 腹压下降 | 
| 2.5 疼痛 | 
| 2.6 药物因素 | 
| 2.7 环境及体位因素 | 
| 3 预防措施 | 
| 3.1 健康教育 | 
| 3 2缩短产后首次排尿时间 | 
| 3.3 科学管理产程 | 
| 4 治疗与护理 | 
| 4.1 诱导排尿 | 
| 4.2 按摩膀胱 | 
| 4.3 热敷骶尾部 | 
| 4.4 热滚动法 | 
| 4.5 低频脉冲电疗 | 
| 4.6 开塞露纳肛或灌肠法 | 
| 4.7 药物治疗 | 
| 4.7.1 新斯的明 | 
| 4.7.2 酚妥拉明 | 
| 4.7.3 卡孕栓 | 
| 4.7.4 盐酸坦索罗辛 | 
| 4.8 中医中药 | 
| 4.9 留置导尿 | 
| 5 小结 | 
四、酚妥拉明治疗产后尿潴留60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西医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进展[J]. 裴慧,赵娴,李悦,张朴,刘小春. 河北中医, 2021(11)
- [2]卡前列甲酯栓联合酚妥拉明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分析[J]. 李春娟.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03)
- [3]产后尿潴留护理新进展[J]. 史军彩,蓬勃,王春,高新萍,蓝鸿雁.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36)
- [4]加味五苓散预防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D]. 左学洁.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研究酚妥拉明联合开塞露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J]. 任莹. 中国实用医药, 2018(27)
- [6]产后尿潴留病人中西医预防及护理研究进展[J]. 付芬芬. 护理研究, 2017(31)
- [7]中医药治疗产后尿潴留研究进展[J]. 巴晓婧,李伟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6(12)
- [8]产后尿潴留的发生原因及防范处理进展[J]. 姚健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21)
- [9]酚妥拉明联合暖宫贴治疗产后顽固性尿潴留的效果观察[J]. 黄而萍.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20)
- [10]产后尿潴留的发生原因及护理研究进展[J]. 陈红珍. 护理研究, 2016(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