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娟:中西方慈善文化差异研究论文

郭志娟:中西方慈善文化差异研究论文

摘 要: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包容的慈善精神,尤其是在当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更是如此。在分析国内外慈善文化的理论渊源和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慈善文化发展的经验,以期为我国发展慈善文化提供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慈善文化;差异;慈善理念

引言

慈善是人与人之间最真诚的奉献,是基于赤子之心对困难者的帮助,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体系。”“慈善”一词再次被提上日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但是同时也带来了收入差距较大、地区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待慈善文化的普及及慈善事业的发展。

早在西周时期,周王在中央行政官职中设立地宫“司徒”一职,帮助教化国民,安定天下,有现代民政部部长的职能。春秋战国时期的民间慈善活动主要是给路边需要帮助的贫困者“施粥”。社仓作为我国古代一种慈善组织,起源于隋朝,其真正具有民间机构的性质,则是从南朝开始,社仓制度的主要作用是,每逢丰年谷贱,官府就出钱收购粮食储存起来,每逢灾年谷贵,政府就进行开仓平价卖粮,“物价常平,公私两利。”

慈善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慈善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在几千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沉淀下来,内涵丰富,且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而发展,既继承了古人的优秀思想,也赋予了时代发展带来的特殊内涵。

一、中西方慈善文化在思想渊源的差异

善是世界上各个民族共有的历史传统,世界各地的慈善文化凝聚了共同的价值观和人道主义情怀,即每个人在努力追求自己幸福的同时,不能置他人的生命于不顾,都有责任去帮助他人度过苦难。对于这一理念中西方文化不谋而合。但是在其他方面中西慈善文化仍然存在差异。

儒家仁爱思想是中国慈善文化的主要思想渊源。儒家思想内容丰富,从个体上来讲,有仁、义、礼、智、信、怒、忠、孝、悌等。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即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孔子认为,要从心理去爱护他人,帮助他人,为了实现仁,人们必须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孔子提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表明“仁”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更是一种推己及人的利他风尚和助人为善的精神,这与我们现在所强调的慈善文化中利他主义价值观一致。

谦卑,在汉语里的解释为谦虚,不自高自大的意思,在西方基督教中,谦卑则指积善成德的坦然心态,由于自己的善行而感到心理满足,也不期待自己的善行为被众人知晓,持之以恒地行善积德。基督教反对虚伪和欺骗,在中世纪,基督教会的神职人员从上到下,都会以一颗谦卑之心去做慈善事业。为穷人做饭,为穷人洗脚,甚至为穷人牺牲自尊。

制定统一的安全工器具编码规则,确保编码的唯一性和完整性,采用 UHF电子标签取代老式的手写文字标签或条形码标签,为安全工器具设置一个身份证明。将 UHF标签读写器等设备组成的系统安装在安全工器具库房门口,当有人携带安全工器具走过的时候系统就会自动侦测所携带的工器具的数量、编号及出入库方向,并进行详细的记录,实现无人值守安全工器具库房自动化管理,还可完成工器具统计及台账管理工作。

除了儒家思想的“仁爱”理念,道家的大同思想也是我国慈善文化发展的根源。大同思想,也可以视作中国的乌托邦思想。这种思想最早出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所谓的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少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其实就是在社会中构造出一种互相帮助,不分你我的氛围,这也是慈善文化在当时的反映。

正如前文所说,中国的慈善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互促进,密不可分,慈善文化的思想渊源不仅仅来源于儒家文化,还来自于道教和佛教的。佛教中大乘的核心思想就是普度众生,自己成道只是小道,帮助众生得道才能成就大道。道教在坚持禁恶行善主张的同时,也逐渐融合儒家的伦理观念和佛教的善恶报应思想。据此也可以看出,我国传统的慈善文化没有全盘否定外来文化,也没有全盘吸收外来文化而失去本民族文化的特点,保留了自身的独特性。

比较中西方慈善文化的思想渊源可知,中国的慈善文化是人自身的修养,把慈善看作是提高自身修养的途径,来自于个人内心,是自发性的行为,不受外界的影响,更多的是强调自律性。而西方的慈善文化主要是以基督教为载体进行传播的,基督教宣称人性有罪,生来就有负罪感,必须不断行善事,才能消除自身的负罪感,得到上帝的宽恕,是一种外在力量的,强调的是他律,受外界因素的干扰。

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对CPA审计影响研究 … …………… 薛大维,张 宁,王甲山,朱志红(3.1)

此外,《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规程(试行)》规定,法庭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调查的,应当重视对讯问录音录像的审查。据此,如果被告人在审判阶段提出非法证据排除的申请并且提供了相应的材料,法庭认为现有证据无法排除非法取证可能性的,应有权调取监察机关取证时的录音录像。因此,如果监察机关认为录音录像不适合移送司法机关的,应当由监察机关调查人员出庭就证据收集的情况进行说明,如果仍然无法排除非法取证可能性的,相关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基督教认为,任何人即是天生有罪的,原罪就来自他们的祖先亚当与夏娃。亚当和夏娃由于偷食禁果违背了与上帝的约定,被逐出伊甸园,这种悖逆带来了罪。基督教原罪观点主张,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有罪的,这种罪恶感会伴随他们一生,这种罪恶感迫使他们不断行善积德,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上帝的原谅,而慈善就成为基督教徒“赎罪”的一种形式。只有不断地做慈善,消除自身的罪恶,才能得到上帝的宽恕。

基督教的“博爱”思想是西方慈善文化的主要思想渊源。欧洲处于中世纪时,教会成为宣传“博爱”思想的主要社会组织。基督耶稣启示的两条基本诫命之一就是“爱人如己”,因此人们之间大多互相爱护。由此,基督教会始终遵守把教会入款的1/3或1/4分给穷人的规定。而且每逢重大节日,基督教还筹集捐款救济穷人。基督教长期采取这样的方式,以博爱精神推动西方慈善事业的发展。

二、国际经验借鉴

西方国家慈善事业发展迅速,离不开法律制度的完善,特别是英国,早在15世纪末,英国资本主义开始迅速发展,随之而起的“圈地运动”导致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涌入城镇,被剥夺土地的小生产者一部分转化为雇佣劳动者,其他则论文流民、乞丐、盗贼。另一方面,中世纪那种对自己成员的老、弱、病、丧葬给予一定救济的行会组织已经解体,大批游民涌入城市,造成诸多社会问题。英国于1601年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对贫民的救济,颁布了《济贫法》,主要特点是对无业游民进行政府救济和强迫劳动。英国在1601年制定世界上最早的慈善法,随后又不断完善,《2006年慈善法》《2011年慈善法》又有数不胜数的司法判例。与此同时,中国处于封建王朝时期,虽然社会上也有宋宗远等慈善家热心公益事业,富而好施,但是对于封建王朝来说,并没有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来确定慈善救济。我国慈善法于2016年9月1日正式实施。中国慈善法的确定时间与英国相比较晚,法律制度不够健全,需要不断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完善《慈善法》。

2) 在B、E两点同时发生串扰时,CW与CCW的相位差为2lBEΔβ,与主波列的相位差均为lBEΔβ,显然与主波不相干,产生强度型偏振误差,引起的陀螺输出误差在10-7°/h左右.

另一方面,遗产税可以调节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现代意义上的遗产税,是由美国在1916年立法开征的,但是主要目的是为了应付世界大战而集资。后来遗产税演变为调整贫富差距的手段。中国现在面临贫富差距不断加大,但是针对缩短贫富差距的遗产税却迟迟没有出台,尤其是富人的真实财产难以核查,而且社会对征收遗产税还没达成共识。因此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以增加社会个人的慈善捐款,同时积极向社会大众传达征收遗产税积极意义。

根据美国施惠基金会的统计,2016年美国人的慈善捐款数达到3 9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在中国,根据《2014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慈善捐款总额宗教1 042.26亿元,且呈现连续三年下降的趋势。对比中美个人捐款数额,可以发现中国个人慈善捐款数量过少,说明国人慈善捐款理念尚未形成,未把慈善捐款看作是个人的责任,早起的慈善行为大多带有浓厚的官办色彩,个人的作用较少。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个人慈善捐款居高不下与他们的文化理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于我国而言,一方面应该充分发扬我国传统的慈善文化,将慈善文化跟根植于国民内心,时时保持慈善理念,增加个人慈善捐款;另一方面应该不管完善有关慈善方面的法律法规,将增收遗产税提上日程,调节贫富差距过大现象。

参考文献:

[1] Deborah Agostino,Irvine Lapsley.City-Charity Partnerships and the Financial Crisis:Case study evidence[J] .Public Management Review,2013,(5):633-656.

[2] Bajde D.Rethinking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dimensions of charitable giving[J] .Consumption Markets&Culture,2009,(1):65-84.

[3] 杨方方.慈善文化与中美慈善事业之比较[J] .山东社会科学,2009,(1):76-79.

[4] 周秋光,曾桂林.中国慈善思想渊源探析[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3):135-139.

[5] 赵立新.中国内生型慈善文化建设研究[J] .理论导刊,2018,(1):88-92.

[6] 邹庆华,邱洪斌.论当代慈善文化的价值认同[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7,(4):91-94.

[7] 白云浩.慈善法实施背景下的浙江慈善文化培育与弘扬机制研究[J] .法制与社会,2017,(12).

Research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harity Culture

GUO Zhi-jua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hanghai 201600,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inclusive charitable spirit,especially in today’s construction of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theoretical origin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charity culture,and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of foreign charity culture development,it provides a concrete and feasible method for developing charity culture in china.

Key words:charity culture;difference;charity concept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7-0192-02

收稿日期:2018-10-28

作者简介:郭志娟(1994-),女,河南新密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社会保障研究。

[责任编辑 陈 鹤]

标签:;  ;  ;  ;  ;  ;  ;  ;  ;  ;  

郭志娟:中西方慈善文化差异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