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分等论文_邓新忠,蔡佐茜,周国华,李慎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土地分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等,土地,城市,地租,地价,级差,有偿使用。

城市土地分等论文文献综述

邓新忠,蔡佐茜,周国华,李慎鹏[1](2015)在《湖南省城市土地分等与等别地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新时期土地影响因素的变化,建立了由8类因素共23个指标构成的城市土地质量分等指标体系,并综合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聚类分析及地价验证等方法,对湖南省城市土地分等和等别地价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新指标体系评价的城市土地质量综合得分与城市地价水平基本吻合,客观地反映了城市间土地质量分异规律;经聚类分析和地价验证,湖南省13个城市划分为5个土地等,各等别城市地价水平差异明显。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强城市地价宏观管理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国土资源科技管理》期刊2015年02期)

刘梦[2](2014)在《陕西省城市土地分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土地为研究对象,建立土地分等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极值标准法、均方差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聚类分析法对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土地进行分等.结果表明,陕西省10个地级市土地分为四等即第一等:西安市;第二等:咸阳市、渭南市、宝鸡市;第叁等:安康市、商洛市、榆林市;第四等:汉中市、铜川市、延安市.(本文来源于《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11期)

张近凤,李团胜,张步[3](2006)在《我国部分城市土地分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我国当前地产市场发展的不平衡状态,本文对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以及4个直辖市进行地域差异与分等研究,通过建立指标体系,采用加权求和法和比较分析法,将这19个城市分为4个等级,为地方政府及时调整基准地价、国家制定土地有偿使用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期刊2006年04期)

郑润梅,路小仓[4](2004)在《城市土地分等定级有关问题探讨——太原市城市土地价格调查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针对城市土地定级与估价中通常采用的“指数衰减”和“直线衰减”等分值计算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解决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解决了中小城市土地定级中理论分值计算与实际的差距。(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地科学》期刊2004年04期)

苑韶峰,吕军,杨丽霞[5](2004)在《城市土地分等指标体系建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我国城市土地分等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城市土地等别的6大因素。以山西省为例,在仔细分析其自然、经济和社会状况的基础上,建立了山西省城市土地分等指标体系,并对一些指标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述。(本文来源于《农机化研究》期刊2004年02期)

苑韶峰,吕军[6](2003)在《运用城市土地分等成果进行国有土地资产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山西省为例,在对山西省22个城市进行土地分等的基础上,对其国有土地资产进行了粗略的估算,提出了利用城市土地分等成果进行国有土地资产评估的理论与技术路线。(本文来源于《农机化研究》期刊2003年01期)

杜忠潮,车自力[7](2002)在《陕西城市土地分等与基准地价体系建立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等级的区位差异不仅存在于城市不同地段之间,而且在不同城市之间也有所体现。本文立足地租地价理论和区位理论,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及主因子分析法,分析城市地价区位差异的主要因子,将陕西省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综合质量划分为四个等级,并以城市土地级差收益为指标,建立城市土地综合质量等级与基准地价体系的关系。为陕西省乃至西部地区制定城市土地有尝使用的宏观政策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咸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4期)

苑韶峰[8](2001)在《城市土地分等方法探讨——以山西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是在研究国内城市土地分等和仔细分析了山西省自然、经济和社会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以大中城市的平均综合地价为控制的、结合特尔菲法建立城市土地分等指标体系的方法,并就其可行性、实用性、及适用范围进行了论述,同时针对性地对个别评价指标的选择进行了分析。本文以山西省22个城市为试点,以7个地级市为样点,运用7城市的基准地价及其相应的面积求取其综合平均地价,然后以这7个样点城市的综合平均地价为控制,对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项进行调整与求取。最终建立山西省城市土地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山西省22个城市进行土地等别的划分,然后运用分等结果对各等城市的国有土地资产进行了粗略的测算。(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期刊2001-06-01)

董黎明[9](2000)在《中国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地域差异及分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自然、经济存在的明显地域差异决定了城市之间土地利用方式和地价的巨大差别,因此,各地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税收、价格标准应与城市的等级和土地利用水平保持一致。问题在于,目前因缺乏宏观的土地有偿使用调控政策,各地自行规定土地有偿转让标准,以致地价忽高忽低,与实际相差悬殊,不仅使属于国家的地租大量流失,而且也会贻误土地开发的有利时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迳之一是从研究我国城市土(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地科学二十年——庆祝中国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期刊2000-06-30)

董黎明[10](1996)在《中国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地域差异及分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城市土地有偿使用改革提出的新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我国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改革也从理论探讨转入了大规模的实践阶段。主要标志是: (1)从1988年11月开始,国家对所有的市镇和工矿区开征土地使用税,初步改变了土地长期无偿使用的某些弊端; (2)我国许多城市已通过协议、招标、拍卖等形式,有偿出让土地的使用权,为运用经济杠杆全面调节土地使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现代城市研究》期刊1996年03期)

城市土地分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土地为研究对象,建立土地分等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极值标准法、均方差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聚类分析法对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土地进行分等.结果表明,陕西省10个地级市土地分为四等即第一等:西安市;第二等:咸阳市、渭南市、宝鸡市;第叁等:安康市、商洛市、榆林市;第四等:汉中市、铜川市、延安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土地分等论文参考文献

[1].邓新忠,蔡佐茜,周国华,李慎鹏.湖南省城市土地分等与等别地价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5

[2].刘梦.陕西省城市土地分等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

[3].张近凤,李团胜,张步.我国部分城市土地分等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

[4].郑润梅,路小仓.城市土地分等定级有关问题探讨——太原市城市土地价格调查的思考[J].中国土地科学.2004

[5].苑韶峰,吕军,杨丽霞.城市土地分等指标体系建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J].农机化研究.2004

[6].苑韶峰,吕军.运用城市土地分等成果进行国有土地资产评估[J].农机化研究.2003

[7].杜忠潮,车自力.陕西城市土地分等与基准地价体系建立初探[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

[8].苑韶峰.城市土地分等方法探讨——以山西省为例[D].山西农业大学.2001

[9].董黎明.中国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地域差异及分等研究[C].中国土地科学二十年——庆祝中国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2000

[10].董黎明.中国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地域差异及分等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1996

论文知识图

一3长叁角区域城市土地分等结果图城市土地分等综合指数分等类中...系统功能图实验区综合用地级别图系统逻辑结构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学科基础课从...

标签:;  ;  ;  ;  ;  ;  ;  

城市土地分等论文_邓新忠,蔡佐茜,周国华,李慎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