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腔产品取出治具论文和设计-田俊辉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腔产品取出治具,包括吸取水口机构、吸取成品机构和吹气防静电机构,所述吸取成品机构包括吸盘、吸盘底座和吸盘顶座,所述吸取水口机构包括机构安装板和吸附水口吸盘管,所述吹气防静电机构包括活动气缸、吹气管件、气管接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同时吸取32穴或32穴以上小的且中心有孔的产品;本实用新型可以取出产品水口,提高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通过吹气防静电机构可以解决因PC材料在成型后会产生静电导致产品具有的粘附力;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推广。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多腔产品取出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取水口机构(10)、吸取成品机构(20)和吹气防静电机构(30),所述吸取成品机构(20)包括吸盘(21)、吸盘底座(22)和吸盘顶座(23),所述吸盘(21)设置于吸盘底座(22)顶端与吸盘底座(22)活动连接,所述吸盘底座(22)设置于吸盘顶座(23)顶端与吸盘顶座(23)活动连接,所述吸盘(21)的上端设置有若干组吸孔(211),若干组所述吸孔(211)均匀分布,所述吸孔(211)内设置有吸嘴(212),所述吸嘴(212)贯穿吸盘(21)与吸盘(21)连接,所述吸盘(21)的下端设置有气道(213),所述气道(213)与吸嘴(212)相通,所述气道(213)与吸盘底座(22)之间形成真空腔,所述吸盘底座(22)内设置有气泵连接管(221),所述气泵连接管(221)贯穿吸盘底座(22)与吸盘底座(22)连接,所述气泵连接管(221)的一端与真空腔相通,所述吸盘顶座(23)内设置有通孔(231),所述气泵连接管(221)的另一端贯穿通孔(231)与通孔(231)连接;所述吸取水口机构(10)包括机构安装板(11)和吸附水口吸盘管(12),所述机构安装板(11)设置于吸盘顶座(23)一侧与吸盘顶座(23)连接,所述吸附水口吸盘管(12)贯穿机构安装板(11)与机构安装板(11)连接;所述吹气防静电机构(30)包括活动气缸(31)、吹气管件(32)、气管接头(33),所述活动气缸(31)设置于吸盘顶座(23)前侧与吸盘顶座(23)连接,所述吹气管件(32)设置于活动气缸(31)推动端与活动气缸(31)连接,所述气管接头(33)设置于吹气管件(32)一端与吹气管件(32)连接,所述吹气管件(32)上设置有若干组吹气孔(34),若干组所述吹气孔(34)均匀分布。

设计方案

1.一种多腔产品取出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取水口机构(10)、吸取成品机构(20)和吹气防静电机构(30),所述吸取成品机构(20)包括吸盘(21)、吸盘底座(22)和吸盘顶座(23),所述吸盘(21)设置于吸盘底座(22)顶端与吸盘底座(22)活动连接,所述吸盘底座(22)设置于吸盘顶座(23)顶端与吸盘顶座(23)活动连接,所述吸盘(21)的上端设置有若干组吸孔(211),若干组所述吸孔(211)均匀分布,所述吸孔(211)内设置有吸嘴(212),所述吸嘴(212)贯穿吸盘(21)与吸盘(21)连接,所述吸盘(21)的下端设置有气道(213),所述气道(213)与吸嘴(212)相通,所述气道(213)与吸盘底座(22)之间形成真空腔,所述吸盘底座(22)内设置有气泵连接管(221),所述气泵连接管(221)贯穿吸盘底座(22)与吸盘底座(22)连接,所述气泵连接管(221)的一端与真空腔相通,所述吸盘顶座(23)内设置有通孔(231),所述气泵连接管(221)的另一端贯穿通孔(231)与通孔(231)连接;

所述吸取水口机构(10)包括机构安装板(11)和吸附水口吸盘管(12),所述机构安装板(11)设置于吸盘顶座(23)一侧与吸盘顶座(23)连接,所述吸附水口吸盘管(12)贯穿机构安装板(11)与机构安装板(11)连接;

所述吹气防静电机构(30)包括活动气缸(31)、吹气管件(32)、气管接头(33),所述活动气缸(31)设置于吸盘顶座(23)前侧与吸盘顶座(23)连接,所述吹气管件(32)设置于活动气缸(31)推动端与活动气缸(31)连接,所述气管接头(33)设置于吹气管件(32)一端与吹气管件(32)连接,所述吹气管件(32)上设置有若干组吹气孔(34),若干组所述吹气孔(34)均匀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腔产品取出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水口吸盘管(12)和气泵连接管(221)外接吸气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腔产品取出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安装板(11)上设置有定位柱一(13),所述定位柱一(13)的一端与机构安装板(11)连接,所述吸盘底座(22)与吸盘顶座(23)之间设置有定位柱二(233),所述定位柱二(233)的一端与吸盘顶座(23)连接,所述吸盘(21)与吸盘顶座(23)之间设置有定位柱三(234),所述定位柱三(234)的一端与吸盘顶座(2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腔产品取出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底座(22)与吸盘顶座(23)之间还设置有缓冲弹簧(232),所述缓冲弹簧(232)的一端与吸盘顶座(2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腔产品取出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接头(33)外接吹气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腔产品取出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顶座(23)另一侧设置有固定安装板(40),所述固定安装板(40)内设置有若干组凹槽(41),若干组所述凹槽(41)均匀分布。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腔产品取出治具。

背景技术

现注塑行业一般取出产品方式是硅胶吸盘吸附产品表面将产品取出,最常见的产品穴数在10pcs内。产品小、产品中心有孔且吸附面直径小于3mm且产品穴数超过32pcs时,在注塑行业是无法将整穴产品连同水口取出。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全面解决上述问题,尤其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腔产品取出治具能够全面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多腔产品取出治具,包括吸取水口机构、吸取成品机构和吹气防静电机构,所述吸取成品机构包括吸盘、吸盘底座和吸盘顶座,所述吸盘设置于吸盘底座顶端与吸盘底座活动连接,所述吸盘底座设置于吸盘顶座顶端与吸盘顶座活动连接,所述吸盘的上端设置有若干组吸孔,若干组所述吸孔均匀分布,所述吸孔内设置有吸嘴,所述吸嘴贯穿吸盘与吸盘连接,所述吸盘的下端设置有气道,所述气道与吸嘴相通,所述气道与吸盘底座之间形成真空腔,所述吸盘底座内设置有气泵连接管,所述气泵连接管贯穿吸盘底座与吸盘底座连接,所述气泵连接管的一端与真空腔相通,所述吸盘顶座内设置有通孔,所述气泵连接管的另一端贯穿通孔与通孔连接;

所述吸取水口机构包括机构安装板和吸附水口吸盘管,所述机构安装板设置于吸盘顶座一侧与吸盘顶座连接,所述吸附水口吸盘管贯穿机构安装板与机构安装板连接;

所述吹气防静电机构包括活动气缸、吹气管件、气管接头,所述活动气缸设置于吸盘顶座前侧与吸盘顶座连接,所述吹气管件设置于活动气缸推动端与活动气缸连接,所述气管接头设置于吹气管件一端与吹气管件连接,所述吹气管件上设置有若干组吹气孔,若干组所述吹气孔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吸附水口吸盘管和气泵连接管外接吸气装置。

上述的有益效果在于,吸气装置产生的吸力能够使得吸附水口吸盘管吸附水口,使得气泵连接管产生吸力,从而使得吸嘴产生吸力来吸附产品。

进一步的,所述机构安装板上设置有定位柱一,所述定位柱一的一端与机构安装板连接,所述吸盘底座与吸盘顶座之间设置有定位柱二,所述定位柱二的一端与吸盘顶座连接,所述吸盘与吸盘顶座之间设置有定位柱三,所述定位柱三的一端与吸盘顶座连接。

上述的有益效果在于,这种设置能够有效提高吸取水口机构在吸附水口时的准确性,提高吸盘与吸盘顶座连接和吸盘底座与吸盘顶座连接时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所述吸盘底座与吸盘顶座之间还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与吸盘顶座连接。

上述的有益效果在于,缓冲弹簧能够有效缓解吸盘底座与吸盘顶座连接时的压力作用,提高了吸盘底座和吸盘顶座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气管接头外接吹气装置。

上述的有益效果在于,吹气装置产生的风力通过气管接头吹进吹气管件内,再从吹气管件上的吹气孔吹出,从而解决产品在成型后产生的静电。

进一步的,所述吸盘顶座另一侧设置有固定安装板,所述固定安装板内设置有若干组凹槽,若干组所述凹槽均匀分布。

上述的有益效果在于,固定安装板能够便于治具与机械手组装,降低了治具安装难度,提高了治具安装时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同时吸取32穴或32穴以上小的且中心有孔的产品;本实用新型可以取出产品水口,提高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通过吹气防静电机构可以解决因PC材料在成型后会产生静电导致产品具有的粘附力;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反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腔产品取出治具,包括吸取水口机构10、吸取成品机构20和吹气防静电机构30,所述吸取成品机构20包括吸盘21、吸盘底座22和吸盘顶座23,所述吸盘21设置于吸盘底座22顶端与吸盘底座22活动连接,所述吸盘底座22设置于吸盘顶座23顶端与吸盘顶座23活动连接,所述吸盘21的上端设置有若干组吸孔211,若干组所述吸孔211均匀分布,所述吸孔211内设置有吸嘴212,所述吸嘴212贯穿吸盘21与吸盘21连接,所述吸盘21的下端设置有气道213,所述气道213与吸嘴212相通,所述气道213与吸盘底座22之间形成真空腔,所述吸盘底座22内设置有气泵连接管221,所述气泵连接管221贯穿吸盘底座22与吸盘底座22连接,所述气泵连接管221的一端与真空腔相通,所述吸盘顶座23内设置有通孔231,所述气泵连接管221的另一端贯穿通孔231与通孔231连接;

所述吸取水口机构10包括机构安装板11和吸附水口吸盘管12,所述机构安装板11设置于吸盘顶座23一侧与吸盘顶座23连接,所述吸附水口吸盘管12贯穿机构安装板11与机构安装板11连接;

所述吹气防静电机构30包括活动气缸31、吹气管件32、气管接头33,所述活动气缸31设置于吸盘顶座23前侧与吸盘顶座23连接,所述吹气管件32设置于活动气缸31推动端与活动气缸31连接,所述气管接头33设置于吹气管件32一端与吹气管件32连接,所述吹气管件32上设置有若干组吹气孔34,若干组所述吹气孔34均匀分布。

吸附水口吸盘管12和气泵连接管221外接吸气装置,吸气装置产生的吸力能够使得吸附水口吸盘管12吸附水口,使得气泵连接管221产生吸力,从而使得吸嘴212产生吸力来吸附产品。

机构安装板11上设置有定位柱一13,所述定位柱一13的一端与机构安装板11连接,所述吸盘底座22与吸盘顶座23之间设置有定位柱二233,所述定位柱二233的一端与吸盘顶座23连接,所述吸盘21与吸盘顶座23之间设置有定位柱三234,所述定位柱三234的一端与吸盘顶座23连接,这种设置能够有效提高吸取水口机构10在吸附水口时的准确性,提高吸盘21与吸盘顶座23连接和吸盘底座22与吸盘顶座23连接时的准确性。

吸盘底座22与吸盘顶座23之间还设置有缓冲弹簧232,所述缓冲弹簧232的一端与吸盘顶座23连接,缓冲弹簧232能够有效缓解吸盘底座22与吸盘顶座23连接时的压力作用,提高了吸盘底座22和吸盘顶座23的使用寿命。

气管接头33外接吹气装置,吹气装置产生的风力通过气管接头33吹进吹气管件32内,再从吹气管件32上的吹气孔34吹出,从而解决产品在成型后产生的静电。

吸盘顶座23另一侧设置有固定安装板40,所述固定安装板40内设置有若干组凹槽41,若干组所述凹槽41均匀分布,固定安装板40能够便于治具与机械手组装,降低了治具安装难度,提高了治具安装时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多腔产品取出治具,注塑模具打开后机械手进入模具内,模具顶针顶出设定范围先将水口顶出,机械手通过吸取水口机构10吸取水口部分将水口取出。机械手再降下至指定位置并机械手定位柱进入模具定位孔内,模具顶针再次顶出设定范围同时吸取成品机构20吸附功能打开,吸取成品机构20吸附到产品后将产品放置流水线上后,吹气防静电机构30动作,吹气防静电机构30产生的吹气清洁吸附面,从而一个周期完成。

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设计图

一种多腔产品取出治具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3706.8

申请日:2019-01-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395202U

授权时间:20190917

主分类号:B29C 45/40

专利分类号:B29C45/40

范畴分类:17J;

申请人:东莞景欣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东莞景欣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沙田镇大泥村临海北路大泥村市场对面

发明人:田俊辉;王勇;黄国华

第一发明人:田俊辉

当前权利人:东莞景欣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科

代理机构:11316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多腔产品取出治具论文和设计-田俊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