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类型论文_张斌斌,伍文忠,孙丰宾,齐锋,晏海

导读:本文包含了绿地类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绿地,群落,类型,树种,土壤,长春市,节肢动物。

绿地类型论文文献综述

张斌斌,伍文忠,孙丰宾,齐锋,晏海[1](2019)在《冬季不同植物配植类型绿地内PM_(2.5)致变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内3种不同植物配植类型绿地为对象,采用定点观测法,研究了不同配植类型绿地对PM_(2.5)浓度的影响,总结了冬季不同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及光照强度等气象因子条件下绿地内PM_(2.5)浓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时段PM_(2.5)浓度大小依次为复层混交林>乔草>疏林草坪,同一配植类型绿地内PM_(2.5)浓度上午显着大于下午;植物群落结构特征指标与PM_(2.5)的聚集和扩散具有显着相关性,PM_(2.5)浓度与郁闭度、种植密度、常绿树种数量占比成正比关系;不同绿地内PM_(2.5)浓度均呈"L"型曲线变化规律;各气象因子对PM_(2.5)浓度的影响能力大小依次为相对湿度>温度>风速>光照强度,其中PM_(2.5)浓度与温度及风速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光照强度无明显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城市林业》期刊2019年05期)

何荣晓,杨帆,梁怀月,周鹏[2](2019)在《海口市两种城市绿地类型的植物多样性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选择海口市两种城市绿地类型(综合公园、高尔夫球场)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方法对绿地中的植被情况进行调查,比较两者在物种多样性以及物种组成方面的异同。结果显示,在两种绿地的非人群游憩植被区中,乔灌草前10种指示种均有7种及7种以上不同;高尔夫球场和综合公园乡土物种数分别为150种和68种;高尔夫球场中除乔木层的Pielou均匀度指数低于综合公园之外,其他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综合公园;物种群落组成上均有较大差异(Jaccard相异性指数最高达0. 875,Bray-Curtis相异性指数最高达0. 778)。应增加海口综合公园中的乡土物种使用比例,提升综合公园的景观特色;高尔夫球场部分绿地区域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乡土植物维持的生态服务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城市林业》期刊2019年05期)

郭欢欢,侯少沛,赵建霞,杨志恒,宋良红[3](2019)在《城市园林绿地不同群落类型碳储量研究——以郑州市公园绿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郑州市公园绿地中的80个样地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城市园林绿地中不同群落类型、群落层次等的碳密度和碳储量,同时对郑州市公园绿地植被碳储量进行了总体估算,定量评价了郑州市公园绿地在抵消二氧化碳排放,减缓温室效应方面所起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市公园绿地不同群落类型及群落层次碳密度存在较大差异,常绿针叶林平均碳密度最大,为85.28 t·hm-2,而落叶阔叶林最小,为50.69 t·hm-2.经估算,2018年郑州市公园绿地总碳储量为294 684 t,可见郑州市公园绿地在增汇减排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生态效益显着.(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刘艾,罗施贤,谢静,刘玉婷,陈秋渝[4](2019)在《安置小区绿地踩踏类型探讨与改善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各类公共绿地中的踩踏现象在生活中屡见不鲜,除去道德层面上的因素,更存在着设计本身的不足以及从人本身行为规律出发的多维度成因。通过对踩踏现象较严重的安置小区的研究,采集了大量的践踏样本。使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分析发生踩踏的主观与客观因素,归纳出居住区中常见的4种绿地踩踏类型,并针对各自的特点提出相关的改善对策,以期对居住区绿地设计以及公园、校园等其他同类型绿地空间的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创造更人性化、更舒适、生命力更持久的公共绿地。(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13期)

杨倩,刘目兴,王苗苗,张海林,朱强[5](2019)在《武汉市典型绿地植被类型对表层土壤入渗和持水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合理的绿地植被建设和管理是提高城市蓄水能力和减少城市内涝的重要途径。该文以武汉市城区8种代表性绿地植被的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水力学特征参数,量化了不同类型绿地植被对表层土壤水分入渗和保持性能的影响,并揭示了土壤理化性质对其影响的机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表层土壤水分入渗性能和持水能力差异显着,天然香樟林、玉兰园、桂花园和牡丹园具有较好的入渗性能,表现为较高的饱和导水率(179.70~441.69 cm/d),其次是人工草坪(31.53~126.60 cm/d),而樱花园、梅花园和桃李园的入渗性能最差(22.40~57.99 cm/d)。天然香樟林土壤持水能力最强,表现为最高的田间持水量(0.315~0.336 cm~3/cm~3)和最大有效含水量(0.170~0.177 cm~3/cm~3),其次是玉兰园、桂花园、牡丹园、梅花园和桃李园,持水量、有效含水量分别为:0.241~0.289 cm~3/cm~3,0.144~0.182 cm~3/cm~3,而樱花园和草坪的持水能力最弱(0.209~0.254 cm~3/cm~3,0.139~0.165 cm~3/cm~3)。土壤饱和导水率与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呈显着正相关关系,与容重呈显着负相关关系。而容重、总孔隙度、砂粒和粘粒含量是影响土壤水分特征的主要因素。可以通过乔灌木林下种植草本植物、减少人为践踏,以及适时翻耕等方式提高绿地土壤的入渗与保水能力,进而提高其降雨存蓄功能,减少城市内涝。(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06期)

栾涛[6](2019)在《不同类型城市绿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主要害虫种群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已经成为城市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之一,它不仅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休息、游玩、运动的地点,还兼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功能。但是,由于部分地区缺乏城市绿地养护相关知识,管理措施不当,导致部分城市绿地产生病虫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破坏了城市的整体发展。为研究不同类型城市绿地绿地内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主要害虫、天敌的种群动态,本文在延吉市内选取7种不同类型的城市绿地为样地,于2018年6月份至10月份五个月内,对七个样地内的节肢动物、植被、土壤等方面进行了多次系统的调查,通过统计物种数,个体数,计算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优势度、优势集中性指数,分析植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等对节肢动物的影响,研究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研究结果有:1、调查共收集到节肢动物18目75科,个体数量36228个。主要有隶属于蛛形纲的有蜘蛛目、寄螨目、甲螨目等,隶属于软甲纲有等足目,唇足纲的蜈蚣目等,弹尾纲的弹尾目,昆虫纲的双翅目、膜翅目、直翅目、鞘翅目等。节肢动物群落中占优势的主要物种有弹尾目、膜翅目、蜘蛛目、双翅目、鞘翅目和甲螨目,其中弹尾目的跳虫科和膜翅目的蚁科数量尤为突出,但是个体体积都较小。根据功能团分类后对比发现在数量上,中性节肢动物与整个群落的趋势相同,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的趋势也大致相同,这说明这些不同类型城市绿地的害虫亚群落与天敌亚群落是趋于稳定状态的。2、随着时间的变化,节肢动物物种数和个体数均呈现下降趋势,由于气候因素影响,调查样地七月份受降雨影响强烈是变化出现波动,从不同功能团角度,害虫亚群落个体数随着时间变化升高,而天敌亚群落随着时间变化降低,说明了天敌亚群落与害虫亚群落的相关关系,中性节肢动物与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对应关系不明显说明了中性节肢动物的独特地位。3、蜘蛛目、甲螨目、脉翅目、等翅目与全氮具有相关性,这其中包含害虫类的甲螨、等翅目,也包含天敌类的蜘蛛目和等翅目这说明全氮含量对害虫天敌分布均有一定影响。速效氮与蜈蚣目呈现正相关、速效磷与革翅目呈现正相关,全钾与等足目和真螨目均呈现负相关。PH>7的有人工草灌>人工草灌桥>天然草灌>人工草乔。PH<7呈酸性的有:人工草,天然草+乔,天然草+灌+乔,其中人工草接近中性,天然草+乔和天然草+灌+乔的PH值更低,这两个样地的主要乔木均为高大的松树,地表有大量的腐殖质。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H与膜翅目的个体数呈显着负相关,天然草+乔和天然草+灌+乔样地的膜翅目数量也多于其他样地。因此我们想控制膜翅目害虫数量可以通过调节土壤酸碱度来实现。节肢动物个体数、蜘蛛目、膜翅目、甲螨目、蜈蚣目、脉翅目和等翅目与土壤有机质均呈现正相关,有机质在各样地中的含量天然草灌乔>天然草乔>人工草乔>天然草灌>人工草灌>人工草>人工草灌乔,可以看出人工草绿地的有机质含量较天然绿地的少。4、通过对比人工绿地的膜翅目和同翅目多于天然绿地,天然绿地的弹尾目高于人工绿地,同翅目多为蚜科、红蝽科类的害虫。根据多样性指数分析,不同城市绿地类型中多样性指数的变化顺序为人工草>人工草灌乔>天然草灌乔>天然草灌>人工草乔>天然草乔>人工草灌,均匀度的变化趋势与多样性指数变化一致。在各类型绿地中草灌乔型的绿地最为稳定,样地植被组成复杂,能为节肢动物群落提供复杂的取食环境,也给节肢动物群落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根据聚类分析,调查样地的植被类型比植被配置对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更大,是由于植被类型限制了样地植被的优势物种,植被物种在对节肢动物产生影响。5、在各功能类群中,天敌亚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普遍较高表明了天敌亚群落种类丰富,数量分布均匀分布范围较广的特点,害虫亚群落的多样性指数稍低于天敌亚群落,平均多样性指数只是略小于天敌亚群落,均匀度、优势度也表现出了与天敌亚群落相似的规律。害虫亚群落多样性指数最低的是天然草灌乔绿地,这说明此绿地害虫群落不够稳定,也最容易产生病虫害。中性节肢动物中多样性指数相对较小,优势集中性指数相对较高,多样性指数也相应的小,这也与节肢动物自身的生长繁殖规律是有关的。根据因子分析,综合得分最高的是人工草地,这说明人工草地的各项分布最为均为最优,这可能与人工草地定期整治有关。(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9-06-05)

冯博,徐光花,冯保新,陈建军,丁哲[7](2019)在《长春市不同绿地类型绿化树种生长状况调查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典型抽样法,按照城市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公共绿地3类对长春市不同绿地类型绿化树种生长状况进行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旱柳、垂柳、榆树、红皮云杉、黄花落叶松等乔木树种,榆叶梅、紫丁香、金银忍冬等灌木树种,金山绣线菊、东北连翘等绿篱树种在长春市城市绿地中生长状况较好,以上树种均为较适应长春本地环境特点,生态功能与观赏价值较高的乡土或外来引进树种。(本文来源于《吉林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王艳霞,付静[8](2019)在《校园不同绿地类型夏季小气候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河北工程大学校园内不同绿地类型的小气候进行测量,分析研究不同绿地类型小气候影响规律。本研究将校园内绿地类型分为广场、道路和植被绿地3种类型,分别对不同类型的广场、道路和植被绿地的小气候进行测量并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利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并运用LSD方法对不同绿地类型的温湿度差异进行多重差异比较。结果表明:降温的主要效果来源于植被树冠对太阳辐射的遮挡此外也与下垫面材质有关。湿度的变化与植被结构配置、植被形态、密度有显着关系。良好的绿地环境能显着改善校园小气候,提高环境舒适度。(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06期)

王茜[9](2019)在《不同校园绿地景观类型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身心健康水平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大部分大学生免疫力普遍低下,而且精神长期处于紧绷的状态。面对生活和学习方式的极大转变,很多大学生一时难以适应,身心健康极容易遭到危害,同时又很难找到正确的方式进行疏解。医疗科技的进步和整体社会健康观念的提高,为园艺疗法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园艺疗法应用范围已经由最初的医院户外空间扩展到了大多数人所在的工作场所、临近街道、城市空地和校园等非医疗领域的景观空间。园艺疗法作为一门新兴的医疗方法,对人的生理、精神健康和社会叁方面都有很好的功效。将园艺疗法应用于大学生的身心的康养和恢复,是未来校园相关建设的趋势所在。本文主要总结了园艺疗法的相关基础理论及其在绿地景观康复效应中的应用方法。为研究不同类型校园绿地景观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以期为以后校园景观设计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试验定量测试了大学生在游览不同景观前后的生理指标(血压、心率、R-R间期值)和心理指标(焦虑度、心境状态、主观恢复)以及认知能力指标(倒叙数字记忆广度)的变化值。试验结果表明:舒张压、收缩压、R-R间期值和心率均在林地景观下降极显着(P<0.05),心理量表各个指标变化值在水体景观中极显着(P<0.05),倒叙数字记忆广度变化值在林地和水体景观中均极为显着(P<0.05),而广场景观的整体作用较小。由此可见,不同校园绿地景观观赏活动从不同角度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大学生情绪焦虑、身心疲劳的状况,而以林地和水体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张进[10](2018)在《杭州临安地区不同绿地类型对大气颗粒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城市绿地对颗粒物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杭州临安地区叁种类型的绿地(竹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于2017月8月至2018年6月之间,水平同步观测绿地内外颗粒物浓度。试验研究了天气条件对绿地调控颗粒物浓度的影响及颗粒物浓度时间变化规律;比较了植物配置指标与绿地对颗粒物削减率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叁种试验样地在所选天气条件下,其季节浓度变化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从极值分析上看,冬季出现了全年测试中的最大值,其中针叶林林内冬季PM_(2.5)最大值为148μg/m~3;夏季出现了全年测试中的最小值,其中针叶林林内夏季PM_(2.5)最小值为12μg/m~3。(2)叁种样地不同季节大气颗粒物浓度日变化规律基本呈现“中间低,早晚高”的变化特征。叁种样地各季节的日变化曲线也基本符合“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特征,只是部分晚上时段,秋季的大气颗粒物浓度出现超过冬季的情况。(3)在叁种样地中,阴天叁种颗粒物浓度都大于雨天和晴天,雨天的叁种颗粒物浓度在叁者中居中,晴天最小。不同样地之间的差别,一是因为测试的日期不同,二是叁种林区对大气颗粒物的消减能力差距。(4)大气颗粒物浓度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大气颗粒物浓度与温度、风速成负相关关系,即温度越高,风速越大,大气颗粒物浓度越低;大气颗粒物浓度与湿度、气压成正相关关系,即湿度越高,气压越高,大气颗粒物浓度越高。在不同样地不同颗粒物直径的情况下,风速的决定系数都是最大的,可见风速是影响大气颗粒物浓度的最关键因素。温湿度的决定系数次之,气压最小。(5)叁种样地叁种颗粒物浓度消减系数基本上来说是夏季最小,春季其次,秋季再次,冬季最差。春季时,阔叶林<针叶林<竹林;夏季时,阔叶林<竹林<针叶林;秋季时,阔叶林<针叶林<竹林;冬季时,针叶林<竹林<阔叶林。阔叶林在春季、夏季及秋季都是消减效果最好的,但在冬季却是消减效果最差的。(6)通过分析不同绿地植物配置方式消减系数日变化规律,我们发现针叶林在夜晚的消减效能在叁种样地中最差,阔叶林的消减效能在春季、夏季、秋季的大多数时段是叁者中最优的,但在冬季下午的消减效能最差。(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8-12-28)

绿地类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选择海口市两种城市绿地类型(综合公园、高尔夫球场)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方法对绿地中的植被情况进行调查,比较两者在物种多样性以及物种组成方面的异同。结果显示,在两种绿地的非人群游憩植被区中,乔灌草前10种指示种均有7种及7种以上不同;高尔夫球场和综合公园乡土物种数分别为150种和68种;高尔夫球场中除乔木层的Pielou均匀度指数低于综合公园之外,其他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综合公园;物种群落组成上均有较大差异(Jaccard相异性指数最高达0. 875,Bray-Curtis相异性指数最高达0. 778)。应增加海口综合公园中的乡土物种使用比例,提升综合公园的景观特色;高尔夫球场部分绿地区域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乡土植物维持的生态服务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绿地类型论文参考文献

[1].张斌斌,伍文忠,孙丰宾,齐锋,晏海.冬季不同植物配植类型绿地内PM_(2.5)致变因素研究[J].中国城市林业.2019

[2].何荣晓,杨帆,梁怀月,周鹏.海口市两种城市绿地类型的植物多样性比较研究[J].中国城市林业.2019

[3].郭欢欢,侯少沛,赵建霞,杨志恒,宋良红.城市园林绿地不同群落类型碳储量研究——以郑州市公园绿地为例[J].河南科学.2019

[4].刘艾,罗施贤,谢静,刘玉婷,陈秋渝.安置小区绿地踩踏类型探讨与改善对策研究[J].现代园艺.2019

[5].杨倩,刘目兴,王苗苗,张海林,朱强.武汉市典型绿地植被类型对表层土壤入渗和持水性能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

[6].栾涛.不同类型城市绿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主要害虫种群动态研究[D].延边大学.2019

[7].冯博,徐光花,冯保新,陈建军,丁哲.长春市不同绿地类型绿化树种生长状况调查与评价[J].吉林林业科技.2019

[8].王艳霞,付静.校园不同绿地类型夏季小气候变化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2019

[9].王茜.不同校园绿地景观类型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10].张进.杭州临安地区不同绿地类型对大气颗粒物的影响[D].浙江农林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廊道一般形态的横向剖面图日本大阪绿道规划示意25 2007 年南桥镇研究区域不同绿地类研究区绿地类型分布图绿地类型图西湖校区绿地类型分布示意图

标签:;  ;  ;  ;  ;  ;  ;  

绿地类型论文_张斌斌,伍文忠,孙丰宾,齐锋,晏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