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变异论文_吴仁协,张浩冉,牛素芳,苗奔奔,翟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群体变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群体,线粒体,多样性,文冠果,含量,罗非鱼,控制区。

群体变异论文文献综述

吴仁协,张浩冉,牛素芳,苗奔奔,翟云[1](2019)在《东海近岸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的群体遗传变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带鱼(Trichiurusjaponicus)是广泛分布于东亚大陆架海域的暖温性近底层经济鱼类,也是东海区最重要的海洋渔业捕捞对象。然而,目前的研究报道对东海近岸带鱼群体遗传变异特性认识不足,不利于其种群的遗传资源保护和管理。本研究利用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对东海近岸带鱼6个群体191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和历史动态进行分析。在577 bp长的控制区序列中共检测到70个多态位点,定义了121个单倍型。群体总的单倍型多样性较高(0.9911),但总的核苷酸多样性较低(0.0092),群体间遗传多样性水平差异较小。单倍型遗传学关系、Fst值和分子方差分析结果均表明群体间的遗传分化不显着,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历史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东海近岸带鱼群体在更新世中晚期可能经历了瓶颈效应和随后的群体快速扩张,这是导致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的主要原因。带鱼较强的扩散能力、洄游行为、海洋环流以及近期的群体扩张可能是造成东海近岸带鱼缺乏显着的系统地理种群结构的原因。研究结果提示,在线粒体DNA水平上,东海近岸带鱼群体是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遗传资源管理上可作为一个单元进行管理。(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湖沼》期刊2019年06期)

唐首杰,毕详,张飞明,张友良[2](2019)在《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的团头鲂3个选育群体遗传变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从遗传多样性的角度来了解团头鲂3个选育群体的选育潜力,以团头鲂浦江1号选育奠基群体(F_0)为对照组,采用线粒体DNA控制区标记评估团头鲂3个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它们的选育潜力。结果显示,在3个选育群体的72条序列中共确定40种单倍型,群体间存在5种共享单倍型,3个选育群体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的单倍型多样性(H)范围为0.670~0.978,核苷酸多样性(π)范围为0.004 16~0.006 23,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范围为3.935~5.960,群体内核苷酸序列间平均遗传距离范围为0.003 561~0.004 538,3个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H、π、K)略高于F_0群体。3个选育群体间Kimura双参数遗传距离和遗传分化指数(F_(ST))范围分别为0.004 039~0.004 700和0.046 4~0.138 6。3个选育群体间成对F_(ST)值差异均显着(P<0.05),3个选育群体与F_0群体间成对F_(ST)值差异均极显着(P<0.01)。说明3个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选育潜力较大;同时,选育群体间均存在显着的遗传分化,可见不同方向上的累代人工选育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0期)

田静,刘长友,范保杰,曹志敏,苏秋竹[3](2019)在《小豆RILs群体的遗传变异及优异种质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小豆栽培种冀红9218与野生种JP90857杂交产生的152个遗传稳定的重组系为试验材料,对与生育期、产量、植株特性、籽粒特性等相关的24个重要性状进行了评价,并进一步进行了遗传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产量、株高、主茎分枝等性状在重组系间的变异较丰富,其中,株高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相关性状中百粒重的遗传力较高,可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但单株粒重、单株荚数与其他性状的相关遗传力较低,间接选择困难。综合分析表明,综合选择指数在高产大粒早熟等优异品系选择中较为有效。从重组系中选择出高产家系7个,早熟家系个9个,矮生家系5个,可作为小豆高产早熟直立育种的优异资源。(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范静,马腾壑,王攀林,石雷,李云雷[4](2019)在《母鸡持续受精能力的群体变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探究母鸡持续受精能力在品种间的差异和群体内的变异程度及相关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为制定合理的输精间隔和开展母鸡持续受精能力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27周龄的白来航、哥伦比亚洛克、芦花和洛岛红4个品种健康的母鸡各158只为试验材料,连续输精2 d,第3天开始按照母鸡个体收集种蛋孵化,统计输精后4周内的种蛋受精情况,比较各品种输精后产蛋数、日/周受精率、4周平均受精率、最长受精天数和最大连产受精蛋数等性状,并计算部分性状间的相关系数。结果显示,4个品种输精后日受精率随着天数的增加而降低,但程度不同,白来航、哥伦比亚洛克、芦花和洛岛红日受精率大于90%的输精后最大天数分别为10、9、8和11 d。4个品种输精后前9 d种蛋的日受精率除了第4天(P=0.01)外均无显着差异(P>0.05),第10~18天种蛋的日受精率除了第13(P=0.08)和16天(P=0.19)外均差异显着(P<0.05),第19~28天无显着差异(P>0.05);输精后品种间第1(P>0.05)和4周(P>0.05)的周受精率均无显着差异,第2(P=0.005)和3周(P=0.04)均差异显着;不同品种母鸡的产蛋数、4周受精蛋数、4周平均受精率、最长受精天数、最大连产受精蛋数、第1周受精蛋数、第2周受精蛋数、第3周受精蛋数和第2~3周受精蛋数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其中洛岛红的各个指标均最高;品种内个体间上述性状也存在变异,其中洛岛红变异较小,哥伦比亚洛克和芦花变异较大;母鸡受精能力相关性状间均为正相关,其中第2周受精蛋数(r=0.86,P<0.000 1)、第2~3周受精蛋数(r=0.92,P<0.000 1)与4周受精蛋数相关系数较大。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母鸡持续受精能力存在差异,可制定品种特异性输精间隔;品种内母鸡持续受精能力存在较大变异,具有进一步选育的基础;第2周受精蛋数可以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减少性状测定的工作量,相较而言是评估和选育母鸡持续受精能力的理想性状。(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张毅,敖妍,刘觉非,赵磊磊,由海德[5](2019)在《不同群体文冠果种实性状变异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中国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主要分布区,选取7个群体共1 044个单株进行种实采集,每株树采用四分法选取20个果实、 50粒种子,对12个种实性状进行观测。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文冠果群体间、群体内种实性状变异规律。结果显示:①群体间种实性状差异均极显着(P<0.01),单位投影面积种子产量(CV=46.39%),结果数(CV=45.32%)等产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果形指数(CV=8.84%),种子横径(CV=11.50%)等种实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小。②文冠果种实性状在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为67.86%)和群体内变异(表型分化系数为32.14%)都较为丰富,且种实性状在群体间的变异大于群体内变异。③单位投影面积种子产量与果质量(r=0.786),结果数(r=0.782)和每果种子数(r=0.688)极显着正相关;种子含油量与每果种子数(r=0.765),种子横径(r=0.662),果实横径(r=0.627)和果实纵径(r=0.541)极显着正相关。④UPGMA聚类将7个群体分为3类。研究结果表明:朱代沟(ZDG)群体的单位投影面积种子产量(平均0.13 kg·m-2),每果种子数(平均17.6粒),结果数(平均77.7个)和果质量(平均3.67 kg)等产量性状均优于其他群体,可作为高产型种质资源收集的重点群体;坤都(KD)和承德(CD)群体种子含油量(平均0.35 g·g-1)高于其他群体,可作为高油型种质资源收集的重点群体。图1表5参20(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兰士波[6](2019)在《中国山地白桦自然群体子代变异分析与生长稳定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保存及高效利用中国山地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遗传资源,充分拓展种质的应用空间,以自然分布于全国各主要山系的山地白桦半同胞子代测定林为对象,采用固定标准地定位观测和高稳系数法,基于种质收集、生长评价、比较选择、遗传变异和生长稳定性分析的基础,探讨群体及其子代树高、胸径和冠幅的变异程度,系统分析这些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增益,综合评价群体及其子代树高和胸径的生长稳定性,并从中筛选出生长势、抗逆性和适应性兼优的群体.结果表明:地理区域间群体子代的生长性状差异极显着,以华北群体表现良好,东北群体次之,西南群体表现最差,且群体内子代间树高的变异较小,胸径和冠幅的变异较大,平均变异分别为14.27%、25.22%、25.70%,15.46%、29.19%、26.26%和24.45%、50.89%、33.64%.山地白桦整个群体和东北群体的生长性状受遗传基因控制程度较强,华北群体中等,树高遗传力分别为0.892,0.923和0.566,遗传增益分别为13.75%,11.42%和6.46%;胸径遗传力分别为0.891,0.831和0.582,遗传增益分别为24.18%,19.38%和11.74%;冠幅遗传力分别为0.936,0.916和0.725,遗传增益分别为20.53%,19.22%和14.91%.通过比较选择和生长稳定性分析,最终确定长白山、龙岗山、小兴安岭南麓、关帝山和五台山等5个群体为优异群体,子代树高的增产率分别为15.57%,13.36%,6.28%,6.90%,5.22%,高稳系数分别为90.94%,89.72%,86.77%,81.79%,81.13%;子代胸径的增产率分别为16.51%,13.68%,15.73%,15.28%,12.22%,高稳系数分别为79.37%,77.83%,78.72%,77.39%,76.34%,且高稳系数均高于对照群体.(本文来源于《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王丰,张家华,沈玉帮,徐晓雁,王荣泉[7](2019)在《青鱼野生与养殖群体遗传变异的微卫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利用自主开发的12个微卫星标记,对来自于长江水系4个野生群体(湖北石首、湖南湘江、江苏邗江、浙江嘉兴)和1个养殖群体(江苏吴江)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这12个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介于0.660—0.923,表明这12个位点均具有高度多态性(PIC>0.5)。5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_a)介于7.917—11.66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_e)介于4.837—6.035;平均观测杂合度介于0.713—0.861;平均期望杂合度介于0.749—0.81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介于0.711—0.788,表明这5个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明4个野生群体之间遗传距离较近,养殖群体与这4个野生群体遗传距离均较远。UPGMA系统进化树显示,湘江群体和石首群体首先聚为一支,然后与邗江群体和嘉兴群体聚为一支,最后与吴江养殖群体聚为一支。这12个微卫星位点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特征,可以用于青鱼不同群体的种质资源的评估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姜冰洁,傅建军,朱文彬,王兰梅,方敏[8](2019)在《基于COⅠ基因分析7个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系统进化关系,以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莫桑比克罗非鱼(O.mossambicus)、吉富罗非鱼(GIFT)和3种红罗非鱼(中国台湾红罗非鱼、马来西亚红罗非鱼、以色列红罗非鱼)7个群体为材料,对其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的序列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比对,分析7个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变异情况。在324个样品中检测出180个多态性位点和98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为0.944,核苷酸多样性为0.036。中性检验Tajima’s D值显示GIFT、莫桑比克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群体在经历瓶颈效应和/或纯化选择后种群规模扩大。7个罗非鱼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0.071,种群遗传分化指数(Fst)值为0.016~0.994。AMOVA分析显示,大多数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70.78%)。研究还发现,本实验中的奥利亚罗非鱼遗传多样性最低,其余6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利用COⅠ基因对7个罗非鱼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丰富了罗非鱼种群特别是红罗非鱼的遗传背景数据,对其种质资源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万薇,余坤江,叶波涛,Aimal,Nawaz,Khattak,林树春[9](2019)在《甘蓝型油菜种质群体油和蛋白质含量变异及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拟通过检测甘蓝型油菜种质群体种子的油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及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筛选出优异的育种资源,为甘蓝型油菜育种和基础研究提供材料。共检测了363份甘蓝型油菜种质群体种子,得出其油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都表现出明显的变异,油含量、蛋白质含量及两者总含量的变异范围分别为27.9%~51.4%、20.8%~34.1%和57.8%~75.1%,并划分为3个群体。群体Ⅰ材料中,油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0.3%和31.6%,变异系数分别是5.3%与4.4%;群体Ⅱ材料中,油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9.6%和27.9%,变异系数分别是7.6%与6.5%;群体Ⅲ材料中,油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5.9%和23.8%,变异系数分别是4.4%与5.9%。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材料的油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都呈现出极显着负相关关系,其相关性系数r=-0.65(p<0.01)。通过本研究,筛选出了部分优异的种质材料,例如高油含量材料"林编12-71"和"浙油50"、高蛋白质含量材料"林编13-62"和"4 E 006"及高总含量(油+蛋白质)材料"林编12-230"和"AC 21"等。(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9年06期)

杨哲[10](2019)在《枣实生与杂交后代群体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枣树在生产栽培中投入少,效益高,而且抗旱耐劳,并具有较高的耐瘠薄、耐盐碱特性,近年来成为我国退耕还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树种。但是,在枣树种植推广过程中,面临着品种很杂,优良品种太少等问题。本研究以两个枣实生后代群体、两个枣杂交后代群体为研究对象,试图分析其后代群体主要性状遗传变异倾向,为进一步开展枣树性状遗传研究和杂交育种提供理论借鉴和指导,同时从后代群体中筛选特异性种质资源。本研究以‘平陆尖枣’的19个实生后代、‘婆婆枣’的13个实生后代为材料,对其主要枝干性状、叶片性状、针刺性状及果实性状进行了观测。两个实生后代叶长、叶型指数、二次枝上针刺长度、单果重的变异系数均较大,而叶宽、中心干针刺长度、果核横径、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异系数均较小。实生后代中,有超过50%的后代叶缘、叶形以及枣头颜色,表现相同或比较相似。且单果重与果实横径、果实纵径之间,果实的纵径与横径之间呈显着正相关。筛选出4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19个可溶性总糖含量丰富或可滴定酸含量比较高的特色种质资源。冬枣、‘JMS2’两个枣控制杂交后代群体二次枝节数、叶面积的变异系数均较大,而二次枝弯曲度、叶长、叶型指数的变异系数均较小。但‘JMS2’控制杂交后代群体二次枝长度、枣吊长度明显大于冬枣控制杂交群体的,而叶柄宽度明显小于冬枣控制杂交群体。且两个杂交后代枣头颜色、叶片颜色、叶片状态、叶基、叶尖、叶缘、叶片形状均出现分离,并出现了与父母本均不同的新表型,枣头颜色、叶片颜色、叶片形状等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并且父本不同,杂种后代的分离比例差异很大,叶片内卷可能是单基因控制的纯合隐性性状。‘平陆尖枣’、‘婆婆枣’两个实生后代和‘JMS2’控制杂交后代群体单果重、可滴定酸含量变异系数均较大,而果核横径、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异系数均较小。两个实生后代和‘JMS2’控制杂交后代群体单果重、果实纵径、可溶性总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变异系数均超过25%。(本文来源于《塔里木大学》期刊2019-06-01)

群体变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从遗传多样性的角度来了解团头鲂3个选育群体的选育潜力,以团头鲂浦江1号选育奠基群体(F_0)为对照组,采用线粒体DNA控制区标记评估团头鲂3个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它们的选育潜力。结果显示,在3个选育群体的72条序列中共确定40种单倍型,群体间存在5种共享单倍型,3个选育群体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的单倍型多样性(H)范围为0.670~0.978,核苷酸多样性(π)范围为0.004 16~0.006 23,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范围为3.935~5.960,群体内核苷酸序列间平均遗传距离范围为0.003 561~0.004 538,3个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H、π、K)略高于F_0群体。3个选育群体间Kimura双参数遗传距离和遗传分化指数(F_(ST))范围分别为0.004 039~0.004 700和0.046 4~0.138 6。3个选育群体间成对F_(ST)值差异均显着(P<0.05),3个选育群体与F_0群体间成对F_(ST)值差异均极显着(P<0.01)。说明3个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选育潜力较大;同时,选育群体间均存在显着的遗传分化,可见不同方向上的累代人工选育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群体变异论文参考文献

[1].吴仁协,张浩冉,牛素芳,苗奔奔,翟云.东海近岸带鱼(Trichiurusjaponicus)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的群体遗传变异研究[J].海洋与湖沼.2019

[2].唐首杰,毕详,张飞明,张友良.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的团头鲂3个选育群体遗传变异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9

[3].田静,刘长友,范保杰,曹志敏,苏秋竹.小豆RILs群体的遗传变异及优异种质创新[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4].范静,马腾壑,王攀林,石雷,李云雷.母鸡持续受精能力的群体变异分析[J].畜牧兽医学报.2019

[5].张毅,敖妍,刘觉非,赵磊磊,由海德.不同群体文冠果种实性状变异特征[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9

[6].兰士波.中国山地白桦自然群体子代变异分析与生长稳定性评价[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王丰,张家华,沈玉帮,徐晓雁,王荣泉.青鱼野生与养殖群体遗传变异的微卫星分析[J].水生生物学报.2019

[8].姜冰洁,傅建军,朱文彬,王兰梅,方敏.基于COⅠ基因分析7个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变异[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9

[9].万薇,余坤江,叶波涛,Aimal,Nawaz,Khattak,林树春.甘蓝型油菜种质群体油和蛋白质含量变异及相关性分析[J].种子.2019

[10].杨哲.枣实生与杂交后代群体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D].塔里木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标准遗传算法流程图各亚群非连锁DArT之间LD(r2)值随遗传距...转基因株系的Notrhrne!SOLltllem检测"两个大片段获得与缺失变异在F2群体中...生物进化过程前50代群体变异概率的变化情况

标签:;  ;  ;  ;  ;  ;  ;  

群体变异论文_吴仁协,张浩冉,牛素芳,苗奔奔,翟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