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体词论文_游绩榕,沙灜,梁棋,王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变体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变体,英语,社交,向量,语义,上下文,网络。

变体词论文文献综述

游绩榕,沙灜,梁棋,王斌[1](2019)在《基于有效上下文信息的变体词还原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社交网络上,用户常创造一些变体词来替代部分实体名词,将这些变体词还原为原目标词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现有变体词还原方法准确率不够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有效上下文信息的变体词还原方法。该方法利用点互信息抽取出变体词和候选目标词的有效上下文信息,并将其融合进自编码器模型中,获得变体词和候选目标词更准确的编码,并依据此计算相似度进行候选目标词排序,更准确地实现了变体词还原任务。实验表明,该方法较当前主流的几种方法相比效果有显着提升,提高了变体词还原的准确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赵俊杰[2](2018)在《一种基于关联规则的中文变体词识别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量的广告与不良信息常常干扰用户正常使用互联网,甚至会给用户带来损失。由于对广告与不良信息主要采取的是关键词匹配方法来进行识别和过滤,而很多广告和不良信息中使用了变形词,容易造成疏漏,使得识别和过滤效果不理想。为此,通过对改进后的分词结果进行初步字符匹配识别,可以初步识别出绝大多数疑似变体词。应用对于不同类型采取不同字符匹配的方法,使查全率显着提高,然后对初步识别的结果进一步借助关联词库分析识别,使误判率明显降低。(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施振辉,沙灜,梁棋,李锐,邱泳钦[3](2017)在《基于字词联合的变体词规范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交网络中的文本具有随意性和非正规性等特点,一种常见现象是社交网络文本中存在大量变体词.人们往往为了避免审查、表达情感等将原来的词用变体词替代,原来的词成为目标词.本文研究变体词的规范化任务,即找到变体词所对应的初始目标词.本文利用变体词所在文本的时间和语义,结合变体词词性,提出了一种时间和语义结合的方法获取候选目标词,然后提出基于字词联合的词向量方法对候选目标词排序.我们的方法不需要额外的标注数据,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当前最好的方法在准确性上具有一定的提升,针对与目标词存在相同的字的变体词其性能更好.(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系统应用》期刊2017年10期)

沙灜,梁棋,王斌[4](2016)在《中文变体词的识别与规范化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书写具有随意性、非正规性等特点。变体词就是网络语言作为一种不规范语言的显着特色,人们往往出于避免审查、表达情感、讽刺、娱乐等需求将相对严肃、规范、敏感的词用相对不规范、不敏感的词来代替,用来代替原来词的新词就叫做变体词(Morph)。变体词和其对应的原来的词(目标实体词)会分别在非规范文本和规范文本中共存,甚至变体词会渗透到规范文本中。变体词使行文更加生动活泼,相关事件、消息也传播得更加广泛。但是因为变体词通常是某种隐喻,已不再是其表面字词的意义了,从而使网络上文体与正式文本(如新闻等)具有巨大的差异。由此如何识别出这些变体词及其所对应的目标实体词对于下游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变体词的定义和特征,变体词的生成规律,总结了当前变体词的识别和规范化的主要技术进展和成果,最后是此领域发展方向的展望。(本文来源于《信息安全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景海明[5](2006)在《中国英语变体词的构成及文化认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英语在词汇、句法及语篇等方面对英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着重对源于汉语的英语词以及中国英语中的文化词进行分析、研究。(本文来源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王盼妮[6](2005)在《英语变体词的美学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恰当使用英语变体词是有效地运用英语提高表达效果的一种艺术。翻译中的“意美、音美、形美”叁美原则亦可作为英语变体词的审美原则,用来探寻其使用过程中所折射出的丰富内蕴和美学效应。(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王盼妮[7](2003)在《英语变体词的构成方式及语用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词形变异 ,其构成模式大致有 :大小写法 ,重复法 ,反拼法 ,谐音互换法 ,增减法和臆造法。这些词语提供了丰富的语义信息 ,并具有独特的语用和修辞功能。(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周友昌[8](2001)在《变体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The existence of variants in modern Chinese language is anobjective and complicated phenomenon in language. It appeared togetherwith written form of modem Chinese,but the linguists' research on themin China was stated after the foundation of New China,especially since1980s, researchers have issued many theses on variants.It is very hard toanalyse them due to the complication of their forms.This article mainlygives an synchronic analysis of multisyllabic variants in Chinese by usingthe knowledge of lexicology, graphetics, semantics, phonetics, pragmatis,general linguistics and so on,from the angle of lexicology.Firstly,throughthe analysis of name and fact of variants and linguistic practice,we thinkthat the definition of variant can't explain the real fact of pragmatics inChinese and solve the problems appearing in the research. Here,by usingthe theory of phoneme variants in phonetics,I put forward a proposal thatby using varied written forms of Chinese word to explains thecomplicated linguistic phenomenon,it offers a new view point from theangle of pragmatics and probe into the types,cause of formation,and normof "varied written forms of Chinese word" in order to give people sometheoretical guidances directions and make them use language more freely.(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01-05-01)

变体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量的广告与不良信息常常干扰用户正常使用互联网,甚至会给用户带来损失。由于对广告与不良信息主要采取的是关键词匹配方法来进行识别和过滤,而很多广告和不良信息中使用了变形词,容易造成疏漏,使得识别和过滤效果不理想。为此,通过对改进后的分词结果进行初步字符匹配识别,可以初步识别出绝大多数疑似变体词。应用对于不同类型采取不同字符匹配的方法,使查全率显着提高,然后对初步识别的结果进一步借助关联词库分析识别,使误判率明显降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体词论文参考文献

[1].游绩榕,沙灜,梁棋,王斌.基于有效上下文信息的变体词还原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9

[2].赵俊杰.一种基于关联规则的中文变体词识别算法[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8

[3].施振辉,沙灜,梁棋,李锐,邱泳钦.基于字词联合的变体词规范化研究[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7

[4].沙灜,梁棋,王斌.中文变体词的识别与规范化综述[J].信息安全学报.2016

[5].景海明.中国英语变体词的构成及文化认同分析[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6].王盼妮.英语变体词的美学效应[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

[7].王盼妮.英语变体词的构成方式及语用功能[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3

[8].周友昌.变体词研究[D].广西大学.2001

论文知识图

基于有效上下文信息的变体词还原...不同方法的变体词还原效果表2不同...维语和英语电话谈话文本中不同词形总数...基于WordNet的CNL本体词库模型2 视时变化基于语义Web的受控自然语言系统推理模...

标签:;  ;  ;  ;  ;  ;  ;  

变体词论文_游绩榕,沙灜,梁棋,王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