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以太网论文_陈国导,王心远,齐鸣,伍小翥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速以太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以太网,测试,外场,生成器,分布式,软硬件,无线电。

高速以太网论文文献综述

陈国导,王心远,齐鸣,伍小翥[1](2018)在《基于PAM4的高速以太网长距传输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50GPAM4编码的高速以太网接口在单模光纤中的应用,对更长距离的传输技术进行研究,分析新一代以太网接口中的PHY层关键技术,包括FEC和PAM4编码,并分析EMLTOSA和APD ROSA的性能,研究其应用在新一代以太网接口的传输能力,提供一种40km解决方案,满足城域网络大规模应用需求。(本文来源于《电信技术》期刊2018年11期)

王伟[2](2018)在《采用PoE供电的高速以太网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基于以太网的分布式数据采集控制系统。该系统的数据采集核心采用RCM5700微处理器模块,该模块适用于快速以太网应用开发;传输部分充分利用了以太网带宽大、结构简单、可扩展性强、成本低廉的特点,配合上位机监控软件,可以方便有效地监管整个系统。系统供电采用PoE技术,在传输数据的网线上同时提供电流,避免了以往数据采集节点单独的电源设计,简化了电源供应。实验证明整套系统实时性好、适应性广、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充分满足了分布式系统数据采集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期刊2018年09期)

[3](2018)在《PAM4:高速以太网的SERDES全新调制标准》一文中研究指出IEEE规定应在56Gbit/s和更快速率下所有单通道SERDES信道中首选使用四级脉冲放大调制(PAM4),PAM4将成为56Gbit/s串行器/解串器物理层的首选主流形态,且其很可能仍将是物理层以太网测试的关键组成部分。思博伦通信所撰《PAM4:高速以太网的SERDES全新调制标准》一文主要介绍了线路编码与NRZ的局限、PAM4的复杂性、PAM4对测试的影响。从长远来看,有关PAM4的知识,对思博伦为服务商提供的、任何工具中的PHY至MAC仿真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期刊2018年06期)

[4](2018)在《PAM4:高速以太网的SERDES全新调制标准》一文中研究指出IEEE规定应在56Gbit/s和更快速率下所有单通道SERDES信道中首选使用四级脉冲放大调制(PAM4),而25Gbit/s NRZ依旧是专业400G SR16实施的一种替代方案。思博伦通信所撰《PAM4:高速以太网的SERDES全新调制标准》一文剖析了线路编码与NRZ的局限,分析了PAM4带来的设计挑战及对测试的影响。PAM4不仅是50G汇聚通道的基础。它还最有可以太网连接的基础,构成了更快速度能成为未来112Gbit/s串行器/解串器的线路编码,也是正处于设计初期的λ100Gbit/s通道的基本组成。(本文来源于《电信网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易巍[5](2018)在《基于FPGA的高速以太网交换机测试流量生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流量测试是通信网络指标评估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网络系统评估中,合适的网络测试工具具有核心的地位。随着网络带宽的不断发展,目前测试流量的内容配置方案、测试流量的发送速率与精度已难以满足万兆网络下的设备测试需求。一方面,满足高生成速率、高发送精度要求的前沿测试流量生成技术由工业巨头垄断,例如IXIA、Smartbits等公司造成了专利壁垒,使得测试流量生成技术的实现尤为困难。另一方面,测试流量生成技术集成于黑盒封闭的工业化产品中,面向日益变化的测试需求缺乏灵活性与可拓展性,这些产品难以适配,对网络设备的性能不能予以正确和充分的评估。针对以上两种挑战,本文基于FPGA对用于高速以太网交换机测试的流量生成模块进行了设计与实现。本文首先调研了当前主要的流量分析技术。结合高速以太网交换机的应用背景以及流模型的配置特征改进设计了一套对测试数据进行高速配置的方案,并基于该方案对测试流量生成技术展开了研究与设计。本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在于:借鉴已有的流量分析技术对流量的各个特征参数的配置过程进行分析,将测试数据流的特征配置过程分为稳定配置与变化配置两个部分,结合软硬件实现的各自优势将配置过程进行了拆分。另外对流模型的变化配置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流的多字节变化域的优化配置方案,并针对万兆以太网条件下的网络传输中的多通道帧合并问题进行了优化,经过仿真验证,该种方案设计提升了测试流量发送性能。设计与实现了基于FPGA的高速以太网交换机测试流量生成模块,本文结合FPGA工程的各个模块的功能仿真,重点阐述了流量生成模块的实现。对比IXIA400T商用网络测试仪的流量生成功能进行系统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设计正确地实现千兆以太网测试流量生成,占用硬件实现平台资源较少,测试流量丢包率在0.3%水平以下。在万兆情况下数据包大小大于128字节时,发送性能接近于理论值。针对高速以太网的测试流量特点,在保证吞吐量、较小丢包率的条件下,本文完成了基于FPGA的高速以太网交换机测试流量生成模块的设计,实现超千兆条件下的测试流量的生成与发送。(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03-12)

翟大海,羊舌荣元[6](2018)在《高速以太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高速以太网的发展下,10G以太网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求,本文从体系结构、优劣势、成本以及未来发展几个方面分析比较了40G、100G和25G及50G以太网络标准,并且总结归纳出高速以太网技术发展的趋势:单通道高速25G乃至50G以太网,具备有效提升端口密度、较低的部署成本的特点,将成为未来业界发展重点,多通道是在单通道高速化的基础上进行复接达到更高的速率方式,满足用户的更高需求。(本文来源于《现代传输》期刊2018年01期)

谢永健[7](2017)在《基于SOPC和高速以太网的图像传输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以太网技术的发展及嵌入式平台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图像处理系统采用嵌入式以太网作为数据传输方案,使得其在体积、功耗、便携性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然而,实时图像传输的数据量较大,对实时性和存储空间均有较高的要求,使用传统的TCP/IP协议族,图像数据需要在几个协议层间逐层进行数据帧的头部封装或解封装,造成时延及存储空间的加大。为此,对TCP/IP协议族的四个层次进行精简,设计符合特定应用的数据访问及传输机制,能使实时图像传输在传输时延及存储空间上有所改善。SOPC作为基于FPGA的片上高性能嵌入式系统,具有软硬件均可编程的特点,在SOPC平台上进行开发,可根据应用的特定需要,选择不同的配置方式,则具有更高的灵活性。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SOPC及高速以太网的图像传输技术,完成了以太网接口控制器的软硬件设计及实现。针对数据多层传递使存储空间增大及传输时间延长的问题,使用底层数据内存共享的方法进行优化,针对实时图像数据对时间的约束要求,使用数据即到即处理的方法进一步减少时间的延迟。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了 Zynq7000系列SOPC平台IO接口技术,同时重点学习了以太网接口的连接技术。(2)研究了以太网接口在不同场合的性能需求。(3)根据以太网接口在嵌入式应用的需求,分析了以太网控制器的软硬件架构,设计并实现了高性能的以太网接口。以太网接口的软硬件实现后,使用ZC702评估板和Microzed 7010评估板进行了速率及链路延迟的测量,并把该设计嵌入到图像处理系统中,提高图像处理系统的实时性,减少了程序的代码量及所需的存储空间。(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7-03-25)

王焱[8](2016)在《无线激光通信中高速以太网收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激光通信技术是当前最具发展前途的传输技术,它具有调制速率高、频带宽、方向性好、保密性强等特点,已成为近年来解决接入网“最后一公里”问题最有效的方案之一。而以太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使人们现如今的生活离不开网络,利用以太网进行数据传输成为现今社会生活数据传输的主流。基于此现状,将无线激光通信技术与以太网技术相结合具有重大研究意义。本文主要设计并研发了一套适用于无线激光通信,能够将以太网数据在激光链路中传输的高速以太网收发系统。主要内容包括:1.分别介绍了无线激光通信技术和以太网在嵌入式领域应用的国内外进展,分析了将无线激光通信技术与以太网技术相结合的重要意义;2.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无线激光通信的高速以太网收发系统设计方案,详细分析了高速以太网收发系统的主要结构与各部分功能;3.在FPGA内部设计了千兆以太网卡,编写了网卡的初始化配置模块、帧数据接收模块、编码模块、解码模块和帧数据发送模块等,并对高速串行数据的时钟数据恢复电路进行了设计与制作;4.对系统各个模块进行了调试验证,分析了整个系统的总体性能,进行了电线链路和激光链路的实验测试,验证了系统的功能性与实用性。经过实验验证,本文设计的高速以太网收发系统可以有效地将无线激光通信与以太网通信结合起来。系统工作在100Mbps的速率下,采用协议全透明的传输方式,具备以太网叁速自适应,有着较好的传输性和实用性。最后本文对全文提出的研究方法做了总结,并且对系统现存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6-06-30)

张威[9](2016)在《基于FPGA的高速以太网接口设计和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FPGA芯片在软件无线电平台的大规模使用,在软件无线电平台上实现高速以太网的接入,完成PC与软件无线电平台之间的高速数据通信,可以将在软件无线电平台上FPGA并行处理后的数据,再经过基于FPGA的高速以太网传输接口,传送到PC端通过软件编程进行后续更加复杂的高精度算法处理,进而实现高效率的软硬件协同处理,因此针对以太网高速数据传输接口的研究和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了在软件无线电平台上,完成基于FPGA的高速以太网传输接口的设计、通过所设计的高速以太网接口实现了软件无线电平台与PC之间的高速数据通信。本设计是在Xilinx公司的KC705评估板和PC组合的软件无线电平台下实现的。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本文首先根据以太网数据通信的协议格式和项目中对数据传输协议的实际功能需求,设计了简化的TCP/IP协议栈,采用UDP/IP协议的自定义数据封装格式来实现简化的TCP/IP协议栈。在整个高速以太网接口的设计中,在用户逻辑部分采用硬件描述语言完成简化的TCP/IP协议下自定义UDP/IP数据帧格式的数据封装,进而实现整个高速以太网传输的上层协议(用户层、传输层和网络层)。第二,设计了基于以太网MAC核的以太网MAC控制器,完成了标准以太网数据帧的传输,实现以太网传输的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最后利用GTX高速串行收发器实现物理层的PCS和PMA子层,而PHY芯片实现物理层的PMD等功能,GTX+PHY共同完成以太网传输的物理层协议。第叁,最后完成了所设计的基于FPGA的高速以太网接口的功能验证和性能测试。FPGA端发送的数据打包成固定格式通过高速以太网接口发送给PC,PC端的软件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解析和数据采集,实现了FPGA端与PC端之间高达942.214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基本接近千兆以太网数据传输速率的极限值。并且通过在PC端抓包可以得知丢包率为0.23%,能够满足高速以太网传输接口的功能需求和性能指标。通过在FPGA上设计与实现以太网高速传输接口,实现软件无线电硬件平台与PC端的高速数据通信,经测试,该传输接口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系统运行稳定,各项功能基本满足系统预期的高速以太网的传输接口指标要求。(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6-05-16)

[10](2016)在《Ixia推出用于外场测试平台的50GbE高速以太网测试解决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1月25日,应用性能和安全弹性解决方案供应商Ixia宣布在业内率先推出以太网速度创新解决方案,帮助Ixia客户能够成功部署50GbE,从而满足日益增长的带宽需要,并降低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和云中心的成本和占用空间。Ixia的50Gb E验证解决方案于2015年5月在Interop大会上首次进行了概念验证演示,进一步增强了其在支持最新以太网协议和网络接口领域的领导地位。该解决方案基于Ixia的Xcellon-Multis系列模块,测试速度达到50GbE。该系列解决方案速度为10Gb E,25Gb E,40Gb E,100GbE的产品已经上市。(本文来源于《数字通信世界》期刊2016年02期)

高速以太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设计了一种基于以太网的分布式数据采集控制系统。该系统的数据采集核心采用RCM5700微处理器模块,该模块适用于快速以太网应用开发;传输部分充分利用了以太网带宽大、结构简单、可扩展性强、成本低廉的特点,配合上位机监控软件,可以方便有效地监管整个系统。系统供电采用PoE技术,在传输数据的网线上同时提供电流,避免了以往数据采集节点单独的电源设计,简化了电源供应。实验证明整套系统实时性好、适应性广、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充分满足了分布式系统数据采集的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速以太网论文参考文献

[1].陈国导,王心远,齐鸣,伍小翥.基于PAM4的高速以太网长距传输技术[J].电信技术.2018

[2].王伟.采用PoE供电的高速以太网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8

[3]..PAM4:高速以太网的SERDES全新调制标准[J].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18

[4]..PAM4:高速以太网的SERDES全新调制标准[J].电信网技术.2018

[5].易巍.基于FPGA的高速以太网交换机测试流量生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8

[6].翟大海,羊舌荣元.高速以太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现代传输.2018

[7].谢永健.基于SOPC和高速以太网的图像传输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7

[8].王焱.无线激光通信中高速以太网收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理工大学.2016

[9].张威.基于FPGA的高速以太网接口设计和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6

[10]..Ixia推出用于外场测试平台的50GbE高速以太网测试解决方案[J].数字通信世界.2016

论文知识图

一4高速以太网组成的机组状态监测...3高速以太网传输整体设计方案...高速以太网连接的PC机群单向HFC网络+高速以太网高速以太网年收入增长柱状图高速以太网测试结果

标签:;  ;  ;  ;  ;  ;  ;  

高速以太网论文_陈国导,王心远,齐鸣,伍小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