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十二首练习曲论文_任彦洁

导读:本文包含了钢琴十二首练习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练习曲,钢琴,斯基,二首,诺夫,希曼,艺术。

钢琴十二首练习曲论文文献综述

任彦洁[1](2019)在《希曼诺夫斯基十二首钢琴练习曲的艺术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初,"钢琴练习曲"从对手指演奏技巧的训练与展示,转而成为更多地探索并表现作曲家的艺术革新与创作特色的音乐体裁。希曼诺夫斯基的《十二首钢琴练习曲》(OP.33)便是在创作技术和演奏技术两个方面对传统音乐进行突破和挑战,它本着艺术性高于技术性的原则,将古典主义简洁明快的曲式、印象主义富有色彩性的和声、浪漫主义强烈主观性的情感与各种复杂的演奏技术融合一体,用现代音乐语言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本文将对这套钢琴练习曲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以期探索作曲家丰富自由的精神世界。(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08期)

徐彬[2](2016)在《浅析阿尔坎钢琴练习曲的演奏技巧与特点 以《十二首小调练习曲》Op.39和《十二首大调练习曲》Op.35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坎是法国浪漫主义作曲家、钢琴家。他的大部分音乐作品都是为钢琴而作,这些音乐作品中兼容了巴洛克时期及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文章以《十二首小调练习曲》Op.39和《十二首大调练习曲》Op.35为例,试析阿尔坎钢琴练习曲的演奏技巧与特点。(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6年10期)

张放[3](2016)在《威廉·博尔科姆现代钢琴作品中点描技法的音响元素量化与对比研究——以《十二首钢琴练习曲》第一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选取美国当代作曲家威廉·博尔科姆钢琴作品中点描技法的音响元素作为研究对象,借助统计学、和声力学等理论对《十二首钢琴练习曲》(12 Etudes for Piano)第1首中的力度、时值、演奏法以及音高参数进行了量化分析,进而观察作品中的材料特征、音响发展和结构布局,解读出作曲家在创作中利用音响元素实现了全局设计。(本文来源于《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彭晶亮[4](2016)在《试析里盖蒂《钢琴练习曲(第一册)》第二首《空弦》》一文中研究指出乔治·里盖蒂是当代先锋派音乐代表人物之一,他于1 985年创作完成的《钢琴练习曲(第一册)》极富现代音乐特征。本文以里盖蒂的《钢琴练习曲》第二首《空弦》为研究对象,从音高结构、节奏组织以及曲式构架等方面进行全面探究。(本文来源于《歌剧》期刊2016年01期)

罗嫱[5](2015)在《德彪西《十二首钢琴练习曲》艺术特点与教学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Achille.Claude.Debussy)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印象派作曲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打破了传统音乐中,以和弦连接声部进行所形成的动力展开为主的手法,使得和弦可以脱离调性而有其独立的意义。他的音乐主要是从音响效果着手,在他的作品中,富有色彩效果的和声远比旋律重要,他善于表现瞬间、零星的印象,给人听觉感官上的享受。其中《十二首钢琴练习曲》是德彪西的音乐风格与演技特性有机的结合。本文主要从德彪西《十二首钢琴练习曲》的艺术特点与教学探究两方面进行了探讨。在艺术特点上,主要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探究。通过对德彪西练习曲中的织体、音阶、和声、节奏与乐句结构特点的分析,来揭示出他《十二首钢琴练习曲》中所具有的多层次性、独立性、色彩性和片段性的特征。德彪西的这十二首钢琴练习曲大量运用了双调性、复合调式和新的对位手法以及丰富的触键与踏板,开创了一个新的音响天地。基于实际教学,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从教材运用设计入手,将车尔尼和肖邦的练习曲中,与德彪西的练习曲有相同技术课题和练习目的的钢琴练习曲进行对比分析,并在术语理解与表现、踏板正确处理、指法的恰当运用等方面,探讨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方式。(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伍钰佳[6](2014)在《希曼诺夫斯基《十二首钢琴练习曲》的音乐特点及演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沿着叁条思路:钢琴练习曲、希曼诺夫斯基《十二首钢琴练习曲》的音乐特点以及演奏要旨来进行深入分析,并将论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钢琴练习曲的历史发展以及希曼诺夫斯基《十二首练习曲》的创作背景;第二部分论述了《十二首钢琴练习曲》的音乐特点。这一章从音乐作品的本体出发,从曲式、旋律、节奏、和声、调性五个方面对本套练习曲进行较全面的特点分析,从而展示出希曼诺夫斯基在进行音乐创作时所发挥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力求全面把握希氏的创作风格与音乐特点;第叁部分是对本文的重点,这个章节主要是分析了本套练习曲的主要演奏技术特点,并且对每一首的音乐布局及演奏技术内容作了系统的归纳。由于笔者攻读硕士学位的专业方向为钢琴演奏与教学方向,因此在演奏分析方面着墨较多。笔者通过对希曼诺夫斯基这套《十二首钢琴练习曲》的研究,不仅为其今后的演奏和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也拓展了人们对现代派音乐家了解的范畴。(本文来源于《武汉音乐学院》期刊2014-06-01)

孙春冬[7](2012)在《论德彪西《十二首钢琴练习曲》创作风格与钢琴技巧的革新》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国作曲家阿希尔-克洛德·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年8月22日-1918年3月25日)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印象派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德彪西的十二首钢琴练习曲是印象派时期唯一出版的练习曲,作为即肖邦,李斯特练习曲之后的具有划时代的一部练习曲作品。本人通过学习研究,对德彪西的十二首钢琴练习曲有了全新的认识了解,它尽可能的发展了钢琴的音响效果,给我们一种新的领域去体会这部作品,德彪西率先打破了浪漫主义音乐传统,在钢琴演奏技巧、风格等方面都进行了全新的探索与革新。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德彪西成长的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对于作曲家的文化观产生的影响,还针对德彪西的钢琴作品进行简述。本文的第二部分简介作曲家的艺术特征及创作风格,第叁部分逐一分析德彪西十二首练习曲的技巧革新,第四部分阐述德彪西十二首练习曲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吉林艺术学院》期刊2012-05-01)

任彦洁[8](2010)在《现代音乐的“浪漫主义”——希曼诺夫斯基十二首钢琴练习曲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希曼诺夫斯基是继肖邦之后波兰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从肖邦那里继承了浪漫主义的音乐气质,并借助20世纪现代音乐语言表达他内心的浪漫主义情感,被称为"现代音乐的浪漫派"。他的《十二首钢琴练习曲》(op33)集短小精湛的形式、复杂高超的作曲技术、全新的音乐语汇、丰富的情感表现于一身,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音乐创作》期刊2010年01期)

任彦洁[9](2003)在《希曼诺夫斯基十二首钢琴练习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继肖邦之后,波兰又诞生了一位令世人瞩目的音乐家,他的名字叫卡罗尔·希曼诺夫斯基(1882——1937)。希曼诺夫斯基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波兰音乐界落后、封闭的局面,为波兰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他对波兰音乐所做出的贡献丝毫不逊于肖邦,但是由于处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希曼诺夫斯基的作品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本文将要研究的作品是希曼诺夫斯基34岁时创作的钢琴《十二首练习曲》 ,代表了其成熟的音乐风格。钢琴“练习曲”本来是以技术训练为目的的体裁,从肖邦时代发展成了“音乐会练习曲”,即将辉煌的演奏技术与高品位的艺术性结合为一体,更具美学价值。希曼诺夫斯基继承了先辈遗留下来的传统,他的练习曲集短小精湛的形式、复杂高超的演奏技术、全新的音乐语汇、丰富的情感表现于一身,具有很高的练习与欣赏价值。 本论文主体分为两大部分:一、希曼诺夫斯基的音乐创作道路 二、希曼诺夫斯基钢琴十二首练习曲研究。第一部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叙述了希曼诺夫斯基的叁个音乐创作阶段:早期创作生涯、创作生涯的第一次转折、创作生涯的第二次转折。叁个时期分别代表了希曼诺夫斯基音乐创作中的叁种音乐风格倾向——后浪漫主义、印象主义、民族主义。另一方面论述了影响其音乐创作的诸多因素,包括历史环境因素、文学诗歌因素、性格因素以及某些对其创作(尤其是练习曲)产生影响的音乐家——肖邦、斯克里亚宾、德彪西、斯特拉文斯基等。第二部分对希曼诺夫斯基的钢琴《十二首练习曲》进行了详细全面地分析。其中对《十二首练习曲》的创作背景、总体特征作了简要地介绍,并从曲式、织体、调式、调性、和声、旋律、节奏、演奏和美学分析九个方面对本套练习曲进行了较为细致地分析,力求全面把握希氏的创作特征与音乐风格。另外,为了充分展现这部作品深层次的音乐内涵、揭示它的美学价值,本文针对每一首练习曲的音乐内容、美学特征作了较深入细致的描述,力图透过这部作品能够窥探到希曼诺夫斯基的心灵世界,感受在他的灵魂深处隐藏的丰富情感:痛苦、愉悦、多情、愤怒、热情……(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03-04-24)

钢琴十二首练习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阿尔坎是法国浪漫主义作曲家、钢琴家。他的大部分音乐作品都是为钢琴而作,这些音乐作品中兼容了巴洛克时期及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文章以《十二首小调练习曲》Op.39和《十二首大调练习曲》Op.35为例,试析阿尔坎钢琴练习曲的演奏技巧与特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钢琴十二首练习曲论文参考文献

[1].任彦洁.希曼诺夫斯基十二首钢琴练习曲的艺术特征分析[J].北方音乐.2019

[2].徐彬.浅析阿尔坎钢琴练习曲的演奏技巧与特点以《十二首小调练习曲》Op.39和《十二首大调练习曲》Op.35为例[J].艺术教育.2016

[3].张放.威廉·博尔科姆现代钢琴作品中点描技法的音响元素量化与对比研究——以《十二首钢琴练习曲》第一首为例[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6

[4].彭晶亮.试析里盖蒂《钢琴练习曲(第一册)》第二首《空弦》[J].歌剧.2016

[5].罗嫱.德彪西《十二首钢琴练习曲》艺术特点与教学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6].伍钰佳.希曼诺夫斯基《十二首钢琴练习曲》的音乐特点及演奏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4

[7].孙春冬.论德彪西《十二首钢琴练习曲》创作风格与钢琴技巧的革新[D].吉林艺术学院.2012

[8].任彦洁.现代音乐的“浪漫主义”——希曼诺夫斯基十二首钢琴练习曲分析[J].音乐创作.2010

[9].任彦洁.希曼诺夫斯基十二首钢琴练习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

论文知识图

第叁首,WildJagd(WildChase)《野猎...}}调查的是教师的嘟称情况,阁中显示高...}}调查的是教师的嘟称情况,阁中显示高...

标签:;  ;  ;  ;  ;  ;  ;  

钢琴十二首练习曲论文_任彦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