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成因与养护建议探讨梁栋梁栋

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成因与养护建议探讨梁栋梁栋

陕西空港市政配套管理有限公司陕西省西安市710000

摘要:沥青路面最常见的的病害就是沥青路面的开裂、拥包、离析、水破坏、桥头跳车等现象。这些病害的出现大大缩短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也影响了道路工程的投资效益。因此,正确认识这些病害是如何形成的,怎么在施工过程中及时防止这些现象的发生,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和后续要改进的主要工作。基于此,本文主要从道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成因以及养护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对应的病害预防措施,希望能够更进一步的提高城市道路施工,病害处治以及养护质量。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病害成因

1沥青混凝土病害的概述

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病害的产生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①路面开裂。裂缝产生后因受到温度、水浸、环境、荷载等多个因素的影响,进而产生变形、松散、沉陷、翻浆等病害。②车辙。该病害的产生多是因车辆长期荷载超过设计荷载造成的,因超载车辆多次反复碾压后,路面结构层破坏、底基层沉降等造成路面产生深浅不一的车辙,破坏路面平整度。③推移,该现象主要是各结构层之间产生相对位移,在高温、重载等条件下,经过反复的重载碾压,各结构层强度降低,产生推移现象。④坑槽。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由于材料性能不符合要求和施工工艺控制的不完善,沥青混合料配和比不合理、温度控制不严格、离析、碾压不密实,纵横向接缝处理不到位,防水层破坏等造成路面结构层强度降低,在雨水和车辆荷载作用下,造成裂缝或坑槽现象。因此基于多个原因,在施工使用期间应及时修复,避免病害问题的产生,促进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的有效使用和及时维护。

2病害出现原因分析

2.1沥青质量问题

由于近几年开工项目很多而建设资金又有限,因此,在道路结构层的厚度设计、材料的采用本着经济适应的原则,而对交通量的变化,使用年限并没有重点研究,像高等级沥青路面,许多省市采用的是上面层使用进口沥青,而中面层、底面层则采用国产沥青,就国产沥青而言能达到规范要求的厂家并不多,而且数量十分有限,不可能满足国内建设规模的需要。作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十分清楚这一情况,但从节省资金的角度来看只能勉强采取这一方法。

2.2设计深度不足

在道路沥青路面设计过程中,设计师无法合理预测道路未来交通量的增长趋势,只是根据当前的交通量进行设计,但是随着交通量的剧增,特别是超限超载车辆的增加,使得原先的路面结构设计厚度和强度不满足剧增的交通需求,这样就容易造成路面承载力不足而出现病害;有些设计文件并没有结合道路特点进行相应的改进,使得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相对不合理;对于交叉路口及公交车站台等车辆制动冲击破坏较为厉害的部位,设计文件并未对该部位的基层及面层做出特殊设计,设计深度不足导致这些部位普遍存在车辙、沉陷、龟裂、麻面等病害现象。

2.3施工控制不当

目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大多数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基层施工时,存在集料级配不合理现象,粗集料比例较大,细集料数量不足,容易出现集料离析现象;基层施工缝较多而且处理不规范。这些问题使得基层质量不稳定,容易出现裂缝,使得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增加。基层透层油洒布后由于受到粉尘和污染等影响,无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粘结作用;沥青面层间的粘层油施工不规范,层间连接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压路机配置不合理,碾压工艺不标准,接缝处理不当,导致沥青路面质量不稳定而出现病害现象。

2.4管养力度不足

车辆超限超载是出现路面病害的直接原因,当前车辆超载现象十分普遍,这对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影响极大,也是困扰交通管理部门的核心问题之一。目前沥青路面的管养缺乏预防性养护机制,没有相应的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手册、指南和规范,缺乏引导文件;当沥青路面出现病害时,管养中心没有及时发现并采取一定措施进行处理,使得病害继续发展,诱发新的病害,使得沥青路面的使用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

3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预防建议

3.1路基施工水平的提升

路基作为道路结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期道路的强度、稳定性起到决定性影响。在路基施工过程中,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①依据实验段确定的施工参数,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参数组织施工。②选用强度高、稳定性好、易于压实的填料填筑并确保路基填料在最佳含水量时碾压,禁止淤泥、垃圾土、腐殖土等用作路基填筑。③在路基施工工作中,要对排水系统严格施工,确保路基不受外界水分侵入干扰并能使路基内水分能迅速排除,避免水对于路基稳定性的影响。④做好路基边坡防护,防止边坡因雨水冲刷、滑坡等造成道路坍塌损坏。

3.2提高管养水平

道路管养中心应与市场接轨,及时引入新的管养技术,根据道路等级、文件要求及竣工资料等情况对沥青道路进行日常的管理与养护,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超限超载的车辆进行管制。对于无病害发生的沥青路面应制定一系列病害预防措施,比如微表处、雾封层、稀浆封层、灌缝与封缝、薄层罩面和沥青再生处治等,加大沥青路面管养力度,防微杜渐;对于已经出现病害的路面,根据沥青路面相关规范与标准对路面进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处治措施,使得新的病害不再出现,从而降低维修费用,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3.4加强施工质量控制

首先选择技术力量较强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要督促监理单位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督与检查,充分发挥监理在沥青道路施工的重要监管作用。

其次,加强对沥青路面施工材料的管控,施工材料进场必须提供出厂合格证、厂家资质和检测报告等质保资料,并向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申报,经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沥青路面采用的碎石应采用二次破碎工艺处理的碎石,这种碎石的针片状含量较低,碎石的强度有保证;建设单位应会同监理单位不定期对沥青路面施工材料进行抽检,从源头上加强对施工材料质量控制。

再次,加强对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在大面积施工前应先铺筑100m的试验段,并对该试验段的各项设计参数进行试验,现场取芯对空隙率进行观察,并做马歇尔试验,严格按照施工质量要求来确定施工配合比,并制定级配允许波动范围,确保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水泥碎石半刚性基层施工级配应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进行施工,严格控制碎石最大粒径≤31.5mm,形成良好级配,避免出现集料离析现象,将水泥用量控制在5%之内,减少干缩裂缝出现概率;尽量采取封闭施工方法,基层混合料采用全幅摊铺的施工方法,减少施工纵缝,当施工纵缝无法避免时,应将松散基层挖除并形成垂直整齐交接面;尽量做好合理施工部署,合理安排施工长度,尽量减少横缝;根据试验段施工参数,选择合理压路机型号,采取适当的碾压速度与碾压遍数,基层碾压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并洒布透层油;加强对沥青路面施工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审查,加大对沥青混合料拌和质量的检查力度,加强对沥青路面施工各项温度的控制,沥青混合料供应及施工机具的安排应满足施工长度的需要,要求压路机至少要配置3台,采取合理的碾压工艺,切实对初压、复压和终压等施工步骤进行质量控制,确保碾压的密实度。

最后,严格工程验收程序,提高工程质量验收的重视程度,地基、基层、面层、管道安装等施工工序的质量验收必须经过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切实保证沥青道路结构层的质量。

结束语

本文主要通过对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主要的表现形式、出现的原因、预防的措施进行重点的分析,对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从而对于沥青混凝土道路的施工养护以及后期病害的预防,处治都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永林.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分析与养护建议[J].山西建筑,2017,43(36):121-122.

[2]姜旭东.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及对策探究[J].江西建材,2015(15):133-134.

标签:;  ;  ;  

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成因与养护建议探讨梁栋梁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