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化工》编委名单

《当代化工》编委名单

一、《当代化工》编委会名单(论文文献综述)

徐柔柔[1](2020)在《城市黑臭水体的生物毒性和治理效果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城市黑臭水体主要是由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没有经过有效处理直接排放,产生的有机污染现象。这些污染物被微生物降解,消耗大量氧气使得水体缺氧或厌氧,从而产生黑臭。城市黑臭水体不仅使水体丧失水资源功能,加剧水资源短缺,破坏景观环境,还会对自然环境和周边居民产生危害。目前国内的黑臭水体的治理主要围绕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等方面进行。治理黑臭水体的难点除了成因复杂,还缺少规范的评价标准和依据。国内外评价黑臭水体常用的指标多以感官性物理指标和水质化学指标为主,虽然理化分析能很好的了解污染物存在的状况,但无法反映污染物质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所以迫切需要能够识别城市黑臭水体的生物危害性和治理后的生态安全性的评价指标和方法,以此来判断黑臭水体的治理效果,为有效地进行城市黑臭水体的整治和管理提供科学的方法。全排水综合毒性测试(Whole-Effluent-Toxicity test,WET),无需辨别排放废水毒性来源,可根据对水生生物的效应直接测试排水的综合毒性效应。本研究以城市黑臭水体神童浜为研究对象,将WET的理念应用于黑臭水体的生物毒性评价,选取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大型溞(Daphnia magna)的急性毒性试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评价神童浜治理前、后上覆水和沉积物的生物毒性变化,并结合理化分析,对黑臭水体治理前、后的综合毒性变化和神童浜的治理效果进行评价。本研究结果如下:(1)神童浜治理前、后上覆水和沉积物的理化分析结果表明,治理前,上覆水为劣Ⅴ类水体,主要超标因子为COD、TN、TP、NH4+-N和DO,沉积物的污染主要来源于五种重金属(Cr、Cu、Mn、Pb、Zn)和PAHs等有机物。治理后,所有点位的上覆水水质指标均有所改善,沉积物的TOC、五种重金属和16种多环芳烃总浓度都显着下降,对神童浜的治理有效减少了上覆水和沉积物中的污染物。但治理后上覆水中TN、TP仍然超过Ⅴ类标准,沉积物中仍存在Cr、Zn和PAHs等污染物,可能会对水生生物具有潜在风险。(2)神童浜治理前、后上覆水的生物毒性为:(1)神童浜治理前、后,上覆水对小球藻的生长均不显示抑制作用,甚至呈现促进作用;(2)神童浜治理前,只有3#点位上覆水对大型溞具有微毒作用,其它点位均没有毒性作用。治理后所有点位的上覆水都降至无毒;(3)神童浜治理前,所有点位上覆水有机提取物(1 L/m L DMSO)的致突变结果均为阳性,突变类型包括移码突变和碱基取代突变。治理后,上覆水的致突变性下降显着,3#、4#、5#点位上覆水有机提取物仍对其中的TA98菌株具有致突变性,7#点位的致突变性被有效消除。治理后4#点位上覆水有机提取物对TA100菌株在加入S9混合液后由致突变阴性变为致突变阳性,说明其代谢产物具有致突变性。(3)神童浜治理前、后沉积物的生物毒性为:(1)神童浜治理前,所有点位的孔隙水对小球藻的生长都具有抑制作用,生物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7#、3#、5#、4#。治理后,5#、7#点位孔隙水的毒性下降,3#、4#点位毒性却有所上升,来源于沉积物污染物的二次释放,生物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4#、3#、7#、5#;(2)神童浜治理前,除4#点位的孔隙水对大型溞无毒性作用,其它点位为中毒。治理后,除4#点位孔隙水毒性上升至微毒,其它点位的孔隙水毒性都有所下降,但3#点位仍表现为中毒,5#、7#点位降为微毒;(3)神童浜治理前,3#、4#点位沉积物的有机提取物在低(2 mg/皿)、中(5 mg/皿)、高(10mg/皿)剂量下都检测到阳性结果,5#、7#点位沉积物的有机提取物在低剂量下检测到阳性结果,突变类型包括移码突变和碱基取代突变。治理后,3#、4#、5#、7#点位沉积物的致突变性均显着降低,只有少数中、高剂量的沉积物仍保持微弱的致突变性,所有点位低剂量的沉积物有机提取物已不具有致突变性。对黑臭水体的治理降低了上覆水和沉积物的生物毒性和致突变性,但黑臭水体中存在的有机污染物仍存在潜在的生态风险,且沉积物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比上覆水更具生态风险。

李娇阳[2](2020)在《环保型水处理剂阻垢及分散性能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工业循环冷却水长期处于高温运行的工作状态,且在开放的环境下导致水质十分复杂,对系统的热交换设备及管道造成严重的影响,例如结垢、腐蚀及微生物生长繁殖造成的生物粘泥堆积等现象的发生。基于上述原因,对于工业循环冷却水的处理引起很多学者的重视。本文采用天然药剂与人工合成药剂复配的方式为循环冷却水的结垢及氧化铁沉积现象提供解决办法,且使用PP棉过滤器去除冷却水中杂质,探究使用PP棉过滤器的较优条件。阻垢性能部分试验使用阻垢率作为指标,采用天然药剂壳聚糖及人工合成药剂PESA、PASP、HPMA单独试验探究不同浓度的阻垢效能,同时探究不同组合、不同比例下,最佳的药剂组合方式。通过改变温度、杀菌剂浓度、Fe2+浓度,分别探究不同因素对于复配药剂阻垢性能的影响。通过XRD对加入最佳复配药剂前后的水中垢样进行表征分析,证明复配药剂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垢样晶体的生长方向及结构。分散性能部分探究使用透光率作为指标,探究天然药剂壳聚糖及上述三种人工合成药剂单独试验探究不同浓度的分散效能,同时探究不同组合、不同比例下,最佳的药剂组合方式。通过改变温度、杀菌剂浓度、Ca2+浓度,分别探究不同因素对于复配药剂阻垢性能的影响。通过与阻垢性能试验的综合比较,确定壳聚糖与PESA在总投加浓度50mg/L,复配比例4:1的情况下,可以达到最佳的阻垢及分散效果,其中阻垢率可达92.61%,透光率降至41.30%。PP棉过滤部分主要考察了PP棉在不同进水温度、过滤速度、进水浓度下的过滤效果,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分析各影响因素对PP棉过滤效果的影响程度,得出最佳运行条件:进水温度25℃、过滤速度0.03m/s、进水浓度为80mg/L的情况下,悬浮物的去除率可达到79.95%。考察冷却水重复利用次数对于药剂阻垢及分散性能的影响,探究冷却水较优的重复利用次数。试验结果将为实际工程中循环冷却水处理系统的建立提供技术依据,复配药剂及PP棉过滤可以有效地解决循环冷却水处理问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李天泽[3](2019)在《基于光谱仪的小型移动式水质信息监测系统设计》文中指出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水资源治理与防控,水资源质量关系到国计民生。水质参数检测是水资源治理与防控的基础,是了解水体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常规水质检测方面,COD、浊度、温度、pH都是水体质量的重要参数。对于浊度、温度、pH都可以通过物理法进行检测,而对于COD的检测,国内大部分仍使用传统的化学法进行分析测定。化学法检测不仅实时性差、检测参数单一,检测的废液还难以处理,易造成二次污染。为了能够实现对水质参数进行绿色、实时的监测,本文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搭载紫外-可见波段光谱仪的多参数水质监测系统。本课题研制的多参数水质监测原型机不仅利用吸收光谱法可以实现在线测定COD和浊度双参数,还利用传感器数据采集技术将温度、pH和GPS地理位置等信息进行同步采集,此水质监测原型机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本课题主要对多参数水质监测原型机进行了研究和试制。研究内容主要包含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内容。硬件上设计了一套光路系统和电路系统。光路系统主要由低压钨灯光源、比色皿、光纤光谱仪等组成,负责吸光度实验和光谱数据采集工作。电路系统主要是由STM32单片机与各传感器及外设组成,负责控制数据采集和数据收发等工作。软件部分主要研究了Keil和LabVIEW两种开发环境下的程序设计与功能实现。基于Keil开发环境下的程序设计实现了下位机通过控制器进行数据采集和收发工作。基于LabVIEW开发环境下的程序设计实现了对下位机的指令发送以及数据接收、处理、显示和保存等功能。本课题对不同浓度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进行了吸光度测试,并建立了COD浓度与溶液在254 nm处吸光度的关系模型。对浊度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分析,通过硅藻土浊度液的吸光特性,建立了浊度值与其在254 nm和546 nm的吸光度关系模型。此外,还探究了温度和pH变化对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腐殖质土溶液以及实地采集水样吸光度的影响,并建立了浊度补偿的双波长检测模型用于COD参数检测。通过使用本课题研制的原型机对多种不同来源的水样进行了测试,并对COD和浊度两参数的测量值与国标法的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仪器对一般性地表水的COD值和浊度值具有较准确的测量结果。最后,使用原型机进行了实地工作测试并分析了误差来源。本课题研制的原型机具有多参数同步监测、小型化、绿色环保等优点,适用于河道水质监测、市政供水监测等场合。

于晓明子[4](2019)在《三维电极电-Fenton法处理苯胺废水的试验研究》文中提出苯胺是一种难降解有机物废水,传统的方法处理效果一般不是很理想。高级氧化法是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有效方法,其中三维电极电-Fenton法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它可以有效的去除难降解的废水,并且在能耗和价格上较其它的方法更加经济实用。本研究对三维电极电-Fenton法处理苯胺废水效果及工艺条件进行试验研究,为三维电极电-Fenton法处理苯胺废水提供技术依据。以苯胺废水作为试验用水,采用自制的三维电极装置,试验研究电极板材料和粒子电极材料对处理苯胺废水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各个因素对三维电极电-Fenton处理苯胺废水的影响,并确定出最佳的反应条件;研究Fe3+、Mn2+、S2-等7种无机离子对三维电极法处理苯胺效果的影响。阴阳极的极板材料和粒子电极的材料对处理效果有一定影响。采用不锈钢板和石墨板作为极板材料,采用活性炭、3A分子筛、玻璃珠作为粒子电极材料进行对比试验。对比试验的结果表明,阴、阳两极都选用不锈钢极板,粒子电极选择活性炭与玻璃珠2:1混合时对苯胺处理效果最佳。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试验结果表明,pH值、Fe2+投加浓度、反应时间、电解质投加浓度、极板距离、曝气量、电解电压因素对处理效果有影响。对于浓度为300mg/L的苯胺废水,当pH值为3.0,电解电压为15V,Fe2+投加浓度为0.7mmol/L,电解质投加浓度为1.8g/L,极板距离为8cm时,苯胺的去除率可达到89.85%。各个因素对三维电极电-Fenton处理苯胺废水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可排列为:pH>电解电压>Fe2+投加量>电解质投加量>极板间距。试验研究了 Fe3+、Mn2+、S2-、CO32-、H2PO4-、Cl-、NO3-7种无机离子对三维电极电-Fenton处理苯胺废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加Fe3+有利于提高处理效果,Fe3+可以与Fe2+有协同作用促进Fenton反应的发生;Mn2+、S2-、CO32-、H2PO4-、Cl-的存在会消耗生成的H2O2,减少羟基自由基的量,进而使苯胺的去除率降低。三维电极电-Fenton处理苯胺废水效果较好,与传统Fenton试剂法相比,具有处理效率高,药耗低,操作简单等优点。三维电极电-Fenton法在苯胺废水以及性质类似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方面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张强[5](2018)在《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葬仪与社会权力分配 ——以宴饮器具的情境考古研究为中心》文中研究表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是海岱地区复杂社会形成的关键阶段,本文以海岱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宴饮器具--高柄杯为视角,通过对陵阳河墓地、大汶口墓地、焦家遗址墓葬的分析,探讨社会权力的分配问题。全文分为以下七个部分:绪论:界定了本文的时空范围,对目前为止大汶口文化高柄杯的出土情况进行了介绍,回顾了大汶口文化宴饮器具及葬仪与社会研究概况,并标明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方法。第一章:陵阳河墓地的宴饮器具分析,对陵阳河墓地的空间布局、典型墓葬内部空间进行了分析,并对随葬高柄杯的墓主身份进行了探讨。第二章:大汶口墓地的宴饮器具分析,对大汶口墓地的空间布局、典型墓葬内部空间进行了分析,并对随葬高柄杯的墓主身份进行了探讨。第三章:焦家遗址的宴饮器具分析,对焦家遗址的墓地空间布局、典型墓葬内部空间进行了分析,并对随葬高柄杯的墓主身份进行了探讨。第四章:焦家遗址大汶口文化高柄杯残余物分析,选取焦家遗址2016年度发掘墓葬中出土的部分高柄杯作为样品,进行陶器残余物实验,证明高柄杯是酒器。第五章:葬仪与社会权力,结合葬仪情况,对社会权力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区域特征进行了比较。结语:总结了全文的观点,并提出不足。

李体康[6](2018)在《印染工业高盐废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废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盐分会使受纳水体沿岸土壤板结,水生态平衡失调,甚至造成环境恶化等后果。针对印染行业废水排放过程中存在的高盐现象,通过对山东省内印染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了印染废水高盐的环节以及高盐原因,提出了清洁生产、废水末端治理以及废物再生利用的建议。将棉纺产品生产为主的某印染企业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生产工艺中盐的投加、污水常规处理工艺的改造以及后续除盐工艺的研究,为制定印染废水的除盐技术规程提供技术支持。通过调研发现,印染废水中的盐主要来源于生产过程中染料和助剂的投加,以及生产工艺中退浆、丝光等工艺的碱性废水的中和处理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盐的清洁生产工艺,如采用纤维改性、小浴比染色、低温染色、短流程染色、生物酶处理技术和超临界二氧化碳等染色工艺技术,减少无机盐的投加和使用;选择适宜的染料,采用环境友好型、低盐的新型染料等;选择合适的助剂,使用代盐新型助剂、复配促染剂等,从而减少盐的使用;选择合适的再生水回用率,使再生水回用过程中盐的浓缩率有所降低等。针对废水来源与污染物浓度,提出了一组常规处理工艺。并针对某印染厂常规处理中产泥量大、出水不稳定的问题,对其进行了工艺改造。在原来的工艺基础上改变气浮池位置和增加混沉池,使得出水COD浓度由原来的190 mg/L左右下降到70 mg/L190mg/L之间;出水其它指标(如氨氮、SS等)也比改造前有所降低,达到了更好的出水效果;同时,有效地改善了污泥的脱水性能。在除盐阶段,首先使用MBR工艺去除二沉池的出水浊度。去除浊度后的废水先后经过两级纳滤系统和软化系统,再经过DTRO系统进行处理,最后浓水经过四效蒸发系统进行盐的固化,固化后的盐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统一进行处置。在此脱盐处理系统中,产生的再生水有些回用于生产,有些则被回用于绿化、冲厕等途径。经过系统除盐后,排放废水中的全盐量低于山东省印染行业的排放要求,即1600mg/L。

李宾克,任广军,芦会杰,黄林艳,李倩倩,黄鑫辰,赵彦辉,丁秀华,苏贵金[7](2015)在《不同形貌的TiO2材料对五氯苯的热降解》文中提出采用溶剂热法、均匀共沉淀法和溶胶-水热法分别制备出3种不同形貌的二氧化钛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能谱仪(EDX)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催化剂的晶型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以五氯苯为模型污染物,分别在300℃、350℃、400℃条件下对3种不同形貌材料的催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种材料的活性强弱顺序为:均匀共沉淀法所制TiO2>溶胶-水热法所制TiO2>溶剂热法所制TiO2.均匀共沉淀法所制TiO2在反应温度350℃、反应时间60 min的条件下对五氯苯的降解效率已经达到99.8%.通过GC-MS对五氯苯的降解产物进行分析,检测到有四氯苯、三氯苯和二氯苯等生成,表明降解反应有加氢脱氯过程发生.五氯苯加氢脱氯降解路径为:Pe CB→1,2,4,5/1,2,3,5/1,2,3,4-Te CB→1,2,4/1,2,3-TrCB→DCB.

邓霞[8](2012)在《脂肪酸甲酯的环氧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环氧脂肪酸甲酯是一种环保型增塑剂和稳定剂,由于其还具有良好的分散性、润滑性和相容性,也可用作涂料的分散剂、可生物降解的润滑剂;环氧脂肪酸甲酯中含有的环氧官能团由于极性和环张力而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可以作为中间体发生开环、聚合等反应合成聚氨酯、聚酯、环氧树脂、醇胺树脂等。因此,环氧脂肪酸甲酯被广泛应用于塑料工业、涂料工业、新型高分子材料以及橡胶工业等领域。本论文以尿素过氧化氢(UHP)代替过氧化氢水溶液(aq.H2O2)作为氧化剂在无溶剂体系中以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435为催化剂环氧化大豆油甲酯(SOME),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有机相中过氧化氢的浓度证明,UHP具有缓慢释放过氧化氢的作用。通过考察酶用量、转速、温度、UHP用量对环氧化的影响,获得的较优条件为:UHP中过氧化氢与双键的摩尔比为1.1:1,酶用量为40mg/g,在40℃,150rpm,反应11h后产品可达到的环氧值为4.94%(wt)。在200mL的反应器中进行SOME的环氧化放大反应时,加入隔离UHP和酶的不锈钢网使酶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酶重复使用3次后环氧值为3.3%,而无溶剂体系中以aq.H202为氧化剂反应一次的剩余酶活仅为4%。以UHP为氧化剂不外加载体的酶催化体系中,SOME和过氧化氢在脂肪酶的催化下发生过氧解生成过氧酸,起到了氧载体的作用。然而桐油甲酯(TOME)在这个体系中未发生环氧化,而加入硬脂酸为氧载体时,反应18h后环氧值为6.14%,表明具有共轭体系的桐油甲酯和过氧化氢在脂肪酶的催化下不能发生过氧解,做为环氧化底物时不能同时做为氧载体。在甲酸自催化体系中环氧化TOME,通过考察甲酸用量、温度、过氧化氢用量对反应的影响,获得的较优条件为:过氧化氢与双键的摩尔比为1.5:1,甲酸与双键的摩尔比为0.5:1,在60℃,450rpm反应3h后产品环氧值为5.91%(wt)。测得60℃时的速率常数为13.5×10-6L·mol-1·s-1,焓变为27.3KJ·mol-1,熵变和吉布斯自由能变分别为-256.98J·mol-1.K-1,58.10KJ·mol-1,表明在这个体系中环氧化反应不是自发的,这个反应是吸热反应,增加温度可以增大环氧值。在甲酸自催化体系中桐油甲酯环氧化的活化能为30.1KJ·mol-1,比报道的其他植物油环氧化的活化能要小,从而更容易被环氧化,这是由于双键发生环氧化形成的中间体由于共轭体系更加稳定,使得活化能更小。

王灵[9](2010)在《纳米TiO2光催化氧化难降解有机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近几年国内水处理发展来看,难降解污染物是废水处理中的一大难题。光催化氧化法去除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经持续反应可达到完全矿化,且无二次污染,是有发展前景的水处理方法。本文利用紫外光加纳米TiO2催化剂,对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硝基苯、邻苯二甲酸酯、多氯联苯进行光催化降解研究。以钛酸四丁酯、无水乙醇、冰醋酸、蒸馏水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了粒径在30nm左右,分散性能良好,具有光催化活性的纳米TiO2颗粒。通过对活性炭、沸石、陶粒负载纳米TiO2研究,得出沸石的性价比最高,可作为纳米TiO2负载材料。实验研究了磁力搅拌速度、光源强度、光源到反应液面的距离对硝基苯去除率的影响;通过改变溶液不同的pH值、初始浓度、TiO2投加量表明:(1)随着pH的升高,硝基苯的降解率逐渐降低再升高,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的处理结果好于中性条件;(2)加入纳米TiO2量为0.1g/L时,硝基苯浓度为40mg/L时去除效果最好,光照1小时的去除率达到63.81%;硝基苯在降解初期速率较快,降解后期阶段速率逐渐下降,硝基苯的去除满足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3)TiO2用量对硝基苯去除率影响较大,最适宜的纳米TiO2:硝基苯为1:5。采用纳米TiO2光催化氧化的方法处理四种邻苯二甲酸酯和七种多氯联苯混合液,研究了反应体系中纳米TiO2的投加量、初始浓度、pH值等因素与去除效果的联系,发现:(1) pH对光催化降解有较大的影响, PAEs和PCBs大都在酸性条件下容易降解;(2)随初始浓度的增加去除率也增加,在PAEs初始浓度分别为1.0mg/L时,DM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EHP(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和DO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光照30mi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0.93%、62.09%、69.22%、67.81%;在PCB初始浓度分别为0.2mg/L时,PCB28、PCB52、PCB101、PCB118、PCB153、PCB138、PCB180光照1小时去除率分别达到:93.42%、64.27%、80.35%、85.63%、75.94%、96.92%。96.17%。(3) PAEs和PCBs的去除率随着TiO2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当TiO2的投加量达到一定值后对去除率影响较小,本研究确定对于此类混合难降解有机物纳米TiO2为0.5mg/L最合适。以上研究不仅对于提高反应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适应性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对难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的治理有着一定的应用价值。

二、《当代化工》编委会名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当代化工》编委会名单(论文提纲范文)

(1)城市黑臭水体的生物毒性和治理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城市黑臭水体存在现状和治理的必要性
    1.2 黑臭水体的治理技术和评价指标体系
        1.2.1 黑臭水体的治理技术
        1.2.2 黑臭水体的评价指标体系
    1.3 黑臭水体的生物毒性评价
        1.3.1 黑臭水体生物毒性研究现状
        1.3.2 黑臭水体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建立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域与实验方法
    2.1 研究区域介绍
    2.2 样品采集与保存
    2.3 上覆水和沉积物理化分析
        2.3.1 上覆水理化分析
        2.3.2 沉积物理化分析
    2.4 黑臭水体生物毒性测试方法
        2.4.1 小球藻急性毒性实验方法
        2.4.2 大型溞急性毒性实验方法
        2.4.3 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Ames)实验方法
        2.4.4 实验结果表示与统计分析
第三章 神童浜治理前、后上覆水和沉积物的理化分析
    3.1 神童浜治理工程
    3.2 上覆水水质分析结果
    3.3 沉积物理化分析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神童浜治理前、后上覆水的生物毒性
    4.1 上覆水对小球藻的急性毒性
    4.2 上覆水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
    4.3 上覆水有机提取物的致突变性
        4.3.1 治理前、后上覆水有机提取物的致突变性对比
        4.3.2 治理后上覆水经代谢的致突变性变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神童浜治理前、后沉积物的生物毒性
    5.1 沉积物孔隙水对小球藻的急性毒性
    5.2 沉积物孔隙水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
    5.3 全沉积物有机提取物的致突变性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环保型水处理剂阻垢及分散性能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冷却水分类及存在的问题
        1.1.1 冷却水的分类
        1.1.2 循环冷却水主要存在的问题
    1.2 循环冷却水的处理方法
    1.3 阻垢剂的分类及作用机理
        1.3.1 阻垢剂的分类
        1.3.2 阻垢机理
    1.4 PP棉过滤的优势
    1.5 研究内容及意义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方法与材料
    2.1 试验试剂与仪器
        2.1.1 试验试剂
        2.1.2 PP棉材料
        2.1.3 试验主要仪器
    2.2 检测方法
        2.2.1 阻垢性能的检测方法
        2.2.2 分散氧化铁性能的检测方法
        2.2.3 悬浮物固体浓度的检测方法
    2.3 垢样的制备与分析方法
        2.3.1 垢样的制备方法
        2.3.2 垢样的晶型分析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处理剂阻垢及复配阻垢性能的研究
    3.1 壳聚糖的阻垢性能
    3.2 人工合成剂的阻垢性能
    3.3 复配药剂的阻垢性能
    3.4 不同影响条件对复配药剂阻垢性能的影响
        3.4.1 温度对复配药剂阻垢性能的影响
        3.4.2 杀菌剂浓度对复配药剂阻垢性能的影响
        3.4.3 Fe~(2+)浓度对复配药剂阻垢性能的影响
    3.5 垢样的表征分析
        3.5.1 垢样产生情况分析
        3.5.2 XRD表征及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处理剂分散及复配分散性能的研究
    4.1 壳聚糖的分散性能
    4.2 人工合成剂的分散性能
    4.3 复配药剂的分散性能
    4.4 不同影响条件对复配药剂分散性能的影响
        4.4.1 温度对复配阻垢剂分散性能的影响
        4.4.2 杀菌剂浓度对复配药剂分散性能的影响
        4.4.3 Ca~(2+)浓度对复配药剂分散性能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PP棉过滤冷却水中悬浮物的试验研究
    5.1 不同影响条件对PP棉过滤效果的影响
        5.1.1 温度对PP棉过滤效果的影响
        5.1.2 过滤速度对PP棉过滤效果的影响
        5.1.3 进水浓度对PP棉过滤效果的影响
    5.2 不同影响条件对PP棉过滤效果的正交试验分析
        5.2.1 试验设计
        5.2.2 结果分析
    5.3 再生水用于阻垢及分散试验的研究
        5.3.1 再生水用于阻垢试验的研究
        5.3.2 再生水用于分散试验的研究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光谱仪的小型移动式水质信息监测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常用水质COD指标检测方法概述
    1.3 基于紫外吸收光谱法水质监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及原理和方法
    2.1 实验试剂及设备
    2.2 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COD原理
        2.2.1 吸收光谱产生的机理
        2.2.2 郎伯-比尔定律
        2.2.3 有机物紫外光谱吸收特性
        2.2.4 紫外吸收法检测水质COD方法介绍
    2.3 实验装置设计
    2.4 分析检测方法
        2.4.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2.4.2 铬法COD检测
        2.4.3 散射式浊度检测
        2.4.4 其他指标的检测
第3章 水质监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引言
    3.2 光路系统的设计
        3.2.1 光源的选择
        3.2.2 光学探测仪器的选择
        3.2.3 比色皿的选择
    3.3 控制系统的设计
        3.3.1 MCU的选择
        3.3.2 温度传感器
        3.3.3 pH传感器
        3.3.4 GPS定位模块
        3.3.5 电机驱动模块
        3.3.6 无线数传模块
        3.3.7 光谱仪外设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质监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引言
    4.2 水质监测系统的下位机程序设计
        4.2.1 下位机软件开发环境
        4.2.2 下位机程序设计
    4.3 水质监测系统的上位机程序设计
        4.3.1 上位机软件开发环境
        4.3.2 Lab VIEW程序框图的设计
        4.3.3 Lab VIEW前面板的设计
    4.4 本章小节
第5章 水质参数预测模型建立与仪器实地测试分析
    5.1 引言
    5.2 COD标准曲线模型建立
    5.3 影响因素实验与结果分析
        5.3.1 浊度实验
        5.3.2 pH实验
        5.3.3 温度实验
    5.4 双波长法COD检测模型建立
    5.5 测试结果与误差分析
        5.5.1 测试结果
        5.5.2 误差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三维电极电-Fenton法处理苯胺废水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
        1.1.3 目的意义
    1.2 三维电极电-Fenton法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研究现状
        1.2.1 苯胺废水常规处理方法
        1.2.2 Fenton试剂法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研究现状
        1.2.3 三维电极法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研究现状
        1.2.4 三维电极电-Fenton试剂法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试验装置及分析方法
    2.1 试验装置
    2.2 主要仪器和药品
        2.2.1 仪器
        2.2.2 药品
    2.3 试验水样及电极的预处理
        2.3.1 试验水样
        2.3.2 主电极及活性炭的预处理
    2.4 试验及分析方法
        2.4.1 试验方法
        2.4.2 分析方法
3 三维电极法处理苯胺废水电极材料的选择
    3.1 阴、阳两极极板材料的选择试验
        3.1.1 不同阳极材料对苯胺去除效果的影响
        3.1.2 不同阴极材料对苯胺去除效果的影响
    3.2 粒子电极的选择试验
        3.2.1 活性炭粒子电极粒径不同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2.2 活性炭粒子电极投加量不同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2.3 分子筛与活性炭混合作粒子电极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2.4 玻璃珠与活性炭混合作粒子电极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4 三维电极电-Fenton法处理苯胺废水效果的试验研究
    4.1 pH值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4.2 Fe2+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4.3 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4.4 电解质(Na_2SO_4)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4.5 极板距离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4.6 曝气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4.7 电解电压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4.8 正交试验
        4.8.1 最佳反应条件的确定
        4.8.2 最佳反应条件的验证
    4.9 本章小结
5 不同无机离子对三维电极法处理苯胺废水效果的影响
    5.1 Fe~(3+)对三维电极法处理苯胺废水效果的影响
    5.2 Mn~(2+)对三维电极法处理苯胺废水效果的影响
    5.3 S~(2-)对三维电极法处理苯胺废水效果的影响
    5.4 CO_3~(2-)对三维电极法处理苯胺废水效果的影响
    5.5 H_2PO_4~-对三维电极法处理苯胺废水效果的影响
    5.6 Cl~-对三维电极法处理苯胺废水效果的影响
    5.7 NO_3~-对三维电极法处理苯胺废水效果的影响
    5.8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葬仪与社会权力分配 ——以宴饮器具的情境考古研究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时空范围
        二、发现情况
        三、研究史回顾
    第二节 研究目的、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陵阳河墓地的宴饮器具分析
    第一节 墓地空间布局分析
    第二节 典型墓葬内部的空间分析
    第三节 宴饮器具与墓主身份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大汶口墓地的宴饮器具分析
    第一节 墓地空间布局分析
    第二节 典型墓葬内部的空间分析
    第三节 宴饮器具与墓主身份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焦家遗址的宴饮器具分析
    第一节 墓地空间布局分析
    第二节 典型墓葬内部的空间分析
    第三节 宴饮器具与墓主身份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焦家遗址大汶口文化高柄杯、陶杯残余物分析
    第一节 实验原理
        一、实验假设
        二、实验样品
        三、实验方法
    第二节 实验步骤
        一、实验仪器和试剂
        二、实验步骤
    第三节 实验结果分析
第五章 葬仪与社会权力
    第一节 阶段性特征比较
    第二节 区域性特征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印染工业高盐废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高盐水的危害
        1.1.2 高盐废水的来源
    1.2 印染废水的污染物来源与特点
        1.2.1 印染废水中的污染物来源
        1.2.2 印染废水的特点
    1.3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
        1.3.1 印染废水常规处理
        1.3.2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
        1.3.3 印染废水脱盐处理
    1.4 印染废水相关排放标准
        1.4.1 国内外相关标准
        1.4.2 山东省印染废水的控盐标准
    1.5 研究意义、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2.2.2 调查研究法
        2.2.3 实证研究法
第三章 生产过程中全盐量控制研究
    3.1 废水高盐原因分析
        3.1.1 印染废水全盐量调查结果
        3.1.2 生产过程中的高盐废水排放
        3.1.3 废水处理过程中盐的投加
        3.1.4 再生水回用
    3.2 高盐废水的生产过程控制
        3.2.1 生产工艺中的控制
        3.2.2 染料的选择
        3.2.3 助剂的选择
        3.2.4 废物与废水的再利用
    3.3 结论
第四章 印染废水常规处理
    4.1 常规处理工艺
        4.1.1 常见的常规处理工艺及处理效果
        4.1.2 印染废水常规处理推荐工艺
    4.2 某印染企业常规处理工艺及工艺优化
        4.2.1 水质与水量
        4.2.2 常规处理工艺
        4.2.3 原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
    4.3 常规处理工艺优化
    4.4 工艺优化后效果
        4.4.1 COD处理效果
        4.4.2 氨氮处理效果
        4.4.3 优化前后常规处理全盐量变化
    4.5 各级构筑物及工艺优化结果
    4.6 结论
第五章 印染废水脱盐技术研究
    5.1 主要的脱盐工艺及推荐工艺
        5.1.1 主要脱盐工艺
        5.1.2 推荐工艺流程
    5.2 某印染厂脱盐工艺
        5.2.1 脱盐处理工艺流程
        5.2.2 MBR工艺应用分析
        5.2.3 一级纳滤应用分析
        5.2.4 二级纳滤应用分析
        5.2.5 软化系统
        5.2.6 DTRO在印染废水脱盐中的应用分析
        5.2.7 多效蒸发的应用
    5.3 结论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7)不同形貌的TiO2材料对五氯苯的热降解(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试剂和仪器
    1.2Ti O2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
    1.3 Ti O2催化剂的表征
    1.4Pe CB热降解试验研究
    1.5 Pe CB及氯苯产物的GC-MS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催化剂的表征
        2.1.1 催化剂的SEM-EDX表征
        2.1.2 催化剂的XRD表征
        2.1.3催化剂的BET分析
    2.2 催化剂对Pe CB的降解
        2.2.1 Pe CB的降解效率
        2.2.2 催化降解Pe CB的加氢脱氯产物分析
3 结论

(8)脂肪酸甲酯的环氧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脂肪酸甲酯
        1.1.1 脂肪酸甲酯的用途
        1.1.2 脂肪酸甲酯的制备方法
    1.2 环氧脂肪酸酯的用途
    1.3 环氧脂肪酸酯的制备方法
        1.3.1 合成原理
        1.3.2 化学法制备环氧脂肪酸酯
        1.3.3 酶法制备环氧脂肪酸酯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第二章 酶催化大豆油甲酯环氧化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大豆油甲酯(SOME)基本性质的测定
        2.2.2 尿素过氧化氢(UHP)的制备及H_2O_2含量的测定
        2.2.3 有机相中H_2O_2浓度的测定
        2.2.4 产品环氧值的测定
        2.2.5 气相色谱法测定酶活
        2.2.6 原料和产品的表征
        2.2.7 在50 mL的反应器中分别以aq.H_2O_2和UHP为氧化剂的环氧化反应
        2.2.8 在200 mL改进的反应器中以UHP为氧化剂的环氧化反应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大豆油甲酯的基本性质
        2.3.2 UHP作为氧化剂环氧化大豆油甲酯的可能性
        2.3.3 在50 mL的反应器中用UHP作为氧化剂的环氧化反应条件优化
        2.3.4 以UHP为氧化剂的环氧化反应的放大
    2.4 小结
第三章 酶催化及甲酸自催化体系环氧化桐油甲酯
    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碱催化制备桐油甲酯
        3.2.2 桐油甲酯的基本性质测定
        3.2.3 UHP为氧化剂酶催化桐油甲酯环氧化
        3.2.4 甲酸自催化体系中桐油甲酯的环氧化
        3.2.5 原料和产品的表征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桐油甲酯的基本性质
        3.3.2 化学-酶催化桐油甲酯环氧化
        3.3.3 甲酸自催化环氧化桐油甲酯各因素的考察
        3.3.4 甲酸自催化体系中TOME环氧化的动力学研究
        3.3.5 桐油甲酯环氧化的热力学性质
        3.3.6 原料和产品的红外及核磁表征
    3.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纳米TiO2光催化氧化难降解有机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纳米TiO_2 光催化氧化的基本原理
        1.1.1 纳米TiO_2 的制备
        1.1.2 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应用及发展
        1.1.3 光催化降解动力学的研究
    1.2 光催化反应器的设计
        1.2.1 按结构分类
        1.2.2 按载体形式分类
        1.2.3 最新进展
    1.3 纳米TiO_2 光催化在难降解污水方面的应用
    1.4 本论文的研究课题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和研究路线
2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_2 及负载型纳米TiO_2 催化剂
    2.1 引言
    2.2 纳米TiO_2 粉末的制备
        2.2.1 主要试剂和设备
        2.2.2 制备原理
        2.2.3 制备方法
    2.3 纳米TiO_2 粉末的制备条件研究
        2.3.1 主要操作参数的确定
        2.3.2 纳米TiO_2 性能分析
    2.4 纳米TiO_2 粉末的表征
        2.4.1 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2.5 负载型纳米TiO_2 催化剂的制备
        2.5.1 载体的选择
        2.5.2 载体的预处理
        2.5.3 负载型纳米TiO_2 催化剂的制备
        2.5.4 负载型TiO_2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2.5.5 负载型纳米TiO_2 催化剂的适用性分析
    2.6 小结
3 纳米TiO_2 光催化降解硝基苯的研究
    3.1 实验对象
    3.2 实验仪器及药品
    3.3 分析方法
    3.4 实验装置及流程
    3.5 实验方法
    3.6 结果与讨论
        3.6.1 搅拌速度
        3.6.2 光源强度
        3.6.3 光源和反应液面的距离
        3.6.4 pH 值对硝基苯去除率的影响
        3.6.5 初始浓度对硝基苯去除率的影响
        3.6.6 纳米TiO_2 的投入量对硝基苯去除率的影响
    3.7 小结
4 纳米TiO_2 光催化降解PAEs 和PCBs 的研究
    4.1 实验对象
    4.2 实验仪器及药品
    4.3 分析方法
        4.3.1 样品预处理
        4.3.2 气相色谱检测条件
        4.3.3 标样的测定
    4.4 实验方法
    4.5 结果与讨论
        4.5.1 pH 值对去除率的影响
        4.5.2 初始浓度对PAEs 及PCBs 去除率的影响
        4.5.3 纳米TiO_2 的加入量对去除率的影响
    4.6 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小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四、《当代化工》编委会名单(论文参考文献)

  • [1]城市黑臭水体的生物毒性和治理效果评价研究[D]. 徐柔柔. 东南大学, 2020
  • [2]环保型水处理剂阻垢及分散性能的试验研究[D]. 李娇阳.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3]基于光谱仪的小型移动式水质信息监测系统设计[D]. 李天泽.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4]三维电极电-Fenton法处理苯胺废水的试验研究[D]. 于晓明子.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5]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葬仪与社会权力分配 ——以宴饮器具的情境考古研究为中心[D]. 张强. 山东大学, 2018(12)
  • [6]印染工业高盐废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D]. 李体康. 山东建筑大学, 2018(02)
  • [7]不同形貌的TiO2材料对五氯苯的热降解[J]. 李宾克,任广军,芦会杰,黄林艳,李倩倩,黄鑫辰,赵彦辉,丁秀华,苏贵金. 环境化学, 2015(12)
  • [8]脂肪酸甲酯的环氧化研究[D]. 邓霞. 广西大学, 2012(02)
  • [9]纳米TiO2光催化氧化难降解有机物研究[D]. 王灵. 扬州大学, 2010(02)

标签:;  ;  ;  ;  ;  

《当代化工》编委名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