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质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资质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资质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资质,模型,自净,职场,领导,实证,防雷。

资质模型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李乃龙[1](2019)在《基于AHP的飞行签派员资质评估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航空公司飞行签派员资质评估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初步建立了签派员资质评定机制,并不断完善签派员的资质管理,保障运行控制安全高效。(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35期)

朱国军,刘钰彤[2](2019)在《质押贷款资产价值视角下专利质押融资质物评估模型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比较研究提出专利质押融资质物的价值类型本质上是质押贷款资产价值,商业银行在开展专利质押融资质物评估时要考虑质物在未来整个贷款期间可实现的资产价值,综合考虑财务价值与战略期权价值。运用改进后的Black-Scholes模型构建专利质押融资质物评估模型,结合商业银行对某公司专利质押融资项目的价值评估对该模型开展算例分析,结果显示企业凭借质物可得到贷款、赢得发展机会,而银行风险也在有效控制范围内。(本文来源于《科技管理研究》期刊2019年15期)

梁昊,李锡元,舒熳[3](2019)在《资质过剩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一个跨层的调节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两时间点调研的基础上,以中部地区57家企业339名员工为研究对象,从自我决定和社会交换的视角出发,分别从个体及团队层面选取了3个不同的边界条件,来探讨其对资质过剩感与员工创新行为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个体层面上,主动性人格对二者关系有显着影响;团队层面上,包容型领导和团队成员交换对二者关系的影响分别为显着和不显着。(本文来源于《软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袁凌,曹洪启,张磊磊[4](2018)在《资质过高感对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差异-减少机制和自我验证理论,探讨资质过高感对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机制和边界条件。结果表明:资质过高感显着负向影响员工知识共享行为;核心自我评价在资质过高感与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负向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领导政治技能调节了资质过高感与员工核心自我评价的关系,领导政治技能越高,资质过高感对员工核心自我评价的负向影响越小;领导政治技能调节了资质过高感通过核心自我评价对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间接影响,领导政治技能越高,资质过高感对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就越小。(本文来源于《科技进步与对策》期刊2018年22期)

陈晓[5](2018)在《排斥还是接纳:资质过剩感的人际理论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性经济下行的日益加剧,以及国内高等教育的普及扩张,资质过剩成了当今中国广泛存在的就业现象。现有的资质过剩感研究主要关注于主观感知给个人造成的消极工作体验,鲜有研究关注资质过剩员工于组织内的人际互动行为及交际结果。对组织而言,了解资质过剩员工的人际适应状况,明晰资质过剩员工可能带来的积极与消极作用对人才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一方面,有益于了解资质过剩员工消极工作体验的形成原因;另一方面,有益于了解员工在组织的融入情况,预测这类员工是否能够给企业带来积极效应。回顾以往资质过剩感研究,仍存在以下局限性:第一,资质过剩的作用效应尚不明确,成果方面消极效用与积极效用并存,效用关注面较为单一,缺乏综合性的效用机制研究;第二,资质过剩的人际作用机制并不清晰,目前大多数研究以资质过剩员工为核心研究视角,却忽略了资质过剩员工的人际影响;第叁,资质过剩感研究对上下级互动的关注较少,上下级作为工作环境中人际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将其纳入研究重点范畴。因此,基于资质过剩广泛存在的现状,亟待开展其在相关因素及交际行为后果方面的系统性研究,进而填补资质过剩感人际研究的成果空白。基于以往研究成果,综合考虑以上叁个局限,本研究借助于元分析、社会调查及数理统计手段,进一步探究资质过剩感中的确定性以及不确定性效用,并通过人际互动视角进一步拓展资质过剩感在人际行为及结果方面的成果,为企业管理资质过剩员工提供实践指导和建议。针对叁个局限,本文设计叁项实证研究以补充以往成果的不足。具体的,本文通过研究一的元分析明确资质过剩感存在的确定性以及不确定性结果,并通过构建调节变量明确资质过剩感研究的作用情境。以人际互动为核心研究视角,研究二关注资质过剩感与职场排斥以及职场接纳的关系,研究叁关注资质过剩感与领导排斥之间的关系。研究一(元分析研究)总体上发现资质过剩感与工作态度以及个人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存在比较确定的相关性;而资质过剩感与工作行为以及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其次,资质过剩感的作用效应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研究二(资质过剩感的人际结果研究)发现,资质过剩感与职场排斥存在正相关,与职场接纳关系不显着;其中自大骄傲表达中介了资质过剩感与职场排斥的关系;不同的工作需求通过调节资质过剩感与骄傲表达的关系进而导致不同的人际结果,当个体有较强的权利需求,会有更多的自大骄傲表达以及较低的真诚骄傲表达,进而导致较高的职场排斥;当个体有较强的归属需求,会有更多的真诚骄傲表达,进而导致较低的职场排斥以及较高的职场接纳。研究叁(资质过剩感与领导排斥的研究)发现,资质过剩感与领导排斥有正相关关系。当员工有较强的权利需求,会有更多的领导导向的自我推销行为,并且当员工地位较低时,领导导向的自我推销行为会导致领导排斥。本文推动了资质过剩感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部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首先,本研究明确了资质过剩感的确定性以及不确定因素,进一步指明其未来研究方向。其次,本研究将积极与消极的人际结果整合在同一个研究框架内,全面呈现了资质过剩员工在组织的人际适应过程。第叁,本研究从印象管理理论视角探讨了为什么资质过剩员工会遭遇人际适应问题,这对以往资质过剩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补充。最后,本研究基于领导下属互动的视角,阐述了为何以及何时资质过剩员工会遭遇领导排斥。针对广泛存在的资质过剩就职现象,本研究成果可为组织人才优化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并具有现实指导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10-18)

张艳[6](2018)在《资质过剩感与员工建言行为:一个认知情绪的双路径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学历毕业生为了能够及时找到工作而降低职业期望;而另一方面,中国还处于经济转型阶段,许多组织结构发生着重大改变,组织所提供的岗位可能难以满足员工的需求。由此,“资质过剩”现象越来越普遍。鉴于此,学者们开始关注资质过剩对员工工作场所相关行为的影响,并集中于探讨资质过剩感对工作退缩行为、反生产行为、离职行为等显性消极行为的影响。近年来学者们逐渐转向研究资质过剩者的潜在积极行为,例如资质过剩感对组织公民行为、工作形塑行为、创新行为等的影响,但对于组织的变革和创新都有着重要作用的建言行为的研究却是空白。员工建言行为是一种具有促进性和挑战性的角色外工作行为。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员工的创新性观点、意见和建议对组织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相较于一般员工,资质过剩员工有超出岗位的知识、经验、能力等,这些冗余的资质有益于他们发出更高质量的建言,换句话说他们可能在建言行为上更有发言权。然而资质过剩很容易引发资质过剩感,从而让员工产生一系列负面的情绪或认知,被这些负面情绪或认知笼罩的员工很难有动力和激情在组织内采取主动积极的行为。为了能够充分发挥资质过剩员工的潜在价值,有必要研究阻碍其产生积极工作行为的机制。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资质过剩感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机制,考察基于组织的自尊(认知路径)与工作愤怒(情绪路径)的中介作用。此外,在组织环境中,领导行为能够对员工的认知情绪产生影响,因而引入管理者可信行为作为调节变量,以期能够引导资质过剩员工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进而为整个组织创造更大的价值。针对上述研究问题,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来自上海、北京、武汉、合肥、广州等城市的315名企业员工及其直系主管进行配对样本调查以获取研究数据,然后采用SPSS22.0及其宏程序process、Amos21.0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表明:(1)资质过剩感对员工建言行为具有显着的负向预测作用。但在加入基于组织的自尊与工作愤怒两个中介变量后,资质过剩感对员工建言行为的直接预测作用变得不显着,而基于组织的自尊与工作愤怒的中介作用显着。具体来说,资质过剩感会通过降低员工的组织自尊水平、激发工作中愤怒情绪,从而导致较低的建言行为。(2)管理者可信行为在资质过剩感对员工建言行为影响机制中起显着的调节作用。具体来说,管理者实施可信行为能够提升高资质过剩感员工的组织自尊水平,从而降低对建言行为的负向影响;同样,管理者实施可信行为也能够降低高资质过剩感员工的工作愤怒水平,从而降低对建言行为的负向影响。最后,对本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与总结,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展望,阐述了研究的理论意义,并为组织的管理实践提供一些启示。(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陈兴海,鲁文霞,赵兴祥[7](2016)在《基于DEA-Tobit模型的特级资质建筑企业科技创新效率测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企业研发不足已成为我国企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的一大障碍,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各地区特级资质建筑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与科技进步水平如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采用DEATobit模型,分析了我国内地31个省(市、区)特级资质建筑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研究结果表明,2011-2013年我国特级资质建筑企业整体发展水平有所上升,但地区发展不平衡,东中部地区明显优于西部地区,部分地区特级资质建筑企业出现投入冗余、产出亏损。在科技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检验中发现,人力和财力投入并非越多越好,资源之间的匹配度很重要。(本文来源于《科技进步与对策》期刊2016年16期)

胡灿明,肖秧琳,刘伟,肖平[8](2015)在《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县局防雷岗位资质培训课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了县局防雷技术服务岗位胜任特征模型,遵循"外树形象,内增素质"的防雷技术服务原则,采用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培训方法,对县局防雷技术服务一线人员的培训课程设置进行了研究,对气象培训机构开展县局防雷技术服务岗位资质培训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高等继续教育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杨宁[9](2014)在《领导干部核心资质模型的建立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政府机构转型中行政领导干部作为公共管理者代表政府行使公共管理责任,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那么,如何加强新时期行政领导干部的职业管理,提升他们执行政府决策和完成政府公共任务的能力和水平呢?本文将从组织行为学和心理学理论中提出的领导核心资质模型角度,对该问题进行探索,并论述如何在各级党政机构建立行政领导干部的核心资质模型及意义。(本文来源于《职业》期刊2014年10期)

劳开骏,杨绚[10](2013)在《基于资质认证平台的间接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模型与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如何降低监管成本和区分微利电商是题中之意。本文建立模型,认为消费者需要借助第叁方信息以规避商品的优劣风险,并愿意为此承受一定的价差。差价能够激励电商主动进行包括税务登记在内的资格认证。因此在理想的状况下,有效的资格认证平台能够激励对电商纳税。本文收集的数据证实,对于一些成本溢价较高,盗版成本较低,劣质产品难以区分的行业,差价的激励能够形成稳定的平台自净。(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3年23期)

资质模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比较研究提出专利质押融资质物的价值类型本质上是质押贷款资产价值,商业银行在开展专利质押融资质物评估时要考虑质物在未来整个贷款期间可实现的资产价值,综合考虑财务价值与战略期权价值。运用改进后的Black-Scholes模型构建专利质押融资质物评估模型,结合商业银行对某公司专利质押融资项目的价值评估对该模型开展算例分析,结果显示企业凭借质物可得到贷款、赢得发展机会,而银行风险也在有效控制范围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资质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李乃龙.基于AHP的飞行签派员资质评估模型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2].朱国军,刘钰彤.质押贷款资产价值视角下专利质押融资质物评估模型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9

[3].梁昊,李锡元,舒熳.资质过剩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一个跨层的调节模型[J].软科学.2019

[4].袁凌,曹洪启,张磊磊.资质过高感对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

[5].陈晓.排斥还是接纳:资质过剩感的人际理论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6].张艳.资质过剩感与员工建言行为:一个认知情绪的双路径模型[D].华中师范大学.2018

[7].陈兴海,鲁文霞,赵兴祥.基于DEA-Tobit模型的特级资质建筑企业科技创新效率测度[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

[8].胡灿明,肖秧琳,刘伟,肖平.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县局防雷岗位资质培训课程研究[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5

[9].杨宁.领导干部核心资质模型的建立及意义[J].职业.2014

[10].劳开骏,杨绚.基于资质认证平台的间接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模型与实证[J].现代经济信息.2013

标签:;  ;  ;  ;  ;  ;  ;  

资质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