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心血管内科治疗护理临床探析

急性心肌梗心血管内科治疗护理临床探析

欧阳荣英

江永县人民医院湖南永州425400

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血管内科治疗和临床护理后的应用效果,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03例,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实验组,患者共有52例,该组患者采用心血管内科整体化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临床护理;另一组为对照组,患者共有51例,该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法进行临床护理。2组在经过1个月的治疗与护理干预之后,对患者的焦虑程度、抑郁状况和平均住院时长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可以得出:实验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抑郁状况和平均住院时长三方面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血管内科整体化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缩短患者的住院时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护理中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其,发病机制多于机体心肌发生畸形或缺血有关[1]。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初期没有得到及时的医学处理,较易引发患者其他相关并发症的出现,进而导致患者死亡[2]。而在临床上,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除了尽早对其展开正确的医学治疗之外,还应对其展开有效的护理模式,以此进一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03例,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按患者心肌梗死发生的部位又分为:前壁21例,广泛前壁29例,前间壁30例,下壁23例。并对其进行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实验组,患者共有52例,其中男性患者有27例,女性患者有25例,年龄在43~75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56.39±4.31)岁,该组患者采用心血管内科整体化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临床护理;另一组为对照组,患者共有51例,其中男性患者有27例,女性患者有24例,年龄在44~76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56.37±4.32)岁,该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法进行临床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数据之间可以进行良好的对比。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法进行临床护理,而实验组患者采用心血管内科整体化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临床护理。其中,实验组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心血管内科的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硫酸镁与能量合剂[3]。其中,硫酸镁剂量为10ml,浓度为25%;能量合剂则包括剂量为500ml的GS和浓度为10%的氯化钾[4]。

1.2.2心血管内科整体化护理干预:①注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心理指导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与患者相交流,全面向其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知识,多与患者介绍该病症被成功治愈的病例,以此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5]。除此之外,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若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绪(如:焦虑、不安、抑郁等),应及时对其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指导。必要时,可按照医嘱对其患者实施镇静处理。②饮食指导医护人员应向其患者及其家属告知每日坚持少吃多餐的饮食原则,做到少食辛辣或刺激性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等。③及时处理患者的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对其进行如实记录。若发现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不良反应,如:疼痛等,应对其进行及时的医学处理,并立即向其临床医生报告。④出院指导若患者被治愈出院,医护人员也应对其进行全面的出院指导,并叮嘱患者定期回医院进行复查。

1.3观察指标2组在经过1个月的治疗与护理干预之后,对患者的焦虑程度、抑郁状况和平均住院时长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其中,患者的焦虑程度与抑郁状况均统一采用焦虑抑郁评分量表进行评分测定。并且,所得数据越低,则代表该组的护理方式相对有优势。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方法包括x2分析,t分析等。其中,计量数据用(??±s),采取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可以得出:实验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抑郁状况和平均住院时长三方面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3讨论

运用心血管内科整体化护理干预的启示、体会: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对医护工作的质量要求也随之相应地提高。常规性的护理方式是以被动化操作模式为主,而这种护理模式显然已不能适应现代医护事业的发展要求。因此,更具有规范性、人文观念的护理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人们的关注。

本文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一系列的心血管内科整体化护理干预模式,并取得了较大的良好成效。而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血管内科整体化护理干预的同时,也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期间会经历抽搐、疼痛、胸闷等症状,因此,其患者会较易产生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如:恐惧、焦虑、抑郁等,而这些消极情绪是不利于患者的病情康复,甚至会增加患者的病症风险。因此,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若发现异常情绪,应及时开导。②保证患者的充足睡眠及其睡眠质量。③及时处理患者的不良反应,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极易并发其他相关并发症,因此,医护人员应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变化,若发现异常症状,及时处理,以此减少患者的病症风险。④对其患者做好全面的出院指导,医护人员应叮嘱患者定期复查,并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每日进行适当运动,保持心情愉悦等。

根据本文研究,可以得出:实验组(心血管内科整体化护理干预)患者的焦虑程度、抑郁状况和平均住院时长三方面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实验组的护理方式是明显优于对照组的,这也由此证明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血管内科整体化护理干预模式,是有其肯定的应用价值的。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血管内科整体化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缩短患者的住院时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护理中推广。

参考文献:

[1]任敬先,马龙梅.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作用[J].河北医药,2011,33(16):2544-2545.

[2]张晓玲.对心肌梗塞病人的护理体会[J].健康之路,2013,12(5):293-293.

[3]董志群.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早期康复锻炼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8):52-53.

[4]李晓燕,李芳芳.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发抑郁的影响[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04(8):241.

[5]张光君,林善红.综合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8):3479-3481.

标签:;  ;  ;  

急性心肌梗心血管内科治疗护理临床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