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纤维分型论文_芦佳,袁红维

导读:本文包含了肌纤维分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肌纤维,基因,细胞,显性,染色体,营养不良,苏木。

肌纤维分型论文文献综述

芦佳,袁红维[1](2019)在《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组织学分型及应用CT、MRI诊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组织学分型,掌握其临床病理特征,探讨CT、MRI与病理检查的关系,提高临床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例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5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7例同时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肝脏肿块部位、形态、CT密度及增强表现、MRI密度及增强表现,以组织学病理检查结果为参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单发病灶11例,多发病灶4例,总病灶15个,其中肝左叶3个,肝右叶12个。组织学分型:黄色肉芽肿型10例,浆细胞肉芽肿型4例,硬化型1例。黄色肉芽肿型10例:CT平扫低密度影8例,等密度影2例;4例MRI平扫T_1WI稍低信号3例,等或略低信号1例,T_2WI高信号3例,等或稍高信号1例;CT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12例,门静脉期轻度强化2例,平衡期轻度强化1例;MRI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0例,门静脉期轻度强化2例,平衡期轻度强化2例。浆细胞肉芽肿型4例:CT平扫低密度影3例,等密度影1例;2例MRI平扫T_1WI稍低信号1例,等或略低信号1例,T2WI高信号2例;CT增强扫描动脉期无明显强化、门静脉期轻度强化、平衡期轻度强化各有0、12、3例,MRI增强扫描均呈壁结节强化。硬化型1例:CT平扫等、低混合密度影,MRI平扫T_1WI等信号,T_2WI高信号;CT增强动脉期无强化,门静脉期均匀强化,平衡期病灶密度减低,MRI增强动脉期无强化,门静脉期轻度强化,延迟期强化明显。结论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CT、MRI诊断对于组织学变化的特点可以较为清晰地反映出来,但对于不同类型的病变,鉴别诊断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不断加以改进,进一步提高诊断的价值。(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24期)

李秀丽,任静,程祝忠,许国辉,周鹏[2](2019)在《基于病理分型的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病理及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方法对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IMT的CT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IMT中,位于肝脏3例、胃1例、直肠1例、肠系膜及腹膜3例、腹膜后4例;病变均边界清楚,呈圆形或类圆形或不规则型,最大直径约2.5-17.0cm;8例呈实性肿块,4例呈囊实性肿块。CT平扫所有病例的实性部分呈等或低密度,增强后,6例呈稍不均匀中等强化,2例呈均匀强化,4例囊实性肿块的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结论腹部IMT除具有病变边界清楚,呈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等共同特征外,不同病理类型病灶CT表现具有一定的个性特征,CT对其诊断及病理分型具有一定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CT和MRI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杨璐,杨海军,易敬林,胡圆,周亮[3](2017)在《两个中国籍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家系基因定位与临床分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候选基因法对2个中国籍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congenital fibrosis of the extraocular muscles,CFEOM)家系进行致病基因定位及疾病分型。方法对2个CFEOM家系所有成员均采集病史、体格检查、抽取外周静脉血5~8 mL并提取基因组DNA。选择KIF21A第2、8、20、21外显子;PHOX2A/ARIX第1、2、3外显子;TUBB2B第1、2、3、4外显子;TUBB3第1、2、3、4外显子区域进行PCR引物合成并将扩增样品进行纯化测序,结果应用Chromas 2.3及DNAman 7.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家系1五代中9人患病,均具有典型CFEOM外观特征。致病基因位于KIF21A基因外显子21,2860C>T。家系2四代中4人患病,除1人临床表型不典型外,其他3人都具有典型的CFEOM外观特征。致病基因位于TUBB3基因外显子4,1249G>A。结论运用候选基因法可快捷、有效地确定遗传性疾病家系的致病基因。家系1属于CFEOM 1A型,为常染色体完全外显的显性遗传;家系2属于CFEOM 3A型,为常染色体不完全外显的显性遗传。(本文来源于《眼科新进展》期刊2017年12期)

马历兵[4](2017)在《经肌酶组织染色法对甲肥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肌纤维分型的类比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甲肥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肌纤维分型。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吉林市中心医院随机抽取的甲肥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1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7例正常患者活检组织临床材料,进行对照比较。实验试图通过肌酶组织染色的办法发现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肌纤维结构进行性性状改变。结果观察组各项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照组与观察组的肌纤维四种参数均存在差异显着,是实验进行中的较大特点,并可区别于其它型肌病。(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7年28期)

杨璐[5](2016)在《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家系基因定位、临床分型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中国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congenital fibrosis of the extraocular muscles,CFEOM)家系进行致病基因定位及疾病分型,研究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性改变,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其神经源性的病变机制,为尚处初级研究阶段的CFEOM患者大脑fMRI变化规律提供更多临床依据。方法:1、致病基因定位与疾病分型1.1对2个CFEOM家系9名患者采集病史、体格检查、抽取外周静脉血5-8ml并提取基因组DNA。首先通过候选基因法对己知的主要基因突变位点进行探查,采取直接DNA序列分析,再通过SSCP证实突变位点,随机选取100名健康且无血缘关系中国人作对照组,以排除基因多态性可能。若仍未发现,则检测范围扩大到目前已报道的其它基因突变位点,或再运用连锁分析及全外显子测序进行检测。1.2通过查找致病基因发现已知或未知的突变位点,结合CFEOM家系患者临床表型进行疾病分型。2、神经功能检测与分析对2个家系典型CFEOM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行全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检查及叁维脑结构成像。正常组与病人组根据年龄及性别按2:1匹配。2.1首先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全脑常规横断位MRI扫描以排除颅脑器质性病变。常规颅脑MRI扫描未见异常者继续行rs-fMRI扫描。2.2 rs-fMRI扫描:采用实时功能成像程序(Real-Time Imaging Processing,RTIP)方式及梯度回波-回波平面成像(Gradient-Recalled Echo-Planar Imaging,GRE-EPI)序列。2.3观察指标与分析:首先对采集的数据运用RESET软件进行预处理及校正,使用SPM8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病变组与对照组的低频振幅(ALFF)、局域一致性(ReHo)、功能连接(FC)以及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法(VBM)的脑结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临床研究1.1家系1五代中9人患病,均具有典型cfeom外观特征。致病基因位于kif21a基因外显子21,2860c>t(r954w),为杂合错义突变。1.2家系2四代中4人患病,除一人临床表型不典型外,其他叁人都具有典型的cfeom外观特征。致病基因位于tbuu3基因外显子4,1249g>a(d417n),为杂合错义突变。1.3两个家系所有患者神经影像检查头颅mri形态上未见明显发育不良。2、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病患组8人:男6人,女2人,年龄13-58岁,平均年龄35.38岁(sd=14.02),正常对照组16人:男12人,女4人,年龄12-58岁,平均年龄36.26岁(sd=15.64),两组性别(chi-squaretestp=0.925)、年龄(p=0.82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1rs-fmri分析结果:2.1.1alff: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患组alff增强的脑区:小脑扁桃体、左颞下回;减弱的脑区:右顶上小叶。2.1.2reho: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患组reho增强的脑区:右顶叶角回、左舌回、左岛叶中央沟盖、右中央前回;减弱的脑区:左小脑后叶。2.1.3fc: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以右额中回后部为种子区(roi)时,病患组无fc增加的脑区,减弱的脑区:右中央后回、左顶上小叶;以左额中回后部为种子区时,fc增加的脑区:右小脑前叶、小脑蚓部,无减弱的脑区。2.2vbm全脑灰、白质体积分析结果:2.2.1灰质体积: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患组灰质体积增加的脑区:左辅助运动区、右顶下小叶、右额下回眶部;体积减少区:右额下回、左额上回。2.2.2白质体积: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患组的白质无体积增加的脑区;减少的脑区:左丘脑、右枕下回、右杏仁核、胼胝体压部、右顶叶角回、右颞上回。结论:1、运用候选基因法确定2个cfeom家系致病基因定位分别为kif21a基因2860c>t(r954w)和tubb3基因1249g>a(d417n),均为杂合错义突变。2、cfeom1与cfeom3临床表型存在交叉,1型具更稳定的cfeom临床特征,3型表型更多样及外显不全。家系1属于cfeom1a型,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完全外显的显性遗传;家系2属于cfeom3a型,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不完全外显的显性遗传。3、2个CFEOM家系患者头颅常规MRI形态上均未见明显发育不良。4、全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显示CFEOM患者存在多个皮质中枢信号序列的变化,与患者异常心理和情绪、理解和辨别、运动和控制等脑区功能改变有关。以不同半球额中回后部(侧目中枢)为种子区的功能连接异常区域显示与患者视觉感知、运动学习及环境适应等相关。5、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研究显示CFEOM患者灰、白质体积改变范围较广,涉及多个中枢神经功能区域,主要为边缘系统皮质与皮质下结构;大脑白质存在广泛体积减少区,提示颅内神经纤维传导功能下降,符合中枢神经源性肌病特征。(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6-05-01)

柴亚如,梁盼,高剑波[6](2015)在《腹盆腔非实质脏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CT表现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腹盆腔非实质脏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表现特征及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腹盆腔非实质脏器IMT的CT图像特点,从肿瘤的发生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强化特点、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有无转移灶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探讨腹盆腔非实质脏器IMT的CT表现特征及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结果 11例IMT发生于肠系膜及腹膜后各3例,髂窝及膀胱各2例,大网膜1例。CT征象为不规则分叶状或多结节状肿块,直径2~18.5 cm;9例黏液血管型为混杂囊实性密度,增强后实性部分呈花环样、结节状明显延迟强化;1例梭形细胞密集型为实性等密度,呈中度均匀延迟强化;1例黏液血管型和梭形细胞密集型同时存在,局部病灶为实性,中度均匀强化,局部病灶为囊实性,明显不均匀强化;9例黏液血管型中,4例病灶为多发,2例与周围组织黏连,1例伴有子宫、腰大肌侵犯及肺转移。结论腹盆腔非实质脏器IMT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可初步反映其病理分型。(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刘希良[7](2013)在《翘嘴鳜肌纤维初步分型及其红肌sMyHC1基因克隆、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是我国名贵的淡水经济鱼类,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已成为水产养殖的重要品种。为了探讨翘嘴鳜肌纤维的分型及其红肌肌球蛋白MyHC1基因的克隆表达,本研究以500g成年翘嘴鳜为试验动物,进行了叁个试验,在对翘嘴鳜背侧沿纵轴前、中、后肌肉组织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staining, HE)比较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了背肌冷冻切片、琥珀酸脱氢酶(SDH)和肌球蛋白腺苷叁磷酸酶(mATPase)染色分型分析,对红肌肌球蛋白sMyHC1基因进行了克隆与表达分析,为深入研究翘嘴鳜肌纤维分子分型奠定基础。1.翘嘴鳜背肌石蜡切片HE分型研究本试验采用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HE)和Image-Pro图像分析软件,研究翘嘴鳜背肌纤维分型。结果表明,背肌浅层肌纤维细胞边缘圆润,肌纤维直径在0~15μm的比例,前、中和后部分别为3.37%、5.14%和7.10%,后部显着高于前部(P<0.01)和中部(P<0.05),中部显着高于前部(P<0.05);肌纤维直径在15~30μm的比例较多,后部为71.43%,显着高于前部的64.36%(P<0.05)和中部的64.20%(P<0.05);肌纤维直径在30~45μm的比例,中部显着高于后部(P<0.05),肌纤维直径大于45μm的比例,前部显着高于中部(P<0.05)和后部(P<0.01)。背肌深层肌纤维细胞呈棱角多边形,肌纤维直径在0~40μm的比例,后部为39.77%,显着高于前部的35.33%(P<0.05)和中部29.47%(P<0.01),前部显着高于中部(P<0.05);肌纤维直径在40~80μm的比例较多,中部为64.10%,显着高于前部的55.83%(P<0.05),高于后部的58.23%;肌纤维直径在80~100μm的比例较少,前部为7.20%,显着高于中部的4.7%(P<0.05)和后部的2.60%(P<0.01),在后部未发现直径大于100μm的细胞。2.翘嘴鳜背肌琥珀酸脱氢酶和肌球蛋白腺苷叁磷酸酶染色分型研究本试验应用冰冻切片技术、琥珀酸脱氢酶(SDH)和肌球蛋白腺苷叁磷酸酶(mATPase)染色法,观察比较各型肌纤维的组织化学特性,研究翘嘴鳜背肌纤维分型、构成比例与分布。结果表明,根据SDH酶组织化学实验可以将翘嘴鳜的肌纤维分成叁类,第一类为深染蓝紫色、有氧代谢型的慢肌(红肌)纤维,第二类为浅染蓝紫色、兼有氧代谢型的中间肌纤维,第叁类为基本不着色、无氧代谢型的快肌(白肌)纤维。分析红白肌纤维各直径大小范围的肌纤维细胞所占比例以及分布位置,发现两者分别与石蜡切片HE染色中区分出的浅层肌和深层肌一一对应;在白肌纤维中有一种小于40μm的细胞具有琥珀酸脱氢酶活性能染上蓝色,占25.01%。通过不同的pH下的预孵育液处理进行mATPase组织化学实验可以将翘嘴鳜的肌纤维分为Ⅰ型(慢速氧化型)、Ⅱa型(快速氧化型)和Ⅱb(快速酵解型)叁类,分别占总纤维的7.50%、14.07%和78.43%。Ⅰ型为酸稳定肌纤维,直径在12.62-42.53μm之间;Ⅱ型纤维为碱稳定肌纤维,其中Ⅱa型直径在20.35-37.47μm, Ⅱb直径在47.61~103.45μm, Ⅱ a型可能是白肌中能染成蓝色的小纤维。3.翘嘴鳜红肌sMyHC1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本研究根据翘嘴鳜红肌转录组数据库中翘嘴鳜红肌肌球蛋白重链1(sMyHC1)基因部分序列,采用cDNA末端扩增技术(RACE)得到sMyHC1基因编码区和3’端序列。sMyHC1基因cDNA序列长为5940bp,编码区长度为5823bp,编码1940个氨基酸,其分子量约为223630.68道尔顿,等电点为5.58。sMyHC1主要包含两个保守结构域:MYSc_type_1I和Myosin_tail_1。构建的鱼类肌球蛋白重链系统发育树显示其主要分为两大支:白肌一支,红肌和心肌一支,其中sMyHC1归类于红肌一支,并和红鳍东方鲀红肌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yHCm8248在同一小支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sMyHC1在翘嘴鳜白肌、红肌和心肌中的差异表达,发现该基因在红肌和心肌中的表达显着高于白肌(P<0.05)。(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3-04-01)

郭苹苹,黄仲奎,龙莉玲,陆力坚[8](2011)在《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组织学分型与CT、MRI对比分析(附19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HIMT)CT、MRI特征与病理改变的关系,提高对其的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HIMT患者19例,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27~79岁,平均46.7岁。18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仅行CT平扫,7例同时行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9例中15例为单发病灶,4例多发,共26个病灶,位于肝左叶4个,肝右叶22个。组织学分型包括黄色肉芽肿型15例:CT平扫低密度12例,等密度3例;14例增强扫描,动脉期1例明显强化,门静脉期轻度强化10例,平衡期轻度强化4例。4例行MRI检查,T1WI呈等信号1例,低信号3例,T2WI均为高信号。增强扫描4例动脉期均无强化,门静脉期或平衡期轻度强化。浆细胞肉芽肿型3例:CT平扫呈稍低密度2例,等密度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均无强化,门静脉期或平衡期轻度强化;行MRI检查2例,增强扫描呈壁结节强化。硬化型1例:CT平扫为等、低混杂密度影,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门静脉期呈均匀强化,平衡期病灶密度减低。MRI平扫T1WI为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门静脉期轻度强化,延迟期强化明显。26个病灶中4个有假包膜。结论 CT及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能够反映HIMT组织学变化特点,但对不同类型病变的CT、MRI鉴别诊断仍比较困难。(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11年03期)

章涛,张潜,胡锡阶,薛黔,陈代雄[9](2009)在《改良骨骼肌肌纤维分型ATP酶染色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经作者改良的Guth-Samaha肌球蛋白ATP酶染色方法,观察其对大鼠骨骼肌肌纤维分型染色效果。方法取8μm厚度SD大鼠胸肌及肱二头肌冰冻切片,用含40 g/L多聚甲醛固定液固定5 min;Tris洗液漂洗后置预孵育液中室温下孵育15 min;Tris洗液中漂洗2次,置孵育液中于37℃恒温水浴摇床中振摇孵育60 min;10 g/L氯化钙洗3次后置20 g/L氯化钴液中3 min;蒸馏水冲洗,于10 g/L硫化铵液中孵育3 min;自来水冲洗3 min,常规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置显微镜下观察。结果SD大鼠胸肌和肱二头肌经改良Guth-Samaha肌球蛋白ATP酶染色后均可清晰地显示出明亮色白的Ⅰ型纤维和幽暗深褐的Ⅱ型纤维。结论改良Guth-Samaha肌球蛋白ATP酶染色方法具有试剂配制简单、操作简化和肌纤维分型效果满意等优点,值得在骨骼肌相关研究中借鉴应用。(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9年02期)

马历兵,刘亢丁[10](2006)在《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肌纤维分型的定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DMD)肌纤维酶组织化学染色特点,研究肌纤维分型规律,摸索实用的DMD诊断技术。方法:取15例DMD患者病变骨骼肌组织作活检,制成冰冻切片,行常规HE染色、改良 Gomori叁色染色(MGT)、糖元染色(PAS)、还原型辅酶Ⅰ四唑氮还原酶染色(NADH-TR)、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染色(ALP)、非特异性酯酶染色(ANAE)、琥珀酸脱氢酶染色(SDH)、腺苷叁磷酸酶染色(ATP ase),ATP酶染色通过叁种不同 PH条件分别进行肌原纤维酶染色,经分型、标记,把图像输入CIAS图像分析系统中,分别从面积、周长、等效圆直径、最大、最小直径5个不同参数进行形态计量学分析,同时观察不同染色结果。取6例正常儿童的骨骼肌做为对照组。结果:1.HE染色及改良Gomori叁色染色可见肌纤维大小不均,散在分布,萎缩肌纤维呈小圆形,肌内衣,肌束衣增加,肌纤维透明样变性、坏死、肌吞噬。NADH-TR及SDH部分肌纤维颗粒粗染,ACP见坏死肌纤维红染。2.经ATP酶染色后显示四种不同色差:无色、浅灰色、灰色、黑色。3.DMD组与对照组的肌纤维测定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 DMD组肌纤维大小不均,面积、周长、等效圆直径、最大、最小直径,各组参数与对照组存在显着差异(P<0.05)。3.2面积、周长、等效圆直径、最大、最小直径的各项参数的平均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3.3比较各型肌纤维等效圆直径,发现Ⅰ型纤维大于ⅡA型。3.4肌纤维各型分布规律测定中,两型分布基本相等(P>0.05)。结论:经肌酶组织化学染色可见DMD时肌纤维大小不匀,呈小圆形萎缩,肌纤维变性、坏死、肌吞噬。通过计算机检测计算,发现DMD患者Ⅰ型与Ⅱ型纤维均受损,ⅡB型纤维减少,ⅡC型纤维大量增加。(本文来源于《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06-09-01)

肌纤维分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病理及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方法对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IMT的CT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IMT中,位于肝脏3例、胃1例、直肠1例、肠系膜及腹膜3例、腹膜后4例;病变均边界清楚,呈圆形或类圆形或不规则型,最大直径约2.5-17.0cm;8例呈实性肿块,4例呈囊实性肿块。CT平扫所有病例的实性部分呈等或低密度,增强后,6例呈稍不均匀中等强化,2例呈均匀强化,4例囊实性肿块的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结论腹部IMT除具有病变边界清楚,呈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等共同特征外,不同病理类型病灶CT表现具有一定的个性特征,CT对其诊断及病理分型具有一定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肌纤维分型论文参考文献

[1].芦佳,袁红维.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组织学分型及应用CT、MRI诊断的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2].李秀丽,任静,程祝忠,许国辉,周鹏.基于病理分型的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表现[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

[3].杨璐,杨海军,易敬林,胡圆,周亮.两个中国籍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家系基因定位与临床分型[J].眼科新进展.2017

[4].马历兵.经肌酶组织染色法对甲肥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肌纤维分型的类比实验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

[5].杨璐.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家系基因定位、临床分型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6

[6].柴亚如,梁盼,高剑波.腹盆腔非实质脏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CT表现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

[7].刘希良.翘嘴鳜肌纤维初步分型及其红肌sMyHC1基因克隆、表达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3

[8].郭苹苹,黄仲奎,龙莉玲,陆力坚.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组织学分型与CT、MRI对比分析(附19例报告)[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

[9].章涛,张潜,胡锡阶,薛黔,陈代雄.改良骨骼肌肌纤维分型ATP酶染色方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

[10].马历兵,刘亢丁.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肌纤维分型的定量研究[C].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06

论文知识图

大鼠骨骼肌肌纤维分型肌球蛋白...一2一10老龄组大鼠股直肌肌纤维分型面神经损伤巧秒1月时眼肌大部分肌纤酸性染色(上)与碱性染色(下)后的肌酸性染色(左)与碱性染色(右)后的~#...一2一9成年组大鼠股直肌肌纤维分型

标签:;  ;  ;  ;  ;  ;  ;  

肌纤维分型论文_芦佳,袁红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