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水比论文_祁建民,黄治军,傅高健,倪利晓,洪建

导读:本文包含了气水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滤池,生物,冷却塔,活性炭,曝气,反应器,微孔。

气水比论文文献综述

祁建民,黄治军,傅高健,倪利晓,洪建[1](2019)在《人工曝气不同气水比下人工湿地堵塞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湿地在缺氧条件下,微生物的有氧呼吸受到抑制,有机物不能得到充分的转化的同时,一些还原态的元素及有机物会大量积聚,达到有毒的水平,DO是否充足是人工湿地运行效率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因此,提取基质及水体样品分析不同气水比下孔隙率衰减度及分布情况,同时分析实际水力停留时间的变化情况及DO状况,并综合以上分析评估不同气水比下的堵塞现状。结果表明,随着气水比的增强,堵塞现状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各组反应器的孔隙率衰减率分别为24.4%(未曝气组),13.3%(低曝气组),8.9%(中曝气组)与3.8%(高曝气组),而曝气组的最高水力停留时间衰减率仅为未曝气组的30%,显示出了良好的水力状态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环境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李海鑫,刘秀红,杨忠启,刘润雨,武文君[2](2019)在《调整气水比优化高氨氮废水BAF一体化脱氮》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常温下高氨氮废水中氮的高效去除,选取8:1、12:1和15:1等3个气水比(GWR)条件,考察常温下曝气生物滤池(BAF)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ANAMMOX)一体化自养脱氮工艺稳定运行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进水氨氮(NH_4~+-N)浓度为400mg/L、回流比为1:1的条件下,GWR为15:1脱氮效果最好,氨氮去除率(ARE)达90%以上,总氮(TN)去除负荷为1.1kg N/(m~3·d),去除率达83%.GWR为15:1时,溶解氧(DO)为2.41~4.22mg/L,进水NH_4~+-N转化为亚硝(NO_2~--N)量增加,ANAMMOX活性增强.对生物膜进行功能菌种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得出,GWR为15:1时,ANAMMOX和氨氧化菌(AOB)两者丰度均最高,高达10~(12) copies/g dry sludge以上,一体化脱氮效果最好.同时,研究表明提高GWR后ANAMMOX反应增强,而过程中无N_2O生成,GWR为15:1时,N_2O总释放量最小,释放因子为0.0012.(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宋军,马应智[3](2015)在《油田污水除硫装置气水比精确控制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油田注水要求,需要针对油田含硫污水进行除硫处理,以提高聚合物溶液的粘度。其方式是对油田污水除硫装置加装PLC控制系统,并应用嵌入式触摸屏实现对装置的远程监测管理功能。(本文来源于《物联网技术》期刊2015年06期)

徐正,张书梅,赵晓利[4](2014)在《冷却塔气水比的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冷却塔进塔水温、出塔水温、气象资料等已知条件,按两种不同等分区间的辛普森积分方法分别计算冷却任务数,再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将整个气水比区间分为非物理意义气水比区间和物理意义气水比区间,并构建新冷却任务数函数,最后将新冷却任务数函数和已知冷却能力数函数联立方程,获得气水比。本计算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精确度高,大大提高了冷却塔参数的设计计算速度。(本文来源于《工业用水与废水》期刊2014年04期)

张晶晶,李军,倪永炯,韦苏,马晓雁[5](2013)在《低温、低气水比下SBBR反应器处理微污染原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以河道底泥制成的陶粒为填料,在低温、低气水比下处理微污染河水。结果发现:当温度为4~10℃、气水比为0.25∶1时,SBBR反应器对浊度、CODMn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5.3%、35.4%和87.7%,与同气水比和常温(20~25℃)下的去除率接近,出水浊度为5.2~23.1 NTU、CODMn为2.7~4.1 mg/L、NH4+-N<0.5 mg/L;由于采用序批式运行,反应器内生物膜分布均匀、溶解氧充足、长期运行无需反冲洗、生物量大并有利于世代长的微生物生长,这均有利于保持低温、低气水比下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3年09期)

郭键勇,陆少鸣[6](2012)在《中置曝气生物活性炭工艺曝气气水比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中置曝气生物活性炭工艺进行中试研究,分析在不同的曝气气水体积比下,该工艺对南方某水厂水源的净化效果,并与中置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净水效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对于中置曝气生物活性炭工艺,曝气气水体积比为0.2最合适。在此条件下,炭滤池对浊度、CODMn、UV254、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4.17%、47.40%、49.40%、84.62%。该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比中置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更好。(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2年02期)

丁建东,王志彬,李颖川,王海军,潘众[7](2012)在《苏桥储气库生产井井下节流技术合理气水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确定苏桥储气库有水气井井下节流技术适宜的生产气水比条件,在930 m模拟实验井上,开展了空气—水两相嘴流实验。利用油嘴流型观察窗和实时采集的实验数据,分流态对嘴流现象及特点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液体段塞流过孔眼所需生产差压远大于气体,段塞流条件下液体在嘴前回落严重,油嘴前后压力、产气量、产水量波动幅度大,嘴流稳定性差;环雾流条件下4参数波动幅度小,嘴流稳定性好。确定了苏桥储气库有水气井段塞流向环雾流转化的气水比条件为1 800~2 000 m3/m3。嘴流稳定关系到举升管的正常排液,因此有水气井井下节流技术适宜的生产条件为环雾流;对于大液量气井,井筒为段塞流时嘴径不宜太小。(本文来源于《石油钻采工艺》期刊2012年01期)

吕栋梁,唐海,黄小亮,蒋炳金[8](2010)在《不同气水比条件下气井液相伤害程度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气井生产压差增大,井底压力降低,凝析水或者相对富水区内水体将逐渐向井的方向侵入,导致生产过程中见水,水气比上升。通过对不同地层压力、不同水气比下的分流率的计算,结合相渗数据统计出的含水率与渗透率的关系式来确定不同地层压力、不同水气比条件下的相对渗透率,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不同渗透伤害程度对气井产能影响的计算方法,并给出相应的实例说明。这对气井的产能设计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勘探与开发》期刊2010年01期)

路建岭,赵惠忠,邹志军,黄晨[9](2009)在《喷雾冷却塔气水比和截面风速对冷却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雾化冷却原理,建立了80 t/h试验用逆流式无填料喷雾冷却塔,并通过4个工况的试验分析了气水比和截面风速对喷雾冷却塔冷却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冷却效率随气水比、截面风速的增加而增大,当截面风速从1.93m/s增加到3.21m/s时,气水比从1.04增加到1.31,冷却效率随之从39.0%增加到54.5%;当气水比在1.16~1.20之间保持不变或变化较小时,可以通过增大塔内截面风速来提高冷却塔的冷却效率。(本文来源于《流体机械》期刊2009年12期)

李尔,曾祥英[10](2009)在《气水比作为微孔雾化曝气系统性能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采用气水比作为微孔雾化曝气系统性能参数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静态曝气时水中溶解氧与气水比的关系式,并将气水比与其他性能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评价结论一致。(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09年20期)

气水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实现常温下高氨氮废水中氮的高效去除,选取8:1、12:1和15:1等3个气水比(GWR)条件,考察常温下曝气生物滤池(BAF)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ANAMMOX)一体化自养脱氮工艺稳定运行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进水氨氮(NH_4~+-N)浓度为400mg/L、回流比为1:1的条件下,GWR为15:1脱氮效果最好,氨氮去除率(ARE)达90%以上,总氮(TN)去除负荷为1.1kg N/(m~3·d),去除率达83%.GWR为15:1时,溶解氧(DO)为2.41~4.22mg/L,进水NH_4~+-N转化为亚硝(NO_2~--N)量增加,ANAMMOX活性增强.对生物膜进行功能菌种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得出,GWR为15:1时,ANAMMOX和氨氧化菌(AOB)两者丰度均最高,高达10~(12) copies/g dry sludge以上,一体化脱氮效果最好.同时,研究表明提高GWR后ANAMMOX反应增强,而过程中无N_2O生成,GWR为15:1时,N_2O总释放量最小,释放因子为0.001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气水比论文参考文献

[1].祁建民,黄治军,傅高健,倪利晓,洪建.人工曝气不同气水比下人工湿地堵塞现状[J].环境科技.2019

[2].李海鑫,刘秀红,杨忠启,刘润雨,武文君.调整气水比优化高氨氮废水BAF一体化脱氮[J].中国环境科学.2019

[3].宋军,马应智.油田污水除硫装置气水比精确控制研究与应用[J].物联网技术.2015

[4].徐正,张书梅,赵晓利.冷却塔气水比的计算研究[J].工业用水与废水.2014

[5].张晶晶,李军,倪永炯,韦苏,马晓雁.低温、低气水比下SBBR反应器处理微污染原水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3

[6].郭键勇,陆少鸣.中置曝气生物活性炭工艺曝气气水比优化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2

[7].丁建东,王志彬,李颖川,王海军,潘众.苏桥储气库生产井井下节流技术合理气水比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2012

[8].吕栋梁,唐海,黄小亮,蒋炳金.不同气水比条件下气井液相伤害程度确定[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0

[9].路建岭,赵惠忠,邹志军,黄晨.喷雾冷却塔气水比和截面风速对冷却效率的影响[J].流体机械.2009

[10].李尔,曾祥英.气水比作为微孔雾化曝气系统性能参数研究[J].山西建筑.2009

论文知识图

去除效果与分子量分布的关系一4进出水氨氮均值及氨氮平均去除率原水及气浮!沉淀出水的紫外扫描图谱巧溶气水回流比对各污染指标去除率的影...理想模型年4月18日14时-19日20时(北京时...

标签:;  ;  ;  ;  ;  ;  ;  

气水比论文_祁建民,黄治军,傅高健,倪利晓,洪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