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土壤盐渍化防治

温室土壤盐渍化防治

一、大棚土壤盐渍化的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吕望,张敬晓,王艳华,景明,胡亚伟[1](2021)在《日光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为加强日光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促进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积盐和返盐两个方面概述并分析了引起日光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原因和防治措施,进一步探讨了当前研究的不足,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对日光温室土壤的水盐动态监测、次生盐渍化机理及微灌下土壤水、热、盐迁移规律,建立以节水微灌技术为主的综合防治体系。

张帅帅[2](2020)在《耐酸耐盐多抗细菌的筛选及其对植物几种真菌病害的抑制作用》文中提出真菌性土传病害是农业生产中分布较广、侵染普遍、危害较大的一类植物病害。不合理施肥和植物长期连作种植导致土壤理化性质失衡,产生土壤酸化、盐渍化、病原菌积累和有益微生物减少等系列问题,是诱导土传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本论文针对土壤的酸化、盐渍化现状,以真菌性病害的生物防治为主要目标,筛选具有耐酸、耐盐、拮抗多种病原真菌的功能菌株,探索了功能菌株对几种真菌性病害的防治效果,并进行了菌株其它功能的探索及培养基、发酵条件优化,为生产中真菌性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奠定基础。首先,进行耐酸、耐盐、高拮抗活性的功能菌株筛选。从酸性土壤、盐性土壤和喜酸耐盐植物中,采用酸性高盐培养基筛选耐酸耐盐菌株,获得90株耐酸耐盐菌。然后,针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Athelia rolfsii、Fusarium、I.mors-panacis G3B、Colletotrichum fragariae Brooks、Glomerella cingulata、Botrytis cinerea Pers),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获得17株拮抗菌,其中10株为Bacillus属,2株为Pseudomonas属,2株Lysinibacillus属,Rhizobium属、Agrobacterium属和Burkholderia属各1株。耐酸耐盐检测结果表明,17株菌均可耐5%Na Cl和p H值为2的酸,其中菌株Pseudomonas LG-1和SH8-4可耐7%Na Cl,菌株Bacillus HZMJW1-10、HZMJW1-11、ZJTZ2、SH8-2、SH8-5、SH8-6和Burkholderia SH8-3可耐11%Na Cl;Lysinibacillus HZLJC2-2和HZLJC2-9可以在p H为2的耐酸培养基中生长。挑选对6种病原真菌抑制率为50%以上的5株菌(Bacillus HZMJW1-10、Bacillus HZMJW1-11、Pseudomonas LG-1、Bacillus ZJTZ2和Burkholderia SH8-3)进行抑菌谱测试,发现这5株菌对其它9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由此获得5株耐酸耐盐多抗细菌。其次,从5株多抗细菌中选择4株不同种拮抗菌进行抗病和其它功能测试。离体实验采用葡萄果实、番茄幼苗、番茄根部、三七块根和西瓜幼苗为材料,结果表明,4株拮抗菌对葡萄炭疽病、葡萄灰霉病、番茄白绢病、根腐病和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均达到75%以上;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正常土壤(p H为6.8,盐为0.22g/kg)和设施土壤(p H为5,盐为0.45g/kg)中,HZMJW1-10、LG-1和SH8-3对西瓜枯萎病和番茄白绢病的生防效果均达到了100%,ZJTZ2的拮抗活性为66.67%。接下来通过特异PCR对4菌株抗生素合成酶基因进行扩增,结果发现4株菌均具有合成依枯草菌素(Iturin A)的潜能。对菌株产铁载体、IAA及ACC脱氨酶等功能进行检测,发现4株菌株均可产生IAA;菌株LG-1和SH8-3可以产生铁载体,其中菌株SH8-3产量最高,为21.97μg/m L,菌株LG-1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由此可见这4株菌不仅具有耐酸、耐盐和高拮抗活性的功能,还具有促生的作用。最后,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响应曲面法对4株功能菌的培养基成分、配比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ZMJW1-10、LG-1、ZJTZ2和SH8-3的最佳碳源是葡萄糖(2%),最佳无机盐是氯化钾(0.4%),菌株HZMJW1-10和ZJTZ2的最佳氮源是蛋白胨(1%),菌株LG-1和SH8-3的最佳氮源是硝酸钾(1%);4株菌的最适培养条件是28℃、220 r/min、初始p H为7和3%的接种量。通过响应曲面试验探索功能菌最优发酵条件的结果表明,优化后菌株LG-1对葡萄炭疽病病原菌的抑制率为优化前的1.38倍,其它菌株发酵条件在优化后,抑制率都有明显提升。因此,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响应曲面法可以通过优化功能菌发酵条件来有效提高抑制率,达到最优水平。综上,本研究获得5株耐酸耐盐可拮抗15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同时具有促生功能的多功能细菌,通过优化发酵条件有效提高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为由土壤酸化和盐渍化诱导的真菌性土传病害生物防治提供借鉴。

刘书哲[3](2020)在《设施蔬菜地土壤障碍因子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以苏州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自上世纪70年代引入我国后,设施栽培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设施农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随着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设施土壤障碍问题日益突出。虽然前人对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土传病害等问题已有大量的研究,但对不同地区相关问题的严重性、成因等尚缺少调查分析。本研究通过对苏州市辖区设施农业种植的走访调查,以及对采集的314个设施蔬菜地土壤样品进行检测,分析该地区设施蔬菜地土壤障碍因子类型、比例及其影响因素。苏州市辖区蔬菜设施中,塑料拱棚占比93.0%,连栋大棚占比7.0%。种植年限在5年以内的大棚占比49.4%,平均为6.2年。设施大棚种植作物以叶菜为主,只种植瓜果的大棚在所有调查大棚中仅占比21.1%。只种植瓜果的大棚种植年限显着少于种植叶菜的大棚。最常见的施肥方式为化肥和有机类肥料共用。出现作物产量逐年下降趋势的大棚占比38.7%,种植年限对作物产量稳定与否有一定影响,但并非决定性影响因素。设施蔬菜地土壤容重与大田对照之间差异不显着,土壤板结情况不严重。61.5%的调查大棚发生不同程度的土壤酸化现象,问题突出。设施土壤p H与大田对照之间差异显着,在建棚初期设施土壤p H较大田对照已经出现显着下降。设施土壤p H随种植年限波动变化,但差异不显着。设施土壤p H与有机肥施用量呈极显着正相关,但相关系数较小。轮作的大棚土壤p H显着高于连作的大棚。11.8%的调查大棚土壤出现不同程度的次生盐渍化。设施土壤电导率值随种植年限延长先升高后降低。设施土壤电导率值与硝态氮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53,表明硝酸盐积累是造成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连栋大棚土壤电导率显着高于普通塑料大棚。设施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种植年限先上升后下降。设施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有机肥施用量极显着正相关。轮作的大棚土壤有机质含量显着高于连作的大棚。设施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显着高于大田对照,其中设施土壤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是大田对照的22.6倍、8.9倍、1.9倍。在所有调查大棚中,土壤铅、砷、汞、镉、铬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8.03 mg/kg、10.93 mg/kg、0.086 mg/kg、0.098 mg/kg和77.47 mg/kg,在全国范围内属于偏低水平,蔬菜受重金属污染的风险较低。随着设施大棚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真菌与细菌数量比值呈波动上升趋势,土壤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化。土壤真菌与细菌数量比值与土壤p H极显着负相关,与土壤无机养分含量及有机肥施用量极显着正相关。设施蔬菜地土壤中尖孢镰刀菌和腐皮镰刀菌数量显着高于大田对照,而茄科劳尔氏菌数量则显着低于大田对照。设施大棚土传病害历史发病情况不严重,与大棚种植年限无显着相关性。种植年限超过5年的大棚土传病害发病比例高于种植年限5年以内的大棚。番茄青枯病发病率与土壤p H极显着负相关;黄瓜枯萎病发病率与土壤p H相关性不显着。综上所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苏州市辖区设施蔬菜地连作障碍主要因子为土壤酸化、养分过量和土传病害风险较高,这些因子造成了作物减产、品质下降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当地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结论对其他地区设施蔬菜地土壤障碍问题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胡帅[4](2020)在《草坪间作对设施菜田土壤盐分和蔬菜品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设施菜田日益严重的土壤次生盐渍化已成为制约我国蔬菜生产的瓶颈问题。由于设施环境温度高、水分蒸散量大,土壤下层的盐分离子会随土壤毛细管运动在土壤表层积聚,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草坪植物根系浅而密集,通过草坪植物的根系吸收,有可能能够减轻土壤表层的盐分集聚,改善设施蔬菜的土壤环境。本研究选择海滨雀稗、假俭草、杂交百慕大、高羊茅和草地早熟禾等5种不同类型的草坪植物,开展了设施条件下花椰菜和草坪植物的间作效应、开棚降雨条件下甜椒和草坪植物的间作效应、草坪植物间作对设施菜田面源污染的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草坪植物间作显着降低了设施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与对照相比,海滨雀稗、假俭草、杂交百慕大、高羊茅和草地早熟禾间作对设施菜田土壤电导率(EC)降低效果显着,降幅分别达到23.9%、20.9%、14.1%、15.1%和7.5%,海滨雀稗对土壤盐分的吸收能力显着高于其他4种草坪植物。海滨雀稗和假俭草间作不仅显着提高了花椰菜花球的品质,与对照相比,其花椰菜花球中Vc含量分别增加了50.7%和29.0%;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21.1%和19.3%,而且显着降低了花椰菜花球中硝酸盐的含量,其降幅分别达到37.8%和27.0%。(2)海滨雀稗间作对开棚露地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改良效果较好,与对照相比,海滨雀稗间作使菜田土壤电导率(EC)减少了16.0%;海滨雀稗、假俭草、杂交百慕大、高羊茅和草地早熟禾间作均显着降低了甜椒硝酸盐含量,降幅分别达到24.3%、18.9%、20.3%、20.4%、25.1%。开棚降雨淋洗对设施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缓解有一定的效果,与降雨淋洗前相比,无草对照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Na+、Ca2+、Mg2+、SO42-和土壤电导率(EC)分别下降了40.1%、58.4%、11.1%、28.6%、42.7%、34.8%、51.5%、23.3%和26.5%,而草坪植物间作能够减少降雨淋洗过程中土壤盐分和营养成分的流失,其对减少效应表现为海滨雀稗≥杂交百慕大≥假俭草>高羊茅>草地早熟禾。(3)草坪植物间作能够有效削减设施菜田地表径流和土壤渗流所产生的面源污染风险,海滨雀稗和杂交百慕大间作对设施菜田面源污染防控效果优于假俭草、高羊茅和草地早熟禾。与对照相比,海滨雀稗间作的地表径流液中总氮、总磷、COD、SS和电导率(EC)分别削减了72.5%、68.8%、56.4%、71.6%和43.1%;杂交百慕大间作的地表径流液中总氮、总磷、COD、SS和电导率(EC)分别削减75.1%、56.1%、53.5%、69.4%和38.4%。

陆晔丰[5](2019)在《碳调节剂在以硝酸盐为主的次生盐渍化土壤上的降盐效果及适宜用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以南通市海门农科所种植甜瓜并发生次生盐渍化的大棚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调查、室内培养及大棚试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碳调节剂在次生盐渍化土壤上的降盐效果及适宜施用量,结果表明:土壤中盐分以硝酸盐为主。盐分离子中,阴离子主要为N03-和SO2-,分别占阴离子总量的46%和35%,占全盐量的33%和25%;阳离子主要为Ca2+,占阳离子总量50%,占全盐量的14%。其它重要土壤性质表现在土壤富营养化及酸化作用明显,土壤全氮、全磷、有效性氮、磷、钾等均处于一级很丰富水平;pH值比露地下降了 0.7。加入碳调节剂可明显降低土壤可溶性盐浓度,在一定范围内,降低幅度随碳调节剂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与对照CK相比,最多可降低31.8%。碳调节剂对构成盐分的离子的影响不一致,加入碳调节剂后,阳离子中钾离子浓度明显增加,钠离子浓度有增加趋势但不明显,钙、镁离子浓度大幅下降;阴离子浓度也有升有降,添加碳调节剂后,硝酸根离子大幅下降,硫酸根有增加趋势但不明显,氯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则明显增加。与对照相比,添加碳调节剂后,土壤pH、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有明显增加趋势,而有效氮则急剧减少,这主要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无机氮向有机氮的持续转化所致。大棚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适量的碳调节剂能增显着降低了土壤盐分含量,当碳调节剂用量为7500 kg’ha’1(T1)时,降盐效果最好,1500 kg.ha-1(T2)次之,过量施用碳调节剂会使会土壤中可溶性盐分含量不降反升,当碳调节剂用量增加到22500 kg ha-1(T3)时,二个棚土壤盐分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 43.1%和36.0%。对碳调节剂处理后甜瓜的生长过程进行的考察表明,施用适量的碳调节剂,可以促进甜瓜幼苗生长,显着提高植物体内氮、磷、钾浓度及积累量。施用适量碳调节剂有利于甜瓜植物体的构建,大幅度提高甜瓜产量,但同时伴随着甜瓜糖度的下降。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品质指标,本试验推荐碳调节剂用量为7500 kg.ha-1。

王文晓[6](2019)在《生物炭/醋糟基质对设施蔬菜土壤酸化和盐渍化的改良效果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设施蔬菜发展迅速,已成为设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不科学的施肥和管理,导致设施蔬菜土壤酸化和盐渍化现象普遍存在,已成为我国南方地区设施叶菜栽培生产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的主要因子。因此,改良设施土壤酸化和盐渍化对设施蔬菜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生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的方式,研究生物炭基质对设施酸化和盐渍化土壤理化性状和生菜生长的影响,筛选出适合酸化和盐渍化土壤改良的生物炭种类及其用量;在此基础上,将生物炭、醋糟基质与土壤按比例混合,研究生物炭和醋糟基质对酸化和盐渍化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以及对生菜生长、光合作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明确生物炭和醋糟混配改良设施酸化和盐渍化土壤的效果及其施用量,为设施蔬菜连作障碍土壤基质调理剂的研发奠定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使用稻壳炭、水稻秸秆炭、玉米芯炭三种生物炭基质,分别以1%、2%、3%、4%、5%与酸化和盐渍化土壤(质量比,w/w)混合,研究生物炭种类及用量对设施酸化和盐渍化土壤理化性状以及对生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设施酸化和盐渍化土壤的EC值和容重,增加土壤的pH、总孔隙度,其中以B4处理(土壤中添加4%的水稻秸秆炭)效果最为显着。B4处理的通气孔隙较对照增加了 510.94%,使酸化和盐渍化土壤pH提高了 1.34个单位,EC值下降了 43.39%,株高、茎粗、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地下部鲜重和地下部干重分别增加63.27%、157.73%、175.53%、297.62%、545.83%、371.43%。与对照相比,B4 处理的生菜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了 81.81%和92.86%。这些结果表明,添加4%的水稻秸秆炭可改良设施酸化和盐渍化土壤的理化性状,并能促进生菜生长。2、在筛选出适合酸化和盐渍化土壤改良的水稻秸秆炭基础上,将水稻秸秆炭与醋糟按比例(w/w)混配成基质调理剂,再将基质调理剂(4%)添加到酸化和盐渍化土壤中,研究不同比例基质调理剂对设施酸化和盐渍化土壤理化性质、有机质含量、土壤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秸秆炭和醋糟基质调理剂均提高酸化和盐渍化土壤的pH值,而显着降低EC值,其中T5处理与对照相比,pH值提高了8.30%,EC值降低了22.38%。T5处理使酸化和盐渍化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分别提高20.24%、242.41%和75.73%;同时,T5处理显着增加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数量,降低土壤中真菌数量。这些结果表明,水稻秸秆炭和醋糟基质调理剂对酸化和盐渍化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的作用效果,并能调节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通过生菜栽培试验效果上看,水稻秸秆炭和醋糟基质调理剂均能提高生菜根系活力。定植30d后T5处理的生菜净光合速率(Pn)相比对照提高了 119.61%,使生菜的Vc含量提高82.32%,可溶性糖含量增加49.89%,而硝酸盐含量下降26.62%。不同水稻秸秆炭和醋糟基质调理剂配比(T1~T9)均能增加生菜的产量,而T5处理可使生菜产量提高64.82%。这些结果表明,酸化和盐渍化土壤中施加水稻秸秆炭和醋糟基质能够促进生菜生长和品质提高。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水稻秸秆炭和醋糟基质混配可改善设施酸化和盐渍化土壤的理化性质,降低土壤酸化和盐渍化程度,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从而促进生菜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有利于生菜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提高。综合土壤理化特性和作物生长情况,以T5处理(水稻秸秆炭:醋糟:土壤=1:1:50,质量比)改良效果最为明显,可用于设施蔬菜酸化和盐渍化土壤改良的基质调理剂。

倪婷婷,吴芮莹,陈正东,程秀珠,陈方圆,申玉香,李洪山[7](2018)在《沿海地区设施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成因及防控对策探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设施大棚的栽培面积也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也不断加深。设施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导致农作物产品质量下降,已对农作物的生长带来巨大的挑战,土壤次生盐渍化也成为近几年设施大棚栽培中的难题。文章主要分析设施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张绪美,沈文忠,胡青青[8](2017)在《太仓市郊大棚菜地土壤盐分累积与分布特征研究》文中提出以太仓市郊大棚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太仓市典型大棚菜地土壤盐分累积现状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太仓市郊大棚菜地土壤全盐含量平均值为3.38 g/kg,已达轻度盐化水平;大棚菜地土壤盐分累积区域分布差异较大,最小值为0.42 g/kg,最大值达12.6 g/kg,变异系数达65.7%;大棚菜地土壤盐分累积量有69.84%超过安全水平,其中51.59%为轻度盐土,10.32%为中度盐土,5.56%为重度盐土;大棚菜地土壤盐分累积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以浏河镇、沙溪镇和新区发生盐化现象最为严重,盐化土所占比例分别达91.4%、91.0%和83.0%;八大离子组成中,阳离子以Ca2+为主,其次为Na+和K+,阴离子以NO3–为主,其次为Cl–和SO42–;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太仓市郊菜地土壤发生盐化的主要因素是全盐含量、NO3–、Cl–、Ca2+等指标,造成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施肥、种植及管理模式等人为外在因素;太仓市郊菜地土壤盐分含量随着大棚种植年限的增加而显着提高,在种植年限为45 a时达到峰值,平均值为3.64 g/kg,是种植年限为1 a的大棚土壤含盐量的1.29倍。

柴晓彤[9](2016)在《微生物菌剂对盐渍化土壤改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农业可耕地减少,农业用地已成为重要的稀缺资源。沿海滩涂的盐碱化和设施栽培土壤农化物过度使用,造成土壤的使用效率降低。盐渍化土壤是重要的土地资源之一,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价值。目前,微生物菌剂是切实可行的改良产品,它具有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能更有效的改良盐渍化土壤。本研究以微生物菌剂为研究对象,考察菌剂对盐渍化土壤的修复改良效果,其中用NCT-2菌剂考察对设施栽培次生盐渍化土壤的修复效果,用JFB菌剂和EM菌剂考察对滨海初生盐渍化土壤的修复效果,为不同类型的盐渍土改良方法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针对设施大棚多年种植后土壤的硝酸盐含量的提高影响植物生长,采用NCT-2菌剂处理,设置常规施肥和辅料及不施肥作对照处理,通过种植上海青考察对土壤理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表明NCT-2菌剂的加入使次生盐渍化土壤的EC值与全盐量下降,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分别下降了41.3%和41.3%;NCT-2菌剂处理后增加了土壤中的磷酸酶活性和脲酶活性,与不施肥相比分别增加了70.5%和45.5%,有机质含量上升了1.0%;NCT-2菌剂组与对照组相比土壤中的Ca2+、NO3-的浓度分别减少了63.8%和55.6%,且能有效地调节Mg2+、Na+、K+、SO42-、Cl-和HCO3-的浓度;NCT-2菌剂组较对照的在上海青的产量上增加了32.9%,且能降低上海青植株中硝酸盐含量,较不施肥处理减少39.1%。因此为菌剂进一步在设施大棚中的改良次生盐渍化土壤的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2、采用盆栽模拟实验考察JFB菌剂和EM菌剂对滨海初生盐渍化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在初生盐渍化土壤中施用有机肥+EM菌剂或菇料肥+JFB菌剂,能有效地降低pH、EC,其中有机肥+EM菌剂的施用量为225 t hm-2时对pH和EC改善效果最佳,较CK降幅分别为7.5%和29.5%,菇料肥+JFB菌剂施用量为225 t hm-2时对pH改善效果最佳,较CK降低了12.6%,450 t hm-2时对EC改善效果最佳。在初生盐渍化土壤中施用微生物菌肥,可有效地改良盐渍化土壤中阳离子含量。当施用有机肥+EM菌剂时,施用量为450 t hm-2对土壤中Ca2+和Cl-浓度改善效果最佳,较CK的Ca2+浓度增加50.8%、Cl-浓度下降28.3%;当施用菇料肥+JFB菌剂时,施用量为450 t hm-2时对土壤中Ca2+浓度显着提高,较CK增幅为46.2%,施用量为225 t hm-2时,对土壤中Cl-浓度改善效果最佳,较CK减少38.3%。在初生盐渍化土壤中施用有机肥+EM菌剂或菇料肥+JFB菌剂,能有效地提高脲酶、磷酸酶活性和有机质含量,且在施量为450 t hm-2时,改善土壤质量效果最优。

唐冬,毛亮,支月娥,张进忠,周培,柴晓彤[10](2014)在《上海市郊设施大棚次生盐渍化土壤盐分含量调查及典型对应分析》文中认为调查和分析了上海市郊出现耕作障碍的设施栽培土壤的盐分特征.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设施栽培盐渍化土壤中含盐量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大棚盐渍化土壤主要以微盐渍土、轻度盐渍土和盐土为主,分别占17.39%、56.52%和13.04%,其中崇明县芦笋大棚土壤的盐渍化程度最高.大棚土壤盐分离子组成中,阳离子以Ca2+和Na+为主,其次为Mg2+;阴离子以NO-3和SO2-4为主,其次为Cl-.施肥方式、种植年限、作物种类和管理水平都会影响盐渍化程度,使得土壤含盐量和盐分离子的变化较大.典型对应分析发现,Ca2+、Mg2+和NO-3含量受种植年限影响较大;长期施用单一肥料会加重土壤次生盐渍化,混施化肥和有机肥的土壤盐渍化程度较低;根据土壤中盐分离子与样方的关系,上海市郊设施栽培土壤可划分为4种类型,每种类型土壤受不同盐分离子的影响,其中以受Ca2+、Mg2+、NO-3和Cl-影响的土壤最多,应重点控制.

二、大棚土壤盐渍化的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棚土壤盐渍化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日光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日光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原因
    1.1 日光温室土壤积盐原因
        1.1.1 施肥
        1.1.2 耕作管理制度
        1.1.3 种植年限
    1.2 日光温室土壤返盐原因
        1.2.1 温室内环境特殊
        1.2.2 灌溉制度
        1.2.3 灌水方法
        1.2.4 排水
2 日光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措施
    2.1 减少积盐的措施
        2.1.1 科学合理地施肥
        2.1.2 改善耕作制度
        2.1.3 客土置换
    2.2 防止返盐的措施
        2.2.1 灌溉措施
        2.2.2暗管排水措施
3 结语

(2)耐酸耐盐多抗细菌的筛选及其对植物几种真菌病害的抑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引言
    1 土传病害概况
        1.1 病害种类
        1.1.1 真菌性病害
        1.1.2 细菌性病害
        1.1.3 病毒性病害
        1.2 病害防治
        1.2.1 化学防治
        1.2.2 农业防治
        1.2.3 生物防治
        1.2.4 生防机制
    2 土壤理化失衡
        2.1 土壤酸化
        2.1.1 土壤酸化危害
        2.1.2 土壤酸化成因
        2.1.3 土壤酸化防治
        2.2 土壤盐渍化
        2.2.1 土壤盐渍化现状
        2.2.2 土壤盐渍化危害
        2.2.3 土壤盐渍化成因
        2.2.4 土壤盐渍化防治
    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真菌植物病害功能菌株的筛选及拮抗活性检测
    1 材料
        1.1 供试菌株
        1.2 实验样品
        1.3 筛选培养基
    2 方法
        2.1 功能菌株的筛选
        2.1.1 耐酸耐盐菌株筛选
        2.1.2 拮抗菌株筛选
        2.2 功能菌株抗酸抗盐活性检测
        2.2.1 抗酸活性检测
        2.2.2 抗盐活性检测
        2.3 功能菌株鉴定
        2.3.1 形态鉴定
        2.3.2 分子鉴定
        2.3.3 PCR扩增
        2.3.4 序列分析
        2.4 抑菌谱测定
        2.5 拮抗菌的拮抗活性检测
        2.5.1 离体实验
        2.5.2 盆栽实验
        2.6 耐酸耐盐拮抗菌的其它功能探索
        2.6.1 抗性基因
        2.6.2 产铁载体能力检测
        2.6.3 激素调节
        2.6.4 ACC脱氨酶
    3 结果
        3.1 功能菌株筛选
        3.2 功能菌的抗酸抗盐活性检测
        3.3 菌株鉴定
        3.4 抑菌谱实验
        3.5 拮抗菌的拮抗活性检测
        3.6 耐酸耐盐拮抗菌的其它功能探索
    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功能菌株的培养及发酵条件优化
    1 实验材料
        1.1 供试菌株
        1.2 培养基
        1.3 种子发酵液的制备
    2 实验方法
        2.1 生长曲线和pH的测定
        2.2 发酵培养基优化
        2.2.1 碳源优化
        2.2.2 氮源优化
        2.2.3 无机盐优化
        2.3 正交试验
        2.4 发酵条件优化
        2.4.1 温度优化
        2.4.2 转速优化
        2.4.3 初始pH优化
        2.4.4 接种量优化
        2.5 发酵条件的响应面优化
    3 实验结果
        3.1 生长曲线和pH值
        3.2 培养基优化结果
        3.2.1 碳源选择
        3.2.2 氮源选择
        3.2.3 无机盐选择
        3.3 正交试验结果
        3.4 发酵条件优化实验结果
        3.4.1 培养温度优化
        3.4.2 培养转速优
        3.4.3 初始pH优化
        3.4.4 接种量优化
        3.5 响应面分析及实验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讨论与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培养基的配制
附录二 引物序列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3)设施蔬菜地土壤障碍因子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以苏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1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2 设施蔬菜发展现状
        1.1.3 设施蔬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4 苏州市设施蔬菜发展的特点
    1.2 设施蔬菜地土壤障碍及影响因素
        1.2.1 土壤环境退化
        1.2.2 土壤重金属污染
        1.2.3 土壤微生物与土传病害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意义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意义
        1.3.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设施蔬菜栽培模式调查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设施大棚调查方法
        2.2.2 数据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调查样点信息
        2.3.2 设施大棚类型
        2.3.3 设施种植年限
        2.3.4 设施种植模式和主栽作物
        2.3.5 设施大棚种植年限与主栽作物间的相互关系
        2.3.6 设施大棚当季作物种类
        2.3.7 设施大棚施肥情况
        2.3.8 主栽作物对设施大棚施肥情况的影响
        2.3.9 设施大棚作物产量评价
        2.3.10 设施大棚种植年限和施肥情况对产量的影响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设施土壤板结、酸化和次生盐渍化现状及分析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土壤样品采集方法
        3.2.2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3.2.3 数据处理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土壤容重
        3.3.2 土壤pH
        3.3.3 设施土壤pH的影响因素
        3.3.4 土壤电导率
        3.3.5 设施土壤EC值的影响因素
        3.3.6 土壤酸化与次生盐渍化影响因素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设施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现状及分析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土壤样品采集方法
        4.2.2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4.2.3 数据处理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土壤有机碳(TOC)
        4.3.2 设施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因素
        4.3.3 土壤氮素
        4.3.4 设施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的影响因素
        4.3.5 土壤有效磷
        4.3.6 土壤速效钾
        4.3.7 设施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影响因素
        4.3.8 设施土壤养分含量影响因素分析
        4.3.9 土壤重金属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设施土壤生物学性质及病害现状及分析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土壤样品采集方法
        5.2.2 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5.2.3 数据处理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土壤细菌
        5.3.2 土壤真菌
        5.3.3 设施土壤真菌与细菌比值的影响因素
        5.3.4 土壤尖孢镰刀菌
        5.3.5 土壤腐皮镰刀菌
        5.3.6 土壤茄科劳尔氏菌
        5.3.7 设施土壤病原菌数量的影响因素
        5.3.8 设施土壤微生物影响因素分析
        5.3.9 土传病害发生情况
        5.3.10 设施土壤土传病害的影响因素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草坪间作对设施菜田土壤盐分和蔬菜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控制方法
    1.3 生草栽培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1.3.1 生草覆盖栽培在果园生产上的应用
        1.3.2 生草栽培在土壤改良方面的应用
    1.4 草坪植物的特点及其应用
    1.5 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1.5.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草坪植物间作对土壤盐分和花椰菜品质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1.4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花椰菜生物量和花球产量
        2.2.2 花椰菜花球品质
        2.2.3 花椰菜、草坪根际土壤和组织中硝酸盐含量
        2.2.4 花椰菜根际土壤盐分含量
        2.2.5 花椰菜根际土壤化学性状
        2.2.6 草坪植物对盐分和磷、钾的吸收
    2.3 讨论与小结
        2.3.1 设施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控制
        2.3.2 蔬菜硝酸盐含量的控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草坪植物间作对开棚露地土壤盐分和甜椒品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1.4 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甜椒果实产量和生物量
        3.2.2 甜椒品质
        3.2.3 甜椒、草坪根际土壤和组织中硝酸盐的含量
        3.2.4 甜椒根际土壤盐分含量
        3.2.5 甜椒根际土壤化学性状
        3.2.6 单位面积草坪植物地上部分鲜重以及盐分和磷钾的吸收
        3.2.7 降雨对菜田土壤性状的影响
    3.3 讨论与小结
        3.3.1 开棚淋洗栽培对菜田土壤盐分的影响
        3.3.2 间作对露地蔬菜品质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草坪植物间作对设施菜田面源污染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2.1 地表径流的收集
        4.1.2.2 土壤渗滤液的收集
        4.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4.1.4 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产生等量径流的时间和降雨量
        4.2.2 设施菜田地表径流液中营养物质含量
        4.2.3 设施菜田地表径流液中盐分和pH含量
        4.2.4 设施菜田土壤渗滤液中营养物质含量
        4.2.5 设施菜田土壤渗滤液中pH和盐分的含量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之处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5)碳调节剂在以硝酸盐为主的次生盐渍化土壤上的降盐效果及适宜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产生的原因
    1.2 次生盐渍化的危害
    1.3 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对策
    1.4 有关碳调节剂降盐的试验研究
        1.4.1 设施土壤盐渍化特性研究
        1.4.2 关于碳调节剂制备及使用效果研究
第二章 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1 本研究的意义
    2.2 研究内容和方法
    2.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三章 次生盐渍化土壤盐分及其它重要土壤特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3.1.3 数据分析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设施土壤养分特点
        3.2.2 设施土壤盐渍化和酸化特性
        3.2.3 设施土壤的盐分组成特性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碳调节剂对次生盐渍化土壤降盐效果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4.1.4 数据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添加碳调节剂对土壤可溶性盐总量的影响
        4.2.2 添加碳调节剂盐分离子的影响
        4.2.3 添加碳调节剂对土壤pH及养分的影响
        4.2.4 添加碳调节剂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碳调节剂适宜用量及甜瓜生长的反应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5.1.4 数据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碳调节剂对土壤pH及盐分的影响
        5.2.2 碳调节剂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5.2.3 碳调节剂对甜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5.2.4 碳调节剂对甜瓜成熟期植株体内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5.2.5 碳调节剂对甜瓜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
        5.2.6 经济效益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1.1 次生盐渍化土壤盐分及其它重要土壤特性
        6.1.2 碳调节剂解决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的可行性
        6.1.3 关于碳源的筛选及碳调节剂适宜用量的问题
    6.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生物炭/醋糟基质对设施蔬菜土壤酸化和盐渍化的改良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设施土壤酸化研究现状
        1.1 设施土壤酸化的主要成因
        1.2 设施土壤酸化的危害
    2 设施土壤盐渍化研究现状
        2.1 设施土壤盐渍化的形成成因
        2.2 设施土壤盐渍化的危害
    3 设施土壤酸化和盐渍化的防治措施
        3.1 合理轮作或间种套作
        3.2 科学合理施肥
        3.3 工程措施
        3.4 嫁接栽培
        3.5 施用外源物质
第二章 设施菜地酸化和盐渍化改良生物炭的筛选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炭对设施酸化和盐渍化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2.2 生物炭对设施酸化和盐渍化土壤pH和EC的影响
        2.3 生物炭对酸化和盐渍化土壤条件下生菜生长的影响
        2.4 生物炭对酸化和盐渍化土壤条件下生菜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5 生物炭对酸化和盐渍化土壤条件下生菜光合作用的影响
    3 讨论
第三章 生物炭/醋糟基质调理剂对设施酸化和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稻秸秆炭和醋糟配比对酸化和盐渍化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2 水稻秸秆炭和醋糟混配对酸化和盐渍化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2.3 水稻秸秆炭和醋糟混配对酸化和盐渍化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4 水稻秸秆炭和醋糟基质对酸化和盐渍化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2.5 水稻秸秆炭和醋糟基质对生菜生长的影响
        2.6 水稻秸秆炭和醋糟基质对生菜根系活力的影响
        2.7 水稻秸轩炭和醋糟基质对生菜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8 水稻秸秆炭和醋糟基质对生菜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2.9 水稻秸秆炭和醋糟基质对生菜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2.10 水稻秸秆炭和醋糟基质对生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专业学位期间的成果
致谢

(7)沿海地区设施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成因及防控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成因及危害
    1.1 无淋溶和冲洗
    1.2 化肥的过度使用
    1.3 大棚土壤缓冲能力差
    1.4 土壤盐渍化后危害严重
2 防控对策探讨
    2.1 工业措施——合理灌溉
    2.2 农业措施——土壤改良剂、秸秆生物反应堆
        2.2.1 土壤改良剂
        2.2.2 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2.3 生物措施——增施有机肥料、种植耐盐植物
        2.3.1 增施有机肥
        2.3.2种植耐盐植物
3 展望

(8)太仓市郊大棚菜地土壤盐分累积与分布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土壤采集
    1.3 分析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太仓市郊大棚蔬菜地土壤盐分含量总体特征
    2.2 太仓市郊不同乡镇大棚土壤盐化分布特征
    2.3 太仓市郊盐化大棚土壤的全盐含量及盐分离子的组成特征
    2.4 棚龄对太仓市郊大棚土壤可溶性盐分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9)微生物菌剂对盐渍化土壤改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盐渍化土壤的现状及危害
        1.2.1 盐渍化土壤的现状
        1.2.2 盐渍化土壤危害
    1.3 设施栽培次生盐渍化土壤
        1.3.1 设施栽培次生盐渍化土壤的特征
        1.3.2 设施栽培次生盐渍化土壤形成的原因
    1.4 滨海初生盐渍化土壤
        1.4.1 滨海初生盐渍化土壤的特征
        1.4.2 滨海土壤初生盐渍化形成的原因
    1.5 盐渍化土壤的修复措施
        1.5.1 农业措施
        1.5.2 水利措施
        1.5.3 化学措施
        1.5.4 生物措施
    1.6 微生物菌剂及其在盐渍化土壤中改良的作用
        1.6.1 微生物菌剂改良盐渍化土壤的研究进展和趋势
        1.6.2 微生物菌剂在盐渍化土壤中的改良效果
    1.7 本文的研究意义、内容和技术路线
        1.7.1 研究意义
        1.7.2 研究内容
        1.7.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NCT-2 菌剂对次生盐渍化土壤改良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供试菌株
        2.2.2 主要仪器与试剂
        2.2.3 供试区域概况
        2.2.4 实验设计
        2.2.5 土样的采集和测定方法
        2.2.6 上海青的采集和测定方法
        2.2.7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3.2 不同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3.3 不同处理对土壤盐分离子的影响
        2.3.4 NCT-2 菌剂对设施大棚次生盐渍化土壤改良的动态过程
        2.3.5 不同处理对上海青生长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有机物料和微生物菌肥对初生盐渍化土壤改良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供试肥料
        3.2.2 主要仪器与试剂
        3.2.3 供试区域概况
        3.2.4 试验设计
        3.2.5 土样的采集和测定方法
        3.2.6 数据处理与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3.2 不同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3.3 不同处理对土壤盐分离子的影响
        3.3.4 不同施用量的微生物菌肥对滨海初生盐渍化土壤改良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创新点
    4.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10)上海市郊设施大棚次生盐渍化土壤盐分含量调查及典型对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土壤样品采集
    1.2 分析方法
    1.3 数据统计与处理
2 结果与讨论
    2.1 上海市郊设施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现状
    2.2 土壤盐分离子及其相关性分析
    2.3 不同种植年限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盐分离子的组成特点
    2.4 不同施肥方式下次生盐渍化大棚土壤盐分离子的组成特点
    2.5 大棚土壤盐分离子的典型对应分析
3 结论

四、大棚土壤盐渍化的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日光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研究进展[J]. 吕望,张敬晓,王艳华,景明,胡亚伟.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08)
  • [2]耐酸耐盐多抗细菌的筛选及其对植物几种真菌病害的抑制作用[D]. 张帅帅.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6)
  • [3]设施蔬菜地土壤障碍因子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以苏州市为例[D]. 刘书哲. 南京师范大学, 2020
  • [4]草坪间作对设施菜田土壤盐分和蔬菜品质的影响[D]. 胡帅. 上海交通大学, 2020
  • [5]碳调节剂在以硝酸盐为主的次生盐渍化土壤上的降盐效果及适宜用量研究[D]. 陆晔丰. 扬州大学, 2019(02)
  • [6]生物炭/醋糟基质对设施蔬菜土壤酸化和盐渍化的改良效果研究[D]. 王文晓.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7]沿海地区设施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成因及防控对策探讨[J]. 倪婷婷,吴芮莹,陈正东,程秀珠,陈方圆,申玉香,李洪山. 中国园艺文摘, 2018(02)
  • [8]太仓市郊大棚菜地土壤盐分累积与分布特征研究[J]. 张绪美,沈文忠,胡青青. 土壤, 2017(05)
  • [9]微生物菌剂对盐渍化土壤改良研究[D]. 柴晓彤.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1)
  • [10]上海市郊设施大棚次生盐渍化土壤盐分含量调查及典型对应分析[J]. 唐冬,毛亮,支月娥,张进忠,周培,柴晓彤. 环境科学, 2014(12)

标签:;  ;  ;  ;  ;  

温室土壤盐渍化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