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巯基苯胺论文_唐录华,秦思楠,高林,高文惠

导读:本文包含了对巯基苯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巯基,苯胺,光谱,密度,机理,表面,理论。

对巯基苯胺论文文献综述

唐录华,秦思楠,高林,高文惠[1](2019)在《基于对巯基苯胺膜的高灵敏己烯雌酚印迹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自组装技术,分别以金硫键(Au—S)和氢键在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CMWCNTs)和纳米金(AuNPs)修饰的电极表面成功组装功能单体对巯基苯胺(p-ATP)和模板分子己烯雌酚(DES),在含有p-ATP、DES、氯金酸和电聚合介质四丁基高氯酸铵的聚合液中采用电聚合的方法在组装电极表面形成聚合物膜,并用50%乙醇-0.1mol/L硫酸水溶液(1∶1,体积比)洗脱模板分子,成功制备了用于检测己烯雌酚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印迹传感器的印迹效果和分析性能,并将该传感器应用于食品中己烯雌酚的快速检测。在最佳条件下,己烯雌酚的线性范围为1.0×10-9~1.0×10-5mol/L,检出限为3.3×10-10mol/L,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为83.46%~98.21%,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01%~3.74%之间(n=5)。该传感器操作简单、检测快速灵敏、成本低、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11期)

李来才,陈晓,魏维,徐伯华,孙芳芳[2](2018)在《银纳米光催化4-二乙基对巯基苯胺偶联反应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4-二乙基对巯基苯胺在Ag5簇上的光诱导催化偶联反应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在B3LYP/6-311+G(d,p)基组水平上(Ag采用赝势基组Lan L2DZ)对反应过程中所有的过渡态、中间体的几何构型进行了优化,通过能量和振动频率分析以及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证实了过渡态和中间体的合理性.研究发现4-二乙基对巯基苯胺吸附在银簇上发生偶联反应生成偶氮苯的关键在氨基端两个乙基的脱去,反应过程中存在交叉点,通过"系间窜越"行为才能完成催化偶联过程.(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孙芳芳[3](2016)在《对巯基苯胺衍生物(4-DEABT、4-NBT)吸附于银纳米表面的催化偶联反应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分子吸附在贵金属(Ag或Au)纳米结构上时,导致其拉曼信号强度增强,这种不正常的表面光学现象被定义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简称SERS)。由于其灵敏度高、选择型好常常被用来研究表面吸附问题和表面吸附物种的鉴别。因为对巯基苯胺具有双官能团取代基的结构并且两端都可以与金属连接,所以在单分子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中是极其重要的探针分子。近年来,研究者们发现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中的异常加强信号,但是该异常信号的产生机理尚未明了。有许多研究者报道了关于对巯基苯胺及其衍生物吸附于粗糙的银电极表面的催化偶联反应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其中理论部分主要是关于光谱的研究,但是关于微观机理方面的研究却很少。所以,对巯基苯胺衍生物(4-DEABT、4-NBT)吸附于银纳米表面的催化偶联反应的微观反应机理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本论文选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上(Ag采用赝势基组Lan L2dz)对4-DEABT、4-NBT吸附在银团簇Ag5发生催化偶联反应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4-DEABT吸附于银纳米表面发生催化偶联反应中,可见光照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反应过程中所需要的活化能。由此可得可见光照射在反应体系脱除氨基上乙基基团过程中起到了光助催化作用。另一方面,在可见光照射下,巯基端的吸附没有起到协助催化作用。第二,4-DEABT吸附于银纳米表面发生催化偶联反应中,在反应通道中可能发生不同势能面的交叉现象,即反应过程中出现两个关键的交叉点CP1,CP2。通过有效的自旋翻转可以降低反应势垒。第叁,4-NBT吸附于银纳米表面发生催化偶联反应中,反应的关键在于氨基端上两个取代基团的脱除;在有可见光照射反和两端吸附的条件下,反应所需活化能较低。4-NBT吸附于银纳米表面发生催化偶联反应生成了4,4’-二巯基偶氮苯(4,4’-DMAB)。(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6-04-10)

李来才,彭丹,王微,白坤坤[4](2015)在《4-二甲基对巯基苯胺吸附于银簇上的光诱导催化偶联反应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对4-二甲基对巯基苯胺吸附在Ag簇上催化偶联生成4,4’-二巯基偶氮苯(4,4’-DMAB)的反应机理进行理论研究.对比研究了暗反应条件下和光照条件下4-二甲基对巯基苯胺吸附在Ag簇上发生催化偶联生成4,4’-二巯基偶氮苯(4,4’-DMAB)的反应机理.为了了解4-二甲基对巯基苯胺中的巯基端S原子吸附在银簇上对反应的影响,比较研究了4-二甲基对巯基苯胺中的N和S原子同时吸附和仅N原子吸附在银簇上两种条件下的化学反应机理.用自然键轨道(NBO)理论和分子中的原子理论(AIM)分析了分子轨道间相互作用和成键特征.研究结果发现:该反应的关键在于氨基端两个甲基的脱去,在暗反应和光照条件下,两端吸附时第二个甲基脱去所需活化能均很高,分别为57.95、63.88 kcal/mol,表明光照在反应中没起到催化作用.暗反应条件下巯基端吸附起到助催化作用,反应为两端协同催化过程.光照条件下银簇两端协同催化过程表现得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刘哲林,封颖慧,韩青[5](2015)在《空心银纳米球层层组装膜上对巯基苯胺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对巯基苯胺(p-ATP)为探针分子,采用拉曼光谱研究了空心银纳米球与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层层组装做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基底的性质.实验结果表明:这种通过层层组装法制作的基底对p-ATP具有良好的增强效果;单层基底对p-ATP的不同振动模式的增强因子分别可以达到2×106和6×107.(本文来源于《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白坤坤[6](2014)在《对巯基苯胺和4-二甲基对巯基苯胺附在Ag_5簇上的光诱导催化偶联反应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对对巯基苯胺及其简单衍生物4-二甲基对巯基苯胺吸附在Ag簇上催化偶联生成4,4’-二巯基偶氮苯(4,4’-DMAB)的反应机理进行理论研究。考虑光照对反应的影响,对比研究了暗反应条件下和光照条件下对巯基苯胺及其简单衍生物吸附在Ag簇上发生催化偶联生成4,4’-二巯基偶氮苯(4,4’-DMAB)的反应机理。为了了解对巯基苯胺及其简单衍生物中的巯基端S原子吸附在银簇上对反应的影响,比较研究了巯基苯胺及其简单衍生物中的N和S原子同时吸附和仅N原子吸附在银簇上两种条件下的化学反应机理。在6-311+G(d)基组水平上(Ag采用赝势基组LanL2DZ)目标反应所有中间体、过渡态进行构型优化。并在相同基组水平下通过振动频率、能量以及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确认中间体和过渡态的合理性。用自然键轨道(NBO)理论和分子中的原子理论(AIM)分析了分子轨道间相互作用和成键特征。研究对巯基苯胺(PATP)吸附在Ag5上发生偶联反应生成偶氮苯及其机理,研究发现,该反应的关键在于氨基端两个氢原子的脱去。相比于暗反应条件下,光照射下两端吸附时脱去第一个氢和第二个氢所需活化能都有所降低,尤其是脱去第二个氢原子时,降低了31.04kcal/mol,表明在光照条件下,反应体系脱去氨基上氢原子过程易于发生,光照起到助催化作用。比较研究了巯基苯胺中的N和S原子同时吸附和仅N原子吸附在银簇上两种条件下的化学反应机理,脱去第二个H原子时,活化能均有所增加,表明暗反应和光照条件下,巯基端S原子吸附在银簇上均没有起到催化作用,助催化作用不明显。光照条件下目标反应速率控制步骤的活化能为37.08kcal/mol,偶联反应在热力学下能发生。研究对巯基苯胺(PATP)的简单衍生物4-二甲基对巯基苯胺(4-DMABT)在Ag5上发生偶联生成偶氮苯及其机理。研究发现,该反应的关键在于氨基端两个甲基的脱去;在暗反应和光照条件下,两端吸附时第二个甲基脱去所需活化能均很高,分别为57.95、63.88kcal/mol,由此该反应的进行较困难。光照条件下第二个甲基脱去所需活化能比暗反应条件下高了5.93kcal/mol,表明光照在反应中没起到催化作用。暗反应条件下,4-二甲基对巯基苯胺的中的N和S原子同时吸附在银簇上时,脱去第一个甲基活化能比仅N原子吸附在银簇条件下稍高,而脱去第二个甲基活化能则降低了20.66kcal/mol,表明暗反应条件下巯基端吸附起到助催化作用,反应为两端协同催化过程。但在光照条件下银簇两端协同催化过程表现得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4-05-30)

黄逸凡,朱红平,赵刘斌,吴德印,任斌[7](2011)在《金、银纳米结构上的对巯基苯胺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现象(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被发现以来,围绕着增强机理的研究一直是该领域的热点之一。时至今日,研究结果表明增强的机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其中之一是由光诱导纳米结构产生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增强SERS活性基底表面的局域光电场引起的散射光增强。另一方面,增强的拉曼散射还来自于吸附分子与基底之间的化学相互作用。在(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11-25)

陈艳,易早,陈善俊,罗江山,易有根[8](2011)在《对巯基苯胺分子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在B3LYP/6-31++G**(C,H,N,S)/LANL2DZ(Ag)水平上,对对巯基苯胺(p-aminothiophenol,PATP)分子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计算了PATP的常规拉曼散射(normal Raman scattering,NRS)光谱和PATP与Ag原子以及Ag2团簇吸附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光谱,并和其他文献值进行比较。计算表明,计算结果与已有的实验值符合得较好,采用PATP—Ag2吸附构型比PATP—Ag吸附构型的计算结果更符合已有实验值。最后,通过GaussView可视化软件,对PATP分子的振动频率进行了更为全面地归属。通过PATP分子SERS与NRS的比较,SERS在213cm-1处观察到明显的Ag—S伸缩振动谱带,可以说明PATP分子是通过形成Ag—S化学键吸附在银纳米粒子上的。该工作对理解和解释一些实验现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研究PATP分子的SERS增强机理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1年11期)

刘秀敏,黄逸凡,吴德印,任斌,田中群[9](2008)在《对巯基苯胺分子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PATP在表面可能的结构及其与不同大小金属簇(Ag_(1-8),Au_(1-5))的成键情况以及分子金属复合物的拉曼光谱性质的变化,同时考虑了吸附构型和带电金属簇对拉曼光谱的影响,最终得到了与实验光谱吻合较好的理论模型。(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期刊2008-10-01)

刘秀敏[10](2008)在《对巯基苯胺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具有很高的检测灵敏度和可获得高质量的表面吸附分子的拉曼光谱信号,是研究金属纳米结构表面和表面吸附分子的重要的光谱学手段之一。目前,人们对这种增强效应的机理仍缺乏全面理解,常认为主要是来自物理增强和化学增强两种机理,而化学增强机理较为复杂,需要在量子力学水平上进行描述。对巯基苯胺分子(PA7P)的双官能团结构使得它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分子吸附在粗糙银电极或银纳米结构上表现出所谓的“b_2模显着的增强”的现象。目前,文献中有叁种不同的化学增强机理来解释这种光谱的变化,但仍不能解释有关PATP实验现象。为了深入理解PATP分子所表现出的SERS光谱增强本质,我们基于量子化学理论计算系统地研究了PATP分子及其以不同方式与金属银或金成键后的拉曼光谱。相应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计算了PATP分子及不同异构体的优化结构和拉曼光谱,并对振动基频首次进行了全面的理论归属;(2)分析了分子—金属复合体系的拉曼光谱,探讨了PATP与金属发生成键作用对分子拉曼光谱的影响,并发现PATP以单体形式在金属表面不会表现出强的b_2模增强的现象;(3)当PATP分子在金属表面发生偶联反应生成对二巯基偶氮苯(4,4'-dimercapto-azobenzene,DMAB)时,其特征拉曼谱峰与实验观测很好吻合。计算了该分子及分子—金属复合体系的拉曼光谱,并进一步与PATP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结果相比较,解释了PATP分子在金属银表面的所谓的“b_2模异常增强”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8-09-01)

对巯基苯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4-二乙基对巯基苯胺在Ag5簇上的光诱导催化偶联反应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在B3LYP/6-311+G(d,p)基组水平上(Ag采用赝势基组Lan L2DZ)对反应过程中所有的过渡态、中间体的几何构型进行了优化,通过能量和振动频率分析以及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证实了过渡态和中间体的合理性.研究发现4-二乙基对巯基苯胺吸附在银簇上发生偶联反应生成偶氮苯的关键在氨基端两个乙基的脱去,反应过程中存在交叉点,通过"系间窜越"行为才能完成催化偶联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对巯基苯胺论文参考文献

[1].唐录华,秦思楠,高林,高文惠.基于对巯基苯胺膜的高灵敏己烯雌酚印迹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J].化工进展.2019

[2].李来才,陈晓,魏维,徐伯华,孙芳芳.银纳米光催化4-二乙基对巯基苯胺偶联反应机理的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8

[3].孙芳芳.对巯基苯胺衍生物(4-DEABT、4-NBT)吸附于银纳米表面的催化偶联反应的机理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

[4].李来才,彭丹,王微,白坤坤.4-二甲基对巯基苯胺吸附于银簇上的光诱导催化偶联反应机理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5

[5].刘哲林,封颖慧,韩青.空心银纳米球层层组装膜上对巯基苯胺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6].白坤坤.对巯基苯胺和4-二甲基对巯基苯胺附在Ag_5簇上的光诱导催化偶联反应机理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7].黄逸凡,朱红平,赵刘斌,吴德印,任斌.金、银纳米结构上的对巯基苯胺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C].第十六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1

[8].陈艳,易早,陈善俊,罗江山,易有根.对巯基苯胺分子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

[9].刘秀敏,黄逸凡,吴德印,任斌,田中群.对巯基苯胺分子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C].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2008

[10].刘秀敏.对巯基苯胺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8

论文知识图

为固体对巯基苯胺、规则排列镍纳...(a)裸金电极,(b)电聚合对巯基苯胺对巯基苯胺在TBAP乙醇溶液中CV曲...对巯基苯胺的FT-Raman谱图对巯基苯胺包覆的银纳米粒子的...显示为对巯基苯胺吸附在Ag/ZnO...

标签:;  ;  ;  ;  ;  ;  ;  

对巯基苯胺论文_唐录华,秦思楠,高林,高文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