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功综合控制论文_张建良,齐冬莲,吴越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功综合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压,谐波,变电站,控制系统,可编程,坐标系,百分比。

无功综合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张建良,齐冬莲,吴越[1](2019)在《基于虚拟仪器的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压无功控制精度差及振荡等问题,基于LabVIEW的虚拟仪器技术,以变配电系统为实际对象,综合利用电力一次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和人机接口单元组成的硬件系统,以及LabVIEW为基础的变配电软件开发环境,设计并实现了基于虚拟仪器的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系统。实验研究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对电压无功的有效控制,可以为变配电系统电压无功稳定控制积累运行经验和实验支撑。(本文来源于《实验技术与管理》期刊2019年07期)

周军,陈念刚[2](2019)在《基于正负序分离的无功及负序综合补偿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在不平衡负载情况下实现无功和负序补偿,采用基于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静止无功补偿器(MMCSTATCOM)同时进行无功和叁相不平衡补偿。以正负序分离控制为核心思想,对传统的双坐标系控制方法进行改进,将正、负序分量分别在dq和αβ坐标系下控制。与传统方法比较降低了结构复杂度,提高了控制灵活性。并在电流直接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双极控制方案。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改进方法和综合补偿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测与仪表》期刊2019年18期)

徐建伟,李露莎[3](2018)在《基于大数据分析计算与控制的10kV配电线路综合无功补偿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当10kV配电线路上的功率因数低,线路压降增大的时候,传统的方法是在10kV线路上增加无功补偿装置,这种方法当然能达到减小线路无功功率的目的,但是会增加设备投入成本,而且必须停电安装,本文提出了把低压台区无功补偿装置富余的电力电容器返补到10kV线路上去,通过10kV线路与低压台区及其运行的各种数据分析,选择改造低压台区返补点的无功补偿控制器,使其具有远程通讯功能,同时按一定的控制模型开发一套软件,根据10kV线路的功率因数和电压来控制低压返补点电容器的投入和切除。(本文来源于《通讯世界》期刊2018年07期)

徐敏[4](2018)在《无功功率与柔性交流电压综合控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分析了STATCOM的设计思路和原理,对其功能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行阐述,对STATCOM在目前配电网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介绍。通过总结目前配电网的发展现状,对无功补偿装置功能的新需求,重新设计STATCOM得到参数及算法,确保能够实现对电压和无功功率的有效控制。设计完成后,为验证算法的可行性,利用PSIM软件搭建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对比投运前后的效果可以发现,应用了STATCOM的配电网在电压和无功功率上更加稳定,证明了所设计的控制方法能够充分满足现场使用的需要。(本文来源于《农村电气化》期刊2018年07期)

周大林,庞开阳,张迪[5](2018)在《基于微机综合保护测控装置的电压无功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VQC(电压无功控制)装置普遍存在灵活性差、可靠性不高、效费比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机综合保护测控装置实现变电所电压无功控制的方法。微机综合测控装置通过自带的比较器和可编程逻辑方程实现VQC,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灵活性,节省了投资成本,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电气化铁道》期刊2018年03期)

周晓明[6](2017)在《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控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能够完成多种运行控制功能,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变电站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阐述变电站调压的主要手段、变电站无功控制的原理、策略。并讨论电力系统的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的3种控制模式。在国家"节能降耗"的大战略下,为变电站的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7年32期)

赵倩,张建成[7](2017)在《并网逆变器的有功无功综合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分布式光伏电源在配电网中的渗透率上升,光伏电源对配电网的电压质量影响日益增大。本文采用光伏电源接入配电网等效电路模型,通过分析电压越限机理,提出了实时设定光伏电源注入配电网的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的控制策略,可从根本上实现电压质量的改善,提高功率因数,进而增大光伏在电网中的渗透率。仿真结果表明,此控制策略能够很好地抑制电压升高,提升电压质量。(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期刊2017年05期)

方明[8](2017)在《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系统的优化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重点针对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系统提出了以(automatic voltage control,AVC)自动电压无功控制系统为基础的优化措施。对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及设计思想进行了介绍,并对微机系统和f输入单元进行了设计,然后对产品的管理代理、区域优化代理以及无功电压控制代理3个方面提出了优化方案。(本文来源于《电气技术》期刊2017年09期)

刘光,张先云[9](2017)在《多谐波源的集中治理及变电所的电压、谐波和无功综合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本文中,通过对于一些地方的电网的多谐波源的主要特点进行简要的分析,探讨相应的集中治理的方案,与此同时,对于那些谐波源比较分散以及小型的光伏较多的情况,提出相应的变电所的电压、谐波以及无功的有效控制手段,希望今后在这个方面有所改善。(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7年34期)

车焕,郜世磊,石晓磊[10](2017)在《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系统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电压无功的控制质量,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控制策略,并根据控制策略设计一个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系统,对变电站电压和无功功率进行综合控制,使电压在合理的范围内变化。(本文来源于《自动化应用》期刊2017年07期)

无功综合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在不平衡负载情况下实现无功和负序补偿,采用基于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静止无功补偿器(MMCSTATCOM)同时进行无功和叁相不平衡补偿。以正负序分离控制为核心思想,对传统的双坐标系控制方法进行改进,将正、负序分量分别在dq和αβ坐标系下控制。与传统方法比较降低了结构复杂度,提高了控制灵活性。并在电流直接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双极控制方案。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改进方法和综合补偿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功综合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张建良,齐冬莲,吴越.基于虚拟仪器的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系统[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

[2].周军,陈念刚.基于正负序分离的无功及负序综合补偿控制策略[J].电测与仪表.2019

[3].徐建伟,李露莎.基于大数据分析计算与控制的10kV配电线路综合无功补偿技术[J].通讯世界.2018

[4].徐敏.无功功率与柔性交流电压综合控制应用研究[J].农村电气化.2018

[5].周大林,庞开阳,张迪.基于微机综合保护测控装置的电压无功控制方法[J].电气化铁道.2018

[6].周晓明.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控制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7

[7].赵倩,张建成.并网逆变器的有功无功综合控制策略研究[J].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2017

[8].方明.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系统的优化措施[J].电气技术.2017

[9].刘光,张先云.多谐波源的集中治理及变电所的电压、谐波和无功综合控制策略[J].建材与装饰.2017

[10].车焕,郜世磊,石晓磊.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系统的设计[J].自动化应用.2017

论文知识图

按电压和无功综合控制策略电压无功综合控制主程序流程基于LabVIEW的数据波形计算程序实现(2...电压无功综合控制主程序流程九区域电压无功综合控制图示电压无功综合控制九区图

标签:;  ;  ;  ;  ;  ;  ;  

无功综合控制论文_张建良,齐冬莲,吴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