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关于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姚菁菁哈尔滨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150000

摘要针对关于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分析了目前高校《计算机应用》教学的现状,《计算机应用》教学模式单一、高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和计算机应用教学内容僵化,探讨了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的几种主要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教学模式

目前高校教学中《计算机应用》已经是不同院系中各个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计算机应用已经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发展和经济的提高,在社会中已经成为普遍的知识,就是在中小学教育中对计算机应用教学也不陌生,这必然使社会各阶层人士对计算机的应用知识和范围要求不断提高,这必然推动高校关于计算机应用教学的内容也不断提高,同时给高校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在高校计算机应用课应该紧跟高科技发展的步伐,掌握高科技的发展,就可以对计算机应用教学的模式、方法、内容不断地提高,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计算机教学与高科技发展同步,达到理想的计算机应用教学效果。

1.目前高校《计算机应用》教学的现状

1.1《计算机应用》教学模式单一

在《计算机应用》的教学中总会涉及3个主要的问题,第一,利用计算机可以做什么,第二,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要学习什么内容,第三,怎么样去学习计算机操作。在高校为了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教师会通过电脑进行演示。但是,原本需要操作学习的教学内容,在计算机的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模式仍然是“满堂灌”的模式,教学方法还是以教师为中心。这样教学的结果使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学生自身学习的主动性被忽略,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当然,由于高校教学条件的改善,许多高校的计算机教室已经配备齐全,已经使计算机教学可以在机房统一上课,或利用多媒体上课,这相对于传统的“黑板式”教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对计算机应用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学习模式的不足。由于学生接受计算机信息的量过大,很容易造成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被动接受,学生缺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课件走,谈不到对所学知识及时的消化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变成了“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提高和理解,降低了教学的效果。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技术课程,如果学生对于计算机内容都没有兴趣,只能说明现在计算机的教学模式还需要探讨需要改革的问题。

1.2高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在计算机应用的学习过程中,由于计算机基础的不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平参差不齐。产生这种原因的因素是因为学生来源我国不同的地区,在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着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普及情况参差不齐,在一些发展较快的地方小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基础,而一些偏远地区的中学生还没有机会接触计算机,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这是高校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学生计算机水平的不同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一方面的确是是因为基础不同,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的学习态度的差别。一部分已经学习过计算机的学生在上课时容易开小差,另一部分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并且学习效果不好。另一方面,学生缺乏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导致理论基础不牢,使得大部分学生对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应用造成障碍。

1.3计算机应用教学内容僵化

信息化、数字化的不断普及使计算机在不同行业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无论任何专业,对计算机应用的掌握不仅仅代表大学生专业知识的丰富,同时也关系到今后应聘职业和在工作中的发展。在高等院校中进行《计算机应用》教学就是为了今后学生在工作中可以将计算机成为工具,教学目标明确。然而在一些普通的院系中,因受计算机整体水平的影响以及各个院校对计算机的重视程度的不够,使得教学的目的、内容等都与专业知识相脱节,使学习到的东西不能很好地应用到专业领域中。

2.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的几种主要模式

2.1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计算机类的课程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应用性较强。而任务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就是教学由任务驱动,注重实践,因此任务教学法很适合计算机应用的教学。同时计算机的教学是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特点、富有创造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造。任务教学法要根据计算机教学的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模式。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对自己有深刻的认识,并发挥自己的潜能,能够自己主动解决生活中关于计算机应用的实际问题。

2.2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在计算机应用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可以把整个过程可以具体分为:第一,预习阶段。预习的意义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可以让学生明白自身的特点,在了解自己特点的基础上明确学习的任务,这样可以提高自己学习的效率。再次,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积累学习的方法,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最后,在上课之前学生已经对相关的学习知识有所了解,这样可以为上课时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做铺垫。第二,课堂展示与反馈阶段。该阶段实施的意义在于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先学先悟、先知先觉,教师再进行进一步的操作。通过课堂知识的反馈教师可以知道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且可以更好的把握和了解学生的薄弱环节,在进行讲课时可以侧重于学生的薄弱环节,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授课的效率,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三,归纳总结阶段。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阐述所学内容的要点,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并能够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加强记忆,可以为以后学生在公共场合的发言提供良好的锻炼机会。第四,布置明确的操作内容。对于计算机这类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该学科的关键所在。教师为培养学生的该类能力,可以通过布置明确的作业来实现,该类作业的类型可以包括理论类的预习作业、拓展类的上机作业以及操作类的预习作业。第五,检查评测。检测的目的只是为了促进学生能够自觉的学习,只有通过适时的检查评测才能够保证学生学习的质量,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可以使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查找原因和不足,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3.结论

信息化的发展,已经对计算机的教学提出了较大的挑战。要想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需要针对目前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同的专业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其关键在于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只有合理的教学模式才能够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新爱.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2(5):21-23•

【2】邵超雄,鲁翠柳.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0(24):142-45.

标签:;  ;  ;  

关于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