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排式水产分类养殖池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联排式水产分类养殖池,包括池体,池体为前后端及上部均敞口的槽体结构,其池底部位浸没于水体中,池体内由前向后依次设有水循环区、养殖区和排污区,养殖区池底设为由前向后向下倾斜的斜面,并竖直设有多个隔断墙体,每个隔断墙体均沿前后方向设置;拦网,拦网设有三张,并分别竖直设置于养殖区的前后端以及排污区的后端,且拦网的左右两侧分别延伸至与池体的左右两侧侧壁连接;水循环装置,其安装于水循环区,用于促进子养殖区内水体流动;移动行走装置;排污装置,其与移动行走装置传动连接,移动行走装置可驱动排污装置在排污区内左右移动。优点: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养殖不同种类水产,产量高,质量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联排式水产分类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上述池体(1)为前后端及上部均敞口的槽体结构,并搭建于水体中,其池底部位浸没于水体中,上述池体(1)内由前向后依次设有水循环区、养殖区和排污区,上述养殖区对应的池底设为由前向后向下倾斜的斜面,上述养殖区对应的池底的后端的水平高度不低于上述排污区对应的池底上表面水平高度,上述养殖区对应的池底竖直设有多个向上延伸至水面上方的隔断墙体(11),每个上述隔断墙体(11)均沿前后方向设置,多个上述隔断墙体(11)将上述养殖区分隔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子养殖区;拦网(2),上述拦网(2)设有三张,并分别竖直设置于上述养殖区的前后端以及上述排污区的后端,且上述拦网(2)的左右两侧分别延伸至与上述池体(1)的左右两侧侧壁连接;水循环装置(3),上述水循环装置(3)安装于上述水循环区,用于促进上述池体(1)内每个上述子养殖区内的水体由前向后流动;移动行走装置(4),上述移动行走装置(4)安装于上述排污区的上方;排污装置(5),上述排污装置(5)与上述移动行走装置(4)传动连接,上述移动行走装置(4)可驱动上述排污装置(5)在上述排污区内左右移动,以清除沉积在上述排污区的残饵粪便。

设计方案

1.一种联排式水产分类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池体(1),上述池体(1)为前后端及上部均敞口的槽体结构,并搭建于水体中,其池底部位浸没于水体中,上述池体(1)内由前向后依次设有水循环区、养殖区和排污区,上述养殖区对应的池底设为由前向后向下倾斜的斜面,上述养殖区对应的池底的后端的水平高度不低于上述排污区对应的池底上表面水平高度,上述养殖区对应的池底竖直设有多个向上延伸至水面上方的隔断墙体(11),每个上述隔断墙体(11)均沿前后方向设置,多个上述隔断墙体(11)将上述养殖区分隔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子养殖区;

拦网(2),上述拦网(2)设有三张,并分别竖直设置于上述养殖区的前后端以及上述排污区的后端,且上述拦网(2)的左右两侧分别延伸至与上述池体(1)的左右两侧侧壁连接;

水循环装置(3),上述水循环装置(3)安装于上述水循环区,用于促进上述池体(1)内每个上述子养殖区内的水体由前向后流动;

移动行走装置(4),上述移动行走装置(4)安装于上述排污区的上方;

排污装置(5),上述排污装置(5)与上述移动行走装置(4)传动连接,上述移动行走装置(4)可驱动上述排污装置(5)在上述排污区内左右移动,以清除沉积在上述排污区的残饵粪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联排式水产分类养殖池,其特征在于,上述水循环装置(3)包括:

反力板(31),上述反力板(31)为长方形板,其沿左右方向设置于上述水循环区的前端,且其左右两侧分别延伸靠近上述池体(1)的左右两侧侧壁,上述反力板(31)下部伸入水体中,并靠近上述池体(1)的池底,其上部向后侧上方倾斜伸出水面;

曝气管(32),上述曝气管(32)沿左右方向安装于上述水循环区内,并浸没于上述反力板(31)的下方水体内,上述曝气管(32)上部布满气孔;

送风装置(33),上述送风装置(33)的输出端与上述曝气管(32)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联排式水产分类养殖池,其特征在于:上述送风装置(33)为罗茨风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联排式水产分类养殖池,其特征在于:上述反力板(31)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α,且α=45°。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联排式水产分类养殖池,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行走装置(4)包括两条轨道(41)和电控移动小车(42),两条上述轨道(41)分别沿左右方向水平架设于上述池体(1)两侧侧壁上部对应上述排污区上方的位置,两条上述轨道(41)前后间隔设置,上述电控移动小车(42)下端具有两组分别与两条上述轨道(41)滚动配合的行走轮(421),上述排污装置(5)安装于上述电控移动小车(4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联排式水产分类养殖池,其特征在于:上述排污装置(5)为吸污泵,上述吸污泵安装于上述电控移动小车(42)上,其输入端伸入上述排污区的水体内靠近池底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联排式水产分类养殖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增氧机(6),多个上述增氧机(6)与多个子养殖区一一对应,每个上述增氧机(6)均具有多个氧气出口(61),且多个上述氧气出口(61)均匀布散于对应的上述子养殖区内的水体中。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联排式水产分类养殖池,其特征在于:上述池体(1)左右两侧侧壁的上端对应上述水循环区和排污区的位置分别横跨设有便于作业人员行走的行走梁(12)。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联排式水产分类养殖池。

背景技术

在养殖水产,特别是鱼类的技术上大多还是采用传统的池塘“开放式散养”,此种养殖方式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如在没有风的天气下,水塘水体流动缓慢,不利于鱼类生长,并且池塘内物种繁多,鱼类生长容易受其他物种威胁,此外,池塘内排泄物及残饵清除不易,长久淤积,严重影响鱼类生长,此外,对整个池塘增氧不论是成本还是劳动强度都较大,综上因素,目前的开放式散养技术很难高质量高产量的养殖水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联排式水产分类养殖池,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联排式水产分类养殖池,包括池体,上述池体为前后端及上部均敞口的槽体结构,并搭建于水体中,其池底部位浸没于水体中,上述池体内由前向后依次设有水循环区、养殖区和排污区,上述养殖区对应的池底设为由前向后向下倾斜的斜面,上述养殖区对应的池底的后端的水平高度不低于上述排污区对应的池底上表面水平高度,上述养殖区对应的池底竖直设有多个向上延伸至水面上方的隔断墙体,每个上述隔断墙体均沿前后方向设置,多个上述隔断墙体将上述养殖区分隔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子养殖区;拦网,上述拦网设有三张,并分别竖直设置于上述养殖区的前后端以及上述排污区的后端,且上述拦网的左右两侧分别延伸至与上述池体的左右两侧侧壁连接;水循环装置,上述水循环装置安装于上述水循环区,用于促进上述池体内每个上述子养殖区内的水体由前向后流动;移动行走装置,上述移动行走装置安装于上述排污区的上方;排污装置,上述排污装置与上述移动行走装置传动连接,上述移动行走装置可驱动上述排污装置在上述排污区内左右移动,以清除沉积在上述排污区的残饵粪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养殖不同种类水产,产量高,质量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上述水循环装置包括反力板,上述反力板为长方形板,其沿左右方向设置于上述水循环区的前端,且其左右两侧分别延伸靠近上述池体的左右两侧侧壁,上述反力板下部伸入水体中,并靠近上述池体的池底,其上部向后侧上方倾斜伸出水面;曝气管,上述曝气管沿左右方向安装于上述水循环区内,并浸没于上述反力板的下方水体内,上述曝气管上部布满气孔;送风装置,上述送风装置的输出端与上述曝气管相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利用气流实现水体的流动,促进水体循环,给鱼类生长提供较佳的水体环境。

进一步,上述送风装置为罗茨风机。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于养殖增氧。

进一步,上述反力板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α,且α=45°。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角度设计合理,使得气流促进水体有效的流动。

进一步,上述移动行走装置包括两条轨道和电控移动小车,两条上述轨道分别沿左右方向水平架设于上述池体两侧侧壁上部对应上述排污区上方的位置,两条上述轨道前后间隔设置,上述电控移动小车下端具有两组分别与两条上述轨道滚动配合的行走轮,上述排污装置安装于上述电控移动小车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移动行走装置设计合理,利于排污装置移动清理,其清污面积大,效果好。

进一步,上述排污装置为吸污泵,上述吸污泵安装于上述电控移动小车上,其输入端伸入上述排污区的水体内靠近池底的位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方便,利于残饵粪便的高效清理。

进一步,还包括增氧机,上述增氧机的多个氧气出口分别均匀布散于上述养殖区内的水体中。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改善水体内氧气含量,从而提供鱼类养殖的较佳水体环境。

进一步,上述池体左右两侧侧壁的上端对应上述水循环区和排污区的位置分别横跨设有便于作业人员行走的行走梁。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于作业人员巡视鱼类养殖状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联排式水产分类养殖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联排式水产分类养殖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池体,2、拦网,3、水循环装置,4、移动行走装置,5、排污装置,6、增氧机,11、隔断墙体,12、行走梁,31、反力板,32、曝气管,33、送风装置,41、轨道,42、电控移动小车,61、氧气出口,421、行走轮,422、底座,423、电机,424、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和3所示,本实施例的联排式水产分类养殖池包括池体1,上述池体1为前后端及上部均敞口的槽体结构,并搭建于水体中,其池底部位浸没于水体中,上述池体1内由前向后依次设有水循环区、养殖区和排污区,上述养殖区对应的池底设为由前向后向下倾斜的斜面,上述养殖区对应的池底的后端的水平高度不低于上述排污区对应的池底上表面水平高度,上述养殖区对应的池底竖直设有多个向上延伸至水面上方的隔断墙体11,每个上述隔断墙体11均沿前后方向设置,多个上述隔断墙体11将上述养殖区分隔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子养殖区;拦网2,上述拦网2设有三张,并分别竖直设置于上述养殖区的前后端以及上述排污区的后端,且上述拦网2的左右两侧分别延伸至与上述池体1的左右两侧侧壁连接;水循环装置3,上述水循环装置3安装于上述水循环区,用于促进上述池体1内每个上述子养殖区内的水体由前向后流动;移动行走装置4,上述移动行走装置4安装于上述排污区的上方;排污装置5,上述排污装置5与上述移动行走装置4传动连接,上述移动行走装置4可驱动上述排污装置5在上述排污区内左右移动,以清除沉积在上述排污区的残饵粪便。

养殖过程中,将不同种类的鱼苗分别投放于每个子养殖区内,在生长过程中,根据不同物种的具体养殖信息,向每个子养殖区内均匀投放相配的鱼食,长此以往,在每个子养殖区内均会产生较多的残饵粪便,同时,养殖过程中,通过水循环装置3促进整个池体1内水体由前向后流动,促进养殖水体的循环,即就是促进每个子养殖区内水体的循环流动;此外,因整个养殖区池底为斜面,即就是每个子养殖区池底也为斜面,因此,在自身形状结构的因素以及水体流动的作用下,每个子养殖区内的残饵粪便均会沿子养殖区池底向后方流动,最终大部分均沉积于排污区内,之后,顶起通过移动行走装置4带动排污装置4沿排污区移动,实现排污区内污物(残饵粪便)的清理(回收),综上,整个养殖过程可改善整个池体1内水体的状况,并且养殖不同的物种,并且能够确保每个子养殖区内水体均适合鱼类的良好生长,整个系统结合水循环以及残饵粪便的有效清理能够大幅度改善养殖区内鱼类生长的水体环境,实现鱼类的分类高产养殖。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拦网2的作用为防止池塘其他物种进入养殖区,并且,能够有效的防止养殖区内鱼类的逃脱,拦网2的网眼尺寸一般为2-3公分,不会造成鱼类的逃脱,也能够有效的杜绝大部分其他物种的进入。

较佳的,上述水循环装置3包括反力板31,上述反力板31为长方形板,其沿左右方向设置于上述水循环区的前端,且其左右两侧分别延伸靠近上述池体1的左右两侧侧壁,上述反力板31下部伸入水体中,并靠近上述池体1的池底,其上部向后侧上方倾斜伸出水面;曝气管32,上述曝气管32沿左右方向安装于上述水循环区内,并浸没于上述反力板31的下方水体内,上述曝气管32上部布满气孔;送风装置33,上述送风装置33的输出端与上述曝气管32相连通,送风装置33可以是安装于池体1上,也可以是单独安装于搭建好的棚房内,水循环装置3在运行过程中,送风装置33不断将空气输送进入曝气管32内,并经过曝气管32上部的多个气孔向上吹送,吹送过程中,气流中氧气部分溶于水,气流带动水流向上流动直至接触反力板31后,在反力板31的反作用下,水流和气流会向后方水平运动,即就是带动水体向后流动,实现整个池体1内水体自前向后的循环流动,并且整个过程能够增加水体内的氧气含量,通过水循环及增氧的双重作用来大幅度改善养殖区内鱼类生长的水环境,实现养殖区内鱼类高产、高质量的生长。

较佳的,上述送风装置33为罗茨风机,其属容积式风机,叶轮端面、风机前后端盖,原理是利用两个叶形转子在气缸内作相对运动来压缩和输送气体的回转压缩机,这种鼓风机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增氧、污水处理曝气、水泥输送,更适用于低压力场合的气体输送和加压系统,也可用作真空泵等,其在送风过程中,能够起到较好的增氧作用,当然也可以是其他产品,如双段涡轮风机等。

上述送风装置33可以放置于搭建在池体1一侧上部的机房室内,减小地面占地。

较佳的,上述反力板31与水平面(图1中S面指代的平面)之间形成夹角α,且α=45°,该角度设计比较合理,能够使得曝气管32吹出的气流在与反力板31接触作用后有效的沿水平方向向后流动,从而实现水体的有效循环流动。

较佳的,上述移动行走装置4包括两条轨道41和电控移动小车42,两条上述轨道41分别沿左右方向水平架设于上述池体1两侧侧壁上部对应上述排污区上方的位置,两条上述轨道41前后间隔设置,上述电控移动小车42下端具有两组分别与两条上述轨道41滚动配合的行走轮421,上述排污装置5安装于上述电控移动小车42上,清污时,控制电控移动小车42带动排污装置5沿两条轨道41左右移动(在池体1左右两侧侧壁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实现排污装置5对排污区内残饵粪便的清理(回收)。

上述电控移动小车42为现有技术,如图2所示,具体包括底座422、电机423和两对行走轮421,每对两个上述行走轮421分别沿前后方向间隔安装于底座422下端的前后方,且两个行走轮421之间通过转轴424同轴连接,两对行走轮421分别分布于底座422下端的左右侧,两根转轴424分别穿过安装于底座422下端轴承座,并与轴承座转动连接,其中一根转轴424的一端伸至底座422对应的前后端外部,并在该端同轴安装有第一皮带轮,电机423安装于底座422上端,其驱动轴水平延伸至第一皮带轮的上方,并同轴安装有第二皮带轮,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通过绕过二者的皮带传动连接,并且第一皮带轮的直径应大于第二皮带轮的直径,每对行走轮421分别滚动安装于两条轨道41上部,电机423通过驱动轴驱动其中一根转轴424转动,从而带动整个电控移动小车42沿两条轨道41左右滚动。

上述残饵粪便可以通过排污装置5排入池塘内,也可以回收至其他储存区域作为肥料等再利用。

较佳的,上述排污装置5为吸污泵,上述吸污泵安装于上述电控移动小车42上,其输入端伸入上述排污区的水体内靠近池底的位置,移动行走装置4运行时,能够带动吸污泵在排污区上方左右移动,即就是实现吸污泵输入端在排污区内的左右移动清污。

上述吸污泵安装于底座422的上端中部,其吸污口连接有竖直向下延伸的管道,该管道贯穿上述底座422,并向下延伸靠近排污区池底,该管道为硬质管道,或者该管道的下部通过支架与底座422下端连接固定,以确保该管道能够有效的在排污区水体内左右移动抽取残饵粪便,此外,吸污泵的出口连接有排污管。

较佳的,还包括多个增氧机6,多个上述增氧机6与多个子养殖区一一对应,每个上述增氧机6均具有多个氧气出口61,且多个上述氧气出口61均匀布散于对应的上述子养殖区内的水体中,增氧机能够大幅度增加对应的子养殖区内水体含氧量,提高鱼类的存活率,利于鱼类的高质量生长。

在多个隔断墙体11的中间位置可以横跨设置安装板,将增氧机6安装装于安装板上端,也可以在安装板上端安置对应每个子养殖区的鱼食投放装置,便于作业人员投食喂养。

较佳的,上述池体1左右两侧侧壁的上端对应上述水循环区和排污区的位置分别横跨设有便于作业人员行走的行走梁12,该设计利于作业人员在行走梁12上行走巡查养殖状况,一般池体1紧挨着池塘边搭建,行走梁12一端直接延伸至池塘边地基上,方便作业人员同行巡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联排式水产分类养殖池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9085.X

申请日:2019-03-1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2(湖北)

授权编号:CN209824854U

授权时间:20191224

主分类号:A01K63/00

专利分类号:A01K63/00;A01K63/04

范畴分类:申请人:湖北有才农牧科技股份公司

第一申请人:湖北有才农牧科技股份公司

申请人地址:437300 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青山村

发明人:潘晓南

第一发明人:潘晓南

当前权利人:湖北有才农牧科技股份公司

代理人:杨立;杨彩兰

代理机构:11212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联排式水产分类养殖池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