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花中第一流——《红楼梦》中探春的形象及生存之道

自是花中第一流——《红楼梦》中探春的形象及生存之道

(临沂大学,276000)

摘要:《红楼梦》这部不朽之作中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建构起宏大的家族体系。贾探春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具有才华横溢,胆魄兼具,见地不凡等特点,虽为庶出却依然不甘人下,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超凡的理家能力更将其推上了四春之首,且诨名“玫瑰花”更是诠释了她特有的生存之道,堪称花中第一流,成就了艺术宝库中的一个永恒形象。

关键词:《红楼梦》;探春;庶出;生存之道

《红楼梦》中众多的人物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人情关系网,他们似乎都被裹挟于这张网中。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爱情悲剧背后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亡,映射出整个封建社会必然走向末路的历史趋势。在这张网中,贾府三姑娘探春自然也难逃命运的魔掌,她本是贾政的妾室赵姨娘之女,赵姨娘不受待见,庶出的标签始终是探春心口的一块伤疤,故极力想从不断的追求中摆脱这一标签,以此来得到心理上的补偿,这位“带刺的玫瑰”在声势显赫的贾府中张弛有度地智取生存之道。

一、腹有诗书气自华

在《红楼梦》第三回中以黛玉之眼欣赏探春“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的美态,此时的“顾盼神飞”相比于黛玉的“似喜非喜”更具有勃勃生气,似乎可以窥探出曹公对于三姑娘的偏爱,从出场就不同于其他姐妹。她的卓然才华当以书法为首,其两个丫鬟名字为侍书和翠墨,更衬探春文艺气质,秋爽斋中室内陈设更是将文人墨客的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未经隔断的屋子中央是一张磊满名家法帖的大理石大案,笔墨纸砚不计其数,全然不同于普通的闺阁女子,书法已成为她生活的象征。再有探春被元妃安排去抄录省亲那日的所有题咏,以便在大观园勒石传颂,能受到贵妃青睐,可见功底绝非寻常,纵观整个贾府也无人与她相媲美。

然而“人无完人”,探春的诗才远不及书法,与宝钗黛玉相比更是略胜一筹,但还是保持着自己的风格,展现出大气格局,以书法之长补诗才之短,使其在众姊妹中脱颖而出。第十八回元妃令姊妹们题咏助兴,此时探春自知难于薛林争衡,但还是以大局为重勉强而作。在芦雪亭即景联句中亦有体现,而她并没有显现噤若寒蝉之态,反而重视大家的雅兴。再如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中,探春写了一幅花笺起社倡议书,宝玉看后不觉拍手称其“高雅”,探春作为诗社发起者,所表现出来的才气和组织能力自是非同凡响,才华使其魅力衬上了鲜亮的底色,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是对她最完美的概括。

二、才自精明志自高

(一)立场坚定

探春这样一个看似完美的贵府千金,曹公又公平地在她的身份上设下“美人之一陋处”,即为贾府庶女,她的生母赵姨娘本是王夫人的丫鬟,后来成为了贾政的妾室。而“妻妾不分则宗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是古人留下的训诫,在封建宗法制社会,嫡、庶有别,“适(嫡),谓适夫人之子,尊无与敌”,[2]妻为主,妾为奴,嫡子为上,庶子为下,在根深蒂固的嫡庶观念影响下,尊卑贵贱早有定论,妾室的子女不允许称生母为娘,这也是探春称自己的生母为“赵姨娘”的原因,在内心深处她对于庶出的身份非常排斥。连凤姐也惋惜道:“只可惜他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但志向高远的探春怎会屈与人下?在第二十七回中探春听说赵姨娘抱怨她给宝玉做鞋而不管亲弟贾环,即刻沉下脸来做了一番理论,直言赵姨娘的抱怨纯属“阴微鄙贱的见识”,“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什么偏的,庶的,我也不知道”,[1]从这些言论中自然可以看出她对于伦理身份的意识很强烈,以这种对原生家庭的反抗,试图掩饰自卑心理,这恰恰是她性格的真实写照,也是开启生存之道的先兆。小说中借小厮兴儿之口称三姑娘为又红又香的“玫瑰花”,美丽却又扎手,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探春的性格与玫瑰花高度契合,注定了她绝不会默默无闻地蜷缩于贾府一隅。此外,身为贾府正人,她一直以来待在王夫人身边并深受其喜爱,充分利用了贾府提供给她的家庭环境,在物质上并未低人一等,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她才能在闺阁中潜心研习书法,在等待有利时机一展身手。

(二)责任意识

杰克·韦尔奇有言:“管理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混乱的事情规划化”。探春在管理方面完全能与一把手式的王熙凤相提并论,“敏”字当头的探春始终以家族利益为首,秉公无私,相比于凤姐放高利贷获益的行径,探春则远胜之。其实贾府内部的积弊愈演愈烈,就连从不为理家所扰的黛玉也看出了其中的端倪,如此精明的探春又怎会不知呢?有位论者这样评价探春:“探春理家比凤姐当年协理宁国府的威严,探春更胜一筹,而且运筹如如,风度翩翩,想象历史上的名君贤相,也不过如此。”[4]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中探春大刀阔斧地在贾府展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改革盛宴”,开源节流一把抓,我们要注意到此处探春的缜密心思,按照常理太太将管家之权交给了她们三个,而管理者实质上是她,此时完全可以绕开平儿自行决断,恰恰相反,她深知自己的处境,作为新手的她自然不能目中无人,素有“巡海夜叉”之称的凤姐又岂会不关注贾府动向?而平儿是凤姐的心腹,贾府里的任何风吹草动私下肯定会事无巨细地给凤姐报告,探春巧妙地抓住了这一点,先试探平儿的口气,借平儿之口点出了买办从姑娘们的头油脂粉费中脱空的积弊,接着顺势当机立断,将买办的这一项蠲除。这样既保全了凤姐的面子,又为贾府节省了大量开支。另一方面,探春从赖大家花园的管理模式中汲取经验,创立了一套符合贾府实际情况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富高瞻远瞩地总结出这项举措的四则优势,此建议受到了薛宝钗和李纨的赞成,值得一提的是探春在择人时更是充分考虑了她们二人的建议,三人携手共进,互相学习,致力于贾府内部事务的改革。这样一位“带刺的玫瑰”虽没有力挽狂澜救贾府于潜在的危难之中,但探春公正无私的处事风格和创新敏锐的思维,足以彰显了“才自精明志自高”的巾帼形象。

三、“玫瑰花”的生存之道

庶出的探春能在姐妹中崭露头角,过得风生水起,这与她的才能志向密不可分,脂批:“探春看得透,拿得定,说得出,办得来,是有才干者。”[5]同样是庶出的迎春性格懦弱木讷,做事委曲求全,就连下人们也瞧不起她,可见在深宅大院中谋生就必须有探春那样的生存之道。

探春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永恒形象,无愧于“花中第一流”的雅称,庶出的她始终在不断反抗中维护自己的尊严,在风云变幻的贾府家族中坚持着自己的生存之道,原生家庭是她无力改变的现实,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却是与之抗衡的精粹所在,这种典型形象更给现代人更多启示。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4.

[2]李学勤.十三经注疏[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3.13.

[3][德].狄慈根《哲学著作选读》,三联书店1978年版,第76页。

[4]郭海清补天之才与末世之命—贾探春形象分析[J].岳阳职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6):38.

[5]曹雪芹.红楼梦(戚序本第62回回前总批)[M].北京:同心出版社,1996.899.827.

标签:;  ;  ;  

自是花中第一流——《红楼梦》中探春的形象及生存之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