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工艺的分析高黎明

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工艺的分析高黎明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唐山供电公司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在电力建设工程里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电力建设工程的进度与质量有重要影响。随着人民用电量增加,国家对电力电网建设的增强,有关企业应积极完善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以保证电力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促进国民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工艺;分析

1导言

电力产业作为基础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电力工程输电线路作为电力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生存环境的安全。所以在进行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把关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质量,采用先进科学的施工技术。

2输电线路基础工程建设

2.1输电线路岩石嵌固基础建设

岩石嵌固基础适合在无覆盖层或覆盖层较浅的强风化岩石地基条件下使用,其特点是:基坑全部掏挖,底板不配筋,抗拔承载能力强。如果工程需要,可将主柱设置成与塔腿主材一样的坡度,这样偏心弯矩被大大减小,也节省了地脚螺栓。这种基型因为对岩石本身的抗剪强度充分利用,因此节约了混凝土、钢筋等材料的用量,施工费用较低。

2.2输电线路掏挖基础建设

掏挖基础建设分为全掏挖和半掏挖两种,适宜在无地下水的硬塑粘性土地中作业。由于此方法开挖基坑的时候对原状土无扰动,不必让施工人员大开挖后再填土,因此基础在承受上拔荷载之时,可利用原状土的凝聚力与内摩擦角,具备较高的经济与环境效益。根据统计,由于各个线路地理条件不同,全掏挖基础法比阶梯型基础(采用大开挖方式与模板浇制,成型后再回填土的方法)节约钢材3%到7%,节约混凝土8%到20%之多。掏挖基础可用直柱式、斜插式两种方法进行建设,斜插式掏挖基础在建设时,主柱的设置坡度与塔腿主材相同,如此减小了基础水平力导致的偏心弯矩,也可节省地脚螺栓的使用。

2.3斜插板式基础建设

斜插板式基础建设具有基础主柱与塔腿主材坡度相同的特征,塔腿主材角钢通过直接插入到混凝土中,大大降低了基础水平力对基础底板的影响。正常情况下,上拔、下压在基础强度范围计算上可忽略水平力的影响。此基础和大板基础(具有底板大且薄、较浅的埋深、底板双向配筋承担弯矩与剪力的方法)相比,具有偏心弯矩小、基础底板尺寸小的特征,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混凝土、底板配筋用量,也不必使用塔座板和地脚螺栓,使得钢材指标降低了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2.4复合式沉井基础建设

复合式沉井基础可以很好地适应地下水位较高的软土地基的环境,特别是在流砂现象明显的软土地基上使用效果尤其明显。复合式沉井基础分为上下两个组成部分,分别为:方型台阶基础和环形钢筋混凝土沉井。基础建设时,一方面沉井顶端露出,另一方面钢筋埋入台阶基础连成整体。基础的埋深在四米左右,其沉并简直径为2到3米左右,这是高压输电线路上比较常用的基础。

3输电线路杆塔工程建设

一是施工人员在平地、丘陵等交通方便的地区,可使用钢筋混凝土杆、预应力混凝土杆进行作业。但在运输和施工不便的、出线走廊可能受到限制的地区、出现大跨越或重直档距大的情况,可架设铁塔进行作业。二是对于电杆的设立,施工人员要考虑埋入地下的深度。作为高压输电线路施工的重要构成要素,杆塔组立应用较广,现阶段我国110kV输电线路杆塔在组立时,主要有整体组立,分解组立两种方法。钢筋混凝土杆是平面结构,具有单件重量大,杆身之间多用焊接,沿线路方向不稳定等特点。因此组立钢筋混凝土杆时,绝大多数是施工人员在地面组装完成后,利用抱杆进行整体拉起后进行施工。

4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行业对能源的消耗量也在显著的提升。对此,加大对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输电线路的建设项目是一项对施工工艺有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在电力工程输电线路建设前研究并分析各类施工工艺的优势及应用方法。电力工程输电线路建设和其他建设工程相比,其具备工程量大、线路长、施工条件差的特点,其施工难度相对于其他工程更大,存在更多的风险。对此,电力工程输电线路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施工工艺显得尤为重要。输电线路是分配、传输电力能源的主要方式,也是电力系统的核心环节。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施工工艺与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有着直接的联系,对此,对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施工便有了新的要求。输电线路的基本设施施工方式非常多,但是当前较为常用的方式主要是以刚劲混凝土现浇法以及混凝土现浇法建设输电线路的基本设施,这样的方式具备非常显著的稳定性和抗拔性。在使用这两方法时,普遍首先是先调查杆塔周边的土质情况,然后通过详细的研究,寻找出周边土质是否存在差异,一旦发现较为明显的差异必须对其进行针对性处理,从而进行相应的协调以及涉及。其次还需要实行演示钻孔插筋,在完成砂浆灌注工作之后,必须要对基本的工程进行浇筑。一旦开始建设岩石类基本工程,必须保障锚筋的安装位置以及安装尺寸正确无误,并且还需要保障岩石的结构完整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完成电力工程整体安全性。

5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工艺的应用

5.1工程勘察

施工当地的地形、交通、气候及水文情况,属于影响输电线路施工效率及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施工前,加强工程勘察较为重要。本工程勘察结果提示,工程施工区域的地形以丘陵为主,交通不便,材料仅能够被运输至距施工当地2km以外的区域。通过对当地气候的调查发现,施工区域冬季气温较低,如于冬季施工,基础浇制、紧线以及杆塔的组立效率,均会受到一定的影响[1]。考虑上述问题,工程决定于3月~10月施工,以提高施工效率,减轻施工阻力,提高输电线路的施工质量。

5.2线路架设

一是架设准备:线路架设前,需做好放线及材料准备,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勘察结果,拟定施工方案。二是确定位置:有关人员应参考施工图纸进行放线。放线前,需将施工区域内的障碍物清除,正确安排电线杆的方位,提高电线杆的稳定性。需注意的是,如施工场地土层较为坚硬,且电线杆高度≤10m,应将基坑选择为圆形,反之则应选择为梯形,以达到提高电线杆稳定性的目的。三是紧线:有关人员可采用钢芯铝材质的绞线进行紧线,提高施工质量。需注意的是,为避免线路腐蚀,施工前,需将润滑油涂抹至线路之上,起到保护线路的作用。

5.3杆塔施工

本工程的杆塔施工要点如下:一是杆塔基础:为提高线路容量及延长输电距离,可适当增加杆塔的数量,同时,采用主柱深埋的方式埋设杆塔基础,提高杆塔基础的稳定性及牢固性。二是优化塔脚:施工时,应将铁塔的正面与侧面相互分离,如施工区域内地形坡度较大,可采用平衡高差法,确定塔脚的高度,使挖方量得以降低。三是排水沟施工:该区域处于丘陵地区,部分地势较低的区域容易积存雨水。施工时,施工人员可立山坡侧,依照地势挖设排水沟,以避免雨水积存,导致杆塔腐蚀,对之稳定性造成影响。四是基面施工:为避免排水对基面质量造成影响,施工人员可采用护面的方式,对基面加以保护。

6结论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输电线路建设项目施工工艺需要不断的创新、优化再创新,保障电力系统的输电线路施工技术长期处于发展中,规范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能够给社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实际的工作中,电力工程施工从业人员需要积极探索施工新技术,不断为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施工以及自动化电网建设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段志忠.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施工技术关键点分析[J].通讯世界,2017(23):137-138.

[2]李国文.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施工管理及其强化策略分析[J].电脑迷,2017(10):149.

[3]杨华仁.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分析[J].通讯世界,2017(19):176-177.

[4]曾令涛.关于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科技视界,2017(25):130+137.

[5]陈健.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讨论[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24):44+46.

[6]王嘉闻,杨连彪.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的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7(16):195.

标签:;  ;  ;  

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工艺的分析高黎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