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与数字电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脉冲与数字电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脉冲与数字电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脉冲,波束,数字电路,电磁,效应,数字,高压。

脉冲与数字电路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杨媛,袁蕾,王庆军,王佳旭[1](2018)在《改进型高压脉冲轨道电路数字滤波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压脉冲(high-voltage impulse,HVI)轨道电路的特点,在仿真模型基础上分别对HVI信号使用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LS)、滑动平均(moving average,MA)滤波及端部平滑的滑动平均滤波进行处理.为了消除"端部效应",在对比处理结果之后,提出了一种综合LS与MA原理的改进型滤波算法.分别向仿真模型中加入随机噪声、周期性脉冲干扰和高斯白噪声后,对4种滤波方法进行了对比.改进型滤波算法在未引入庞大计算量的前提下较其它3种滤波方法提高了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最后,通过实际的HVI轨道电路实验平台验证,改进型滤波算法可靠有效,可应用于实际工程系统中进行HVI信号的识别和检测.(本文来源于《信息与控制》期刊2018年06期)

刘宏伟[2](2017)在《数字单脉冲测角的算法研究与电路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目标的角度测量是雷达的基本功能,是整个雷达系统关键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单脉冲测角是现在普遍采用的测角方式,其在一个脉冲周期中就可以获取角度信息。如今的雷达系统已经从模拟化向数字化转变,从而大大提升了雷达的处理能力与操作性。与之相对应的,单脉冲测角也在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因而,对数字单脉冲测角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托国家部委项目,分析了单脉冲测角的基本理论,并且在数字单脉冲测角的算法设计,性能比较以及算法实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首先基于数字单脉冲测角的基础理论,分析了数字单脉冲测角的算法设计方案。对基于和差波束的数字单脉冲测角算法中的和差波束形成方式进行了讨论,进而对由此形成的半阵法测角法,直接加权测角法以及双指向测角法进行了分析,叁种方法在期望方向上的和波束均产生了峰值,差波束产生了零陷,鉴角曲线均在期望方向附近具有一定线性范围,通过线性拟合获取线性鉴角曲线方程。针对基于和差波束的单脉冲方法需要制定繁琐的线性鉴角曲线导致算法灵活性降低的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波束对比的测角方法,该方法不再需要制定鉴角曲线,而是通过波束对比的方式来获取角度信息。其思想为:首先对角度值进行初步估计,然后以此估计值作为中心,设立互相对称的比较波束,通过对比较波束进行对比,进而调整比较波束的指向位置,最终使得其指向目标的方向,从而获取到目标的角度信息。针对数字单脉冲测角算法需要对待测角度进行初步估计的需求,设计了一种角度预处理估计方法,该方法通过设置参考点进行数字波束合成,通过比较各个参考点的合成结果来对角度进行初步估计,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的测出目标角度所对应的参考点。根据项目需求,本文进行了针对单目标方位角的数字单脉冲测角系统的模型搭建与电路实现。首先设计了高速与阵元可配置两种数字波束形成电路,前者采用全并行结构,后者通过设立专用的系数输入存储单元实现可配置特性。然后以此为基础,设计了数字单脉冲测角系统电路,包括了角度预处理估计模块和角度测量模块两大部分,前者实现角度处理过程中的初始点选择,后者根据初始点进行角度测量。最后利用modelsim与matlab联合调试对电路进行功能仿真,使用DC~(TM)在SMIC 0.13μm工艺库下进行逻辑综合,综合的电路频率可达200MHz。(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6-01)

林春耀,刘顺成,杨贤,柯春俊[3](2016)在《基于高速数字电路的PD UHF信号纳秒级陡脉冲源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高频法是目前电力设备局部放电在线监测广泛使用的监测方法,超高频电磁信号的定量、定位研究需要稳定可靠的UHF信号模拟发生装置,针对这一现实需求,文章设计了一种基于数字电路的纳秒级脉冲源,用于产生PD UHF模拟信号。文章详细分析了利用数字电路产生陡脉冲的原理,选用简单的高速逻辑器件构建了脉冲发生电路,并采用虚拟仪器产生频率可变的方波信号作为脉冲源的触发信号。用Pspice仿真分析了门电路的脉冲响应特性,并搭建了试验电路进行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脉冲源产生的陡脉冲信号幅值可达2 V,脉冲重复率为50 k Hz-20 MHz,上升陡度为1 ns,脉宽为3 ns,能有效模拟PD UHF信号,并进行相关的局部放电实验。(本文来源于《电测与仪表》期刊2016年02期)

刘保声,王新阳,崔劢[4](2015)在《电磁脉冲与连续波对数字电路的辐照效应比较数字电路故障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的诊断出数字电路故障情况,本文通过将电磁脉冲与连续波对数字电路的辐照效应比较,将二者对数字电路的辐照效应予以分析。文中介绍了被试电路,并将电磁脉冲对数字电路的辐照效应与连续波对数字电路的辐照效应依次做了试验,以期总结出不同干扰源对数字电路的干扰规律,从而诊断出数字电路故障的原因。(本文来源于《通讯世界》期刊2015年11期)

张健[5](2015)在《子阵级数字阵列雷达自适应单脉冲测角电路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阵列自适应单脉冲技术具有角度跟踪精度高、跟踪速度快和自适应抗干扰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在探测、制导以及电子对抗等场合。为了保证在自适应干扰抑制的同时,还能有效地降低系统成本和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的复杂度,大规模数字阵列天线可以采用子阵结构,子阵间形成自适应和差波束进行角度估计。本文针对某子阵级数字阵列雷达系统的实际需求,研制了基于TI公司高性能8核并行处理器TMS320C6678和Xilinx公司最新的Kintex 7系列FPGA的自适应单脉冲测角硬件电路,并在该平台上开展子阵级自适应单脉冲算法的研究和实现,并进行系统功能和性能测试。工作主要包括:1.针对子阵级数字阵列雷达研制的需要,完成了子阵级自适应单脉冲算法的研究,并给出了自适应单脉冲测角电路的实现方案;2.完成了以8核DSP-TMS320C6678为核心的自适应单脉冲测角硬件电路设计、加工、焊接及硬件功能调试和接口性能测试,包括:DSP单元电路、FPGA电路、S-RapidIO (SRIO)接口、DDR3、千兆以太网口、电源电路和时钟电路等;3.根据子阵级数字阵列雷达的工作流程、接口定义的要求,完成了自适应单脉冲算法在硬件平台的实现、实时性优化和性能测试。系统联调实测结果表明,所设计和实现的自适应单脉冲处理器性能良好,满足系统各项指标要求。(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5-01-01)

韩建,刘祥楼,周围,李玉爽[6](2014)在《脉冲与数字电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分层次、模块化的教学体系,对脉冲数字电路课程进行整体调整。探索研究交互式、讨论式、实践式教学新方法,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开展课外创新活动。并采用多媒体、仿真课件等辅助手段,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实践教学方面除更新实验内容,增强设计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工程性外,还对开放性实验、创新性和设计性实验开展进行了探索。(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4年10期)

庞晓芬[7](2013)在《电磁脉冲与连续波对数字电路的辐照效应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电磁环境日趋复杂,各种自然或者人为的电磁都会骚扰到电子设备或系统,那么就需要开展电磁环境效应研究。本文主要对比分析了电磁脉冲和连续波对数字电路的辐照效应,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本文来源于《信息系统工程》期刊2013年12期)

罗兰,张璐雅,何维娟[8](2012)在《电磁脉冲对数字电路的辐照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磁脉冲对数字电路的辐照效应成为当今重要的研究课题,在用电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是通过改变磁场的极性、强度、被试器件的类型等试验条件,进而研究电磁脉冲辐射场对数字电路的辐照效应。(本文来源于《硅谷》期刊2012年17期)

王文斌[9](2012)在《1.1Gbps数字脉冲调理电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数据信号发生器广泛应用于电子测试领域,能够提供客户可编程的串行数据信息,并且提供可编程驱动功率和直流偏移,为传输标准的一致性测试和各种电路测试提供激励信号。高速数据发生器的通道模块如何完成对固定功率的数字脉冲信号调理功能,是高速数据发生器的设计难点。数字脉冲调理电路是输出级电路,其性能决定了信号源的数据率和驱动能力。本文结合“***信号发生器”项目对数据信号的带宽、功率和电平指标的要求,围绕高速数字脉冲调理电路技术展开研究,本文针对项目实现的难点提出了不同方案并通过搭建实验电路比较方案的实验结果,综合考虑后采取基于分立元件的ECL可变增益放大方案完成项目设计任务,实现了数据率覆盖0.1bps~1.1Gbps,输出幅度范围为0.3~2.5Vpp(50阻抗),高电平范围达到-0.8~+3.5V,电平分辨率高达10mV的数字脉冲信号调理电路设计。本论文主要内容包括:1、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针对“***数据发生器”项目,分析设计难点。2、针对项目设计难点,制定实现高速宽带信号功率放大技术和偏移技术的方案。提出射频放大器调理方案,引脚电子驱动方案和基于分立元件的ECL可变增益放大方案。3、设计叁种实验电路并通过调试给出测试结果。4、比较叁种方案,考虑各方面因素采用基于分立元件的ECL可变增益放大方案实现设计要求,完成具体电路设计。通过调试,达到设计要求指标,给出最终测试结果,并通过分析信号的眼图,调整电路设计改善输出信号质量。(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2-04-01)

李玺钦,丁明军,吴红光,冯莉,刘云涛[10](2012)在《基于TTL数字电路控制的高压脉冲源》一文中研究指出给出了一种基于TTL数字电路作为高压脉冲源触发控制单元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介绍了高压脉冲源的工作原理,设计了一台脉冲输出幅度5kV、脉冲宽度大于200μs及脉冲前沿小于30ns的高压脉冲源。将触发控制单元和前级开关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组合成一体,控制后级气体高压开关管放电输出高压脉冲信号。实验结果验证了所采用的设计原理及方法的可行性,给出了单次触发情况下的实验结果。(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2年03期)

脉冲与数字电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目标的角度测量是雷达的基本功能,是整个雷达系统关键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单脉冲测角是现在普遍采用的测角方式,其在一个脉冲周期中就可以获取角度信息。如今的雷达系统已经从模拟化向数字化转变,从而大大提升了雷达的处理能力与操作性。与之相对应的,单脉冲测角也在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因而,对数字单脉冲测角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托国家部委项目,分析了单脉冲测角的基本理论,并且在数字单脉冲测角的算法设计,性能比较以及算法实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首先基于数字单脉冲测角的基础理论,分析了数字单脉冲测角的算法设计方案。对基于和差波束的数字单脉冲测角算法中的和差波束形成方式进行了讨论,进而对由此形成的半阵法测角法,直接加权测角法以及双指向测角法进行了分析,叁种方法在期望方向上的和波束均产生了峰值,差波束产生了零陷,鉴角曲线均在期望方向附近具有一定线性范围,通过线性拟合获取线性鉴角曲线方程。针对基于和差波束的单脉冲方法需要制定繁琐的线性鉴角曲线导致算法灵活性降低的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波束对比的测角方法,该方法不再需要制定鉴角曲线,而是通过波束对比的方式来获取角度信息。其思想为:首先对角度值进行初步估计,然后以此估计值作为中心,设立互相对称的比较波束,通过对比较波束进行对比,进而调整比较波束的指向位置,最终使得其指向目标的方向,从而获取到目标的角度信息。针对数字单脉冲测角算法需要对待测角度进行初步估计的需求,设计了一种角度预处理估计方法,该方法通过设置参考点进行数字波束合成,通过比较各个参考点的合成结果来对角度进行初步估计,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的测出目标角度所对应的参考点。根据项目需求,本文进行了针对单目标方位角的数字单脉冲测角系统的模型搭建与电路实现。首先设计了高速与阵元可配置两种数字波束形成电路,前者采用全并行结构,后者通过设立专用的系数输入存储单元实现可配置特性。然后以此为基础,设计了数字单脉冲测角系统电路,包括了角度预处理估计模块和角度测量模块两大部分,前者实现角度处理过程中的初始点选择,后者根据初始点进行角度测量。最后利用modelsim与matlab联合调试对电路进行功能仿真,使用DC~(TM)在SMIC 0.13μm工艺库下进行逻辑综合,综合的电路频率可达200MHz。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脉冲与数字电路论文参考文献

[1].杨媛,袁蕾,王庆军,王佳旭.改进型高压脉冲轨道电路数字滤波算法[J].信息与控制.2018

[2].刘宏伟.数字单脉冲测角的算法研究与电路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

[3].林春耀,刘顺成,杨贤,柯春俊.基于高速数字电路的PDUHF信号纳秒级陡脉冲源研制[J].电测与仪表.2016

[4].刘保声,王新阳,崔劢.电磁脉冲与连续波对数字电路的辐照效应比较数字电路故障诊断[J].通讯世界.2015

[5].张健.子阵级数字阵列雷达自适应单脉冲测角电路设计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15

[6].韩建,刘祥楼,周围,李玉爽.脉冲与数字电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

[7].庞晓芬.电磁脉冲与连续波对数字电路的辐照效应对比[J].信息系统工程.2013

[8].罗兰,张璐雅,何维娟.电磁脉冲对数字电路的辐照效应[J].硅谷.2012

[9].王文斌.1.1Gbps数字脉冲调理电路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2

[10].李玺钦,丁明军,吴红光,冯莉,刘云涛.基于TTL数字电路控制的高压脉冲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2

标签:;  ;  ;  ;  ;  ;  ;  

脉冲与数字电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