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与审理制度论文-金昌波,崔善红

诉讼与审理制度论文-金昌波,崔善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诉讼与审理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刑事诉讼制度,审前准备,诉讼权利,控辩双方,辩护律师,犯罪事实,合议庭,法庭调查,指定辩护人,委托辩护人

诉讼与审理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深化刑事诉讼制度改革 确保涉黑恶案件审理质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对黑恶势力犯罪要严惩不贷,要通过依法公开公正审判,做到严格准确、保障人权、罚当其罪。东营法院从诉讼程序改革入手,内部挖潜、外部衔接,形成了一套可借鉴、(本文来源于《东营日报》期刊2019-12-31)

鲁桂华,崔杨,严勇,徐宁,祝兴栋[2](2019)在《完善一并审理制度 促进纠纷实质性解决》一文中研究指出核心提示:2015年行政诉讼法确立了行政诉讼一并审理民事争议制度(以下简称一并审理制度)。该制度作为实质性解决行民交叉案件的重要制度设计,对于防止行政诉讼程序空转、优化行政诉讼格局,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然而,该制度在实践中仍然处(本文来源于《人民法院报》期刊2019-01-24)

金昌波,崔善红[3](2018)在《海口市基层法院将开展行政案件改革试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海口6月26日讯 (金昌波 通讯员崔善红)今天从省高院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2018年7月1日起,海口市基层法院将开展行政案件跨行政区域异地管辖改革试点。据省高院行政庭负责人介绍,此次行政案件异地管辖改革试点期限为一年,主要内容是在海(本文来源于《海南日报》期刊2018-06-27)

赵剑,罗成,刘晓亮[4](2018)在《论终止审理制度的反思与重构——以“已过诉讼时效期限的”司法裁判实质解读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案件,经过审理有两种结果:一是宣告无罪,二是终止审理。对于终止审理的情形,在事实上已经认定被告人行为构成犯罪,但却没有做出明确结论,也没有赋予被告人上诉权。因此,对终止审理制度进行重构并赋予被告人上诉权,对于保障司法公正和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云南警官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廖文全,王尧[5](2017)在《构建行政诉讼一审书面审理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构建行政诉讼一审书面审理制度的必要性行政诉讼中的撤销之诉具有案卷主义和合法性审查的原则,一审书面审理制度有助于强化上述原则的运用,推动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同时书面审理具有开庭审理所不具有的高效、简便的优势,可以有效提高行政案(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法律评论》期刊2017年02期)

杨思思[6](2017)在《“磨合期”的检视:行政诉讼一并审理民事争议制度运行的叁重困境与突围——以85件涉新《行政诉讼法》第61条适用的案件为分析样本》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行政与民事争议交织案件的审理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司法实践的难题,以"河南焦作房地产纠纷案"~①为极端典型案件,争议在程序反复、八份矛盾判决中无法得到解决,给司法权威和公信力造成了不利影响。多年来,行政法学说和司法实务界均在积极探索审理行民交织案件的最佳模式。归结起来,主要分开审理模式(可分为"先行后民"~②和"先民后行"~③两种)、一并审理模式(又可以分为行政附带民事诉讼~④和民事附带行政诉讼~⑤)以及并行审理模式~⑥叁种,叁种模式各有利弊,争议一度甚嚣尘上,但绝(本文来源于《深化司法改革与行政审判实践研究(下)——全国法院第28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期刊2017-05-15)

邱星美,王宇茜[7](2016)在《民事再审审查与审理范围之新理念——兼论我国民事诉讼附带上诉制度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当事人主义取代了职权主义,我国民事诉讼中法院审理范围被限定在当事人起诉、上诉、申请再审的范围内。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关于再审范围的新规则与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中的附带上诉制度颇具相似性。在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中,附带上诉制度作为"禁止利益变更原则"和"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的伴生物,起着当事人主义"修正器"的作用。然而,与再审范围新规则原理相似、作为大陆法系各国家和地区上诉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附带上诉制度却尚未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得到建立。在我国《民事诉讼法》将第二审审理范围限于当事人上诉请求的背景下,附带上诉制度的缺失导致在当事人主义的框架下产生了另一种不公平,对被上诉人造成了令人遗憾的权利损失。针对这种机械地理解当事人主义所造成的实质不公平,再审制度中已经先行一步,建立了再审范围新规则,笔者认为有必要在上诉制度中也尽快建立附带上诉制度,以期对片面的当事人主义进行修正。(本文来源于《司法改革论评》期刊2016年02期)

雷雪[8](2016)在《如何评价我国现行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以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读为背景》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民事诉讼法》、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开启了我国对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探索。2016年5月1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司法解释》),在适用范围、诉讼请求、程序、私益诉讼与公益诉讼的关系等方面做了进一步规定,完善了我国的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本文将结合该解释,对我国现行的消费民事公益诉讼进行分析与评价。(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6年33期)

程新文,冯小光,关丽,李琪[9](2016)在《我国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新发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5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做出了具体规定。为加强对该司法解释的理解,本文对其中的原告资格、适用范围、前置程序、对原告处分权的限制等具体问题一一做出了解答,以期对该解释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有所裨益。(本文来源于《法律适用》期刊2016年07期)

肖新平,陈家傲[10](2015)在《行政诉讼紧急审理程序:制度漏洞、比较反思及立法构想》一文中研究指出行政诉讼中权利保护的漏洞在任何国家制度中都不可避免,紧急审理程序为之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式,不少国家和地区设立了相关制度,而我国对此尚存制度空白。但我国存在可供借鉴的制度资源,司法实践也对填补权利保护的漏洞提出了现实要求。构建紧急审理程序具备宪法学、诉讼法学和法哲学上的理论基础,并具有实现实质正义和经济效益的价值。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具体建构:确定适用范围,并将紧急保护措施划分为暂时停止执行、临时处分措施和保全性措施叁类;缩短审理期限并实行独任审理和一审终审;举证责任以被告承担为原则,原告承担为例外;具体明确启动、变更等相关程序问题及判决方式。(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15年03期)

诉讼与审理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核心提示:2015年行政诉讼法确立了行政诉讼一并审理民事争议制度(以下简称一并审理制度)。该制度作为实质性解决行民交叉案件的重要制度设计,对于防止行政诉讼程序空转、优化行政诉讼格局,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然而,该制度在实践中仍然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诉讼与审理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深化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确保涉黑恶案件审理质量[N].东营日报.2019

[2].鲁桂华,崔杨,严勇,徐宁,祝兴栋.完善一并审理制度促进纠纷实质性解决[N].人民法院报.2019

[3].金昌波,崔善红.海口市基层法院将开展行政案件改革试点[N].海南日报.2018

[4].赵剑,罗成,刘晓亮.论终止审理制度的反思与重构——以“已过诉讼时效期限的”司法裁判实质解读为视角[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8

[5].廖文全,王尧.构建行政诉讼一审书面审理制度研究[J].四川大学法律评论.2017

[6].杨思思.“磨合期”的检视:行政诉讼一并审理民事争议制度运行的叁重困境与突围——以85件涉新《行政诉讼法》第61条适用的案件为分析样本[C].深化司法改革与行政审判实践研究(下)——全国法院第28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2017

[7].邱星美,王宇茜.民事再审审查与审理范围之新理念——兼论我国民事诉讼附带上诉制度的建立[J].司法改革论评.2016

[8].雷雪.如何评价我国现行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以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读为背景[J].法制博览.2016

[9].程新文,冯小光,关丽,李琪.我国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新发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J].法律适用.2016

[10].肖新平,陈家傲.行政诉讼紧急审理程序:制度漏洞、比较反思及立法构想[J].求索.2015

标签:;  ;  ;  ;  ;  ;  ;  ;  ;  ;  

诉讼与审理制度论文-金昌波,崔善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