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上古神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上古神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神话,上古,中国,山海经,创世神,生死观,怪力乱神。

上古神话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张开焱[1](2020)在《中国上古创世神话类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学者高木敏雄《比较神话学》(1904)认定中国盘古神话是古印度创世神话流播中国的衍生物,这一观点虽有争议却在一定时期内被国内外神话学界广泛接受,国外不少学者认为上古华夏是几个古老文明民族中唯一没有创世神话的。但近30年来学界的研究揭示,华夏民族上古本(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20-01-06)

尹荣方[2](2019)在《羲和神话与中国上古的祭祀乐舞》一文中研究指出羲和本义为乐舞,是乐舞的人格化;其特点是模仿凤凰而舞,可以称为凤凰舞。这种乐舞乃是一种祭祀乐舞,用于星辰与四方之祭祀,也包括对南方朱鸟的祭祀,凤凰可能是天上鸟宿的象征。帝俊(舜)可能是凤凰(玄鸟)的化身,所以帝俊(舜)的传说多关乎凤凰与乐舞。凤凰舞也是一种历法舞,它用舞乐这种特殊的语言,起到历法的告示与传示作用,形成上古所谓的乐教。羲和与常羲并非同一人,作为乐舞形式,分别承载分一年为十个月与十二个月的历法。《尧典》中羲和的敬授民时是对《山海经》羲和故事的传承。《诗·玄鸟》是殷人新年的祭祀(凤凰)乐舞,或是《山海经》《尧典》中羲和传说和乐舞的源头。(本文来源于《中原文化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汪晓辉[3](2019)在《从中西方上古神话看中西方文化集体人格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西方文化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其根源可追溯到上古神话。上古神话孕育和奠定了中西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并广泛存在于文化的表达形式中,影响深远。本文立足于对中西方上古神话中的"神性"的对比,探讨了两种文化典型集体人格"君子"和"骑士"之间差异的久远根源,从而看到了上古神话对集体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启示和影响。(本文来源于《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王海远[4](2019)在《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生死观——以“颛顼死即复苏”神话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上古神话中有不少神话隐含着对生死观念的探究,精卫填海、杜宇啼血、丹朱化鸟无不如此。在《山海经》中有一段"颛顼死即复苏"的文字,这则神话因"蛇鱼相化"而引人注目。蛇与鱼的意象在上古神话中频繁出现,二者同属阴,都代表了"生命延续"的含义。"蛇"以其神秘性、致死性和生殖含义象征了"死亡与再生","鱼"则因其强大的繁衍能力被赋予了"重生"的寓意。这一类变形神话表现出了原始人类对于生命与死亡的最初认识,并将这种情感与认识通过隐喻的手法表达出来,以"灵魂不灭"的方式达到人与万物相融,以"形态多变"的方式宣告生命的永恒,以"死生交替"的方式对抗死亡的降临。而这种非逻辑的原始混沌的认识正是原始人类最早产生的生死观念。(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赵雨琪[5](2019)在《浅析上古神话形象及其精神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上古神话是人类"原始时期"以幼稚的眼光认识世界的产物,是上古人类的精神寄托,它基于人们的原始思维创造出的众多离奇的形象和奇幻的场景,开启了中国造神史的第一篇章,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通过对上古神话的形象分析,探究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并分析其积极意义,以重新发掘上古神话中体现的丰富内涵和伟大精神。(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07期)

殷爽[6](2019)在《中国上古神话的历史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神话流传广泛却缺乏体系,尤其与西方神话比较起来尤显杂乱,这是由于神话在流传过程中被史学家们不断历史化造成的。而历史化的原因,其一是孔子的"子不语怪力乱神",其二则是在自身成长过程中,随着对大自然的不断征服,人类的自我肯定。在研究中国古代神话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个问题:相比较于西方神话的体系清晰,中国神话显得那样的杂乱无章。而造成这种情况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儒家对神话不断的美化、甚至是曲解。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这样说过:神话大抵以一"神格"为中枢,又推演为叙说,而于(本文来源于《山海经》期刊2019年06期)

范家睿[7](2019)在《从上古神话到奇幻电影的剧本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奇幻电影剧本《涅盘日》取材于中国古典神话巨着《山海经》,通过描写一对问题父女的冒险旅程,构建出上古神话世界的奇特景观,表达了爱与成长的主题,揭示了现代社会亲子之间的沟通问题。新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奇幻电影的发展日益成熟,成为了备受追捧的电影类型之一。奇幻电影之所以吸引观众,除了影像带来的视觉震撼之外,还在于精彩的故事内容。西方奇幻电影多从西方神话和奇幻小说中汲取灵感,然而中国奇幻电影对中国神话故事的开发还十分匮乏。本文从叁个层面分析了神话故事的魅力在于其精神内核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和观众的心理需求。并且结合奇幻电影剧本《涅盘日》从人物塑造、空间设计、情节设置和主题表达四个方面探讨了从上古神话到奇幻电影剧本的创作思路。笔者认为奇幻电影剧本的创作不能仅仅满足于将神话故事还原,而是在创作中增加时代性,表达现代人的情感问题。并在结语部分展望了奇幻电影这一电影类型在中国的发展。(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3-01)

徐福义[8](2018)在《上古神话对中国小说创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上古神话运用了大量奇特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对后世小说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但为后世小说创作提供了素材,更为小说这一文学样式的形成以及文学精神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世小说在发展中不断汲取上古神话的营养,传承了神话,并不断生活化、宗教化,大大丰富了小说的内涵和形态。(本文来源于《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陈楠[9](2018)在《上古神话里的天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鲁迅先生写过一篇散文《阿长与〈山海经〉》,善良朴实的长妈妈给他买了绘图版的《山海经》。于是叔祖口中那"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叁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都有了着落,好奇的少年欣喜异常。《山海经》是一部富于神话色彩的古老地理书,有着奇幻有趣的想象和(本文来源于《美文(下半月)》期刊2018年09期)

杜艺帆[10](2018)在《中国上古神话的数字化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人在一成不变的忙碌生活中,渴望新鲜的事物出现,用以调剂无聊的日常生活。上古时期是人类文明开始的时候,《山海经》中描述了光怪陆离的奇异世界,这无疑满足了人类对于新奇事物的渴望。如何在我们所生活的数字时代、读图时代用数字化的方式将上古时期的奇异世界塑造出来,这值得我们深入探索。(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8年16期)

上古神话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羲和本义为乐舞,是乐舞的人格化;其特点是模仿凤凰而舞,可以称为凤凰舞。这种乐舞乃是一种祭祀乐舞,用于星辰与四方之祭祀,也包括对南方朱鸟的祭祀,凤凰可能是天上鸟宿的象征。帝俊(舜)可能是凤凰(玄鸟)的化身,所以帝俊(舜)的传说多关乎凤凰与乐舞。凤凰舞也是一种历法舞,它用舞乐这种特殊的语言,起到历法的告示与传示作用,形成上古所谓的乐教。羲和与常羲并非同一人,作为乐舞形式,分别承载分一年为十个月与十二个月的历法。《尧典》中羲和的敬授民时是对《山海经》羲和故事的传承。《诗·玄鸟》是殷人新年的祭祀(凤凰)乐舞,或是《山海经》《尧典》中羲和传说和乐舞的源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上古神话论文参考文献

[1].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张开焱.中国上古创世神话类型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

[2].尹荣方.羲和神话与中国上古的祭祀乐舞[J].中原文化研究.2019

[3].汪晓辉.从中西方上古神话看中西方文化集体人格差异[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9

[4].王海远.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生死观——以“颛顼死即复苏”神话为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5].赵雨琪.浅析上古神话形象及其精神内涵[J].大众文艺.2019

[6].殷爽.中国上古神话的历史化[J].山海经.2019

[7].范家睿.从上古神话到奇幻电影的剧本创作[D].上海师范大学.2019

[8].徐福义.上古神话对中国小说创作的影响[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9].陈楠.上古神话里的天真[J].美文(下半月).2018

[10].杜艺帆.中国上古神话的数字化创作[J].新闻研究导刊.2018

标签:;  ;  ;  ;  ;  ;  ;  

上古神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