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模型论文_李泽滨,裴崇利

导读:本文包含了道路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型,道路网,机理,通流,道路,线图,排放量。

道路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李泽滨,裴崇利[1](2019)在《基于SSD模型的道路交通标志识别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采用SSD模型的道路交通标志检测算法,以满足智能客车环境感知对于精度和实时性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客车技术与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舒斯,熊守权,陈英英,何明琼,袁正腾[2](2019)在《湖北省高速公路道路结冰预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13年以来建立的湖北省高速公路沿线的87个交通气象观测站每10分钟一次的气温及路面温度等实况资料,对各个高速路段的路面结冰频率随气温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发现均满足Logistic回归模型,但不同高速路段结冰对应的环境气温有差异。通过研究各个高速路段道路结冰的气温条件概率,计算得到湖北高速各个路段拐点气温,再结合路段降水情况,可以对湖北省高速公路结冰进行预警,从而为高速公路是否开展消冰措施、何时开展消冰措施提供建议。(本文来源于《气象》期刊2019年11期)

郭庆胜,刘洋,李萌,程晓茜,何捷[3](2019)在《基于网格模型的导航道路图渐进式化简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将导航数据精度降低时的道路图形综合转换为基于网格模型的线图形化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网格模型的导航道路数据渐进式协同图形综合方法。该方法能保证综合后的单条道路和道路网都与原始高精度数据保持空间方向关系相似。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用导航需求来约束道路的渐进式图形简化,并对道路形状和道路交叉处的空间方向关系进行维护,顾及了导航中道路的可视化效果。已用实际生产中的导航数据进行了验证,证明了本文方法是有效且实用的。(本文来源于《测绘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万子健,李连营,杨敏,周校东[4](2019)在《车辆轨迹数据提取道路交叉口特征的决策树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源车辆轨迹数据隐含最新的道路分布信息,研究利用轨迹数据提取道路特征有益于基础路网数据的快速建库与更新。道路网由交叉口和连接交叉口的道路线构成,其中交叉口特征识别是整个道路网生成的关键。由于缺乏精细的交叉口识别模型,轨迹数据生成的道路网容易出现路口遗漏、结构失真等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利用轨迹数据提取道路交叉口的方法。首先,分析车辆在交叉口与非交叉口区域移动轨迹几何形态及隐含动力学特征的变化情形;然后,利用决策树方法构建轨迹片段分类模型,并结合移动开窗式的轨迹线剖分模型建立交叉口区域变道轨迹片段提取方法;最后,依据Hausdorff距离对交叉口区域轨迹片段进行聚类,并提取中心线获得完整的道路交叉口结构。采用真实的车辆轨迹线作为测试数据,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测绘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陈雯君,何红弟[5](2019)在《基于SVR-LUR模型的城市道路PM10空间浓度分布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土地利用回归模型(Land use regression,LUR)未考虑影响因子与大气污染物之间非线性复杂关系和易出现多重共线性的问题.以PM10为例,采用支持向量回归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regression,SVR)改进土地利用回归模型的建模方法构建SVR-LUR模型,对上海市南浦大桥周边区域PM10空间分布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PM10浓度与100 m缓冲区内的空地面积,150 m缓冲区内的建筑工地面积、空地面积、河流面积,200 m缓冲区内的绿地面积和河流面积,以及湿度、交通流量和背景浓度相关性较高.2) SVR-LUR模型可较好地对研究区PM10浓度进行空间分布预测.SVR-LUR模型与LUR模型相比,SVR-LUR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其测试集比LUR模型测试集的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及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s error,RMSE)分别减小了22.92%、33.51%,拟合指数(Index of agreement,IA)值增加了13.20%.相较于普通克里金插值模型所得到的单一梯度空间分布预测结果,SVR-LUR模型能够更有效揭示小范围内的空间差异.3)研究区PM10浓度空间分布呈现出西高东低的总格局,在建筑物和路网密集的地方浓度较高,而在靠近江面和空地的区域浓度相对较低.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本文来源于《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凌宇,蒋明敏,闫亚光,左咏梅[6](2019)在《基于BIM模型道路的可视化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为了深化BIM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应用,应用Civil3d与Infraworks等其他软件搭建平台,针对BIM可视化在道路的应用进行建模。本文提出的新型可视化协同设计方法对于招投标阶段更直观的观看模型,以及设计阶段节约设计成本,减少了设计时间,减少返工时间节省资源控制成本,为山区路桥可视化协同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32期)

许秀华,王盛莉[7](2019)在《基于正态模型的城市道路事故黑点成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交通事故是目前城市发展的一大难题,也是当代城市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交通事故进行研究,探索新途径、新方法来降低城市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为城市提供更美好的人居环境。事故黑点指的是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多发点,对城市道路事故黑点的成因机理进行研究,能够更深入的挖掘造成交通事故的内在规律,从而减少城市交通事故的发生。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事故黑点成因机理进行了分析,一方面从驾驶员和车辆组成的人车角度分析人车受到道路因素的影响而引发交通事故的过程;另一方面从道路影响因素角度建立正态曲线模型,解释了道路这一影响因素在造成事故中起的作用,对道路事故黑点影响因素进行抽象,将每个影响因素对道路车辆的危险程度建立正态曲线模型,同时证明多因素综合影响也同样服从正态分布。(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城市交通规划)》期刊2019-10-19)

刘海平,周云月,汪卓[8](2019)在《城市道路车头时距频率分布模型建立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车头时距是交通流的重要参数之一,影响着行车安全和道路服务水平。早期学者建立了各种车头时距频率分布模型来估算车头时距频率值,但只有少数模型考虑了交通流状态和汽车尾气排放。基于M3模型的思想,本文通过对不同交通流状态下(畅通/缓慢/拥挤)车头时距数据的定量分析,分别划分了叁种交通流状态并建立了相应的车头时距分布模型,最终利用各交通流状态下CO排放量占混合交通流状态下的比例作为分配系数建立了混合交通流车头时距频率分布模型。通过卡方检验、与M3模型的对比以及交通量的计算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品质交通与协同共治——2019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6)

李军,贾顺平[9](2019)在《道路客运提前购票行为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道路旅客购票时间选择的行为机理及影响因素,基于连续Logit模型,建立了道路旅客提前购票行为模型。首先,以旅客购票时间为切入点,辨析了旅客提前购票类型和主要时间点内在关系;其次,基于道路客运联网售票信息系统数据,选择典型线路统计分析了旅客站外和站内提前购票、取票的时间分布规律;再次,分析了离散选择模型在连续选择情境中的限制和不足,继而运用连续行为分析思想,构建了旅客提前购票行为连续Logit模型;最后,利用15条长途和15条短途线路售票数据进行了实证应用,识别了提前购票时间选择的影响因素,并评估了票价调整对旅客提前购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近60%的旅客出行当天站内购票,其进站时间比站外提前购票旅客平均提前约45 min;提前购票时间选择受性别、年龄、发车频率、节假日、实载率等因素的影响,长途比短途出行的旅客提前3 d购票的概率高28%,实载率大于60%的线路提前20 d购票的比例增加5%;票价的调整会诱导旅客提前或延迟购票,票价上涨20%、下降20%、下降35%时,旅客提前3 d以上购票的概率分别降低9.67%、提高3.6%、提高11.85%。经实证分析,连续Logit模型是分析旅客提前购票行为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梁迎辉,刘安辉,戴楠[10](2019)在《混合交通环境下道路通行能力模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道路交通工具多元化,混合交通环境给其道路通行能力提出了挑战,结合深圳市的交通现状,就交通资源总量、交通需求结构、交通通行效率以及交通能源消耗这四个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政策决策模型,最后经过MATLAB软件的计算分析,得出结论:混合交通环境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最大,规范化多元交通行驶区域可以最大程度提升道路通行能力,降低人们出行安全隐患。"禁摩限电"政策在全国道路交通体系完善上也具有示范性作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道路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2013年以来建立的湖北省高速公路沿线的87个交通气象观测站每10分钟一次的气温及路面温度等实况资料,对各个高速路段的路面结冰频率随气温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发现均满足Logistic回归模型,但不同高速路段结冰对应的环境气温有差异。通过研究各个高速路段道路结冰的气温条件概率,计算得到湖北高速各个路段拐点气温,再结合路段降水情况,可以对湖北省高速公路结冰进行预警,从而为高速公路是否开展消冰措施、何时开展消冰措施提供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道路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李泽滨,裴崇利.基于SSD模型的道路交通标志识别方法研究[J].客车技术与研究.2019

[2].舒斯,熊守权,陈英英,何明琼,袁正腾.湖北省高速公路道路结冰预警模型[J].气象.2019

[3].郭庆胜,刘洋,李萌,程晓茜,何捷.基于网格模型的导航道路图渐进式化简方法[J].测绘学报.2019

[4].万子健,李连营,杨敏,周校东.车辆轨迹数据提取道路交叉口特征的决策树模型[J].测绘学报.2019

[5].陈雯君,何红弟.基于SVR-LUR模型的城市道路PM10空间浓度分布模拟[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19

[6].李凌宇,蒋明敏,闫亚光,左咏梅.基于BIM模型道路的可视化应用[J].价值工程.2019

[7].许秀华,王盛莉.基于正态模型的城市道路事故黑点成因研究[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城市交通规划).2019

[8].刘海平,周云月,汪卓.城市道路车头时距频率分布模型建立与验证[C].品质交通与协同共治——2019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2019

[9].李军,贾顺平.道路客运提前购票行为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2019

[10].梁迎辉,刘安辉,戴楠.混合交通环境下道路通行能力模型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

论文知识图

场景中有雪的效果图结果统计界面道路坐标系与车辆坐标系图中,c(x)为...直方图分割结果正(负)样本窗口设置

标签:;  ;  ;  ;  ;  ;  ;  

道路模型论文_李泽滨,裴崇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