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构建及推广

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构建及推广

秦霞玉

无锡市中医医院214071

摘要:中医药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基本预防及养生保健经验,这是我国在健康管理方面有着其它国家不能比拟的优势。我国在结合时代转变带来新的健康管理理念、知识及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将中医“治未病”理念融入健康管理的各个要素之中,对“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从中医治未病和健康管理相结合的视角出发,对目前健康管理运行模式及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构建中医药特色的健康管理模式的设想和建议,实现传统医学与现代健康管理技术的融合与创新。

关键词: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创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们越来越注重生命数量和质量的提高,期望寿命的延长及慢性病、亚健康人群的上升,对健康维护及改善的需求日益增长,健康管理(healthmanagement)理念逐渐深入到人们的生活理念之中,已成为备受关注的保健新课题。中医药在几千年的实践中以其显著的疗效、浓郁的民族特色、独特的诊疗方法、系统的理论体系,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医药在多年的实践积累中已经完善了该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的疾病预防及养生保健的经验,在健康管理方面有着其独特的无可比拟的优势。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理念应用在新时代的健康管理中,并融入健康管理理念、知识及管理体系等各个要素,构建富有特色的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将为实现传统医学与现代健康管理技术的融合与创新,为推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作出重要贡献。

一、新历史文化背景下构建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战略意义

1.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民生需求。

当今,或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健康不断受到生态恶化的挑战,人类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健康与寿命问题。随人类需求,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研究对象由“病”转向“人”,医学发展面临的根本任务逐渐变为防治疾病、增进健康、个性化诊疗,而这些理念与中医治未病思想不谋而合。健康是幸福之基,要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首要保障人类身心健康。中医治未病理念符合当今医学发展的方向,适应疾病谱的变化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针对一系列的健康问题而构建的中医健康管理服务体系,能够提升人民健康意识,进一步促进医学模式的转变,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夯实医疗卫生服务功能。

2.是传承中医药特色文化的学术发展需求。

作为中国的原创医学、最具有活力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医学是最有可能带动我国医学科技领先世界的济世之学。充分认识“治未病”对未来医学发展的引领作用[1],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加大对“治未病”理论下中医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的研究力度,建立中国健康样本库和大数据库,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将是中医药创新驱动发展中予以关注和支持的战略核心。《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创新纲要(2013-2020)年》指出,到2020年末,我国应创建一批中医“治未病”方法和技术,建立起中医治未病服务标准和规范,完善中医治未病服务业态和服务模式,因此,建立治未病理论下的中医健康管理体系,是中医学术自身传承与发展的重大需求,并已成为复兴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3.是医改背景下拓展健康服务领域的机制创新需求。

2017年正式实施的《中医药法》从法律层面明确中医药的重要地位、发展方针和扶持措施,这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也提出要着力扩大供给、创新服务模式。目前,发展健康服务受到国家鼓励,其中尤以中医养生备受推崇。虽然健康服务产业已成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但是从目前现状看,无论是从业人员结构,还是健康检测、评估和综合干预手段等,都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培训和教育,且健康服务产业大多集中在休闲、娱乐、餐饮、健身和美容等会所或养生馆中,存在着良莠不齐现象,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形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以及《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形成区域中医药健康服务建设模式,发挥市级中医院技术和指导中心功能。围绕健康服务及中医治未病核心理念,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通过运行管理机制的创新,进一步规范行业标准和操作,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拓展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不断提高目标人群覆盖率,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二、中医健康管理实践服务现状思考

1.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分析与探讨

健康管理的定义是:对个体或群体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2]。健康管理源自美国,但美国运行有效的健康管理模式不一定适合我国,此外,国外健康管理模式还有日本模式、芬兰模式等。近年来我国有许多学者就适合我国国情的健康管理模式做了相应研究,有提出实行健康管理与医疗的“分离模式”[3];有建设4个健康家园,利用8个健康管理模块进行干预的“4CH8”模式[4];有建立依托医院、面向社会的健康管理模式[5];有提出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相结合模式[6]等等,总之,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国家和个人的医疗负担非常重,所以做好健康管理、提高生命质量,是我国国情的需求。古人早就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名言,现在提倡的健康管理理念可以说是对古人的健康智慧的拓展与延伸。治未病理论包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它是“防重于治”、“预防为主”精神的高度体现,治未病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以及自身的统一性,将为未来健康管理提供一个使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相互融合的契机。

2.健康管理服务运行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当前,中医药发展无疑是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健康服务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明显释放。但同时,面对目前中医药发展正处在能力提升推进期、健康服务拓展期的客观情况,健康管理实施的现状仍不容乐观。目前健康管理内容中,西医的健康状态评估已经相对完善,导致健康管理的学术研究与实践相对脱节,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大多数体检项目设计主要局限于重大疾病的筛查,缺乏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健康管理主要针对慢病管理,对健康、亚健康人群、康复人群缺乏顾及,健康状态评估和健康预测还未真正实现或者实现的不够充分;检后干预手段局限于运动和营养处方,缺乏全方位的动态管理干预,很少有运用中医的适宜技术和方法进行健康指导和健康干预;目前社会健康管理机构林林总总,力量和水平参差不齐,健康体检的市场竞争很激烈,而健康管理服务单一,缺乏内涵与特色,对人群健康指导的针对性较差。

3.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健康管理模式展望

“治未病”工程的开展给中医健康管理带来了新局面,对实践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理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的中医健康管理是在现代医学指导下维护健康的措施包括了健康教育、疾病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康复、疗效评价五个方面,全面概括了健康管理干预措施,是贯穿于生命全过程干预的概念,适合所有人群,因为其采集数据具有客观化、数字化、标准化的特点,使得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得以实现,是未来医学的方向。

三、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及推广

1.从资源整合、机制创新上推进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建设。

结合医改大背景和《中医药法》实施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健康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通过着力扩大供给、创新服务模式,进一步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服务为一体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增强内部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高中医药健康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坚持大局观念,凝聚各方力量,系统整合各种社会资源,组成点面结合的区域性中医服务网络,探索创新中医药治未病社会服务模式。深入社区开展中医药治未病及康复服务,提供治未病技术指导和示范,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高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有效整合全院医疗、保健、科研、教学、制剂、信息、社会服务、文化宣传等多种资源,强化与院内临床科室在健康全过程的有机协作,提升治未病服务内涵,推动各科医疗康复技术与中医养生保健特色的协同发展,不断增强中医健康管理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2.从功能定位、能力提升上推进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建设。

我院经无锡市编办批复同意,挂牌成立了无锡市中医健康管理中心,这一健康管理平台建设的落地,将在体现公立中医院的专业辐射和公益惠民作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围绕“无锡市中医健康管理中心”的功能定位,将面向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和康复人群等服务对象,全方位提供中医治未病服务,形成集传统疗法服务、体检服务、咨询服务、特需服务、文化服务等于一体的健康管理服务链;积极应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指南,制定针对不同健康状态人群的中医健康干预方案或指南,提供治未病技术指导和示范;进一步规范行业标准和操作,规范健康管理、健康档案、健康干预和全程跟踪管理服务,发挥中医健康养生的全市导引作用;探索“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实现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服务模式创新,提升医院中医药服务的服务力、辐射力;以健康体检、中医药养生、文化服务三位一体打造中医药健康文化的宣传平台,大力弘扬治未病理念,构建中医药健康文化宣传平台。

3.从丰富内涵、综合发展上推进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建设。

一是坚持理论创新。要梳理阐述中医治未病传统理念和方法,系统整理保存于中医古籍及其他典藏文献中的中医治未病理念和方法,在全面继承中医治未病科学内涵和实践经验基础上,积极吸纳引入当代生命健康与预防保健领域的新成果,构建健康状态检测、评估与干预的完整理论框架,系统阐释其概念、原理、观点、方法等基本理论要素,为中医健康管理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二是加强模式创新。贯穿中医治未病理念,创新健康体检模式,开展涵盖神志(包含精神心理)、气机(中医四诊、经络检测、体质辨识)、形器(包含体格与影像检查)、内质(包含理化检验、基因检测等)的全方位、多层次中西医结合健康状态检测、健康风险评估,研究制订适合于不同人群、满足不同需求的体检包;创新服务模式,将传统中医药养生方法与现代健康管理理念相结合,融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将健康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探索疾病预防、健康维护、慢病管理等中医特色健康管理服务。

三是促进技术集成。综合运用现有的中医检测设备,逐步完善中医特色的健康状态检测、辨识及风险评估技术方法,制定主观客观互参、定性定量兼容的指标体系,全面反映个体整体健康状态评估及发病、传变、复发的风险预警,为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提供可靠依据;优化集成健康状态干预技术,创新治未病服务关键技术,开展适用范围、方案优化、操作规范、效用评价以及服务流程、服务内容、服务保障、持续改进等方面的研究,通过示范性推广应用,提升医院健康服务软实力。

四是推进产品研发。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梳理健康干预手段,充分发掘极具特色中医药养生延年经典方和中药炮制工艺,研制各类院内制剂、内服外用养生保健产品,形成一批品牌制剂和技术成果,丰富健康状态干预方法。

五是注重宣传推广。大力推广中医特色主动健康管理,建立宣传传播平台,宣传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和治未病理念,引导群众自觉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引入中医药健康理念,传播中医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与理解,推广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技术和方法,促进公众对中医治未病方法和产品的正确理解和应用。

四、推进健康管理模式创新的几点思考

1.加强政府领导,构建多部门联动管理机制。

政府行政管理机构是中医健康管理服务的主导者,单靠单一部门维护的管理运行机制是不完善的,所以应该以健康中国建设为契机,构建政府牵头,打破行政壁垒,建立多部门联动的管理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引导作用,把积极推进治未病和健康管理服务纳入政府工作目标,作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统筹规划、组织实施,提供政策保障和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公益,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

2.强化平台建设,构建多元化健康管理体系。

进一步提高构建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对医院整体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做好顶层设计与整体策划,编制专项规划与实施方案,明确重点任务,整合优势资源,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统筹协调,加强沟通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促进规划目标顺利实现。加强与社区医疗机构的联合,延伸健康管理服务平台,成立“医联体”或“健联体”,发挥中医健康管理在现代健康保障中的引领作用。建立并实施能有效支撑学术发展的组织机制,充分发挥“无锡市中医健康管理中心”以及治未病重点专科等平台的作用,推动建立成果转化推广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服务转化。

3.依托学科发展,构建复合型专业技术团队。

根据中医健康管理工作的需要,坚持“以学科带动专业,以科研和社会服务促进教学”的理念,培养多学科交叉,复合型健康管理专业人才,注重具有临床、科研与管理多重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拥有特色传统诊疗技术的专门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优化团队结构,建设一支多元化、专业化的高水平骨干队伍。对本院本科室专业团队的培养,可通过完善学习培养制度,培养引进高学历专业人员并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培养专职健康管理师和营养咨询师;还发挥院内热心于养生事业的专业医师的力量,参与到健康管理工作中来。此外,还充分发挥院名老中医坐堂和带教的作用,培养科内年轻医师,这些举措可为健康管理的团队建设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4.聚焦发展目标,构建共享性信息管理平台。

健康管理与其他服务最明显的区别是对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依赖度极高,甚至可以说若无信息管理平台作为其基本的运行支持平台,就无法实现市场化、规模化的健康管理。健康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可以采取多种渠道,广泛合作共建的形式,搭建辐射全市的社区中医健康管理档案数据库、社区远程中医治未病诊疗中心、“治未病”在线咨询和交流互动中心、互联网+中医体验中心、中医药特色养生保健产品的加工配送中心等,实现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服务模式创新,提供搭建政府、医疗机构、社区、治未病及健康管理中心、个人等相互查阅联系的桥梁,实现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挖掘健康信息大数据管理,建立健康档案,真正实现全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综上所述,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现了在依据我国国情、文化和社会发展趋势基础上所构建的独特的健康管理体系的理念。我们应充分发挥中医药健康管理特色资源和优势,不断完善中医治未病特色健康管理体系,为保障人民健康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国强:深化对“治未病”的再认识[N].中国中医药报,2012-06-20001.

[2]陈晓峰.健康管理在中国—健康管理的历史、现状和挑战[A].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2008,:(4)13-16

[3]卜保鹏,黎采青,顾庆焕,钱卫国,许云,明兰真.社区健康管理的模式探索[J].中国全科医学,2011,19:2192-2194

[4]鲍勇.社区健康管理“4CH8”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0):1495-1496

[5]秦恳,吴琴琴,张帆,杨英等.华西医院健康管理模式及区域内健康管理链的实践[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08:581-582

[6]江莉莉,巢健茜,刘恒.健康保险公司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建的健康管理模式的建立与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0,01:78-80

标签:;  ;  ;  

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构建及推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