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区域地理有效教学之我见

高中区域地理有效教学之我见

施开天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第五中学365100

摘要:区域地理有效教学,是指在地理教学中,对区域知其地、析其因、究其理,突出体现地理学科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围绕突出区域特色,重视图像教学,突出“人地关系”的主线,重视记忆方法指导等四个方面,强调构建区域分析的思维模板,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关键词:区域地理综合思维心理地图思维导图

从近几年高考地理卷来看,各套地理试题都注重对区域的考查,以各种区域图为载体,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知其地、析其因、究其理”的地理素养,突出体现地理学科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因此,区域地理内容是高考地理的重头戏,学生能否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高中区域地理复习的好坏是关键一环。

笔者在高中地理教学对区域地理教学改革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现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区域地理教学中要突出区域特色

构建区域分析的思维模板,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区域地理知识不仅是初中地理知识主体,而且也是高中地理知识必不可少的。目前新课程高中地理教材中,区域地理现象和事物的解释必须建立在对初中地理系统掌握的基础上,突出区域的地理特色,区域综合的各个侧面,区域综合概括的最重要地理特征。

1.每节小标题中区域的高度概括。初中地理教材中教材标题的区域特色化方面作了很好的概括,如中国气候特征,在教学中突出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复杂多样即可。再如中亚位置的标题“深居亚欧大陆中部、内部”等等,这些小标题都是对区域特征的高度概括,在教学中突出了这些小标题,也就对区域地理特征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

2.综合区域地理的整体特征。区域地理诸多特征来自诸多要素,而区域地理整体特征则是综合分析区域地理诸多要素后,突出其主要方面。如2011年福建高考文综卷第37题以河流为载体,通过科罗拉多大峡谷的谷底及两壁景观差异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通过与甲国沿海地区比较,考查影响R河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通过R河水量变化的原因分析,考查影响河流径流量的因素;通过科罗拉多河径流量减少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等。

3.从比较区域地理的差异性中,加深对区域的理解。区域地理复习常用比较法。比较可突出区域的地理特征独特之处,作比较几个区域的异同性。区域地理知识的比较,以综合比较为主,也可作单要素比较。例如比较北美洲与欧洲海洋性气候的差异,比较德国的工业区和美国的东北部工业区的差别,东亚和西亚对比等。

二、区域地理的教学要重视图像教学

构建心理地图,进行地理空间定位。初中地理复习,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获得有关地球、地图的基本知识,以及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地图可以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事物归结到图中进行综合归纳、条理化,能够清晰地呈现出地理知识的规律性。这样,学生学起来感到轻松自如,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习信心。我教过的学生当中,个别学生其他学科成绩较差,但唯有地理学科成绩突出,通过与他们谈话了解到,他们觉得地理好学,因为他们所学的地理事物,通过地图就可以掌握下来。地图直观性较强,易于接受,学起来比较轻松,于是他们就对地理产生了兴趣。由此可见地图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1.充分展示地图。在教学过程中,将地理挂图展示在学生面前或教师画黑板略图,让学生自己在挂图上或板图上指出所学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2.填图。在每个区域上完成后,设计一些填图内容,可从这些方面着手:填出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范围、主要的地形区、河湖、气候、矿藏资源、主要城市、主要工业区),这样学生对区域的整体特征便一目了然,心中有图,并且区域的特征概括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三、区域地理教学要突出“人地关系”的主线

运用思维导图,精心梳理主干知识。区域地理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孤立地讲述位置、地形、气候、经济等地理要素,罗列事物、堆砌地名的现象,这种忽略地理事物之间的综合联系,不重视认识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八股”式教学。我尝试了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突出主导因素和区域特征、提示各地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人地关系结构网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1.指导思想和依据原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同化与顺应),以及由此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指导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建构主义学习观下的教师由信息的提供者变为获取信息的指导者,是提供“学习支架”的人,是任务和问题的展现者。教师的责任就是创造含有丰富信息的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其中思考、探索和建构的环境。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中发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在这种真实的环境中进行独立或合作的探索活动。为此,高中区域地理复习应是学生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学习过程。

2.按照哲学的观点,任何事物的诸矛盾中都有在起决定因素的主要矛盾,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其他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一个地区,尽管地理事物和现象浩繁复杂,但总有最具代表性和起关键作用的主导因素和共同特征,抓住这一主导因素和区域特征,就能使教学提纲挈领,化繁为简,优化教学过程。

四、区域地理教学要重视记忆方法指导

1.借助地图,强化记忆。例如:学习非洲的萨瓦纳气候时,学生对热带稀树草原缺乏感性认识,难以区分干、湿两季的特点。可以用“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图”指导学生观察干、湿两季的自然景色,通过观察挂图,再联系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让学生认识到那里处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下,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沛;干季受信风带控制,降水较少,进而理解了干、湿季节交替的原因,掌握了萨瓦纳气候的分布规律及特点等。

2.认真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既能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又能培养学生学会画地图的基本技能。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记,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做到了视听结合,心脑并用,思维集中。

3.编易记的歌决、谚语、顺口溜。教学中抓住区域地理相互联系的规律,编成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诀,学生颇感兴趣,记忆较快。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并且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4.形象的描述与板图结合。如讲锋面雨带随夏季风在我国东部移动的规律时,一边画略图,一边用兴奋的情绪感染学生:每年5月份到10月份,锋面雨随夏季风有规律地移动,造成了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而北方则开始晚、结束早的特征。

总之,新课标下要求我们的区域地理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达到区域地理掌握模索过程渗透能力的训练,让学生达到区域地理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地理情感,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实效。我们将在今后新课程课堂教学当中不断追求、不断完善、不断总结。

标签:;  ;  ;  

高中区域地理有效教学之我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