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中埋式止水带的夹具装置论文和设计-张强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中埋式止水带的夹具装置,属于建筑施工装置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中埋式止水带的夹具装置,其中,包括止水带,支撑单元,以及贯穿支撑单元,且与止水带接触配合,均匀设置的若干个夹紧单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中埋式止水带的夹具装置固定效果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度高、提升施工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用于中埋式止水带的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止水带(5),支撑单元,以及贯穿所述支撑单元,且与所述止水带(5)接触配合,均匀设置的若干个夹紧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位于所述止水带(5)两侧,相对应设置的两个模板(6),和在每一个所述模板(6)外侧等间距相对应设置的若干个支撑板(7);第一个所述夹紧单元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单元两侧的两个夹紧柱(1),每一个所述夹紧柱(1)的顶部均高于所述支撑单元的顶部,设置在两个所述夹紧柱(1)底部,贯穿其两者及其两者间的所述支撑单元的第二止水螺杆(4),设置在两个所述夹紧柱(1)顶部,贯穿其两者,且与所述第二止水螺杆(4)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止水螺杆(2),以及在所述第一止水螺杆(2)和所述第二止水螺杆(4)之间,相对应贯穿每一个所述夹紧柱(1)上的一个紧固螺栓(3);每一个所述紧固螺栓(3)的内端端面上设有支撑铁靴(9);所述止水带(5)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止水螺杆(2)相互接触配合,其下端面与所述第二止水螺杆(4)相互接触配合,其两侧面与每一个所述支撑铁靴(9)的端面相互接触配合。

设计方案

1.一种用于中埋式止水带的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止水带(5),支撑单元,以及贯穿所述支撑单元,且与所述止水带(5)接触配合,均匀设置的若干个夹紧单元;

所述支撑单元包括位于所述止水带(5)两侧,相对应设置的两个模板(6),和在每一个所述模板(6)外侧等间距相对应设置的若干个支撑板(7);

第一个所述夹紧单元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单元两侧的两个夹紧柱(1),每一个所述夹紧柱(1)的顶部均高于所述支撑单元的顶部,设置在两个所述夹紧柱(1)底部,贯穿其两者及其两者间的所述支撑单元的第二止水螺杆(4),设置在两个所述夹紧柱(1)顶部,贯穿其两者,且与所述第二止水螺杆(4)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止水螺杆(2),以及在所述第一止水螺杆(2)和所述第二止水螺杆(4)之间,相对应贯穿每一个所述夹紧柱(1)上的一个紧固螺栓(3);每一个所述紧固螺栓(3)的内端端面上设有支撑铁靴(9);

所述止水带(5)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止水螺杆(2)相互接触配合,其下端面与所述第二止水螺杆(4)相互接触配合,其两侧面与每一个所述支撑铁靴(9)的端面相互接触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埋式止水带的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夹紧柱(1)的两个端部沿其高度方向各设置一个长圆孔(8),贯穿其上端部的所述长圆孔(8)设置所述第一止水螺杆(2),贯穿其下端部的所述长圆孔(8)设置所述第二止水螺杆(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中埋式止水带的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紧固螺栓(3)与其相临的所述模板(6)的上端面相互接触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中埋式止水带的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夹紧柱(1)外侧的每一个所述紧固螺栓(3)的端部各设置一个调节手轮(10)。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中埋式止水带的夹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工程常用的止水带按材料分:主要有橡胶止水带、塑料(PVC)止水带、钢板止水带、橡胶加钢边止水带等。

中埋式止水带特点是:中埋式止水带是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部分或全部浇埋在混凝土中,混凝土施工存在大量钢筋、模板、加固件等不利于止水带的固定安装,所以合适的止水带固定方法可以避免止水带被刺破,影响止水效果。

通常固定止水带的方法有:利用附加钢筋焊接固定、铅丝打眼吊装和模板附加支撑配合固定等;其安装过程十分繁琐,效率低下,且安装质量不能得到良好的保障,容易造成偏位、高低不平、或者损伤止水带等各种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实现下托、上限、中夹三位一体部署,固定效果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度高、提升施工效率的用于中埋式止水带的夹具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一种用于中埋式止水带的夹具装置,其中,包括止水带,支撑单元,以及贯穿所述支撑单元,且与所述止水带接触配合,均匀设置的若干个夹紧单元,一方面可以对止水带进行夹持固定,另一方面可对支撑单元进行加固;

所述支撑单元包括位于所述止水带两侧,相对应设置的两个模板,和在每一个所述模板外侧等间距相对应设置的若干个支撑板,在两个所述模板之间进行混凝土浇注;

第一个所述夹紧单元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单元两侧的两个夹紧柱,每一个所述夹紧柱的顶部均高于所述支撑单元的顶部,设置在两个所述夹紧柱底部,贯穿其两者及其两者间的所述支撑单元的第二止水螺杆,用于托住所述止水带的下边缘,设置在两个所述夹紧柱顶部,贯穿其两者,且与所述第二止水螺杆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止水螺杆,用于对所述止水带的上边缘进行限位,以及在所述第一止水螺杆和所述第二止水螺杆之间,相对应贯穿每一个所述夹紧柱上的一个紧固螺栓;每一个所述紧固螺栓的内端端面上设有支撑铁靴;所述紧固螺栓配合其端部的所述支撑铁靴用于对所述止水带进行紧固;

所述止水带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止水螺杆相互接触配合,其下端面与所述第二止水螺杆相互接触配合,其两侧面与每一个所述支撑铁靴的端面相互接触配合,实现夹具对所述止水带下托、上限、中夹三位一体的部署。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每一个所述夹紧柱的两个端部沿其高度方向各设置一个长圆孔,满足不同宽度所述止水带的安装需求,贯穿其上端部的所述长圆孔设置所述第一止水螺杆,贯穿其下端部的所述长圆孔设置所述第二止水螺杆。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每一个所述紧固螺栓与其相临的所述模板的上端面相互接触配合,可对紧固螺栓进行支撑,从而实现对所述止水带的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位于所述夹紧柱外侧的每一个所述紧固螺栓的端部各设置一个调节手轮,方便对所述紧固螺栓进行操作。

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时,其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所述夹紧柱两端部各开设一个所述长圆孔,并在两个所述长圆孔之间的中心位置开设通孔;

步骤二:将所述模板和所述支撑板组装成所述支撑单元,在所述支撑单元中部均匀开设通孔;

步骤三:将所述夹紧柱竖直放置在所述支撑单元两侧相应的通孔位置,贯穿所述夹紧柱下端部的所述长圆孔和所述支撑单元上相对应的通孔安装所述第二止水螺杆,将所述支撑单元初步紧固;

步骤四:贯穿所述夹紧柱中部通孔设置所述紧固螺栓;

步骤五:将所述止水带下边缘放置在所述第二止水螺杆上,其侧面抵在所述紧固螺栓端部的所述支撑铁靴端面上,转动所述调节手轮,分别预紧固每一个所述紧固螺栓;

步骤六:通过所述调节手轮,使所述止水带处于所述支撑单元中部位置,同时保证所述止水带的垂直度;

步骤七:紧固所述第二止水螺杆上的螺母;

步骤八:贯穿所述夹紧柱上端部的所述长圆孔安装所述第一止水螺杆,并紧固其上的螺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设置相互配合的支撑单元和夹紧单元,一方面可以对止水带进行夹持固定,另一方面可对支撑单元进行加固;设置第一止水螺杆、第二止水螺杆及紧固螺栓,可以实现对止水带下托、上限、中夹三位一体的部署,同时方便调整止水带的位置及垂直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既保证了止水带的安装位置及质量,同时又保证了模板的安装位置及质量,能显著提升施工效率;设置长圆孔,可以满足不同宽度止水带的安装需求;设置紧固螺栓与相对应的模板的上边缘相互接触配合,可提高装置的支撑效果;设置调节手轮,可以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夹紧柱;2、第一止水螺杆;3、紧固螺栓;4、第二止水螺杆;5、止水带;6、模板;7、支撑板;8、长圆孔;9、支撑铁靴;10、调节手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中埋式止水带的夹具装置,其中,包括止水带5,支撑单元,以及贯穿支撑单元,且与止水带5接触配合,均匀设置的若干个夹紧单元;优选的,两个夹紧单元的间距为800mm;

支撑单元包括位于止水带5两侧,相对应设置的两个模板6,和在每一个模板6外侧等间距相对应设置的若干个支撑板7;优选的,每一个模板6外侧上下端部各设置一个支撑板7,

第一个夹紧单元包括分别设置在支撑单元两侧的两个夹紧柱1,优选的,夹紧柱1的材料设置为方钢,其规格为:截面尺寸设置为50mm*50mm*2mm,长度设置为650mm,每一个夹紧柱1的顶部均高于支撑单元的顶部,设置在两个夹紧柱1底部,贯穿其两者及其两者间的支撑单元的第二止水螺杆4,设置在两个夹紧柱1顶部,贯穿其两者,且与第二止水螺杆4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止水螺杆2,以及在第一止水螺杆2和第二止水螺杆4之间,相对应贯穿每一个夹紧柱1上的一个紧固螺栓3,优选的,紧固螺栓3的规格设置为:φ14mm*400mm;每一个紧固螺栓3的内端端面上设有支撑铁靴9;

止水带5的上端面与第一止水螺杆2相互接触配合,其下端面与第二止水螺杆4相互接触配合,其两侧面与每一个支撑铁靴9的端面相互接触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每一个夹紧柱1的两个端部沿其高度方向各设置一个长圆孔8,优选的,长圆孔8的尺寸设置为:50mm*15mm,若有超宽型止水带,可以进行扩孔,贯穿其上端部的长圆孔8设置第一止水螺杆2,贯穿其下端部的长圆孔8设置第二止水螺杆4。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每一个紧固螺栓3与其相临的模板6的上端面相互接触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位于夹紧柱1外侧的每一个紧固螺栓3的端部各设置一个调节手轮10。

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时,其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夹紧柱1两端部各开设一个长圆孔8,并在两长圆孔8之间的中心位置开设通孔;

步骤二:将模板6和支撑板7组装成支撑单元,在支撑单元中部均匀开设通孔;

步骤三:将夹紧柱1竖直放置在支撑单元两侧相应的通孔位置,贯穿夹紧柱1下端部的长圆孔8和支撑单元上相对应的通孔安装第二止水螺杆4,将支撑单元初步紧固;

步骤四:贯穿夹紧柱1中部通孔设置紧固螺栓3;

步骤五:将止水带5下边缘放置在第二止水螺杆4上,其侧面抵在紧固螺栓3端部的支撑铁靴9端面上,转动调节手轮10,分别预紧固每一个紧固螺栓3;

步骤六:通过调节手轮10,使止水带5处于支撑单元中部位置,同时保证止水带5的垂直度;

步骤七:紧固第二止水螺杆4上的螺母;

步骤八:贯穿夹紧柱1上端部的长圆孔8安装第一止水螺杆2,并紧固其上的螺母。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一种用于中埋式止水带的夹具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5534.0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8(济南)

授权编号:CN209652985U

授权时间:20191119

主分类号:E02D 29/16

专利分类号:E02D29/16;E02D31/02;E04B1/68

范畴分类:36C;

申请人: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50100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工业南路89号

发明人:张强;刘聪;薛允钦;候磊

第一发明人:张强

当前权利人: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代理人:刘尔才

代理机构:37231

代理机构编号: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1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  

一种用于中埋式止水带的夹具装置论文和设计-张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