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采用预见性护理管理进行陪护的应用效果

感染科采用预见性护理管理进行陪护的应用效果

王静(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8430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6-0331-02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管理在感染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感染科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两组病例分组无差异性(p>0.0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措施,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管理措施,分析两组的临床护理应用效果。结果采用预见性护理观察组60例患者临床康复率、住院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预见性护理管理措施能提高感染科病例的临床治疗康复率,缩短住院日,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等均有临床护理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感染科护理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感染科预见性护理应用效果

预见性是指对人或事物发展的预判及前瞻性评估。临床护理中部分患者由于疾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情绪障障、等种种心理反应,因此,采用预见性护理在抢救急、危、重患者过程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对病人护理治疗地重视[1]。护理人员的预见意识与所积极主动采取的防范措施,是提高护理质量、改善病人生活质量的基础,也能对护理质量起到明显的促进和保障作用。本文就感染科采用预见性护理管理措施的护理效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20例病例资料均选自2010年3月至2012年1月本院感染科住院患者。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12~58岁,平均42.6岁。病人所患感染疾病有乙型肝炎44例,丙型肝炎22例,肺结核19例,菌痢12例,流行性腮腺炎9例,水痘7例,猩红热4例,麻疹3例。患者病程2d~24m不等。

1.2方法120例病例资料随机按病种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其中男女性别、病种、例数及年龄等分组无差异性(p>0.05)。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临床康复率、住院日、并发症及对护理满意度等作以对比分析。

1.3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护理

2.1预见性地心理宣教由于感染科部分病人,如乙型肝炎等患者不易治愈,病毒携带终生,患者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情绪障碍等多种负性心理反应。因而护理人员在患者入科后为提供微笑服务、以和蔼、耐心的态度,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疑虑,耐心地倾听患者诉求,力所能及地帮助患者解决困难,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宣教,与患者建立信任和谐的医患关系。既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又能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主动与患者沟通,听取患者建议及不满情绪的倾诉,有预见性的不断改进护理质量。

2.2预见性地健康宣教感染科疾病容易交叉感染,又具有传染性。因而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1h内及时对患者进行感染疾病的传播途径,预防交叉感染的方法,饮食方面具体要求,包括感染科管理制度、隔离措施等进行宣教[2]。利用本科现有的板报、宣传画册及健康教育讲座等形式多样的宣教方式。

2.3建立预见性护理管理制度:感染科具有特殊的易感性,因此,要健全感染科相关制度,如建立探视时间制度、饮食休息制度、探视陪护制度、感染预防消毒等具体措施。如具有极易传染病例或疾病早期应隔离、消毒及注意手卫生,使用一次物品的使用管理[3]。注意切断传染源及传播途径,对急危重患者的生活护理,配备有经验的护工或特护人员专职护理,并注意个人防护,减少职业暴露。

2.4陪护管理措施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预见性地将感染科各项护理方法及措施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的告知,尤其是探视的相关制度,可以减少患者二次感染几率;对陪护人员的就餐和休息区域应与患者分开;护理人员在陪护患者期间采取给患者和家属发放一次性口罩、戴手套、勤洗手等措施,减少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播,减少交叉感染;对感染科住院患者建立管理规范化病房,增加消毒隔离的具体程序,如对保洁员在消毒隔离措施方面的培训,要求掌握消毒液的使用方法,每日2次对病房的尤其是患者及家属经常接触的物品,设施如门把手,床档,床旁桌凳、水龙头、等部件。进行擦拭消毒。同时告知患者陪护人员保持病区清洁卫生,安静,不要互窜病房,不要带小孩进入病区等预防措施,避免出现交叉感染。

2.5常规护理在患者入院后根据疾病进行常规护理,建立常规性地感染疾病隔离措施,包括饮食宣教、疾病知识,安全陪护制度,作息制度告知及对症护理措施等。并向患者解释疾病治疗方法、药物应用及疾病转归的等常规感染疾病的相关知识。

2.6结果

表1两组护理结果对比分析见

两组病例护理分析显示,两组病理分组无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康复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76.67%;并发症13.33%明显小于对照组26.67%;而且观察组住院日比对照组住院日缩短接近7d,两组对比分析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

3讨论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化,护理模式的转换,护理质量要求的提高,预见性护理管理模式已成为临床护理模式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本院在感染科实行预见性护理管理措施后,感染科护理人员的感染知识知晓率、自我防护能力及服务意识得到提高,并且在对待感染性疾病患者时能及时做到判断迅速、评估准确、处置果断,从而使相关不利因素得以消除,降低了传染率,尤其在对带有感染性病原体危重患者进行抢救时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得到到医护人员的重视及应用[4]。本院在感染科施行的预见性护理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有效率(95.0%)。尤其是在感染科开展有预见性护理管理后,建立完善感染性有关制度,包括消毒、灭菌、隔离、陪护及宣教等措施。并将一系列预见性护理管理制度及措施在感染科住院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中应用。而且使基础感染护理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加强,增加预见性的护理理论宣教,使护理人员对患者新疆库尔勒市农二师生产建设兵团二十九团孔雀医院由被动的护理转变为主动的护理,消除以往执行医嘱式的机械护理,而是树立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管理及护理,使感染科护理管理更具有规范性,提高护理服务效率。因此采取预见性护理管理措施不仅能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医院感染等并发症出现,同时对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方面均具有积极的作用,也增进医患之间及护患之间的的感情,对改善医患关系,预防医疗纠纷均具有临床实际应用意义。

参考方法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3-38.

[2]唐引辉.陪护人员潜在的医院感染问题及防范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5):86-87.

[3]于海霞,王丽娟,王淑红.预见性护理在临床中的重要性[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9):859-860.

[4]张祥敏.老年住院COPD患者抑郁状况分析及护理干预[J].临床肺科杂志,2005,10(4):550.

标签:;  ;  ;  

感染科采用预见性护理管理进行陪护的应用效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