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提高处理速率的河道水体用处理装置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提高处理速率的河道水体用处理装置,包括罐体主体、液压缸和第二水管,所述罐体主体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水泵,且水泵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水管,所述罐体主体的内部固定有搅拌叶,且搅拌叶的上方安装有刮板,所述刮板的外侧设置有毛刷,且毛刷的上方固定有进药口,所述液压缸的上方安装有横板,且横板的上方设置有电机,所述液压缸的右侧安装有连杆,且连杆的外侧设置有固定轴承。该便于提高处理速率的河道水体用处理装置设置有管道混凝剂,将管道混凝剂安装在过滤装置的第二水管中,进而通过管道混凝剂代替了二级助凝罐,因此使得整个装置减少了二级助凝罐,缩短了整个装置的体积。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便于提高处理速率的河道水体用处理装置,包括罐体主体(1)、液压缸(8)和第二水管(13),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主体(1)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水泵(2),且水泵(2)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水管(3),所述罐体主体(1)的内部固定有搅拌叶(4),且搅拌叶(4)的上方安装有刮板(5),所述刮板(5)的外侧设置有毛刷(6),且毛刷(6)的上方固定有进药口(7),所述液压缸(8)的上方安装有横板(9),且横板(9)的上方设置有电机(10),所述液压缸(8)的右侧安装有连杆(12),且连杆(12)的外侧设置有固定轴承(11),所述第二水管(13)的左侧安装有水泵(2),且第二水管(13)的上方固定有加药器(14),所述加药器(14)的上方设置有管道混凝剂(15),且管道混凝剂(15)的右侧安装有过滤装置(16),所述过滤装置(16)的内部设置有凹槽(17),且凹槽(17)的内部安装有固定弹簧(18),所述固定弹簧(18)的左侧固定有过滤板(19),所述过滤装置(16)的右侧安装有收集室(20),且收集室(20)的右侧设置有第三水管(21),所述第三水管(21)的上方固定有绕杆(22),且绕杆(22)的左侧安装有固定板(23),所述固定板(23)的左侧设置有固定弹簧(18)。

设计方案

1.一种便于提高处理速率的河道水体用处理装置,包括罐体主体(1)、液压缸(8)和第二水管(13),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主体(1)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水泵(2),且水泵(2)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水管(3),所述罐体主体(1)的内部固定有搅拌叶(4),且搅拌叶(4)的上方安装有刮板(5),所述刮板(5)的外侧设置有毛刷(6),且毛刷(6)的上方固定有进药口(7),所述液压缸(8)的上方安装有横板(9),且横板(9)的上方设置有电机(10),所述液压缸(8)的右侧安装有连杆(12),且连杆(12)的外侧设置有固定轴承(11),所述第二水管(13)的左侧安装有水泵(2),且第二水管(13)的上方固定有加药器(14),所述加药器(14)的上方设置有管道混凝剂(15),且管道混凝剂(15)的右侧安装有过滤装置(16),所述过滤装置(16)的内部设置有凹槽(17),且凹槽(17)的内部安装有固定弹簧(18),所述固定弹簧(18)的左侧固定有过滤板(19),所述过滤装置(16)的右侧安装有收集室(20),且收集室(20)的右侧设置有第三水管(21),所述第三水管(21)的上方固定有绕杆(22),且绕杆(22)的左侧安装有固定板(23),所述固定板(23)的左侧设置有固定弹簧(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提高处理速率的河道水体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5)呈圆形,且刮板(5)的外侧等间距分布有毛刷(6),且毛刷(6)与罐体主体(1)之间的距离等于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提高处理速率的河道水体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19)与过滤装置(16)通过固定弹簧(18)构成伸缩结构,且过滤板(19)呈倾斜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提高处理速率的河道水体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室(20)与过滤装置(16)为一体结构,且收集室(20)呈倒“L”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提高处理速率的河道水体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水管(21)为伸缩结构,且第三水管(21)的材质为软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提高处理速率的河道水体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杆(22)贯穿于固定轴承(11),且绕杆(22)与固定板(23)为螺纹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水体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提高处理速率的河道水体用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国家越来越注重环境和水体的安全卫生,因此市场上便有了用于河道、湖泊水体的处理装置,虽然市场上的河道、湖泊水体的处理装置的种类多种多样,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传统的河道水体处理装置采用两级混凝罐加过滤设备完成对该水体的净化处理,这样混凝处理时间长、整个装置的占用面积大且能耗高,在搅拌的过程中一些杂质容易粘连在罐体主体的内部,造成罐体主体难以清洗,不能很好的对滤渣进行收集,不能将处理过的水很好的排进河道内,因此我们便提出了便于提高处理速率的河道水体用处理装置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提高处理速率的河道水体用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传统的河道水体处理混凝处理时间长、整个装置的占用面积大且能耗高,在搅拌的过程中一些杂质容易粘连在罐体主体的内部,造成罐体主体难以清洗,不能很好的对滤渣进行收集,不能将处理过的水很好的排进河道内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提高处理速率的河道水体用处理装置,包括罐体主体、液压缸和第二水管,所述罐体主体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水泵,且水泵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水管,所述罐体主体的内部固定有搅拌叶,且搅拌叶的上方安装有刮板,所述刮板的外侧设置有毛刷,且毛刷的上方固定有进药口,所述液压缸的上方安装有横板,且横板的上方设置有电机,所述液压缸的右侧安装有连杆,且连杆的外侧设置有固定轴承,所述第二水管的左侧安装有水泵,且第二水管的上方固定有加药器,所述加药器的上方设置有管道混凝剂,且管道混凝剂的右侧安装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的内部设置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安装有固定弹簧,所述固定弹簧的左侧固定有过滤板,所述过滤装置的右侧安装有收集室,且收集室的右侧设置有第三水管,所述第三水管的上方固定有绕杆,且绕杆的左侧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左侧设置有固定弹簧。

优选的,所述刮板呈圆形,且刮板的外侧等间距分布有毛刷,且毛刷与罐体主体之间的距离等于零。

优选的,所述过滤板与过滤装置通过固定弹簧构成伸缩结构,且过滤板呈倾斜状。

优选的,所述收集室与过滤装置为一体结构,且收集室呈倒“L”形。

优选的,所述第三水管为伸缩结构,且第三水管的材质为软管。

优选的,所述绕杆贯穿于固定轴承,且绕杆与固定板为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提高处理速率的河道水体用处理装置;

(1)设置有管道混凝剂,将管道混凝剂安装在过滤装置的第二水管中,进而通过管道混凝剂代替了二级助凝罐,因此使得整个装置减少了二级助凝罐,缩短了整个装置的体积,进而减少了整个装置的占用面积,同时通过管道混凝剂缩短了助凝反应时间,由此减少了能耗;

(2)固定有刮板,刮板的外表面安装有毛刷,因此通过连杆的旋转和上升,带动刮板和毛刷进行旋转和上升,由此可以很好的将罐体主体内壁粘连的杂质刷除掉,进而便于对罐体主体进行清洗,使得罐体主体很好的进行使用;

(3)安装有收集室,通过收集室可以很好的对滤渣进行收集,进而避免滤渣乱流而污染环境,同时通过固定弹簧便于对过滤板进行震动,便于过滤板上的滤渣很好的掉落在收集室内部,通过第三水管的软管材质,便于对第三水管进行拉伸,由此很好的使过滤后的水通过第三水管排进湖泊内部,通过绕杆在固定轴承内部进行旋转,便于绕杆对第三水管进行缠绕存放,同时,通过固定板便于对绕杆表面的第三水管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过滤装置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刮板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罐体主体;2、水泵;3、第一水管;4、搅拌叶;5、刮板;6、毛刷;7、进药口;8、液压缸;9、横板;10、电机;11、固定轴承;12、连杆;13、第二水管;14、加药器;15、管道混凝剂;16、过滤装置;17、凹槽;18、固定弹簧;19、过滤板;20、收集室;21、第三水管;22、绕杆;23、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提高处理速率的河道水体用处理装置,包括罐体主体1、水泵2、第一水管3、搅拌叶4、刮板5、毛刷6、进药口7、液压缸8、横板9、电机10、固定轴承11、连杆12、第二水管13、加药器14、管道混凝剂15、过滤装置16、凹槽17、固定弹簧18、过滤板19、收集室20、第三水管21、绕杆22和固定板23,罐体主体1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水泵2,且水泵2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水管3,罐体主体1的内部固定有搅拌叶4,且搅拌叶4的上方安装有刮板5,刮板5呈圆形,且刮板5的外侧等间距分布有毛刷6,且毛刷6与罐体主体1之间的距离等于零,通过刮板5外侧的毛刷6,便于将罐体主体1内壁的杂质刮除掉,进而便于对罐体主体1进行清洗,刮板5的外侧设置有毛刷6,且毛刷6的上方固定有进药口7,液压缸8的上方安装有横板9,且横板9的上方设置有电机10,液压缸8的右侧安装有连杆12,且连杆12的外侧设置有固定轴承11,第二水管13的左侧安装有水泵2,且第二水管13的上方固定有加药器14,加药器14的上方设置有管道混凝剂15,且管道混凝剂15的右侧安装有过滤装置16,过滤装置16的内部设置有凹槽17,且凹槽17的内部安装有固定弹簧18,固定弹簧18的左侧固定有过滤板19,过滤板19与过滤装置16通过固定弹簧18构成伸缩结构,且过滤板19呈倾斜状,通过过滤板19的伸缩结构,便于将过滤板19上方的滤渣很好的掉落在收集室20内部,过滤装置16的右侧安装有收集室20,且收集室20的右侧设置有第三水管21,收集室20与过滤装置16为一体结构,且收集室20呈倒“L”形,通过收集室20便于对滤渣进行收集,第三水管21的上方固定有绕杆22,且绕杆22的左侧安装有固定板23,第三水管21为伸缩结构,且第三水管21的材质为软管,通过第三水管21的伸缩结构,便于对第三水管21的长度进行调节,通过第三水管21的软管材质,便于对第三水管21进行缠绕收纳,绕杆22贯穿于固定轴承11,且绕杆22与固定板23为螺纹连接,通过绕杆22贯穿于固定轴承11,便于绕杆22在固定轴承11内部进行旋转,固定板23的左侧设置有固定弹簧18。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便于提高处理速率的河道水体用处理装置时,首先,将整个装置移动到工作区域内,到达工作区域后,将整个装置通过固定底座与工作区域进行固定,然后将第一水管3的右端与水泵2进行连接,将第一水管3的左端放进河道内部,接着启动液压缸8,液压缸8带动第一水管3将河道内部的水体抽进罐体主体1内部,然后通过进药口7向罐体主体1的内部加入混凝剂PAC,接着启动电机10,电机10带动连杆12进行旋转,与此同时,启动液压缸8,液压缸8带动横板9进行向上移动,通过固定轴承11对连杆12进行固定,进而使得连杆12一边进行旋转,一边进行向上移动,从而使得刮板5和毛刷6很好的对罐体主体1的内壁进行刮除杂质工作,以便于后期方便对罐体主体1进行清洗,避免杂质粘连在罐体主体1的内壁上,水体在罐体主体1内部与混凝剂PAC进行混凝一段时间后,启动水泵2,水泵2将罐体主体1内部的水抽进第二水管13内,然后通过加药器14向第二水管13内部加入PAM,接着通过管道混凝剂15,使得水体在第二水管13的内部进行PAM的混合反应,由此提高了反应效率,缩短了混凝反应的时间,然后水便进入过滤装置16内部,通过过滤装置16内部的过滤板19对水体进行固液分离,使得过滤后的水在过滤板19的下方,然后固定滤渣便留在过滤板19上方,同时,通过水体的进入使得过滤板19通过固定弹簧18进行晃动,进而便于过滤板19上方的固定滤渣很好的进入收集室20内部进行收集,接着通过固定弹簧18向右拉动固定板23,然后用手将绕杆22在固定轴承11内部进行旋转,进而使得绕杆22上方的第三水管21旋转下来,然后将第三水管21的一端放进河道内部,接着过滤后的水便通过第三水管21很好的流进河道内部了,工作结束后,将第三水管21的一端缠绕在绕杆22上,然后用手旋转绕杆22,使得绕杆22对第三水管21进行缠绕收集,然后通过固定板23与固定弹簧18对第三水管21进行固定,整个装置便很好的进行工作了,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便于提高处理速率的河道水体用处理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8793.1

申请日:2019-03-1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53(云南)

授权编号:CN209815838U

授权时间:20191220

主分类号:C02F9/04

专利分类号:C02F9/04

范畴分类:申请人:云南鑫泉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云南鑫泉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650217 云南省昆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城丹槿园9幢2-C

发明人:谢相辉

第一发明人:谢相辉

当前权利人:云南鑫泉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便于提高处理速率的河道水体用处理装置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