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燃料发动机论文_屠丹红,王奎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燃料发动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双燃料,发动机,喷油,方式,航天器,中速,射流。

双燃料发动机论文文献综述

屠丹红,王奎[1](2019)在《某中速双燃料发动机连杆强度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新型中速双燃料发动机连杆,由于整机设计转速提高以及爆发压力的增加,连杆组件的受力会发生变化。为了评估新设计参数下连杆组件的可靠性,采用有限元计算软件校核连杆的应力并分析关键接触面的接触情况,同时要校核连杆的疲劳情况。通过计算分析评估了连杆的可靠性,为连杆的设计评估提供很好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24期)

王天波,张兰春,贝绍轶,陈茜[2](2019)在《燃料喷射方案对大缸径气体燃料发动机混合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缸径进气道多点喷射气体燃料发动机大供气量的要求,分别采用单个新型大流量气体燃料喷射装置和多个传统小流量气体燃料喷射装置2种方案实现大流量气体燃料喷射,建立发动机瞬态流体力学计算(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型,着重分析2种方案对发动机进气道内、缸内混合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多个传统小流量气体燃料喷射装置方案在进气道内产生典型的多孔横向紊动射流,上游射流对下游射流起到保护作用,射流在进气道内贯穿距离越大,气体燃料在进气道的混合距离越长,混合效果越好;多个传统小流量气体燃料喷射装置相对于单个新型大流量气体燃料喷射装置喷射位置上移,是进气道内以及缸内混合效果得到改善的重要因素;多个传统小流量气体燃料喷射装置方案中气体燃料进入气缸的时间有所延迟,在进气道内混合效果近似的情况下,喷孔数的增加会使得缸内混合效果下降。(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刘桂英,韩云龙,王生春,郝利华,张晖[3](2019)在《济柴某型直列双燃料发动机控制方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司研发的某型直列船用双燃料发动机,可满足运输船、远洋捕捞船、油田钻井及电站发电等工况。通过对该型直列船用双燃料发动机控制方式的研究,可保证该机型的性能指标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20期)

沈宁,潘伟昌,段斌[4](2019)在《电力推进LNG船双燃料发动机室智能通风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考虑双燃料发动机室的安全冗余要求、发动机室与燃气阀组室防爆空间的合理划分,以及双燃料发动机在不同负荷下室内气压波动等诸多因素,基于LNG船中央集成自动化系统完成智能通风系统设计,从而实现根据双燃料发动机负荷自动调节双燃料发动机舱室通气量。经过实船试验验证,该智能通风系统设计能够满足大型电力推进LNG船双燃料发动机室通风系统实际应用要求。(本文来源于《造船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吴亦宁,文波,李友峰,郑永强,姚安仁[5](2019)在《中速柴油-甲醇双燃料发动机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未对原机燃油系统进行改动的情况下,为一台中速柴油机加装甲醇喷射装置,组成柴油-甲醇双燃料系统。分析该发动机在变速和恒速工况下的甲醇替代特性,以及个别工况下喷油正时对上述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随着甲醇替代率的提高,NO_X排放和热效率会出现拐点;发动机HC排放的增长在低负荷时可控制在原机的2.3倍,在中高负荷时普遍在原机的10倍以上,最大时达22.4倍;推迟喷油对热效率的负面影响会随着甲醇替代率的提高而逐步减少,同时其在NO_X排放方面的优势能继续保持;在恒速发电工况下,中低负荷对应的甲醇的部分燃烧倾向增加,使得甲醇替代率的提高受到限制;变速变载的运用方式有助于柴油-甲醇双燃料系统在中低负荷下取得更高的热效率,而恒速变载的运用方式有助于双燃料系统更易获得较少的NO_X排放。(本文来源于《船舶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戴春蓓,郭辉,仲崇智,张泰钰,李旭聪[6](2019)在《汽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一套经改造的汽柴油混合双燃料发动机系统,在柴油发动机进气道安装汽油喷射系统实现缸内均质的混合气制备,通过上止点直喷柴油控制燃烧相位,通过调整汽柴油比例及EGR比例研究双燃料发动机燃烧性能。研究显示:相比原机,汽柴油比例增大,排气温度降低,当汽柴油比例提高到65%时,呈现出低温燃烧效果,同时降低NOx和碳烟的排放,燃烧持续期缩短,最大压力升高率增大,但是整体燃烧效果更优;从EGR特性及其对缸内燃烧过程和发动机燃烧性能的影响来看,此款双燃料发动机在小负荷时宜采用热EGR,在大负荷时宜采用冷EGR;双燃料发动机进气温度提升对燃油消耗率和碳烟并没有明显影响,而对于NOx来说,进气温度会改善发动机燃烧性能提升缸内燃烧温度,进而NOx排放会出现恶化现象。(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期刊2019年10期)

黄宇[7](2019)在《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环保部门对燃油汽车限行管理与排放要求的不断提高,天然气汽车、新能源电车成为当今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天然气汽车具有低排放、抑制温室效应和摆脱对石油依赖的叁大优点,正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及和推广。国内大型农用机械发动机功率大,存在高能耗和高排放问题,为进一步响应环保要求,以典型农用机械柴油发电机为研究对象,分析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改造的供气方式、气源比选、技术方案、经济性等关键技术指标,论证项目的可行性,为后续农用机械双燃料发动机改造提供技术参考,也为今后船用发动机天然气-柴油双燃料改造和LNG船舶加注打下坚实的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天然气与石油》期刊2019年05期)

唐盛世,李壮,朱赞,谢正良,潘明章[8](2019)在《喷油参数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解决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中CH_4和CO排放较高以及热效率较低的问题,在1台6缸发动机上进行了柴油喷油正时和喷油压力对燃烧和排放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出现明显的两阶段放热现象;随着喷油正时的提前,燃烧放热起始点提前,柴油引燃天然气的效果更为明显;最大压力升高率、缸内压力和放热率峰值升高,NO_x排放增加,而CH_4和CO排放降低,指示热效率先升高后降低,热值折合燃油耗先降低后升高;随着喷油压力增加,缸内压力、放热率峰值增加,NO_x排放增加,而CH_4和CO排放降低。因此,综合考虑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与排放特性,当喷油正时为-20℃A ATDC,喷油压力为120 MPa时,可以实现较高的热效率以及较低的CH_4和CO的排放。(本文来源于《汽车与新动力》期刊2019年04期)

白皆松,周松,郭浩[9](2019)在《天然气进气条件对双燃料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CFD软件建立船用大缸径低压双燃料发动机模型,对双燃料发动机的工作过程进行仿真分析,重点研究了天然气喷射过程中缸内流场变动以及天然气喷阀几何结构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喷射角度的改变影响了缸内原本扫气形成的流场,进而影响混合气的形成,喷射角度越大,对流场的影响也越大。研究天然气喷射过程中缸内流场变动及天然气喷阀几何结构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可以对双燃料发动机进行优化,提高发动机性能并降低排放。(本文来源于《船舶工程》期刊2019年S1期)

王强,张永召,袁志丹[10](2019)在《使用LS-DYNA的ICFD进行液体燃料发动机的晃动流固耦合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的不断提高,所携带液体燃料的重量占火箭总体质量越来越大,某些型号甚至达到了90%以上。使得充液晃动对于整个航天器的影响已经不可忽视。传统的防晃板设计多采用实验方法或保守的静力仿真分析,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针对航天器贮箱,利用LS-DYNA中的ICFD双向流固耦合功能对贮箱液体晃动及水平环防晃板的防晃效果进行研究。模拟在一定简谐激励下,水平环对液体晃动防晃影响。在流固耦合仿真的过程中,通过一个模型可以同时获得液体叁维晃动及防晃板的变形信息,包括液体在晃动过程中的质心变化信息,防晃板的应力、变形信息,可用于指导防晃板的设计。结果表明:使用LS-DYNA的ICFD双向流固耦合功能可以对航天器贮箱的防晃板设计提供一定的帮助。(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8-17)

双燃料发动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大缸径进气道多点喷射气体燃料发动机大供气量的要求,分别采用单个新型大流量气体燃料喷射装置和多个传统小流量气体燃料喷射装置2种方案实现大流量气体燃料喷射,建立发动机瞬态流体力学计算(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型,着重分析2种方案对发动机进气道内、缸内混合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多个传统小流量气体燃料喷射装置方案在进气道内产生典型的多孔横向紊动射流,上游射流对下游射流起到保护作用,射流在进气道内贯穿距离越大,气体燃料在进气道的混合距离越长,混合效果越好;多个传统小流量气体燃料喷射装置相对于单个新型大流量气体燃料喷射装置喷射位置上移,是进气道内以及缸内混合效果得到改善的重要因素;多个传统小流量气体燃料喷射装置方案中气体燃料进入气缸的时间有所延迟,在进气道内混合效果近似的情况下,喷孔数的增加会使得缸内混合效果下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燃料发动机论文参考文献

[1].屠丹红,王奎.某中速双燃料发动机连杆强度评估[J].内燃机与配件.2019

[2].王天波,张兰春,贝绍轶,陈茜.燃料喷射方案对大缸径气体燃料发动机混合效果的影响[J].现代制造工程.2019

[3].刘桂英,韩云龙,王生春,郝利华,张晖.济柴某型直列双燃料发动机控制方式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9

[4].沈宁,潘伟昌,段斌.电力推进LNG船双燃料发动机室智能通风系统设计[J].造船技术.2019

[5].吴亦宁,文波,李友峰,郑永强,姚安仁.中速柴油-甲醇双燃料发动机试验[J].船舶工程.2019

[6].戴春蓓,郭辉,仲崇智,张泰钰,李旭聪.汽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性能试验研究[J].机械设计.2019

[7].黄宇.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改造关键技术研究[J].天然气与石油.2019

[8].唐盛世,李壮,朱赞,谢正良,潘明章.喷油参数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的影响[J].汽车与新动力.2019

[9].白皆松,周松,郭浩.天然气进气条件对双燃料发动机性能的影响[J].船舶工程.2019

[10].王强,张永召,袁志丹.使用LS-DYNA的ICFD进行液体燃料发动机的晃动流固耦合模拟[C].第十五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2019

论文知识图

双燃料发动机动力性双燃料发动机万有特性3 双燃料发动机的气体燃料模式工...辛烷值和预混合率对双燃料发动机柴油机和双燃料发动机碳烟排放特...双燃料发动机电控系统结构图

标签:;  ;  ;  ;  ;  ;  ;  

双燃料发动机论文_屠丹红,王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