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冲带岩浆作用与大陆地壳生长

俯冲带岩浆作用与大陆地壳生长

论文摘要

大陆地壳的起源、生长和改造一直都是国际地学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仍存在一定的争议,特别体现在陆壳增生的方式和速率上.为了探讨大陆地壳的生长方式,简要综述了俯冲带及其岩浆作用和大陆地壳生长的研究成果.俯冲带可划分为洋洋俯冲带、洋陆俯冲带和陆陆俯冲带,其岩浆作用以产出弧岩浆岩为主要特征,被广泛接受为大陆地壳生长的主要方式.目前主要有两种陆壳生长的假说:玄武岩模式和安山岩模式.玄武岩模式主要通过拆沉和底垫过程来实现新生地壳向大陆地壳的演化;安山岩模式则强调陆壳直接形成于产出安山质岩浆的俯冲带岩浆弧环境.俯冲带和碰撞带等板块汇聚边界是显生宙大陆地壳生长和改造的主要位置,俯冲带岩浆作用对陆壳生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论文目录

  • 1 俯冲带
  •   1.1 俯冲带的划分
  •     1.1.1 洋洋俯冲带及其岩浆作用
  •     1.1.2 洋陆俯冲带及其岩浆作用
  •     1.1.3 陆陆俯冲带及其岩浆作用
  • 2 大陆地壳的生长
  •   2.1 大陆地壳结构和组成
  •   2.2 大陆地壳生长的方式
  •     2.2.1 玄武岩模式
  •     2.2.2 安山岩模式
  •   2.3 大陆地壳生长的位置
  • 3 总结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马超,汤艳杰,英基丰

    关键词: 俯冲带,岩浆弧,岩浆作用,大陆地壳,地壳生长,构造,岩石学

    来源: 地球科学 2019年04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

    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41725014,41688103)

    分类号: P588.11;P542

    页码: 1128-1142

    总页数: 15

    文件大小: 847K

    下载量: 685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陆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J]. 地球科学 2019(12)
    • [2].俯冲带热结构的动力学模型研究[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5(06)
    • [3].日本俯冲带地震发生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7)
    • [4].俯冲带断层粘滑运动机制数值模拟研究——以日本俯冲带为例[J]. 国际地震动态 2013(11)
    • [5].大洋板块俯冲带角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 2012(01)
    • [6].利用洋底地震资料估算进入马里亚纳俯冲带的水通量[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8(06)
    • [7].阿留申俯冲带几何学特征及运动学成因模式[J]. 地质论评 2018(03)
    • [8].俯冲带浅部以碳酸岩质流体形式活动的碳[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6(02)
    • [9].南海北缘中生代古俯冲带位置探讨[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 [10].俯冲带变质过程中的含碳流体[J]. 岩石学报 2019(01)
    • [11].南美俯冲带几何特征与动力学意义[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8(01)
    • [12].汤加—克马德克俯冲带现今非均匀应力场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J]. 地球物理学报 2016(02)
    • [13].地学棱镜实施计划:裂谷与俯冲带边缘的地球动力学过程(中)[J]. 国际地震动态 2014(11)
    • [14].大地震多发于俯冲带和洋底断裂带的交叠区[J]. 国际地震动态 2013(02)
    • [15].俯冲带形成机制的可检验假说和检验方案[J]. 地学前缘 2018(06)
    • [16].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会前讲座及大会报告[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9(02)
    • [17].俯冲带板间地震活动的热-力学特征[J]. 海洋与湖沼 2017(06)
    • [18].千岛-勘察加俯冲带俯冲特征的空间差异性及成因的初步探讨[J]. 海洋科学 2018(08)
    • [19].地学棱镜实施计划:裂谷与俯冲带边缘的地球动力学过程(上)[J]. 国际地震动态 2014(10)
    • [20].钙钛矿蠕变对俯冲带震源深度极限的约束[J]. 地球物理学报 2014(10)
    • [21].日本俯冲带地区典型强震数据的初步研究[J]. 低温建筑技术 2017(08)
    • [22].应用小波变换确定琉球俯冲带的深部特征[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0(10)
    • [23].俯冲带水圈-岩石圈相互作用研究进展与启示[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9(05)
    • [24].俯冲带地震动特征及其衰减规律探讨[J]. 地球物理学报 2017(05)
    • [25].从洋中脊到俯冲带的快速转换[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7(01)
    • [26].南海东部马尼拉俯冲带的地壳结构和俯冲过程[J]. 地学前缘 2017(04)
    • [27].Nature文章称俯冲带将巨量的水带入地球内部[J]. 国际地震动态 2019(02)
    • [28].全球俯冲带大洋钻探进展与启示[J]. 地球科学进展 2017(12)
    • [29].大洋俯冲带变质作用、流体行为与岩浆作用[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0(01)
    • [30].俯冲带超临界流体的元素迁移:实验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20(03)

    标签:;  ;  ;  ;  ;  ;  ;  

    俯冲带岩浆作用与大陆地壳生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