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移动的箱式变电站,包括箱式变电站外框架,所述箱式变电站外框架两侧底部的前、后端处均向外水平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均设置有车轮,所述车轮靠近所述固定轴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转动套装在所述固定轴上。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通过在箱式变电站外框架两侧底部的前、后端设置固定轴并安装车轮,由车轮的滚动带动箱式变电站外框架的移动,使得箱式变电站外框架的移动更加方便、灵活,便于箱式变电站外框架在转运车上的装卸以及在建设地点的准确定位,省时省力,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成本。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便于移动的箱式变电站,包括箱式变电站外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式变电站外框架两侧底部的前、后端处均向外水平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均设置有车轮,所述车轮靠近所述固定轴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转动套装在所述固定轴上。
设计方案
1.一种便于移动的箱式变电站,包括箱式变电站外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式变电站外框架两侧底部的前、后端处均向外水平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均设置有车轮,所述车轮靠近所述固定轴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转动套装在所述固定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移动的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远离所述箱式变电站外框架的一端设置有呈圆形且直径大于所述固定轴直径的限位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移动的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外壁与连接套筒内壁之间设置有垫套,所述垫套由沿其轴向一分为二的两半个垫套体组成,并套装在所述固定轴的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移动的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套的内径与所述固定轴的直径相适配,所述垫套的外径大于所述限位板的直径,所述垫套的长度小于所述固定轴的长度且其靠近所述箱式变电站外框架的一端与所述箱式变电站外框架之间存在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移动的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筒的内径与所述垫套的外径相适配,所述连接套筒的长度大于所述固定轴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便于移动的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筒靠近所述箱式变电站外框架的一端外壁上设置有限位通孔,所述限位通孔上固定设置有螺母,所述螺母上设置有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的螺杆底端伸入所述限位通孔并穿过所述垫套与箱式变电站外框架之间的间隙,抵接在所述固定轴外壁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移动的箱式变电站。
背景技术
箱式变电站是一种把高压开关设备、配电变压器和低压配电装置按一定接线方案排成一体的工厂预制户内、户外紧凑式配电设备,即将变压器降压、低压配电等功能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安装在一个防潮、防锈、防尘、防鼠、防火、防盗、隔热、全封闭、可移动的钢结构箱,特别适用于城网建设与改造。
目前,人们在建设箱式变电站时,通常是先在厂家将整个箱式变电站的外框架组装好后再转运至建设地点进行安放。箱式变电站的外框架较为沉重且不具备自由移动的能力,对其在转运车上的搬进、搬出以及在建设地点的准确放置均有极大影响。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在箱式变电站外框架两侧的底部四周设置固定轴,并在固定轴上绕制钢丝绳然后通过吊车吊运的方式来进行移动。然而这种方式不仅需要吊装设备,操作不便,且费时费力,不利于运输成本的控制和效率的提高,在吊运过程中也有一定的危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箱式变电站,通过在组装好的箱式变电站外框架两侧的底部设置车轮来带动箱式变电站外框架的自由移动,以解决现有吊车吊运方式费时费力、操作不便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移动的箱式变电站,包括箱式变电站外框架,所述箱式变电站外框架两侧底部的前、后端处均向外水平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均设置有车轮,所述车轮靠近所述固定轴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转动套装在所述固定轴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轴远离所述箱式变电站外框架的一端设置有呈圆形且直径大于所述固定轴直径的限位板。
优选的,所述固定轴外壁与连接套筒内壁之间设置有垫套,所述垫套由沿其轴向一分为二的两半个垫套体组成,并套装在所述固定轴的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垫套的内径与所述固定轴的直径相适配,所述垫套的外径大于所述限位板的直径,所述垫套的长度小于所述固定轴的长度且其靠近所述箱式变电站外框架的一端与所述箱式变电站外框架之间存在间隙。
优选的,所述连接套筒的内径与所述垫套的外径相适配,所述连接套筒的长度大于所述固定轴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连接套筒靠近所述箱式变电站外框架的一端外壁上设置有限位通孔,所述限位通孔上固定设置有螺母,所述螺母上设置有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的螺杆底端伸入所述限位通孔并穿过所述垫套与箱式变电站外框架之间的间隙,抵接在所述固定轴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通过在箱式变电站外框架两侧底部的前、后端设置固定轴并安装车轮,由车轮的滚动带动箱式变电站外框架的移动,使得箱式变电站外框架的移动更加方便、灵活,便于箱式变电站外框架在转运车上的装卸以及在建设地点的准确定位,省时省力,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固定轴与车轮之间的转动套装连接使得它们之间的拆装更加方便,随用随装,不影响箱式变电站外框架的正常运输及其在建设地点的固定安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垫套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箱式变电站外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为箱式变电站外框架,2为固定轴,3为车轮,4为限位板,5为连接套筒,6为垫套,7为限位螺栓,8为螺母,9为垫套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4所示,一种便于移动的箱式变电站,包括箱式变电站外框架1,用以装配建设变电站。箱式变电站外框架1的两侧底部的前、后端处均向外水平设置有固定轴2,用以配合连接车轮3;固定轴2远离箱式变电站外框架1的一端设置有呈圆形且直径大于固定轴2直径的限位板4,用以配合垫套6和限位螺栓7对车轮3的连接套筒5进行限位,阻挡连接套筒5在固定轴2上的轴向移动,防止移动过程中车轮3从固定轴2上脱离。固定轴2上均设置有车轮3,用以带动箱式变电站外框架1移动;车轮3靠近固定轴2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套筒5,便于车轮3与固定轴2的连接,且连接套筒5转动套装在固定轴2上,从而通过车轮3的滚动带动整个箱式变电站外框架1移动,使得箱式变电站外框架的移动更加方便、灵活,便于箱式变电站外框架在转运车上的装卸以及在建设地点的准确定位,省时省力,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轴2的外壁与连接套筒5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垫套6,用以减轻连接套筒5与固定轴2之间的相对转动运动的磨损,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垫套6由沿其轴向一分为二的两半个垫套体9组成,其内径与固定轴2的直径相适配,以保证垫套6与固定轴2之间的贴合连接并配合限位板4进行限位;垫套6的外径大于限位板4的直径,以配合连接套筒5与固定轴2之间的顺利连接。安装使用时,先将两半个垫套体9与固定轴2的外壁贴合,从而形成完整的垫套6套装在固定轴2的外壁上,然后再配合连接套筒5从而将车轮3套装在固定轴2上,实现箱式变电站外框架1的灵活移动。此外,垫套6的长度小于固定轴2的长度且其靠近箱式变电站外框架1的一端与箱式变电站外框架1之间存在间隙,以配合限位螺栓7对车轮3进行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套筒5的内径与垫套6的外径相适配,且连接套筒5的长度大于固定轴2的长度,以保证车轮3与固定轴2之间的顺利连接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转动运动的稳定进行。连接套筒5靠近箱式变电站外框架1的一端外壁上设置有限位通孔,限位通孔上固定设置有螺母8,螺母8上设置有限位螺栓7,且限位螺栓7的螺杆底端伸入限位通孔并穿过垫套6与箱式变电站外框架1之间的间隙,最后抵接在固定轴2的外壁上,使得在限位螺栓7不影响连接套筒5相对于固定轴2转动的情况下,通过限位螺栓7、垫套6和限位板4之间的相对阻挡作用,从而防止连接套筒5在固定轴2上的轴向移动,避免移动过程中车轮3从固定轴2上脱离,使车轮3与固定轴2之间相对固定;同时,也便于车轮3的拆卸,在箱式变电站外框架1移动到位后,通过旋出限位螺栓7即可将车轮3与固定轴2分离,不影响对箱式变电站外框架1的其它操作,使用方便灵活。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即需要对箱式变电站外框架1进行移动时,需要先将两半个垫套体9贴合在固定轴2上形成完整的垫套6,再将车轮3通过连接套筒套装在垫套6上,接着将限位螺栓7旋进连接套筒5内并抵在固定轴2的外壁上即可完成车轮3与固定轴2之间的连接。按同样的步骤将分布于箱式变电站外框架1两侧底部的前、后端上的四根固定轴2均安装上车轮3后即可进行箱式变电站外框架1的行走移动,省时省力。在箱式变电站外框架1移动到位后,通过旋出限位螺栓7即可实现车轮3与固定轴2之间的分离,不影响对箱式变电站外框架1的后续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3288.4
申请日:2019-01-0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1(河南)
授权编号:CN209402036U
授权时间:20190917
主分类号:H02B 1/48
专利分类号:H02B1/48;H02B7/06
范畴分类:37C;
申请人:河南致远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河南致远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52470 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大禹路与嵩山路交叉口
发明人:刘建峰;张耀星;王鹏许;李孝辉
第一发明人:刘建峰
当前权利人:河南致远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燕
代理机构:41152
代理机构编号:郑州明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螺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