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节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测控节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测控节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节点,系统,数据处理,新风,智能,集群,实时。

测控节点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何小英,熊晓东,周洋[1](2018)在《基于STM32的家庭节能控制系统智能测控节点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家庭用电器的智能控制,提出了一种针对家庭节能控制系统的智能测控节点设计方案。设计中以STM32微控制器为核心处理器,执行对家庭用电器的控制,完成各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同时通过WiFi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数据和命令信息的传输。该智能测控节点采用电流传感器监测家庭用电器的运行状态,并使用自定义协议完成智能测控节点与服务器、移动客户终端之间的通信。测试结果表明,该节点设计合理,操作简便,通信稳定。(本文来源于《自动化技术与应用》期刊2018年12期)

李正广[2](2018)在《基于无线互联的测井仪器调试台架分布式测控节点架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第五代测井数据采集系统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在测井行业的应用成果,以期实现快速、可靠、实时信息共享。本文采用IEEE802.11协议组建基于主从架构的分布式无线局域网。该系统具体由作为客户端的分布式子节点和作为服务器的主机组成。前端机采用基于STM32F429(CortexM4)+uC/OS-III台架系统平台,完成了基于Ai的ESP8266模块和CortexM4处理器的功能节点的硬件和软件框架设计:主要包括uC/OS-III操作系统的移植,根据系统功能要求创建了数据采集任务、数据上传任务、接收主机命令任务以及叁个信号量,自定义主从机通信协议、串口中断接收协议以及定时器定时中断协议,完成了ADC+DMA数据采集及传输模块、内存管理模块、ESP8266模块以及LCD人际交互模块的驱动程序设计。分布式从节点通过无线路由器DHCP或静态IP(本论文采用DHCP)实现与主机的连接。作为服务器的主机采用基于MFC的面向对象编程,实现了客户端IP动态管理(可动态管理10个子节点)、工作参数设置、上传数据实时显示、文件存储等功能,采用完成端口模型实现了与前端机网络通信功能。完成了主机与3个分布式子节点的联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功能满足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8-05-01)

谭壬仁[3](2018)在《基于Pe包数据通讯协议的物联网节点测控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目前我国室内空气污染严重问题,参考传统新风控制系统,本论文在研究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上,结合J2EE(Java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技术、传感器检测技术、WiFi入网通讯技术等,为了实现远程监测以及网上数据共享,提出了基于pe包数据通讯协议的物联网节点测控方法。这个测控系统主要由两个模块组成,一个是测控互联网节点,一个是网络处理控制平台。互联网节点由传感器、单片机和WiFi模块构成,传感器主要是采集信息并处理,单片机将这些信息拿到并包装,然后控制WiFi模块传到网络平台。网络平台根据自定义的网络协议解析收到的数据存入正确的数据库,网络平台从数据库实时读取数据并显示。本文简单介绍了硬件电路设计,重点介绍了自定义的pe包网络协议和网络平台系统的软件设计。其中硬件电路各个传感器模块都是能够自己采集并处理数据,直接接入单片机,WiFi模块烧录AT固件后直接接到单片机。单片机编写一个程序将传感器传入的数据包装好,通过WiFi模块送到网络平台,循环运行。网络平台主要分为叁部分,界面设计、业务逻辑和数据库,因为时间和为了简便,界面设计并没有采用最好的前端开发技术做,这里只用到基本Java程序设计简单页面,数据库因为微软界面做的不错,而且数据不多,这里就采用了SQL Server数据库储存。业务逻辑和数据库采用框架开发,提高开发效率并且能降低耦合度,为后续开发提供方便。为了程序的可读性和后续的可拓展性,定义了一个网络节点与网络平台通讯的通讯协议,基于这个协议,使得网络节点与网络平台的交互更加明确,无论是下位机中单片机的编程还是网络平台的控制方式都有一个参考,如果后续需要进一步开发,参考这个协议能很快掌握这个系统原理,便于修改和升级。这个测控系统网络平台能够独自运行,会自动拉取数据库里面的数据显示在面板上,网络节点会采集数据更新到数据库,只有当网络节点连接到网络平台,网络平台才能发出控制命令,实验验证了室内智能新风系统的可行性,同时将新风系统纳入物联网,这也是新风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8-04-01)

张家叶子[4](2018)在《实时高可用测控集群管理控制节点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实时测控信息类型复杂、信息处理和控制方法多样、对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以实时操作系统为基础,设计了一个计算功能强大、实时性强、可靠性高的测控集群系统。通过研究负责节点管理和任务分配的集群管理控制节点的功能,分别对系统监控软件、负载均衡软件和人机交互软件的详细设计方法开展了研究,重点解决了节点信息收集、任务分配、负载均衡、双工冗余热备份、人机交互、节点控制等技术难题,可以有效确保实时高可用测控集群系统的实时性和可用性,为实现实时高可用测控集群系统的原型开发夯实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电子测试》期刊2018年06期)

谭壬仁[5](2018)在《基于SSH框架的新风系统网联网节点测控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今,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东西越来越多,通过经典的SSH框架建立一个简单web平台,以新风系统搭载WIFI模块作为物联网节点,把新风系统各个传感器处理过的数据上传到web平台进行处理展示,为了解决控制命令和数据信号不同的响应速度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的数据传输协议,使控制命令可以得到快速的响应,而新风系统检测到需要显示的数据信号的准确性也得到保障。(本文来源于《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期刊2018年08期)

彭芬[6](2017)在《无线温度测控系统低功耗传感器节点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在无线温度测控实际应用中传感器节点布置维护较困难的情况,本文基于ZigBee协议,利用CC2530的睡眠定时器,设计了低功耗温度传感节点,给出节点设计的整体框图及硬件设计与软件设计流程。(本文来源于《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孙智威[7](2017)在《全电动智能井系统井下测控智能节点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井技术能控制同一井眼不同地层或层段的流体,从而实现油气藏的有选择、有控制的开采,不仅能提高单井产量,而且能最终提高油田的采收率。针对国内小井眼井井下地层流体控制的迫切需要,研制一种能在''521井眼中下入的井下流体控制装置,其应用前景广阔。论文针对全电动智能井系统井下智能节点的高温工作问题和微型化问题,经过四轮研究设计-测试-改进的工作过程,完成了一套全电动智能井系统原理样机的研制工作,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针对井下工作环境温度高、空间狭小、电源电压变化范围宽的现实要求,完成了井下智能节点的电源电路设计和改进,最终的单元测试表明,在温度20℃~125℃、16V~48V的宽输入电压范围内,电源纹波不大于150mV。2.筛选了一批封装尺寸小、工作温度高的核心芯片,完成了井下温度、压力、电机电压等参数测量模块的软硬件设计和阀门电机的驱动电路设计。3.根据地面监控系统与井下智能节点的通信需求,设计了全电动智能井系统的CAN总线通信网络,完成了其软硬件设计和调试,通信速率可达50kps。基于VB编程环境,设计了具有参数显示、数据存储、阀门开度设定等功能的地面监控软件。4.完成了井下智能节点、ICV、阀门开度测量等模块的总成装配,制成了测量准确、控制可靠、双向数据传输的全电动智能井系统原理样机。对原理样机的测试表明:井下智能节点可封装于直径Φ25mm的电子仓内;在125℃温度时,其工作稳定、测控传功能正常;地面监控平台能实时获取和存储井下智能节点上传的数据,亦可实现对ICV的远程控制,且ICV动作灵活,工作可靠,原理样机的功能和性能均满足设计要求。这些研究工作为进一步研究全电动智能井技术提供了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期刊2017-05-25)

杨素军,卫燕清,聂军[8](2015)在《基于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外场自航模操纵性测控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无线传感器节点和网桥、测量和控制设备,构建了外场自航模操纵性测控系统,可实现对模型回转、急停、航向稳定性、Z形试验等操纵性特征参数测试。本文详述了外场自航模操纵性测控系统设备、组成、实现、集成及功能。模型的轨迹、速度和航向角由DGPS实现,通过交流伺服电机及PLC控制器调节螺旋桨转速、舵角及转舵速度。系统的供电采用锂或蓄电池实现,其采样频率可达到5Hz。利用这套系统,在开阔水域对近十型船模进行了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很强的可靠性和可移植性。(本文来源于《2015年船舶水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5-07-01)

童艳,孙君亮,李磊[9](2015)在《实时高可用测控集群管理控制节点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飞行器试验任务中的实时测控数据处理能力,满足高并发、大容量、强实时、高可靠的试验数据处理需求,基于实时操作系统建立了一个计算功能强大、实时性强、可靠性高的测控集群系统。为实现实时测控集群系统的原型开发,通过研究负责节点管理和任务分配的集群管理控制节点的功能,分别对系统监控软件、负载均衡软件和人机交互软件的详细设计方法开展了研究,重点解决了节点信息收集、任务分配、负载均衡、双工冗余热备份、人机交互、节点控制等技术难题,保证了实时测控集群系统的实时性和可用性,为系统软件原型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本文来源于《飞行器测控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魏宝刚[10](2014)在《油库自动化系统测控节点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硬件、软件两方面介绍油库自动化系统测控节点的设计。(本文来源于《自动化应用》期刊2014年08期)

测控节点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第五代测井数据采集系统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在测井行业的应用成果,以期实现快速、可靠、实时信息共享。本文采用IEEE802.11协议组建基于主从架构的分布式无线局域网。该系统具体由作为客户端的分布式子节点和作为服务器的主机组成。前端机采用基于STM32F429(CortexM4)+uC/OS-III台架系统平台,完成了基于Ai的ESP8266模块和CortexM4处理器的功能节点的硬件和软件框架设计:主要包括uC/OS-III操作系统的移植,根据系统功能要求创建了数据采集任务、数据上传任务、接收主机命令任务以及叁个信号量,自定义主从机通信协议、串口中断接收协议以及定时器定时中断协议,完成了ADC+DMA数据采集及传输模块、内存管理模块、ESP8266模块以及LCD人际交互模块的驱动程序设计。分布式从节点通过无线路由器DHCP或静态IP(本论文采用DHCP)实现与主机的连接。作为服务器的主机采用基于MFC的面向对象编程,实现了客户端IP动态管理(可动态管理10个子节点)、工作参数设置、上传数据实时显示、文件存储等功能,采用完成端口模型实现了与前端机网络通信功能。完成了主机与3个分布式子节点的联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功能满足设计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测控节点论文参考文献

[1].何小英,熊晓东,周洋.基于STM32的家庭节能控制系统智能测控节点设计[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8

[2].李正广.基于无线互联的测井仪器调试台架分布式测控节点架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

[3].谭壬仁.基于Pe包数据通讯协议的物联网节点测控方法[D].合肥工业大学.2018

[4].张家叶子.实时高可用测控集群管理控制节点设计[J].电子测试.2018

[5].谭壬仁.基于SSH框架的新风系统网联网节点测控方法[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

[6].彭芬.无线温度测控系统低功耗传感器节点设计[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7].孙智威.全电动智能井系统井下测控智能节点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7

[8].杨素军,卫燕清,聂军.基于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外场自航模操纵性测控系统[C].2015年船舶水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5

[9].童艳,孙君亮,李磊.实时高可用测控集群管理控制节点设计[J].飞行器测控学报.2015

[10].魏宝刚.油库自动化系统测控节点的设计与实现[J].自动化应用.2014

标签:;  ;  ;  ;  ;  ;  ;  

测控节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