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双工千兆位以太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半双工千兆位以太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半双工千兆位以太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以太网,驱动程序,网卡,半双工,千兆位。

半双工千兆位以太网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王磊[1](2002)在《半双工全光千兆位以太网网卡的软硬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的用户有了非常强大的桌面计算能力;网络多媒体和网络计算尤其是科学与工程计算的应用不断增加;对网络带宽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有力的推动了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以太网(EtherNet)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自1973年,Xerox公司组建了第一个实验性的以太网以来,它已经经历了近叁十年市场的考验,得到了广大用户和技术人员的青睐。不断推出新的标准;传输介质不断更新;数据传输速率也不断提高。到1998年,IEEE正式提出了编号为802.3z的千兆位以太网标准1000BASE-X,采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使用高达1250Mbps的基带传输速率,为用户提供了宽阔的数字高速公路。 作者坚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光纤一定会代替铜缆成为网络的主流传输介质,目前光纤本身的价格也可以为客户所接受;但是影响光纤介质的局域网推广普及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目前市面上的光网络都采用了全双工交换机,而光纤接口的交换机尤其是千兆位的交换机价格很高,多用于校园网或城域网;只有极少数大型企业能够负担,影响了光纤网络的部署。 为了降低网络成本,本文提出了一种工作组级的基于无源星形耦合器(PSC)的半双工全光千兆位以太网,即以星形光纤耦合器取代光纤接口的千兆位交换机,而以网卡实现半双工的工作方式,对以太网来说,也就是实现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协议。这本来是以太网的基本协议,它的基本原理在于所有站点争用共享的网络带宽,任一时刻网络传输介质上只能有一个合法的载波传输,否则即为发生冲突,所有站点都应后退等待一段时间,再重新争用介质。当网络容量增大,传输速率提高时,这种方式会严重影响到网络性能。但是,在目前情况下,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使用CSMA/CD方式的半双工千兆位网络也有它的发展空间: 第一、在目前的情况下,有大量的小型局域网存在;但是又要求高的传输速率,如工作室、实验室等工作组级的网络,尤其是现在十分常见的多媒体应用、图形图像处理、虚拟现实与广告渲染等方面。它们的并发传输不多,以突发传输为主,但传输的数据量大,网络的速度会明显影响到工作效率,有向千兆位升级的需求。 第二、采用该方案的网络很容易向全双工交换式的网络升级,该网卡采用美国国家半导体(National Semiconductor)公司的DP83820作为网络控制芯片,可以同时支持半双工与全双工操作,只需改动软件。今后一旦交换机的价格下降到可接受的水平,直接用光纤交换机替代该网络的星形耦合器,并升级驱动程序,即可无缝的过渡到全双工交换式网络。 第叁、成本低,利于光纤网络部署的推广。目前市面上的4×4的光纤交换机价格大约在人民币28,000元左右,8口的更高达50,000元,而一个4×4的星形耦合器不过人民币3000元左右,8×8的也不过5000元。其性能也远超过价格相当的100M采用5类UTP的交换机。而且我国的网络通信发展十分迅速,直接部署光纤网络,方便于用户的升级,更有利于保护用户的投资。 以太网对应了OSI开放系统模型(7层网络模型)的最下两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并将其细分为一些功能子层,包括数据链路层的LLC(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和MAC(介质访问控制)子层,物理层的PCS(物理编码子层)、PMA(物理介质附加子层)和PM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物理介质相关于层)。其中,逻辑链路控制(LLC)由操作系统和网卡驱动程序来实现, 介质访问控制(MAC)和它下面的物理层都由同卡实现。 目前市面上没有半双工的千兆位光纤网卡出售,本文主要的工作是自行设计半双工的 千兆位光纤网卡的硬件与驱动程序。该网卡主要由3块集成的芯片完成其功能,分别是i) 网络控制主芯片,对应于以太网的MAC子层,主要完成CSMAICD介质访问协议,管理 片上集成的发送和接收缓冲区,并提供和主板P0总线的接口:b)S*RD*s(串行解串 行化器)芯片,对应于以太同的 PCS和 PMA子层,主要完成 SB/l OB编码并将 10位并行 的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在接收端完成相反的功能:涌)光纤收发器,完成串行数据的光 电转换功能。由于有大量的高速数字信号,在设计过程中,信号完整性是最主要的问题, 所有板上的布线都遵循了一般的高频数字电路的设计原则,在拐角、长度限制、并行距离、 阻抗匹配等方面都做了考虑;l.25GbpS的差分串行线使用了微带传输线结构;高频电路都 用 Prtl 99进行了信号完整性分析。此外,电源滤波电路也都按供应商推荐的方法进行了 仔细的设计。目标是同时支持半双工和全双工的操作,只需升级驱动程序。 驱动程序运行于内核环境下,拥有对系统的完全的控制,所以其设计不同于一般的 WW应用程序,不能使用C和C-.--一供的标准程序库,而只能使用微软提供的标准 内核例程。内存的分配、使用和回收,自旋锁的获取和释放,内核例程所运行的特定的硬 件中断级等,都需要特别的注意、从而既保证驱动程序的稳定运行,又保证占用最少的系 统资源。微软对网络驱动程序又有其专门定义的程序结?(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2-05-01)

半双工千兆位以太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半双工千兆位以太网论文参考文献

[1].王磊.半双工全光千兆位以太网网卡的软硬件设计[D].厦门大学.2002

标签:;  ;  ;  ;  ;  

半双工千兆位以太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