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礁相论文_张耀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礁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物,碳酸盐,长兴,盆地,低纬度,白垩,气田。

生物礁相论文文献综述

张耀云[1](2015)在《川东LG47井区长兴组生物礁相储层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碳酸盐岩生物礁滩是石油和天然气的理想聚集场所,是一种主要由生物体构筑而成的碳酸盐岩结构体,同时又是碳酸盐沉积中主要的含油气沉积类型,有着广阔的含油气潜力。生物礁滩在全球分布广泛,在我国亦有广泛分布,是碳酸盐岩油气储集层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针对川东LG地区长兴组生物礁进行研究,LG地区长兴组是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中的主要含气层,其具有独特的油气储集空间,孔隙度和渗透率都普遍较好,但储层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礁滩识别困难,给区块的勘探带来一定难度。论文研究采用生物礁有利相带预测技术对目标区块展开评价,精细描述和预测生物礁储层分布,对生物礁储层的合理高效勘探开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首先以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物性分析等资料为基础,结合以往勘探开发资料,特别是该区的钻井、测井、录井以及地震资料,对上二迭统长兴组生物礁进行了沉积相带的划分,研究长兴组生物礁储层特征。同时,从典型生物礁井向外扩展,通过岩性地震响应模式对井进行恢复,总结分析碳酸盐岩生物礁物理特征及地震响应特征,掌握该区的礁滩地震解释模式。最后,以沉积相研究成果为指导,结合地震相、地震属性研究成果,开展储层的地质、地球物理属性分析技术划分生物礁有利相带,在生物礁发育范围内利用有井约束波阻抗反演技术及储层定量预测技术等特殊处理方法对生物礁储层进行精细描述与预测,最终得到目标区块生物礁储层的厚度、孔隙度、储能系数分布图以及储层综合预测图。本次研究利用上述方法较好地预测出LG47井区生物礁分布的范围以及储层的有利分布区,共识别全区内长兴组生物礁3个,累计面积37.81km2。为新一轮钻井部署提供依据,增加钻井的成功率。(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5-06-01)

彭光明,刘言,李国蓉,何祖荣[2](2014)在《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生物礁相储集层发育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元坝气田长兴组生物礁相储集层非均质性强、分布复杂的特点,应用岩心分析、测录井等相关资料,对储集层特征、优质储集层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白云岩是气藏的主要优质储集岩,长兴组生物礁相储集层属于中低孔、中低渗储集层,储集空间以溶孔和白云石晶间孔或晶间溶孔为主。Ⅰ类和Ⅱ类优质储集层大多为滩相溶蚀孔洞型和潮坪相溶蚀孔洞型白云岩,主要分布于礁盖、礁顶和礁后。有利沉积微相(滩相和潮坪相等)是形成优质储集层的基础,白云石化作用和多期溶蚀作用是形成其先决条件。(本文来源于《新疆石油地质》期刊2014年05期)

孙伟,陈明,何江林,曹竣锋[3](2013)在《羌塘盆地半岛湖地区上侏罗—下白垩统生物礁相碳酸盐岩对海水信息的保存性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关海相碳酸盐成岩蚀变性及其对海水信息保存性的研究是一个未曾被人们重视的领域,从而限制了古海洋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水平。近年来,这一研究领域逐渐得到学者们的重视。本文对羌塘盆地半岛湖地区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生物礁相碳酸盐岩样品的微观组构观察、阴极发光分析、化学分析和同位素分析等研究表明,大部分样品都具有较低的Mn含量和较高的Sr含量,所有样品均具有较低的Mn/Sr比值,样品δ13C值和δ18O值分布范围波动较小。不同类型岩性对海水信息的保存性按含生屑泥晶灰岩→泥晶粒屑灰岩→粒屑泥晶灰岩→礁灰岩围岩部分→礁灰岩生物骨架部分的顺序依次变差。(本文来源于《沉积与特提斯地质》期刊2013年02期)

王贞[4](2012)在《川北地区台缘生物礁相测井解释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川北地区台地边缘礁横向上划分为前礁、礁主体和后礁叁个微相,纵向上可划分为礁核、礁滩等多个次一级微相,不同相带的测井响应特征不同。针对台缘生物礁的特点,从礁后局限海亚相与礁滩相以及礁核相的自然伽马、地层倾角和成像测井特征入手,建立起台缘礁的测井识别技术,并给出利用测井资料确定礁增厚方向的方法。(本文来源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郝松立,李文厚,刘建平,陈强,李莹[5](2011)在《鄂尔多斯南缘奥陶系生物礁相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生物礁相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采用同位素比质谱仪对鄂尔多斯南缘奥陶系生物礁发育地区的碳酸盐岩样品进行了碳、氧同位素测定,并采用ICP-AES、ICP-MS进行了主、微量元素分析测试。结果显示,δ(13CPDB)值为-2.32‰~2.08‰,δ(18OPDB)值为-8.97‰~-4.15‰,w(Mn)/w(Sr)最大仅为0.32,远小于2~3的范围。研究表明,研究区碳酸盐岩样品基本保持了碳、氧同位素的原始组成;礁灰岩具有相对较低的δ(13CPDB)值,生物礁发育时海水的温度略低于、盐度略高于非礁相发育时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并推测由平凉期至背锅山期,研究区相对水深增大,温度升高,盐度降低。同时指出,综合运用δ(13CPDB)和δ(18OPDB)值的经典盐度公式计算的Z值,对本区奥陶纪岩石的海相成因具有判别意义。但是,相关性分析表明Z值与δ(13CPDB)值密切正相关(相关系数0.95),与δ(18OPDB)值基本不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仅-0.000 8),因而Z值不适合作为定量指标来解释研究区古盐度的相对变化。(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11年02期)

田树刚,王增吉[6](2001)在《东昆仑西段早-中二迭世生物礁相地层层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大量化石资料为基础 ,结合生物礁研究成果 ,重建了东昆仑造山带西段早—中二迭世礁相地层层序 ,确定了地层时代归属。礁相地层自下而上分为 5个岩组。阿其克库勒组为陆块边缘碎屑陆棚之上的碳酸盐沉积和丘状生物礁建造 ,可建立 类Schwagerina Eoparafusulina组合带和Chalaroschwagerina Pseudofusulinaparafecunda组合带 ,对比为下二迭统的中上部。查德尔塔格组为海侵期巨厚块状障壁礁碳酸盐岩 ,包含 类Mis ellinaclaudiae组合和一个未定名组合 ,属中二迭世栖霞期。青石山组和碧云山组为同时异相沉积。前者以礁核相骨架灰岩为主 ,厚度巨大 ;后者为礁后 泻湖相黑色富有机质岩层 ,厚度较薄。二岩组同属 类Polydiexodina Neoschwagerina组合带内Cancellinaliuzhiensis亚带、Neoschwagerinasimplex亚带和Afghanellaschencki亚带的层位 ,时代为中二迭世茅口早—中期。喀尔瓦组为类复理石相砂板岩夹泥丘灰岩 ,含Afghanellaschencki亚带的 化石 ,地层时代与青石山组 (或碧云山组 )上部相当。(本文来源于《地球学报》期刊2001年03期)

谢刚平[7](1992)在《广西隆林祥播二迭系生物礁相微量元素含量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祥播二迭系生物礁剖面微量元素的分布主要受控于沉积-成岩环境、生物作用、地质事件等因素。根据剖面纵向上188件光谱分析样及167件碳酸盐岩化学分析样所表现的微量元素(特别是Sr、Mn等)、 CaCo_3、MgCo_3、酸不溶物的含量分布特征,将中、上二迭统地层划分开,并且利用微量元素的含量特征反证所划微相的合理性。根据Sr、Mn及亲石元素的变化,可看出上二迭统礁岩所经受的成岩强度大于中二迭统的礁岩。前者曾在一个极浅-较浅的大气水环境中成岩。结合化学成分资料,说明上二迭统礁岩是在水体逐渐变浅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一个旋回性海退型生物礁。(本文来源于《云南地质》期刊1992年01期)

朱同兴,惠兰[8](1991)在《海平面相对上升与生物礁相沉积——以中国西南地区晚二迭世海绵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晚二迭世是我国西南地区地史上的第二次造礁高峰期,礁体发育良好,分布广泛,类型齐全,且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已先后在建南、石宝寨等潜伏礁体中打出了工业性气流。前人已对本区晚二迭世生物礁作了大量的研究,但主要侧重于古生物生态和礁体沉积相方面,而对海平面相对变化与礁体的关系以及礁控构造等方面的研究还很少。本文为《中国南方晚二迭世生物礁研究》课题成果中的一部份,主要探讨晚二迭世海平面相对上升与生物礁相沉积之间的关系。西南地区晚二迭世生物礁主要分布在南盘江地区(滇黔桂交界区)和川东鄂西地区,礁(本文来源于《岩相古地理》期刊1991年03期)

张明书,何起祥,业治铮,韩春瑞,李浩[9](1987)在《风驱生物礁相模式——一种新的工作假说》一文中研究指出控制生物礁复礁体亚相的因素不仅是海平面变化,岛屿也是一重要因素.在北半球低纬度区,以东北季风为主,冰期到来时,在强季风的活动下,灰砂岛顺风向移动,驱使生物礁亦向同一方向迁移,其结果必然形成一种不对称的生物礁相模式.在垂向上,出现从盆地相-礁前塌积相-礁格架相-礁后砾石相-礁后砂相-岛屿相(有时为风成沉积相)的序列.(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1987年02期)

朱伟林[10](1987)在《珠江口盆地中新世碳酸盐岩及生物礁相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据各类地球物理资料,并结合近年来的钻井资料对早中新世中期碳酸盐岩及生物礁的形成环境、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从几何形态、发育位置等多因素将生物礁进行了分类、台地边缘礁、塔礁、点礁、层状礁、环礁).对碳酸盐岩、生物礁的特征,提出了一套综合性的识别标志,并对碳酸盐岩的厚度作了探讨性的定量计算.(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1987年02期)

生物礁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元坝气田长兴组生物礁相储集层非均质性强、分布复杂的特点,应用岩心分析、测录井等相关资料,对储集层特征、优质储集层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白云岩是气藏的主要优质储集岩,长兴组生物礁相储集层属于中低孔、中低渗储集层,储集空间以溶孔和白云石晶间孔或晶间溶孔为主。Ⅰ类和Ⅱ类优质储集层大多为滩相溶蚀孔洞型和潮坪相溶蚀孔洞型白云岩,主要分布于礁盖、礁顶和礁后。有利沉积微相(滩相和潮坪相等)是形成优质储集层的基础,白云石化作用和多期溶蚀作用是形成其先决条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礁相论文参考文献

[1].张耀云.川东LG47井区长兴组生物礁相储层预测[D].西南石油大学.2015

[2].彭光明,刘言,李国蓉,何祖荣.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生物礁相储集层发育特征[J].新疆石油地质.2014

[3].孙伟,陈明,何江林,曹竣锋.羌塘盆地半岛湖地区上侏罗—下白垩统生物礁相碳酸盐岩对海水信息的保存性评估[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3

[4].王贞.川北地区台缘生物礁相测井解释方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5].郝松立,李文厚,刘建平,陈强,李莹.鄂尔多斯南缘奥陶系生物礁相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J].地质科技情报.2011

[6].田树刚,王增吉.东昆仑西段早-中二迭世生物礁相地层层序[J].地球学报.2001

[7].谢刚平.广西隆林祥播二迭系生物礁相微量元素含量特征研究[J].云南地质.1992

[8].朱同兴,惠兰.海平面相对上升与生物礁相沉积——以中国西南地区晚二迭世海绵礁为例[J].岩相古地理.1991

[9].张明书,何起祥,业治铮,韩春瑞,李浩.风驱生物礁相模式——一种新的工作假说[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7

[10].朱伟林.珠江口盆地中新世碳酸盐岩及生物礁相研究[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7

论文知识图

浅海相剖面结构图(川科1井)碳酸盐缓坡沉积特征(醇化铁瓦店,奥...四川省宣汉盘龙洞长兴组生物礁沉积柱...研究区生物礁相地层分布和构造框...生物礁相带预测成果2 台地边缘生物礁相剖面结构(天...

标签:;  ;  ;  ;  ;  ;  ;  

生物礁相论文_张耀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