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变速箱整体式壳体加工工装,包括底板、立板、转角缸、拉杆和夹紧固定板,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板上;转角缸,设置在所述立板上,其压臂用于将待加工壳体压紧固定在所述立板上;拉杆,一端固定在所述立板上,另一端向待加工壳体侧延伸;夹紧固定板,位于待加工壳体的同侧,与所述拉杆连接并在所述拉杆的拉动下夹紧待加工壳体。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装夹方便,工作可靠,可以一次装夹加工多个变速壳体,提高变速箱壳体加工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动汽车变速箱整体式壳体加工工装,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立板,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板上;转角缸,设置在所述立板上,其压臂用于将待加工壳体压紧固定在所述立板上;拉杆,一端固定在所述立板上,另一端向待加工壳体侧延伸;夹紧固定板,位于待加工壳体的同侧,与所述拉杆连接并在所述拉杆的拉动下夹紧待加工壳体。
设计方案
1.一种电动汽车变速箱整体式壳体加工工装,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立板,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转角缸,设置在所述立板上,其压臂用于将待加工壳体压紧固定在所述立板上;
拉杆,一端固定在所述立板上,另一端向待加工壳体侧延伸;
夹紧固定板,位于待加工壳体的同侧,与所述拉杆连接并在所述拉杆的拉动下夹紧待加工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变速箱整体式壳体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长度可调的支撑杆;
固定杆,设置在所述立板上,位于待加工壳体的同侧;
其中,支撑杆一端抵压在所述固定杆上,另一端设置在待加工壳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变速箱整体式壳体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包括:
支撑杆本体;
套筒,套装于所述支撑杆本体的外部;
调节杆,套装于所述套筒的内部;
其中,所述支撑杆本体远离所述套筒的一端设有固定盘,所述支撑杆通过固定盘固定在固定杆上,所述支撑杆本体、套筒和调节杆相互配合以调整所述支撑杆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变速箱整体式壳体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结构为套管螺纹连接的套筒,套筒与固定杆连接一端设有固定盘,所述支撑杆通过固定盘固定在固定杆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变速箱整体式壳体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角缸的缸体设置在所述立板远离待加工壳体的一侧,所述压臂与待加工壳体位于所述立板的同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变速箱整体式壳体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紧固定板与待加工壳体接触的一侧侧面形状与待加工壳体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变速箱整体式壳体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板一侧设置多个固定筋板。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变速箱整体式壳体加工工装,属于变速箱壳体加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变速箱壳体在加工过程中,通过整体铸造成型后的壳体毛坯需要在其两端的端面进行铣削或开孔等作用,用于与其它部件连接。变速箱壳体端面的加工通常通过数控加工中心来实现,为了确定加工基准以及保持变速箱壳体在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需要通过工装对变速箱壳体进行固定。但是现有的变速箱壳体加工工装一次只能装夹一个变速箱壳体,然而,变速箱壳体端面需要多个工序进行加工,每进行一个工序的操作加工中心就要换一次刀,从而造成加工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变速箱整体式壳体加工工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变速箱壳体加工工装一次只能装夹一个变速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汽车变速箱整体式壳体加工工装,包括底板,还包括:立板,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板上;转角缸,设置在所述立板上,其压臂用于将待加工壳体压紧固定在所述立板上;拉杆,一端固定在所述立板上,另一端向待加工壳体侧延伸;夹紧固定板,位于待加工壳体的同侧,与所述拉杆连接并在所述拉杆的拉动下夹紧待加工壳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电动汽车变速箱整体式壳体加工工装还包括:
长度可调的支撑杆;固定杆,设置在所述立板上,位于待加工壳体的同侧;其中,支撑杆一端抵压在所述固定杆上,另一端设置在待加工壳体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杆包括:支撑杆本体;套筒,套装于所述支撑杆本体的外部;调节杆,套装于所述套筒的内部;其中,所述支撑杆本体远离所述套筒的一端设有固定盘,所述支撑杆通过固定盘固定在固定杆上,所述支撑杆本体、套筒和调节杆相互配合以调整所述支撑杆的长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杆的结构为套管螺纹连接的套筒,套筒与固定杆连接的一端设有固定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转角缸的缸体设置在所述立板远离待加工壳体的一侧,所述压臂与待加工壳体位于所述立板的同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夹紧固定板与待加工壳体接触的一侧侧面形状与待加工壳体相匹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立板一侧设置多个固定筋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角缸和拉杆从而将待加工壳体牢固固定于立板上,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转角缸和拉杆,从而一次装夹多个变速箱壳体,实现一次装夹加工多个变速壳体,减少换刀次数,提高加工效率。同时,转角缸夹紧到变速箱壳体上部的工艺压紧台上,夹紧力大,保证加工时的稳定性。另外拉杆可根据需要设置压紧力,装夹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杆可以调整长度,对壳体起定向作用,大大简化装夹过程,减少装夹劳动强度。综上,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装夹方便,工作可靠,可以一次装夹加工多个变速壳体,提高变速箱壳体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底板,2、拉杆,3、夹紧固定板,4、待加工壳体,5、转角缸,501、压臂,502、缸体,6、立板,7、固定筋板,8、支撑杆,801、调节杆,802、套筒,803、支撑杆本体,804、固定盘,9、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所述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至4,一种电动汽车变速箱整体式壳体加工工装,包括底板1,底板1用于承载本实用新型变速箱整体式壳体加工工装各部件,同时通过底板1将本实用新型加工工装安装于机床的工作台上。由于壳体端面和孔用于与其它部件连接,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因此加工底板1时需要保证其平面度。
本实用新型变速箱整体式壳体加工工装还包括:立板6、转角缸5、拉杆2和夹紧固定板3,立板6垂直设置在底板1上,立板6既用于安装其它零部件,也用于固定待加工壳体4,因此在安装立板6时,需要保证立板6与底板1的垂直度,立板6两侧顶端和底端均为直角,且立板6底端两端端面均与底板1两端端面平齐。转角缸5可以采用转角气缸,也可以采用转角油缸,在此不作特别限定,需要说明的是:转角缸5包括缸体502和压臂501,压臂501连接在活塞杆上,立板6上开设有用于安装缸体502的通孔,缸体502位于立板6的一侧,压臂6位于缸体502相对的一侧用于压紧待加工壳体4,压臂501压紧在带加工壳体4的工艺压紧台上,由于变速箱壳体是薄壁类零件,且工艺压紧台的厚度大于壳体其它部位的厚度,为了防止压臂502压坏待加工壳体4,因此设计压臂502压在工艺压紧台上。拉杆2一端固定在立板6上,另一端向待加工壳体4一侧延伸;夹紧固定板3位于待加工壳体4的同侧,与拉杆2连接并在拉杆2的拉动下夹紧待加工壳体,拉杆2可采用拉杆气缸、拉杆油缸或者电动拉杆;为了使夹紧固定板3更加牢固的夹紧待加工壳体4,夹紧固定板4与待加工壳体4的接触面进行仿形加工,从而使两者的接触面更加贴合,便于夹紧固定板3夹紧待加工壳体4时更加牢固,并且夹紧固定板3客岁拉杆2的伸缩而移动,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夹紧力,装夹方便。为了使用方便,本实施例中,转角缸5采用转角气缸,拉杆2采用拉杆气缸。
为了便于装夹,本实用新型电动汽车变速箱整体式壳体加工工装还包括:
支撑杆8和固定杆9,固定杆9设置在立板1上,位于待加工壳体4的同侧,用于为支撑杆5提供支撑和固定力;使用时,支撑杆8位于待加工壳体4的一侧,支撑杆8倾斜设置,支撑杆8一端抵压在固定杆9上,另一端顶压在待加工壳体4上,支撑杆8长度可调,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长度,支撑杆8对待加工壳体4起定向和定位的作用。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撑杆8结构为:支撑杆8一端固定在固定杆9上,支撑杆8包括:支撑杆本体803、套筒802和调节杆801,套筒802套装于支撑杆本体803的外部;调节杆801套装于套筒802的内部;其中,支撑杆本体801远离套筒802的一端设有固定盘804,设计固定盘804,支撑杆8通过固定盘4固定在固定杆9上,当然支撑杆8也可以直接固定在固定杆9上,也可以通过固定盘804与固定杆9可拆卸连接,支撑杆本体803与套筒802可以是固定连接,此时,调节杆801与套筒802螺纹连接,需要调整支撑杆8的长度时,旋转调节杆801即可;支撑杆本体803与套筒802可以是螺纹连接,此时,调节杆801与套筒802可以是螺纹连接也可以固定连接,在此不做特别限定,只要是支撑杆本体803、套筒802和调节杆801相互配合可以实现调整支撑杆8的长度即可,在此不详述。
当然,支撑杆8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例如支撑杆8的结构为套管螺纹连接的套筒(图未画出),套筒与固定杆连接的一端设有固定盘,支撑杆8通过固定盘固定在固定杆9上。
为了提高立板6与底板1连接的稳固性,在立板6一侧设置多个固定筋板7,固定筋板7等距分布在立板6的一侧。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7400.0
申请日:2019-01-1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授权编号:CN209614930U
授权时间:20191112
主分类号:B23Q 3/08
专利分类号:B23Q3/08
范畴分类:26H;
申请人:河南省瑞歌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河南省瑞歌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53400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南蒲区严小张村
发明人:古成超;王龙涛;翟战军
第一发明人:古成超
当前权利人:河南省瑞歌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燕
代理机构:41152
代理机构编号:郑州明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