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朝论文_葛志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魏晋南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南朝,魏晋,诗赋,意象,王羲之,徽州,本草。

魏晋南朝论文文献综述

葛志伟[1](2019)在《魏晋南朝六代正史引五言诗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晋南朝是五言诗文体功能不断丰富的重要时期。通过对《叁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等六代正史引五言诗的归纳,可为其文体功能的拓展演进觅得一些具体例证。五言诗文体功能的拓展,是其最终能替代传统四言而"居文辞之要"的主要原因。梳理魏晋南朝六代正史所引五言诗,可知齐梁之际五言诗创作作为一种"物以稀为贵"的特殊才能,已悄然成为高门子弟与寒素阶层竞相追逐的文本资本。五言诗所具备的"文义之美"正引起社会各阶层的普遍重视,成为彼时士大夫身份与个人才能的文化象征。(本文来源于《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罗含[2](2019)在《魏晋南朝士人尚钱风气社会成因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流通媒介的钱币,在魏晋南朝时期备受推崇,在士人之间一度形成尚钱风气。论及原因,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残酷的政治环境、玄学与魏晋风度对士族人性的解放、社会风气的同化等均对士人金钱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规行矩步走向自我觉醒的魏晋南朝士人,身处波涛暗涌的政治局势和兵革不戢的社会环境,其政治诉求和理想抱负无法满足,社会名望和家族前途也受到影响,钱财于是成为士族解忧的良药和名门的经济符号,成为士族任情而行风气的基石。由此可管窥魏晋南朝士人价值观、人生观形成与演变的社会深层成因,对于深入研究魏晋南朝社会风气的变迁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本文来源于《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朱天曙,荆子洋[3](2019)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最系统的书法品评名作——南朝梁庾肩吾的《书品》》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的书论,经过汉末的滥觞、魏晋的萌芽,到了南北朝时期,在书体论、书家论、书品论等领域已经确立起了基本范式。其中的"书品论"指为书家确定品级,以明晰他们在书史中的地位,是书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论书模式借鉴的是人物品藻之风。关于人物的品评由来已久,《论语》中已有"上智、中人、下愚"的差别,东汉班固《汉书·古今人物表》里又将古今人物分成叁品九等,魏晋时期又开设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魏晋以后,人物的品评逐渐渗透到文艺批评当中,特别是齐梁时期,文艺品评之风甚盛,诗有《诗品》,书有《书品》,画有《画品》。其中,《书品》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书品论最杰出的代表,也是这一时期最系统的书法品评名作,晚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二录有此文。《书品》的作者是庾肩吾。庾肩吾,字子慎,一字慎之,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与南朝梁简文帝萧纲友善。萧纲初为晋安王,庾肩吾为王府常侍;萧(本文来源于《文史知识》期刊2019年09期)

权家玉[4](2019)在《魏晋南朝时期的作部与都督府》一文中研究指出作部的源头应来自两汉时期的少府作场。西晋出现了作部隶属护羌校尉的情况。东晋南朝都督府多有作部,其劳动力主要使用刑徒,这与两汉时期的少府作场没有太大区别,但在职能上则主要是制造兵器。京外作部的设置均在置都督府的州及郡,可知其与地方军府的关联紧密。在南朝频频出现的外镇举兵活动中,这样一个隶属军府的兵器生产机构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来源于《许昌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韩吉绍[5](2018)在《魏晋南朝衡制发微》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界对汉代衡制早有共识,认为其总体承袭秦制,惟实物证据表明其单位量值从西汉、新莽到东汉略呈下降趋势。如西汉每斤与秦相当,约合250克,新莽每斤略低于250克,东汉每斤则为220克多。~(1)但是对魏晋南朝衡制的演变,唐宋以来虽经诸多学者如孔颖达、杜佑、程大昌、马端临、顾炎武、赵翼、吴承洛、郭正忠、丘光明等探索,无奈所发现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证据都十分有限,所以至今仍处于马衡先生所谓"不可得而详"的窘况。~(2)然而,所幸道经中存有魏晋南朝衡制的重要资料,它为我们提供了揭示这一历史问题真相的重要线索,以下尝试论之。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本文来源于《历史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刘燕歌[6](2018)在《论魏晋体物赋对南朝山水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晋赋在摹景写物方面的独特艺术贡献与"山水方滋"的南朝诗歌有着密切的传承关系。在写景体物语言发展的路途上,魏晋赋的实践及其所奠定的语体风格为南朝诗歌刻画自然的形貌声色提示了方向。南朝诗歌自然描写于涉题范围、辞采句型、意象章法诸方面所表现的逼近魏晋体物赋的审美取向是二者关联的具体表征。六朝诗赋流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然审美观念的转变和摹景体物语言的发展,这正是诗赋互动的独特价值所在。(本文来源于《中国韵文学刊》期刊2018年04期)

张建伟,张欢欢[7](2018)在《魏晋南朝陈留阮氏家族着述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晋南朝时期,陈留阮氏家族人才辈出,着述丰富,涉及经史子集。经部有阮谌《叁礼图》、阮籍《通易论》等,史部主要是阮孝绪《七录》《正史削繁》与《高隐传》,子部有阮籍《道德论》、阮侃《摄生论》等,集部最为突出,阮氏八人着有文集,《阮籍集》为其代表。阮氏尽管仕宦不够显达,但是在文化方面贡献巨大,突出表现在其史部与集部的着述。(本文来源于《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卢东[8](2018)在《魏晋南朝时期徽州的政区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时期徽州政区演变,隋唐之前的政区变动较之后大,尤其是唐中期以降徽州一府六县格局长期稳定,变动较小。通过对魏晋南朝时期徽州政区演变探究,发现相较于同时期其他地区,政区变动同样不甚大,这表明徽州政区变动有其相对稳定的要素,即相对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毋须设置复杂的行政系统进行管理。但当时徽州社会的变动十分剧烈,这种变动的实质是王朝中心南移及徽州开发导致其人地关系、地缘政治的强烈变化。而在国家重新统一、徽州开发程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徽州社会趋于稳定,变动较小,这种稳定也体现在政区演变上。(本文来源于《池州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杨恩玉[9](2018)在《魏晋南朝的官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魏晋南朝的职官管理制度中,同时存在着官品、秩石和官班叁个体系。对于当时何者为官阶,史学界有官品说,秩石说,官班说,官品与禄秩"双轨制"说,"班、品、秩叁驾马车"说等不同观点。对此问题尚需进一步探讨。官阶最根本的实质体现为官职晋升的次序,由于魏晋南朝官员迁转官职依据的是官班,因而官班不仅是法定的官阶,也是世人普遍认同的官阶。两汉的官阶——秩石,仍然为魏晋南朝所沿用,故官员的俸禄多少和印绶高低取决于秩石的多寡,官员的诸多待遇也取决于秩石。两晋南朝官员的政治经济权益和礼仪待遇等规定,有时使用官品作为标准,说明官品也有了官阶的某些色彩,或者说它是萌芽阶段的官阶,但其基本性质仍是官才,因为官员迁转官职、俸禄和印绶都与官品无关。官员迁转官职需要遵循官班序列,官员的俸禄和印绶取决于秩石的多少,官品则是官职所要求的官才。叁者各司其职,相互配合。这种叁者并用的状况体现了魏晋南朝职官管理制度过渡性的时代特征。叁者之间的相互抵牾则决定了叁者合一的最终结局。(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陈小婉[10](2018)在《魏晋南朝诗赋“湘妃”意象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湘妃,是帝尧的两个女儿,舜的两个妃子,名叫娥皇、女英。本文以魏晋南朝时期诗赋中的湘妃意象为研究对象,共有以下叁个部分内容。第一章探究湘妃意象的形成。舜二妃和舜的故事在中国六大古典文献中均有出现,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对其进行梳理,以便对舜二妃的事迹有所了解。舜二妃故事在历史流传过程中内容得到拓展和变化。最早在汉代,舜二妃与《湘君》、《湘夫人》融合在一起。自此,湘妃开始作为一个意象化符号出现在后代文人骚客的作品中。第二章对魏晋时期诗赋中的湘妃意象进行分析。本章首先把魏晋时期分为魏、西晋、东晋叁个时期,并对各个时期诗赋中的湘妃意象总体特点进行归纳分析。魏晋时期湘妃意象主要有叁类,一类是聪敏贞顺的女性道德模范;一类是湘妃与汉女、宓妃等神女的融合,湘妃由道德模范向神女依恋型的意象转变;一类是飘渺恍惚、逍遥自在的神女。接着重点探析曹植和郭璞诗赋中的湘妃意象,以及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和作者的个人遭际探究湘妃意象特点构建的原因。曹植诗赋中的湘妃意象主要是和汉女等神女并置在一起,特点是美丽迷人、缠绵多情。湘妃意象是作者君臣遇合的美好理想的象征。郭璞诗赋中的湘妃意象则呈现出缥缈恍惚、神秘迷人的特点,表现了作者企慕神仙的情怀。第叁章探析南朝时期诗赋中的湘妃意象。本章首先把南朝时期分成叁个阶段:宋、齐梁和陈,接着对各个阶段的诗赋中的湘妃意象特点进行分析,可知,宋时期诗歌中的湘妃意象特点是风流华贵又失意哀怨,是对曹植和阮籍神女依恋型意象的承继;齐梁时期诗赋中的湘妃意象特点是绮艳柔靡,是哀怨美女的象征;陈时期诗歌中的湘妃意象特点是柔弱悲伤,是作者内心悲凉的象征。最后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和时代审美趣味等等各方面对湘妃意象特点形成原因进行探究。(本文来源于《闽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魏晋南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流通媒介的钱币,在魏晋南朝时期备受推崇,在士人之间一度形成尚钱风气。论及原因,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残酷的政治环境、玄学与魏晋风度对士族人性的解放、社会风气的同化等均对士人金钱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规行矩步走向自我觉醒的魏晋南朝士人,身处波涛暗涌的政治局势和兵革不戢的社会环境,其政治诉求和理想抱负无法满足,社会名望和家族前途也受到影响,钱财于是成为士族解忧的良药和名门的经济符号,成为士族任情而行风气的基石。由此可管窥魏晋南朝士人价值观、人生观形成与演变的社会深层成因,对于深入研究魏晋南朝社会风气的变迁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魏晋南朝论文参考文献

[1].葛志伟.魏晋南朝六代正史引五言诗考论[J].文学研究.2019

[2].罗含.魏晋南朝士人尚钱风气社会成因初探[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

[3].朱天曙,荆子洋.魏晋南北朝时期最系统的书法品评名作——南朝梁庾肩吾的《书品》[J].文史知识.2019

[4].权家玉.魏晋南朝时期的作部与都督府[J].许昌学院学报.2019

[5].韩吉绍.魏晋南朝衡制发微[J].历史研究.2018

[6].刘燕歌.论魏晋体物赋对南朝山水诗的影响[J].中国韵文学刊.2018

[7].张建伟,张欢欢.魏晋南朝陈留阮氏家族着述考论[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

[8].卢东.魏晋南朝时期徽州的政区演变[J].池州学院学报.2018

[9].杨恩玉.魏晋南朝的官阶探讨[J].江西社会科学.2018

[10].陈小婉.魏晋南朝诗赋“湘妃”意象的演变[D].闽南师范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竹林匕贤与荣启期图》魏晋南朝-4:河南邓县出土的南、北朝时期乐舞画...隋代第62窟吉祥天女赵之谦行书我觉君才七言联延伸,更多了无贬的安居梦.也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加...“赤乌十四年”青釉瓷虎子

标签:;  ;  ;  ;  ;  ;  ;  

魏晋南朝论文_葛志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