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自交系论文_吕丹,黎瑞源,郑冉,郑俊青,陈其皎

导读:本文包含了重组自交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自交系,性状,相关性,水稻,千粒重,开花期,含量。

重组自交系论文文献综述

吕丹,黎瑞源,郑冉,郑俊青,陈其皎[1](2019)在《苦荞“翅米荞×野苦荞”重组自交系群体籽粒黄酮含量及籽粒性状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翅米荞为母本,野苦荞为父本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WT-RILs)群体F_8代的299个家系为材料,对苦荞籽粒黄酮含量、长宽比、产量、百粒质量进行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对不同粒型、粒色和果壳型株系的黄酮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各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13.67%~71.11%;黄酮含量与产量呈极显着负相关;不同粒色、果壳型株系的黄酮含量存在显着性差异;在欧式距离为19.70~23.90处,299个株系可划分为9类,其中C2和C5分别为黄酮含量的极高端和极低端类群,C9类群产量的均值显着高于其他类群,C2和C9类群中黄酮含量、产量和百粒质量等性状均表现良好的株系可作为高黄酮、高产苦荞品种选育的推选材料。(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杨晓梦,李霞,普晓英,杜娟,Muhammad,Kazim,Ali[2](2020)在《大麦重组自交系群体籽粒总花色苷含量和千粒重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云南特有的紫色大麦紫光芒裸二棱和澳大利亚引进的黄色大麦Schooner构建的193个重组自交系为材料,对2013—2015年3年3个试验点的大麦籽粒总花色苷含量和千粒重进行相关性分析和QTL定位。大麦总花色苷含量和千粒重之间呈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共检测到12个总花色苷含量QTL,分别位于1H、2H、4H、6H和7H染色体,贡献率为5.06%~23.86%; 8个千粒重QTL,分别位于2H、4H和7H染色体,贡献率为4.67%~42.32%。贡献率大于10%的QTL有10个,大于20%的有5个,最大的可达42.32%。其中至少2年2点重复检测到2个总花色苷含量QTL,分别位于2H Bmag0125–GBM1309和7H EBmatc0016–Bmag0206区间,可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3.66%~17.76%和13.07%~16.43%;3年3点重复检测到2个千粒重QTL,分别位于2HScssr03381–scssr07759和7H GBM1297-GBM1303区间,可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4.67%~14.55%和34.51%~42.32%,其加性作用方向均一致。控制总花色苷含量与千粒重的主效QTL同位于2H和7H染色体。(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20年01期)

NGUYEN,MANH,HUNG[3](2019)在《普通野生稻高代回交重组自交系(BILs)的光合作用相关性状的表型调查和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合作用是作物产量的主要来源,对水稻光合作用机制的研究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前提。由于叶片,特别是剑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对水稻剑叶的形态和生理参数的遗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普通野生稻和籼型栽培稻93-11的回交重组自交系为材料,考察剑叶的形态学指标包括长度、宽度和面积,叶绿素指标包括SPAD值、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以本课题组之前开发了127个InDel标记绘制遗传图谱。标记均匀地分布在水稻的12条染色体上,间距为0.4~5.0 Mb,平均为2.39 Mb。设定阈值LOD>3.6,共定位了44个QTL与形态学指标相关,分布在除染色体8和9之外的所有染色体上(P<0.01)。此外,我们还定位到了20个QTL与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类胡萝卜素(Car)相关,并定位到与叶绿素(Chl)和类胡萝卜素(Car)具有环境相互作用的染色体,包括Chr.1、Chr.3、Chr.4、Chr.10、Chr.11、和Chr.12。Chla含量的两对上位性QTL对表型的贡献率相似且较高,而Chlb含量的7对上位性QTL对表型变异贡献了3.46-5.86%。这些染色体区域可同时影响叶绿素和光合作用组分性状,并显示出紧密的联系或多效性。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ChlA,ChlB和ChlA+B之间存在小的负相关,同旗叶长度之间存在强正相关。而类胡萝卜素与ChlA和ChlB之间呈负相关。在许多情况下发现,生理指标和农艺性状的QTL位于相同的染色体区间。例如,Chlb和Chla/b同形态指标株高共定位于Chr.1上约19 Mb的区间(同分子标记r1-186和r1-195连锁,具有相同的加性效应,来自轮回亲本9311的等位基因呈现正效应。通过长期的叶绿素含量测量实验,发现在灌浆期,前叁叶的叶片衰老速度有差异,倒叁叶衰老最快。综上所述,本研究的结果可能有助于选择持绿且高光效的水稻品种。(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6-01)

刘世平[4](2019)在《大豆四向重组自交系群体荚数垂直分布的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高产是大豆育种的主要目标,而荚数是大豆产量的重要组成因素,同时也是受多基因调控的数量性状。荚数往往受大豆品种和播种环境的影响,且荚数在大豆主茎上、中、下叁个部位具有不均等分布的情况。本研究侧重于探索植株不同部位荚数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调控其表达的QTL。通过大豆植株荚数空间分布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揭示大豆荚数在垂直分布空间上的差异,对大豆荚数育种目标的制定与实施有着借鉴意义;利用FW-RIL定位的优势,验证和补充调控植株荚数的QTL,得到的MQTL利于育种实践开展的同时,对QTL精细定位与候选基因的筛选与预测提供借鉴作用。田间试验于2016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进行,以大豆FW-RIL(垦丰14×垦丰15)×(黑农48×垦丰19)的160个家系作为遗传研究群体,将试验材料分为两个播期(5月7日、5月17日)进行播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并设置重复数为2。于始熟期过后,收获之前进行田间调查。调查主茎自茎尖生长点至子叶节各节的1粒荚数、2粒荚数、3粒荚数和4粒荚数。将植株地上部分按节数分为上、中、下叁部分(即上、中、下叁个部位的节数比为x:x±1:x),分别统计植株上、中、下叁个部位的一粒荚数、二粒荚数、叁粒荚数和四粒荚数。应用包含275个具有多态性的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分别对两个播期的12个荚数性状进行QTL定位。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在LOD阈值设置为2.5的情况下定位QTL。搜集到了之前学者公开发表的来自17篇文献的调控大豆植株荚数的QTL共计59个,结合本研究定位到的QTL进行Meta-QTL分析。得出下列结果:(1)F测验的结果表明,FW-RIL在2个播期下,各性状的基因型(家系)间的差异均为极显着(P<0.01)。因此,该群体适宜于进行方差分析与QTL定位。从荚数在植株上的空间分布的角度上看,荚数集中分布于植株的中部,既中部多,上下少。且各类荚的数量表现为叁粒荚>二粒荚>四粒荚>一粒荚。成对数据t测验结果表明,播期对该群体的12个性状中的中部二、叁粒荚数影响显着(P<0.05),植株下部一、二粒荚数受播期的影响极显着(P<0.01)。12个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表结果表明,两个播期下的上部一粒和上部二粒、上部二粒和上部叁粒、上部一粒和中部一粒等24组荚数性状间具有显着(P<0.05)及以上水平的相关性。ANOVA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植株荚数受到基因型、植株不同部位、基因型与播期互作效应、基因型与植株不同部位互作效应的影响极显着(P<0.01)。(2)共定位到72个控制大豆荚数的QTL。分别定位到调控主茎上、中、下叁个部位的QTL的个数为:33个、28个和25个,分别定位到调控主茎一、二、叁、四粒荚数的QTL的个数为:18个、20个、27个和27个。单个QTL可以解释的表型变异率(PVE)介于0.96%至16.85%之间。72个QTL中,40个QTL与之前学者定位到的QTL具有包含、重迭或交叉区域,其它32个QTL用以对荚数QTL进行补充。(3)定位到含有2个及以上组成QTL的MQTL共计37个。其中,MqPN-C2-2在具有较高表型贡献率(11.70%)的同时,相关QTL数量也达到最多,为20个。因此,可以将MqPN-C2-2认为是进行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筛选的良好MQTL选择。(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李丹,裴文锋,宋吉坤,吴嫚,刘国元[5](2019)在《棉花重组自交系群体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产量、纤维品质、株型叁类农艺性状来探究棉花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 RIL)群体的综合表现,并进行纤维品质优异株系的筛选,是提高棉花育种效率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鲁棉研28为母本,海岛棉渐渗材料爱字棉73003为父本,进行杂交并多代自交获得的126个RILs材料为研究对象,在四个环境下对5个产量、5个品质、4个株型相关性状进行变异系数、方差、遗传力和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表明,该RIL群体的各性状受环境效应影响显着;变异分析和超亲分析表明群体内部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相关性分析表明衣分与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整齐度指数呈极显着负相关,株高和果枝数与单位面积产量呈显着正相关,第一果枝高度与整齐度呈极显着正相关,果枝数与伸长率呈极显着正相关。通过综合分析,在该RIL群体中筛选出9个纤维品质性状表现优异的材料,为棉花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棉花》期刊2019年05期)

唐江红[6](2019)在《利用重组自交系检测水稻芽期和孕穗开花期耐冷性QTL》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温冷害是影响水稻生长和结实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决低温对水稻的危害,耐冷品种的选育和耐冷基因的挖掘变得尤为重要。本实验选择了耐冷性较好的吉冷1号和冷敏品种密阳23为亲本,构建了一个包含253个家系的F_(10)代重组自交系群体(RIL)作为实验材料,鉴定了亲本及群体的芽期和孕穗开花期的耐冷性。芽期耐冷在5℃的光照培养箱里处理,并以芽期存活率作为耐冷指标。孕穗开花期低温处理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田(昆明)进行自然条件下的低温处理,并以北京正常条件下生长作为对照,成熟期调查亲本及群体的株高(PH)、穗长(PL)、穗抽出度(PE)、有效穗数(PN)、剑叶长(FLL)、剑叶宽(FLW)、穗粒数(GPP)和结实率(PSS)。使用ICIMapping4.0进行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QTL定位分析。实验中共定位到79个QTL,其中芽期检测到3个QTL,孕穗开花期检测到76个QTL,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构建了一张包含118个SNP标记和177个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平均每条染色体上24个多态性分子标记。该图谱覆盖基因组全长2240.31 cM,标记间的平均图距为7.59 cM。(2)重组自交系在芽期的耐冷结果显示,群体的耐冷性较低,低温处理后的存活率普遍低于耐冷亲本吉冷1号的存活率;重组自交系在孕穗开花期的耐冷结果显示,群体在北京正常条件下和云南自然低温条件下生长的表型性状呈正态分布,除了结实率。(3)定位到3个与芽期耐冷相关QTL,分布于4、5和11号染色体上,增效等位基因皆来自于吉冷1号;孕穗开花期主要表型相关QTL共76个,其中贡献率大于10%的QTL共11个,QTL富集区共12个。北京正常条件下有6个QTL可以在两年以上重复检测到;云南昆明自然低温条件有4个QTL可以在2016年和2017年重复检测到。并且4个QTL在两个地方都有被重复检测到。(4)QTL富集区域中有3个重要的与耐冷相关的区域,在这几个区域内存在于耐冷相关的重要QTL,分别为1号染色体上RM486-RM315,4号染色体上RM255-S04107,和6号染色体上S06091-CMB0625.3,区间内QTL的增效等位基因大都来自耐冷品种吉冷1号。(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秦钢,夏秀忠,粟学俊,陈彩虹,梁曼玲[7](2019)在《重组自交系稻米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及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重组自交系稻米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并对其进行数量性状座位(QTL)定位,为水稻品质性状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珍汕97B、柳沙油占202及二者杂交构建的174个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对12个稻米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QTL定位。【结果】3个稻米碾磨品质性状(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间均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下同)。6个稻米外观品质性状中,除粒长与垩白率、垩白度和透明度间无显着相关性(P>0.05)外,其他性状间均呈极显着正或负相关。3个稻米蒸煮食味品质性状中,胶稠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和碱消值呈极显着负相关。碾磨品质性状、外观品质性状和蒸煮食味品质性状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如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与除粒长外的其他9个性状呈显着(P<0.05,下同)或极显着相关等。在第5和第6染色体上共检测出出糙率、精米率、粒宽、长宽比、垩白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碱消值9个性状的11个QTL,其中9个QTL的表型变异贡献率大于10%,为主效QTL,且显着或极显着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区域存在趋同现象。【结论】重组自交系群体12个稻米品质性状存在互作效应,与QTL定位结果相互印证。鉴定所得主效QTL可用于水稻稻米品质相关性状的遗传改良。(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吕建澎,段霞飞,孙琪玮,王东元,王玲[8](2019)在《高粱重组自交系含糖量及相关性状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甜高粱(Sorghum bicolor (L.) Moench)茎秆多汁多糖、乙醇转化率高,是最具优势的生物质能源作物之一。本试验以‘忻粱52’(粒用高粱)בW452’(甜高粱)得到的292个F8代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采用主-多基因遗传分析法对高粱含糖量及相关性状进行遗传分析,为甜高粱育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创造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株高、茎秆鲜重、含糖量都符合数量性状遗传且存在极显着的正相关性;株高符合无主基因而仅有多基因存在的A_0模型,多基因的遗传率为55.05%;茎秆鲜重符合两对主基因控制的B_1模型,即加性-显性-上位性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60.94%;含糖量符合两对主基因控制的B_6模型,即等显性模型,不存在上位性效应,主基因遗传率为62.66%。株高、茎秆鲜重、含糖量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力,对于甜高粱品种的筛选和新品种的培育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07期)

杜志喧,王建平,黄州,李婷,苏启陶[9](2019)在《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农艺性状遗传变异及产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揭示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不同性状间的相互作用及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以昌恢121与9311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为材料,对其株高、生育期、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剑叶长、剑叶宽和单株产量等11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采用简单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及通径分析等方法对11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在203个重组自交系群体中,上述的11个性状呈连续性变异,符合正态分布,且存在一定的双向超亲分离,表现出数量性状的特征,符合进行QTL定位分析的标准;水稻不同农艺性状间表现为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多种方法分析表明影响水稻产量的较大因素为有效穗数、千粒质量和每穗实粒数,因此在育种过程中要注重这叁者的协调,同时要保证库源供给充分,以达到高产的目标。本研究初步探讨了水稻重组自交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与产量的关系,为江西生态环境内水稻高产育种早期选择,高产品种特征提供了理论参考,有助于育种效率的提高。(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代小梅,李俏,邓光兵,龙海,余懋群[10](2019)在《‘川麦42’ב川农16’重组自交系的主要淀粉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解‘川麦42’ב川农16’重组自交系主要淀粉特性差异及不同环境对淀粉特性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和2016年种植于四川双流、什邡2个试验基地的包含110个株系的‘川麦42’ב川农16’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s)群体进行膨胀势和糊化特性测定。【结果】‘川麦42’ב川农16’重组自交系在两年叁点的膨胀势、糊化特性及α-淀粉酶活性均呈现很大变异,分布大致呈正态分布;膨胀势集中于9. 00~11. 00,峰值时间集中于5. 00~6. 00 min,峰值温度集中于85. 0~89. 0℃,峰值粘度集中于900~1100 BU,最低粘度集中于600~800 BU,最终粘度集中于1000~1200 BU,崩解值集中于200~400BU,回升值集中于400~500 BU;不同种植试验点对膨胀势和糊化特性的影响均大于年份的影响,种植于双流试验点的材料的膨胀势显着高于什邡试验点,α-淀粉酶活性显着小于什邡试验点。【结论】可根据育种需要选择具有适宜淀粉特性指标的材料加以利用。(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重组自交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云南特有的紫色大麦紫光芒裸二棱和澳大利亚引进的黄色大麦Schooner构建的193个重组自交系为材料,对2013—2015年3年3个试验点的大麦籽粒总花色苷含量和千粒重进行相关性分析和QTL定位。大麦总花色苷含量和千粒重之间呈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共检测到12个总花色苷含量QTL,分别位于1H、2H、4H、6H和7H染色体,贡献率为5.06%~23.86%; 8个千粒重QTL,分别位于2H、4H和7H染色体,贡献率为4.67%~42.32%。贡献率大于10%的QTL有10个,大于20%的有5个,最大的可达42.32%。其中至少2年2点重复检测到2个总花色苷含量QTL,分别位于2H Bmag0125–GBM1309和7H EBmatc0016–Bmag0206区间,可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3.66%~17.76%和13.07%~16.43%;3年3点重复检测到2个千粒重QTL,分别位于2HScssr03381–scssr07759和7H GBM1297-GBM1303区间,可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4.67%~14.55%和34.51%~42.32%,其加性作用方向均一致。控制总花色苷含量与千粒重的主效QTL同位于2H和7H染色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重组自交系论文参考文献

[1].吕丹,黎瑞源,郑冉,郑俊青,陈其皎.苦荞“翅米荞×野苦荞”重组自交系群体籽粒黄酮含量及籽粒性状的分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杨晓梦,李霞,普晓英,杜娟,Muhammad,Kazim,Ali.大麦重组自交系群体籽粒总花色苷含量和千粒重QTL定位[J].作物学报.2020

[3].NGUYEN,MANH,HUNG.普通野生稻高代回交重组自交系(BILs)的光合作用相关性状的表型调查和遗传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4].刘世平.大豆四向重组自交系群体荚数垂直分布的QTL定位[D].东北农业大学.2019

[5].李丹,裴文锋,宋吉坤,吴嫚,刘国元.棉花重组自交系群体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J].中国棉花.2019

[6].唐江红.利用重组自交系检测水稻芽期和孕穗开花期耐冷性QTL[D].重庆师范大学.2019

[7].秦钢,夏秀忠,粟学俊,陈彩虹,梁曼玲.重组自交系稻米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及QTL定位[J].南方农业学报.2019

[8].吕建澎,段霞飞,孙琪玮,王东元,王玲.高粱重组自交系含糖量及相关性状遗传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9

[9].杜志喧,王建平,黄州,李婷,苏启陶.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农艺性状遗传变异及产量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9

[10].代小梅,李俏,邓光兵,龙海,余懋群.‘川麦42’ב川农16’重组自交系的主要淀粉特性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亲本和重组自交系群体在五个产量...重组自交系群体的遗传图谱及其分...一5M5127一2和M5172一分别在Ag和A01基因...3-14两份果实长短差异高代重组自3-4:ZD958重组自交系群...重组自交系性状自身、杂交种表...

标签:;  ;  ;  ;  ;  ;  ;  

重组自交系论文_吕丹,黎瑞源,郑冉,郑俊青,陈其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