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基蒙脱石论文_朱强,潘宇观,张晓科,蔡元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钠基蒙脱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力学,离子,菜籽油,磷脂,热力学,方程,大容量。

钠基蒙脱石论文文献综述

朱强,潘宇观,张晓科,蔡元峰[1](2019)在《镍基和钠基蒙脱石的热处理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钠基蒙脱石吸附Ni~(2+)后以及产物经过500℃热处理后的结构变化,采用了X射线荧光光谱术(XRF)、粉末X射线衍射术(XRD)、电子顺磁共振谱术(ESR)、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术(FTIR)以及拓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术(EXAFS)等分析手段测试了固体产物的特征,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术(ICP-AES)分析了吸附残余液的化学组成。吸附残余液的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溶液中Ni~(2+)的量显着降低,同时又检测到一定量的Na~+、Mg~(2+)等离子,且XRD结果也证实蒙脱石层间域发生Ni~(2+)的交换吸附。EXAFS和ESR的结果进一步表明吸附反应后Ni~(2+)以[Ni(H_2O)_6]~(2+)的形式存在于蒙脱石的层间域,样品经过500℃加热后产物的XRD和FTIR结果均显示出现类滑石相产物。(本文来源于《矿物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石志恒,陈加加,李云霞,褚玉婷[2](2019)在《钠基蒙脱石和叶蜡石吸附水溶液中的铜离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钠基蒙脱石和叶蜡石两种粘土矿物吸附水中的铜离子,研究了pH值、铜离子初始浓度和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所得的热力学数据与等温线方程模拟,发现这两种矿物吸附铜离子的模型均较符合朗缪尔模型,说明在粘土矿物的表面吸附位点基本上是相同的。将动力学数据与几种动力学方程进行模拟,发现粘土矿物吸附铜离子的动力学更好的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说明吸附速率不仅跟吸附质的浓度有关,也跟吸附剂的浓度有关。(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魏凤,徐怀洲,向春晓,刘颖,袁林[3](2018)在《不同前处理方式下钠基蒙脱石对重金属镉的吸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不同前处理方式(100℃烘干、200℃煅烧、300℃煅烧、冻干)制备出钠基蒙脱石,通过表征手段分析了其理化性质差异,并考察了其对溶液中Cd~(2+)的吸附行为,以探究不同前处理方式对钠基蒙脱石物化性质的影响及对Cd~(2+)吸附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前处理方式对钠基蒙脱石比表面积、孔容与层间距等物理性质影响较大,但对表面官能团、阳离子交换量等化学性质影响较小。吸附动力学显示钠基蒙脱石对镉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属离子交换吸附,24 h可达吸附平衡;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线方程,属单层吸附。不同方式处理的钠基蒙脱石对于Cd~(2+)吸附效果是有差异的。300℃煅烧处理的钠基蒙脱石吸附效果最好,饱和吸附量达到11.1 mg·g~(-1);100℃烘干处理的钠基蒙脱石吸附量最差,饱和吸附量为9.1 mg·g~(-1)。(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赵徐霞,庹必阳,韩朗,龙森[4](2018)在《钠基蒙脱石对Cu~(2+)的吸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寻找高效、低成本、无二次污染地解决重金属离子污染问题的方法,以提纯钠化后的蒙脱石(Namnt)为吸附剂,在对其进行性能表征的基础上,进行了Cu~(2+)吸附试验,考察了Cu~(2+)初始浓度、溶液的初始pH、吸附温度及吸附时间对Cu~(2+)吸附的影响,并通过Langmuir、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及动力学方程从热力学与动力学角度分析了Na-mnt对Cu~(2+)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Na-mnt对Cu~(2+)的吸附平衡数据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吸附过程是一个非自发的放热反应过程,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18年03期)

李伟平[5](2015)在《偕胺肟基—聚丙烯腈/剥离钠基蒙脱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对铀的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放射性污染废水或海水中铀酰的去除/回收是当前环境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也是核电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工作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技术,制备了偕胺肟基-聚丙烯腈/剥离钠基蒙脱石复合材料(Na-Mont-APAN),并深入研究了该材料对水溶液中铀酰的吸附性能和机理。采用XRD、FT-IR、TEM、EDS、BET、电位滴定、元素分析等技术或仪器对新合成的材料进行了详细表征。结果发现,使用钠基蒙脱石直接与AN混合并聚合后,钠基蒙脱石被剥离,形成剥离型钠基蒙脱石/聚丙烯腈复合材料;FT-IR谱图确认了偕胺肟基的形成;TEM和BET比表面测定结果显示,Na-Mont-APAN表面光滑,孔隙较少,呈无定形结构,比表面积仅为4.8m2/g,且蒙脱石片层被剥离;电位滴定实验测得材料的零点电位pHzCP为4.3,而EDS和元素分析结果说明材料的元素组成主要有C、N、H、O、Na、AlSi。批式吸附实验表明,Na-Mont-APAN对铀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选择性,但受pH、离子强度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在pH较低时,有效官能团易遭到破坏从而丧失螯合能力,因此吸附容量较低,之后吸附缓慢增加,在5.5时达到最大值。当pH大于5.5后,吸附容量变小,并在pH 9之后略微增大。pH值对吸附量的这种影响趋势很可能受铀酰形态、AO质子化、铀酰沉淀以及配位反应释H+行为的影响。离子强度的增加有利于吸附,当络合能力较弱的氯化钠、高氯酸钠或硝酸钠作为背景电解质时更为明显。材料对几种金属离子的亲和力顺序为U>>Pb>>Cd>Cu>Ni>>Zn>Fe,Ca, Na。动力学实验表明,低pH时吸附可在30min内达到平衡,且材料对铀酰的吸附速率随pH增大而减慢,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铀酰在材料上的吸附与Langmuir模型一致,且吸附是一个自发、熵驱动、吸热的化学过程。另外,用2mol/L的碳酸钠作为解吸剂,可将铀酰从Na-Mont-APAN上定量解吸。材料具有优良的可重复使用性能。采用配位数法、FT-IR、XPS和电位滴定等方法分析了铀酰在Na-Mont-APAN上的吸附机理。材料对铀酰的最大吸附容量约为AO官能团密度的1/2,并与电位滴定测得的活性位点密度相近,说明实际结合配位比应为1:1或1:2;红外光谱证明,肟基中的O参与了配位,而胺基N则可能没有参与配位;XPS的N1s和O1s谱图进一步证实,肟基N和O参与了配位,而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胺基N也参与了配位。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Na-Mont-APAN与铀酰之间的772配位螯合机理。电位滴定实验获得的释H+反应信息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由于较高的吸附容量、选择性、耐盐性以及优良的重复使用性能,本工作合成的Na-Mont-APAN在放射性废水中铀的回收、海水提铀以及工业流出液净化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5-06-01)

张媛,王亚娥,康峰,汪兴爱[6](2015)在《钠基蒙脱石对水体中Cd~(2+)的大容量吸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研究了在不同固液比、p H值、温度、初始浓度等条件下钠基蒙脱石(Na-MMT)对水溶液中Cd2+的吸附。结果表明,吸附过程在60 min达到平衡,在室温、初始质量浓度为1081.91 mg/L、p H值为6.5、固液比为2 g/L的条件下,其吸附量可达到130.9 mg/g。溶液的p H值和初始浓度是主要影响因素,高的p H值和高质量浓度有利于吸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方程,热力学参数计算表明Cd2+吸附到Na-MMT上是一个自发的吸热过程。(本文来源于《非金属矿》期刊2015年02期)

苏凯,贺玉龙,郭磊[7](2014)在《钠基蒙脱石吸附水体中镉离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体中镉离子可以导致人体患多种疾病,并且引起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因此对水体中镉离子去除方法进行研究是必要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的粘土矿物作为吸附剂去除水体中镉离子的能力。试验所用粘土矿物为钠基蒙脱石。在实验室中研究了吸附过程中p H,反应温度,镉离子初始浓度和蒙脱石用量对吸附的影响,分析了吸附动力学及吸附等温线模型,并且对吸附机理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表明蒙脱石作为廉价-生态友好-新颖的吸附材料可以有效地吸附镉离子,并且其对镉离子的吸附为有利吸附(favorable adsorption)。本研究中蒙脱石吸附镉离子的最优反应时间、p H、温度、镉离子初始浓度和蒙脱石用量分别为120 min,6.5,25℃,5.0 mg/L and 0.5 g。蒙脱石吸附镉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试验数据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本文来源于《第二届全国流域生态保护与水污染控制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4-09-25)

张明,戴红旗,马明玉,陈剑,于旺盛[8](2013)在《钠基蒙脱石处理损纸降低造纸水足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处理纸机损纸时添加钠基蒙脱石,可有效降低损纸中的胶黏物含量,提高成纸强度,同时,纸机效率也有所提高,而且,还能降低清水消耗量,进而减少造纸水足迹。(本文来源于《中国造纸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王耀龙,邓红梅,吴海宏,刘涛,陈永亨[9](2013)在《钠基蒙脱石吸附TI(Ⅰ)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铊(Tl)是稀有重金属,具有生物蓄积性,是世界上公认的13种优先控制的金属污染物之一,它是美国EPA公布的优先控制的污染物,同时也是我国重点防治对象之一。近年来,由于含Tl资源的开发及利用过程中向环境排放大量的铊,而其高毒性和生物蓄积性,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Tl在土壤中的分布主要受pH、土壤溶液的离子强度、有机质、粘土矿物等多种因素共同(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期刊2013-04-21)

刘昌盛,杨湄,黄凤洪,周琦,郑畅[10](2013)在《钠基蒙脱石对菜籽油中磷脂的吸附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钠基蒙脱石(sodium montmorillonite,Na-MMT)在油脂脱胶过程中的吸附行为及机理,采用钠化方法将钙基蒙脱石制备成Na-MMT后进行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利用Na-MMT对菜籽油中的磷脂(phospholipids,PL)进行吸附,探讨PL在Na-MMT上的静态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Na-MMT对PL的最大理论吸附量为833.3mg/g;Na-MMT对PL的吸附是属于优惠吸附,吸热且自发进行。Freundlich吸附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其静态吸附行为;同时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适用于描述Na-MMT吸附PL的动力学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钠基蒙脱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选用钠基蒙脱石和叶蜡石两种粘土矿物吸附水中的铜离子,研究了pH值、铜离子初始浓度和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所得的热力学数据与等温线方程模拟,发现这两种矿物吸附铜离子的模型均较符合朗缪尔模型,说明在粘土矿物的表面吸附位点基本上是相同的。将动力学数据与几种动力学方程进行模拟,发现粘土矿物吸附铜离子的动力学更好的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说明吸附速率不仅跟吸附质的浓度有关,也跟吸附剂的浓度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钠基蒙脱石论文参考文献

[1].朱强,潘宇观,张晓科,蔡元峰.镍基和钠基蒙脱石的热处理对比研究[J].矿物学报.2019

[2].石志恒,陈加加,李云霞,褚玉婷.钠基蒙脱石和叶蜡石吸附水溶液中的铜离子研究[J].广州化工.2019

[3].魏凤,徐怀洲,向春晓,刘颖,袁林.不同前处理方式下钠基蒙脱石对重金属镉的吸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8

[4].赵徐霞,庹必阳,韩朗,龙森.钠基蒙脱石对Cu~(2+)的吸附研究[J].金属矿山.2018

[5].李伟平.偕胺肟基—聚丙烯腈/剥离钠基蒙脱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对铀的吸附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5

[6].张媛,王亚娥,康峰,汪兴爱.钠基蒙脱石对水体中Cd~(2+)的大容量吸附实验研究[J].非金属矿.2015

[7].苏凯,贺玉龙,郭磊.钠基蒙脱石吸附水体中镉离子的研究[C].第二届全国流域生态保护与水污染控制研讨会论文集.2014

[8].张明,戴红旗,马明玉,陈剑,于旺盛.钠基蒙脱石处理损纸降低造纸水足迹研究[J].中国造纸学报.2013

[9].王耀龙,邓红梅,吴海宏,刘涛,陈永亨.钠基蒙脱石吸附TI(Ⅰ)的性能研究[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2013

[10].刘昌盛,杨湄,黄凤洪,周琦,郑畅.钠基蒙脱石对菜籽油中磷脂的吸附行为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3

论文知识图

片状蒙脱石颗粒的表面硅烷化改性及其...钙钠基蒙脱石的红外光谱图3 钙基和钠基蒙脱石原样与碱溶反...钠基蒙脱石的扫描电镜图(5.00K×...4 钠基蒙脱石与柱撑蒙脱石的红外...钠基蒙脱石与TiO2柱撑蒙脱石的TE...

标签:;  ;  ;  ;  ;  ;  ;  

钠基蒙脱石论文_朱强,潘宇观,张晓科,蔡元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